1、下列句子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B.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
C.小鸭子和雁鹅不同,小鸭子对母亲须索不休,带它们真是累人的差事。想想看,我不但得蹲在地上爬行,还得不停地噶噶地叫,这真不是好玩的。
D.在那田垄里埋葬过我的欢笑,在那稻棵上我捉过蚱蜢,在那沉重的镐头上有我的手印。
2、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嘹亮(liáo) 一瞬(shùn) 着落(zháo) 静谧(mì)
B.莅临(lì) 粗犷(kuàng) 酝酿(niàng) 黄晕(yùn)
C.菜畦(qí) 窜向(cuàn) 罕见(hǎn) 确凿(záo)
D.匿笑(nì) 荫蔽(yīn) 贮蓄(zhù) 混为一谈(hǔn)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新形势下,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见异思迁,积极进取。
B.迎面走来了一群俏姑娘和帅小伙,都打扮得花枝招展的,给人十分阳光的感觉。
C.在2020年学校元且文艺汇演上,小明同学的表演幽默搞笑,每每使老师们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学生们更是笑得前俯后仰。
D.曲靖的山山水水神奇瑰丽,马雄山云雾缭绕、林木苍翠,金麟湾繁花似锦、绿草成茵,真是美不胜收!
4、对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
A.其一/犬坐于前 B.一/狼洞/其中,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C.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5、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
A.当初他对奶奶的病不以为然,没想到那次竟成了诀别,即使现在再悔恨都是无济于事的。
B.《奇迹男孩》讲述了一位有面部缺陷的小男孩的励志故事,是一部可歌可泣的电影。
C.她是各个方面都非常优秀的人,才华锋芒毕露,为人和善可亲,大家都很喜欢和她相处。
D.美国德特里克堡生化研究基地是“疫源地”的说法此起彼伏,从而让“疫源地”变得愈加扑朔迷离。
6、下面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国庆节前夕,首都北京处处花团锦簇、喜气洋洋。
B.对于有些重要的文章,他总是不求甚解,反复仔细地阅读。
C.现如今,纸质阅读与网络阅读各得其所,相得益彰。
D.“一年之计在于春”,趁今年春天雨水充足,赶紧安排好春耕生产,千万不要误了农时。
7、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中学生应多读一些文质兼美的文章,从中断章取义,反复斟酌,就一定能提高自己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B.疫情一起,白色的“铠甲”再次撑起生命的希望,白衣天使无愧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中流砥柱。
C.他成为“学习标兵”后,表现更加积极,几乎每节课都肆无忌惮地举手发言。
D.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8、 (甲)诫子书
(三国)诸葛亮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乙)诸葛亮传(节选)
(西晋)陈寿
亮自表①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②,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③,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羸财,以负陛下 。”及卒,如其所言。
(《三国志·蜀志》)
(注)①自表:亲自向君王上表章。②调度:聚敛的财物。③治生:经营生计。
【1】与“若臣死之日”中的“之”字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友人惭,下车引之 B.学而时习之
C.曲肱而枕之 D.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非学无以广才
(2)遂成枯落
(3)悉仰于官
(4)以长尺寸
【3】翻译下面的句子。
(1)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2)及卒,如其所言。
【4】由(乙)文可以看出诸葛亮个怎样的人?试用(甲)文中的词或句加以概括。
9、按要求用课文中的原句填空。
(1)《论语》中表达要善于学习周围人的长处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往的朋友中,许多人都是优点和缺点并存的,怎样对待他们的优缺点呢?《论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给出了答案。
(3)《论语》中阐述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
(5)孔子强调要珍惜时间,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各题。
永远的铃声
纪效成
①两排青砖瓦房,一个坎坷不平的操场,还有木制的篮球架,对,这就是多年前我读过的小学。小学里我印象最深的便是挂在老师办公室门上的铃了。从早晨开始,到日落时分,总有老师手拽着铃绳,让校园里回荡着悠扬、清脆的铃声。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②三年级时,来了一位姓田的新班主任,二十岁左右。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的一些细小动作都难逃他的法眼。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③在我的怂恿下,我们一党准备捉弄他。看到老师办公室的黑板上写着他明天值日,我们的计划终于有了。
④第二天,一切和往常一样,可是到放中学时,迟迟听不到铃声。田老师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到处跑,还时不时听到校长的训斥:“看看你,值班时怎么把铃给弄丢了。”最后,没有办法,校长一个班级一个班级地关照,算是放学了。
⑤走在回家的路上,我们的兴奋劲就别提了。心想,跟我们斗,真是自找苦吃。下午没有铃声的校园肯定很热闹。然而,下午走进校园时,竟然听到了和往常一样悠扬、清脆的铃声。我的心“咯噔”一下,可能出叛徒了,我隐约预感到灾难的来临。
⑥果不其然,校长找到了我。我先是矢口否认,校长微笑着,悠闲得很。见我不肯招供,校长说出了一个姓名“赵刚”时,我惊呆了,我被出卖了。我呆若木鸡地站在那,神情恍惚。“这样吧,现在就站到旗杆下,反思。”校长似乎下了重大决定似的,“一直站到放晚学!”
⑦我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只有站在旗杆下。望着沟壑纵横的木质旗杆和上面飘扬着的红旗,我流泪了。
⑧田老师站在办公室门口,向我这边望了望,手拽铃绳,“当当——当当——当当”的声音响起,我知道上课了。
⑨不一会儿,田老师来了,他竟然也站在旗杆下,和我一排。我止住了哭,望着他。
⑩“你干的好事。”田老师很生气,“你怨恨老师,可以和我说啊,可是你却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来报复。你知道这叫偷啊!”
⑪他一脸的严肃,见我不吭声,不说了,就和我一起像旗杆一样笔直地站着。
⑫ “老师,你走吧,”我哭着说,“我保证不偷了,一定听你的话,好好读书。”
⑬老师依然没有走,说:“我有责任,没有走进你的心里,没有及时发现问题,该罚!”
⑭或许是快要下课了,校长将门上悬挂着的铃摘下来,拿着它走向了我们。
⑮ “下课了,我把铃拿着,你敲响它。”校长向我命令道,“铃声是命令,现在你是指挥官。”我只有照办。我怯生生地握住铃绳,按照校长和田老师指导的节奏,“当当当——当当当——”地敲响。听到下课铃声的同学们像鸟儿离开藩篱一样活泼快乐起来了,而我,不经意间成了他们围观的对象。我只有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
⑯田老师说:“校长,这件事我也有责任,我检讨。您看,上课的铃声依然由他敲响,怎样?”校长慎重地点点头,望着我,语重心长地说:“有错就改,善莫大焉。希望这铃声能使你幡然醒悟。”
⑰我不记得是怎样再次敲响这铃声的,也不记得是如何跟着田老师走进教室的。我只记得田老师告诉我,这件事不告诉家长,但前提是在班级里作检讨。
⑱奇怪,从这件事后,我竟然喜欢上了田老师。也是从这件事后,我稍有不轨之念时,耳畔就会不自觉地响起悠扬、清脆的铃声,脑海中就会浮现出我流泪敲铃的情景,不轨之念随之消失。我知道,是校长和田老师用这铃声时时警醒我,让我知道做人的道理,走好人生之路。我终于没有辜负他们:我循着这铃声,一直追随着师者的脚步前行。
【1】请根据提示补写文章的叙事脉络。
起因:班主任田老师对“我们”要求很严格,“我们”决定捉弄他。
经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1)我们像一只只鸟儿飞进飞出,校园既像一只巨大的鸟巢,又像一片欢乐的森林。
(2)路队违纪,被训了;抄袭作业,罚抄了;值日不到位,罚值一个星期;给同学起绰号,他硬是让我给同学道歉,弄得我很没有面子。
【3】思考文章标题“永远的铃声”好在那里?
【4】第⑮段中写道:“我只有用低头掩饰自己的难堪和愧疚。”请你展开想象,用第一人称写出“我”此刻的心理活动。(要求:字数不少于50字)
11、阅读下面课外语段,完成小题。
一元钱,两份暖
小 末
①每天早上,女孩都来他的窗口买一元钱的煎包。
②按那时的物价,一元钱可以买六个煎包,女孩很娇小,用来做早餐,足够了。可每次,他还是会刻意地挑选个头大一点的,小心地放入纸袋里。
③他能看出,女孩的家境不太好,穿的衣服虽然很干净,但都很旧了,料子也差。她手里,总是拎着一个装满水的小水壶。而且每天早上,她都是步行来上学的。路一定不近,有时候时间紧了,他会看到女孩光洁的额头有亮闪闪的汗珠。
④这样的时候,他总会爱怜地责备女孩:“丫头,别睡懒觉,早起两分钟,路上慢点。大清早迎着风跑那么快,要肚子疼的”
⑤女孩笑了,有点羞涩,然后说声“谢谢叔叔”,便一溜烟儿地朝对面的学校跑去。
⑥春天的时候,物价上涨了。他本来就是小本生意,涨价后,六个煎包卖一元钱,要赔钱了。算来算去,他决定将价格定在一元钱四个,这样,利润基本能和过去持平。
⑦那天早上,他在一张硬纸板上用黑笔写了新的价格:一元四个。
⑧七点多,来买早点的孩子挤在他的小店窗口,看了纸板上的通告,并没有谁因为涨钱提出质疑。他松了一口气,利落地干起活儿来。
⑨女孩走到窗口的时候,几个孩子刚刚离开。他先是愣了一下,然后忽然想起什么,一把将放在窗口的纸板拿了回来。
⑩女孩肯定又在路上跑了,额头上有晶莹的汗珠。他又照例爱怜地责备女孩:“又跑,这么热的天。”然后利落地夹起六个个头大点的煎包放在纸袋里,递给她。
⑪女孩接过去,照例说声“谢谢叔叔”,转头朝学校跑去。而那寻常的一刻,看着女孩的背影,不知为什么,他的心,却有些不寻常的感动。
⑫之后的一段时间,每天早上,他都会一边做生意一边留意女孩的身影,只要远远看到女孩,他就会把那张纸板收起来,依旧收着女孩的一元钱,给她六个煎包。
⑬后来,所有的顾客都熟悉了新的价格,他就彻底地将纸板收回了。只有女孩,一直蒙在鼓里。那是每天都让他感觉到暖意的秘密。
⑭可是有天早上,他却没有看到女孩那张笑盈盈的脸,他的心里有些失落。第二天,女孩也没有来,第三天,第四天……他的心从失落到担忧,他想女孩是不是出什么事了?
⑮又一天早上,他把侄子叫过来帮忙卖煎包,自己干脆跑到学校门口等着。
⑯大概过了半个小时,他看到了女孩,一路小跑着从他面前经过,径直跑进了校门。他松了一口气:一定是女孩子吃厌了煎包,改吃别的东西了……
⑰春天过去了,一晃就到了初夏。这一天,天气格外晴朗。他一面哼着歌,一面做生意。忽然,女孩又出现在他的窗口。
⑱女孩唤他叔叔并递上一枚硬币,他愣了好半天才醒悟过来,然后一边连声答应着,一边飞快地挑选了六个个头大的煎包放入纸袋。
⑲女孩笑起来:“叔叔,你给多了,应该是四个。”
⑳他又是一愣,拿着纸袋的手停在半空,怔怔地说:“没,没有多,丫头,是六个啊。”
㉑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这段时间,一直是同学帮我带的。四个就够了,您的煎包大,我能吃饱。”
㉒他张着嘴巴,手还在那里停着,心里却被重新涌入心底的暖意噎住了,把他,一个四十多岁的男人一下子噎出了眼泪,迫得他赶快转过头去。没想到,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竟然把他所给予的爱,这样悄悄地还给了他。
㉓女孩还在说:“叔叔,我考上高中可能就不在这里读了,以后有空,我还来吃您的煎包……”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㉔一元钱就这样被分成两份温暖。他知道从此以后,不管生活将怎样艰辛,他和这个孩子都会勇敢地面对,并努力地给予这个世界爱和温暖。
【1】简要概括文中“他”的人物形象。
【2】结合上下文,具体分析文中画横线的语句“他先是愣了一下”的原因。
【3】品味文中两处划横线的语句,按要求答题。
(1)下面句中加点词“狡黠”用得好,好在哪里?请简答。
女孩狡黠地笑:“叔叔,您的煎包早就涨钱了,我知道的……”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他背对女孩应着,却终于掩饰不住,任眼泪落了下来。
【4】对标题的含义或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一元钱,却传递出了两份相互关心而带来的温暖。
B.物价上涨了,他依旧收女孩一元钱,给她六个煎包,女孩蒙在鼓里,这让他每天都感觉到因为帮助了别人而带来了暖意和幸福。
C.女孩把他所给予的温暖悄悄地还给了他,意在表明自己能自食其力,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施舍。
D.作为贯串全文的线索;点明中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12、文题:想对 说声谢谢
要求:①先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600字以上。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