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自贡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孙权劝学》节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撰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1362年间的史事。

    B.《驿路梨花》以“梨花”为线索,歌颂了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驿路梨花处处开”一语双关,讴歌雷锋精神的发扬光大。

    C.茨威格的《伟大的悲剧》颂扬的是一种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而英勇无畏献身的崇高品质以及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D.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阳,山南水北为阴;借“丝竹”代指音乐;君对臣的爱称为“卿”,朋友、夫妇之间也以“卿”作为爱称。

  • 2、下列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朱自清,现代散文家、诗人、学者。代表作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B.郭沫若,原名郭开贞,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

    C.蒲松龄,字留仙,世称聊斋先生,创作出著名的文言长篇小说集《聊斋志异》。郭沫若这样评价其作品:“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D.《吕氏春秋》又称《吕览》,先秦杂家代表著作。战国末秦相吕不韦集合门客共同编写而成。全书共二十六卷,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一百六十篇。

  • 3、下列空白处的词语填写最恰当的一项是( )

    (1)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_______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2)我狠命地捶打这两条可恨的腿,喊着,“我可活什么劲儿!”母亲____过来抓住我的手,忍住哭声说:“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

    (3)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______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A.安逸  跑  因为 B.安逸  扑  因为

    C.安适  跑  所以 D.安适  扑  因为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代表作有《龙须沟》《茶馆》等。

    B.安徒生,丹麦作家。代表作有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海的女儿》《丑小鸭》等。我们学过他的文章有《皇帝的新装》。

    C.《动物笑谈》的作者是康拉德劳伦兹,奥地利动物行为学家、科普作家。获197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本文节选自《所罗门王的指环》。

    D.《走一步,再走一步》是法国作家、心理学家莫顿·亨特的作品,文章通过描写作者少年时的一次经历,揭示了丰富的生活哲理。

  • 5、“象形”是古代造字法之一,是用描摹客观实体的外形来表达词义的一种方法。一般都是有形可象的指物名词,如“日、月、水、山”等。结合《说文解字》的解释,下列加点字不属于象形字的一项是(     

    A.白湖的山水和普通的风景地相差不远,唯有风却与别的地方不同。(夏可尊《白马湖之冬》)【《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象马头尾四足之形。凡马之属皆从马。”】

    B.早晨起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得到很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郁达夫《故都的秋》)【《说文解字》:“高,崇也。象台观高之形。从冂口。与仓、舍同意。凡高之属皆从高。”】

    C.梁渡头,因为夜渡无人,渡船停在东岸的相君山下。(郁达夫《钓台的春昼》)【《说文解字》:“鱼,水虫也。鱼尾与燕相似。凡鱼之属皆从鱼。”】

    D.有地炉、暖炕等设备的人,不管它门外面是雪深几尺,或风大若雷,躲在屋里过活的两三个月的生活,却是一年之中最有劲的一段蛰居异境。(郁达夫《江南的冬景》)【《说文解字》:“家,居也。从宀,豭省声。”《说文解字注》:牖户之间谓之扆,其内谓之家。”】

  • 6、对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我马上就到。(“马上”是副词)

    B.由于疫情的缘故我们不得不线上学习。(“由于”是介词)

    C.雄伟壮丽的天安门。(“雄伟壮丽”是偏正短语)

    D.老师安排任务。(“安排任务”是动宾短语)

  • 7、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这时船慢了,不久就到了,果然近不得台旁……(“不久”是副词,“近”本来是形容词,这里作副词。)

    B.《黄河颂》采取了直抒胸臆的方式,慷慨激昂地谱写了一曲献给黄河母亲的颂歌;而《土地的誓言》则综合运用两种抒情方式:回忆部分借景物描写间接抒情,运用呼告手法的部分则直接倾诉对土地的热爱、眷念。

    C.适当补充人物生平和时代背景是为了更客观、更深入的了解人物。例如人物传记《邓稼先》便引入了较多的背景资料,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了邓稼先为成功研制原子弹等核武器所做出的卓越贡献,深切地感受到了他甘为祖国献身的崇高品格。

    D.“扑朔迷离”“吴下阿蒙”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木兰诗》《孙权劝学》。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甲、乙两则文言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王凝之谢夫人既往王氏,大薄凝之。既还谢家,意大不说。太傅慰释之曰:王郎逸少之子人身亦不恶汝何以恨乃尔?答曰:一门叔父,则有阿大、中郎;群从兄弟,则有封、胡、遏、末。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乙】谢遏绝重其姊,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

    (选自《世说新语·贤媛》)

    【注释】①王凝之: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第二个儿子。谢夫人:谢道韫。②薄:轻视。③人身:指人的品貌、才干等。④阿大、中郎:指谢尚与谢据。⑤群从:指同族兄弟。

    【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义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既还谢家,意大不            学而时习之,不亦

    B.谢遏绝重                 一大坐于前

    C.欲以                    恐前后受其

    D.有林下风气                 两狼之并驱如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王 郎 逸 少 之 子 人 身 亦 不 恶 汝 何 以 恨 乃 尔?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不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

    【4】同样是写谢道韫,为什么编者将《咏雪》归入《言语》篇,将【乙】篇归入《贤媛》篇?结合提示,探究原因。

    《世说新语》篇类

       

    言语

    会说话,善于言谈应对

    方正

    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贤媛

    或德才兼备、或相夫教子、或母仪垂范……才智姿容,别具风采

    ……

    ……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名句默写

    马上相逢无纸笔,

      ,野渡无人舟自横。

    ,花鬘斗薮龙蛇动。

    夜发清溪向三峡,

    ,散入春风满洛城。

    《木兰诗》中描写木兰奔赴战场时矫健英姿的句子是:

    《江南逢李龟年》诗中写现在之衰,抒发无穷感慨的诗句是:

    《送灵澈上人》中写一抹斜阳下,几重青山外,远行人渐行渐远的诗句是: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   父亲的年画

    嵇绍波

    ①”贴年画了 !贴年画了 !”父亲的声音好像一记春雷,把还埋在被窝里的我炸醒了。哦!今天是大年三十!我连忙爬起来——帮助父亲贴年画,是我每年的必修课。对于我们家来说,贴年画是一件重大而严肃的事情。

    ②父亲贴年画很讲究,先掲去陈年的旧画,再用干布把墙上的灰尘擦拭干净,随后沿着用砖头角做成的重锤,在墙上拉出一条竖直的线,最后在墙上涂上糨糊,才贴上年画。

    ③年画贴好后,父亲又叫我拿来干布,擦去两边的灰尘。看到墙上灰暗、斑驳的陈年旧奖状,摆放在刚贴上的年画旁边,就像过年时一群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孩子中间,突然跑出了一个穿着破衣破鞋的流浪儿,非常不协调。我忍不住说,把旧奖状也揭去吧,太旧了,不好看!父亲笑了,弯下身子,认真地说,旧奖状怎么啦,这都是我和你母亲努力的结果!我还要看看你们兄妹几个得的奖状,什么时候能把这两面墙贴得满满的呢。

    ④父亲的声音响亮干脆,不容置疑,还扭过脸去痴痴地盯着墙看,眼睛似乎熠熠地发着光。我仿佛得到了某种暗示,兴冲冲地跑到房间里打开箱子,从里面捧出一沓整整齐齐的奖状,有两个姐姐的,也有大哥的,还有我的。这些奖状一进入家门,就像珍宝一样被父亲收好入库,小心地保存着。在父亲注视的目光里,我也学着父亲的样子爬到凳子上,把一张张奖状平平整整贴到墙上,仿佛是把一枚枚勋章别在凯旋的战士胸前。

    ⑤奖状贴到了墙上,也贴到了父亲脸上,这是父亲最大的荣光和骄傲。新年里,无论是亲朋好友,还是陌生人到我们家,父亲都会自豪地把话题引向满墙的奖状,不厌其烦地向他们叙述,说到高兴处,父亲甚至还从我们的书包里翻出试卷……好像每一张奖状里都藏着无数个动人的故事。父亲陶醉于他们的惊讶和感叹,每次讲完之后似乎意犹未尽,仿佛还遗漏了许多精彩的细节。

    ⑥然而,在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迷上了小说,并完全失去了控制,日看夜看,上课时看下课时看,明着看躲着看。一直对我的学习放心的父母,并没有注意到,只以为我学习更加认真刻苦了。我的成绩幵始直线下滑,遭遇到了读书以来第一次“滑铁卢”,试卷上布满了红红的叉,我直接从优等生変成了差生。过年时,我没有拿到奖状。当我背着书包空着手回家时,父亲震怒了,他咆哮着、怒吼着,直到罚我跪下,他才摔门而去。空荡荡的堂屋里,在哥哥姐姐通红的新奖状中间,那块留给我贴奖状的灰白墙面,像一只空洞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我。我有些不明白,一张薄薄的奖状而已,墙上有那么多了,为何那么在乎少了我这一张?

    ⑦那年春节,天空似乎一直下着雪,特别的冷,过年热闹的气氛好像也被冻结了。父亲的脸始终阴沉着,看不到一丝过年兴奋的样子。慑于父亲的威严,我把小说捆扎起来放到了床底下,努力把自己从对小说的沉迷中拔了出来,默默地拾起课本……我的成绩开始回升,年底的时候我又拿到了奖状,父亲例外地把正面墙上应该贴年画的地方空了下来,贴上了我的奖状。看着父亲一脸陶醉的样子,我忽然明白,原来,奖状才是父亲最好的年画。

    (选自《意林》2019年第4期,有删改)

    1根据文章内容,将主要情节补充完整(每处12个字以内)。

    我和父亲贴年画→_____________→我未得奖状被惩罚→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的角度,对第⑥段的划线句子进行赏析。

    在哥哥姐姐通红的新奖状中间,那块留给我贴奖状的灰白墙面,像一只空洞的眼睛冷冷地注视着我。

    3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本文第①段的作用。

    4“奖状才是父亲最好的年画”,请结合这句话,概括本文的主旨。并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感悟。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长髯飘飘

    汪曾祺

    ①很多人都知道闻一多先生是留胡子的。报刊上发表他的照片。大都有胡子。那来流传很广的木刻像,闻先生口噙烟斗,目光炯炯,而又深沉,是很传神的。这张木刻像上,闻先生是有胡子的,但是闻先生原来并未留胡子,他的胡子是挑战那一天留起来的。当时发誓:挑战不胜。誓不剃须。

    ②闻先生原来并不热衷于政治。他潜心治学,用心甚笃。他的治学,考证精严,而又极富想象。他是个诗人学才,一个艺术家。他的讲课很有号召力,许多工学院的学生会步行穿过全城,来听闻先生的讲课。他很会讲课,能把本来是很枯燥的内容,讲得层次分明,文辞生动,引人入胜。他讲话很有节奏,顿挫铿锵,有“穿透力”,如同一流的演员。好几篇文章说过,闻先生讲楚辞,第一句话是:“痛饮酒,熟读离骚,可以为名士”,是这样的。我上闻先生的楚辞课,他就是这样开头的。他讲唐诗,把晚唐诗和后期印象派的画放在一起讲。我记得他讲李贺诗。同时讲法国的点彩派,这样东西方比较的研究方法,当时达用的人还很少。他讲古代神话,在黑板上打满了他亲自用墨笔临摹的大幅伏羲女娲的石刻画像(这本身是珍贵的艺术品),大教室里各系学生坐得满满的,鸦雀无声。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

    ③闻先生的个性很强,处处可以看出。他用的笔记本是特制的,毛边纸,红格,宽一尺,高一尺有半,是离京时带出来的。他上课就带了这样的笔记,外面用一块蓝布包着。闻先生写笔记用的是正楷,一笔不苟,字兼欧柳,字体稍长。他爱用秃笔。用的笔都是从别人笔筒中搜来的废笔。秃笔写蝇头小字,字字都像刻出来的,真是见功夫。他原是学画的。他和几位教授带领一群学生从北京步行到长沙,一路上画了许多铅笔逸写(多半是风景),他的铅笔速写另具一格,他以中国的书法入铅笔画,笔触肯定,有金石味。他刻印,朱白布置很讲究,奏刀有力。

    ④闻先生的胡子不是络腮胡子,只下巴下长髯一绺,但上髭浓黑,衬出他的轮廓分明,稍稍扁阔的嘴巴,显得潇洒而又坚毅。

    ⑤闻先生以前整天钻在图书馆楼上,同事曾戏称为“何妨一下楼主人”,拍案而起,献身民主运动,原因很多,我只想说,这和他的刚强的个性是很有关系的。一是一,二是二,想怎么样,就怎么样,心口如一,义无反顾。闻一多先生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无半点渣滓的、完整的、真实的浪漫主义者。他的人格,是一首诗。

    ⑥能为闻先生塑像的理想人物,是罗丹。可惜罗丹早就死了。

    ⑦在西南联大旧址,现在的西南师范学院的校园中有闻先生的全身石像,长髯飘飘,很有神采。

    ⑧闻先生遇难时,已经剃了胡子,那时抗战已经胜利。我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铜像可以没有胡子。

    【1】本文以“长髯飘飘”为题,有何妙处?

    【2】第②段中作者说“听这样的课,真是超高级的艺术享受”,从文中找出“这”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阅读全文,概括写出闻一多先生四方面的性格特点。

    【4】作者在结尾段提出建议:“在闻先生牺牲的西仓坡另立一个胸像,最好是铜像。这个铜像可以没有胡子。”读者们都很赞同这一建议,请说说你对这一建议的理解。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生活是一切创作的源泉,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并发现身边小事的意义,是一切创作的开始。我们的生活看似每天都在重复,但每一天却都有不同的感受,酸甜苦辣全是幸福的滋味,只有尝过了,生活才算完美。

    请以《我的“小幸福”》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2)有真情实感。(3)不少于500字。(4)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和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