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看,下列各项中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俄而”“未几”“少时”“顷刻”“少顷”等词语表示过了不久,一会儿。
B. 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C. “已而”表示过了一些时候才发生;“适”“向”是“刚才”的意思;“食顷”指一顿饭工夫;“既而”相当于“不久”“紧接着”的意思。
D. 二十四节气中反映气温变化的有:小暑、大暑、处暑、小寒、大寒、小雪、大雪等节气。
2、下面选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科比与其他队员的配合相得益彰,这使湖人队夺冠成为可能。
B.小说《童年》,不仅有栩栩如生的艺术形象,还有引人入胜的情节,真好看。
C.这篇爱心捐款的表扬报道在我校引起了轩然大波,全校师生欢欣鼓舞。
D.那是一件鲜为人知的往事,奶奶一直默默地把它记在心里。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殷红(yān) 田垄(lóng) 气冲斗牛(dǒu)
B.呜咽(yān) 哺育(bǔ) 深恶痛绝(wù)
C.嗥鸣(háo) 矗立(chù) 酣然入梦(hān)
D.亘古(gèng) 卓越(zhuó) 鞠躬尽瘁(cuì)
4、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在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矮寨传统古村落,村里环境干净整洁,村子周围种着果树,一座座独具特色的民居被水塘_________。
(2)中国政府历来_________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在解决国内环境问题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
(3)沈阳市力争在2020年年底前通过积极_________医养结合试点工作,形成一批服务内容全面覆盖、社会力量竟争参与、人民群众普遍认可的医养结合的成功经验,逐步加以推广。
(4)酒的复杂并不仅仅体现在酿造工艺上,很多都需要岁月的_________,比如陈酿窖藏就不是简单的一天两天就能完成,所以需要耐心,生活也需要耐心,若过于急躁,生活便容易脱轨。
A.包围 重视 实施 积累
B.环绕 重视 探索 沉淀
C.环绕 维护 实施 积累
D.包围 维护 探索 沉淀
5、下列句子中,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学生不再发生溺水事故,我校建立了预防溺水事故的安全教育制度,明确规定任何学生不得私自下河游泳。
B.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它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
C.为确保铜仁市成功创建文明城市,市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建设多个湿地公园,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D.农村基础设施不足、公共服务落后是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民生问题,也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
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感概 匍匐 不求甚解 人迹罕至
B.酝酿 流淌 漠不关心 各得其所
C.纯粹 凌乱 沉默寡言 惶然大悟
D.蜷伏 云霄 油然而生 花团景簇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否成为真正的读者,关键在于他青少年时期是否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B.通过这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文大赛,使他对写作的信心增强了。
C.我市领导仔细浏览市政府门户网页面,详细了解相关情况,认真分析存在的问题,听取如何利用网络进行反腐工作。
D.七年级一班的语文成绩是全年级最好的一个班级。
8、防控疫情,必须要根据当前的疫情,才能制定有效的措施,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或许我们能找到祖国能够迅速控制疫情蔓延的原因吧。
甲
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而一牧童见之,拊掌见笑,曰:“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处士笑而然之。
古语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不可改也。
乙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2处。
蜀 中 有 杜 处 士 好 书 画 所 宝 以 百 数
(2)解释下面加点字。
①一日曝书画( )②尾搐入两股间( )③是非木杮( )④如是再啮( )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4)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
A.甲文中牧童看到戴嵩画的牛画错了,觉得很好笑。
B.甲文中杜处士的“笑”表明他赞同牧童的看法,体现了他的豁达。
C.乙文中老河兵的“老”说明他经验丰富,也为后文他的判断正确做了伏笔。
D.乙文中的寺僧捞石兽是在清朝中真实发生的事,纪晓岚把这件事记在了《四库全书》里。
(5)结合文本说说甲文中戴嵩画画犯了什么错误,乙文中的讲学家犯了什么错误;从这两人的错误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9、名句默写。
(1)油蛉在这里低唱, 。
(2) ,患不知人也。
(3) ,鲜克有终。
(4)杜甫在《登岳阳楼》中形象地描绘出洞庭湖壮阔之美的诗句是 , 。
(5)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喜欢以柳抒情,借柳达意.请写出含“柳”的连续两句古诗: ,
10、阅读下面选文,回答各题
我的第一支钢笔
粱晓声
①它是黑色的,笔身粗大,外观笨拙。全裸的笔尖,旋拧的笔帽,笔囊内没有夹管,吸墨水时,捏一下,鼓起缓慢。墨水吸得太足时,写字常常“呕吐”,弄脏纸和手。我使用它,已经20多年了。
②它是我使用的第一支钢笔,母亲给我买的。那一年,我升入小学五年级。学校规定,每星期有两堂钢笔字课。有些作业,老师要求学生必须用钢笔完成。全班每一个同学,都有了一支崭新的钢笔,有的同学甚至有两支。我却没有钢笔可用,连旧的也没有。我只有蘸水钢笔,每次完成钢笔作业,右手总被墨水染蓝,染蓝了的手又将作业本弄脏。我常因此而感到委屈,做梦都想得到一支崭新的钢笔。
③一天,我终于哭闹起来,折断了那支蔽水笔,非逼着母亲立刻给我买一支钢笔不可。母亲叹了口气,为难地说:“你这孩子,真不懂事。这月买粮的钱,是向邻居借的:交房费的钱,也是向邻居借的;给你妹妹看病,还是向邻居借的钱。今天为了一支钢笔,你就非逼着妈妈再去向邻居借钱吗?叫妈妈怎么张得开口啊!”
④于是我产生了一个念头,要靠自己挣钱买一支钢笔。火车站附近有座坡度很陡的桥,一些大孩子常等在坡下,帮拉货的手推车夫们推上坡,可讨得五分钱或一角钱。
⑤我冒两走到那座大桥下,等待许久,不见有推车来。雨越下越大,我只好站到一棵树下躲雨。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别着马路。马路上不见一个行人的影子。只有公共汽车偶尔驶来驶去。除了几根电线杆子,远处迷迷蒙蒙的什么也看不清楚。
⑥这时,我忽然发现了一辆手推车,装戴着几层高的木箱子,遮盖着雨布。拉车人正在大雨中慢地、一步步地朝这里拉来。看得出,那人拉得非常吃力,腰弯得很低,上身几乎俯得与地面平行了,两条裤腿都挽到膝盖以上,双臂拼力压住车把,每迈一步,似乎都使出了浑身的劲。那人没穿雨衣,头上戴顶草帽。由于他上身俯得太低,无法看见他的脸,也不知他是个老头,还是个小伙儿。
⑦他刚将车拉到大桥坡下,我便从树下一跃而出,大声问:“要帮一把吗?”他应了一声。我便赶快绕到车后,一点也不隐藏力气地推起来。车上不知拉的何物,非常沉重。还未推到半坑,我便一点力气也没有了,双腿发软,气喘吁吁。那时我才知道,即使一角钱,也是并非容易挣到的,而且我还空着肚子呢。那拉车人,肯定是凭着最后一点力气在坚持。在顽强地向城上拉。我咬紧牙关,憋足一股力气,一步接一步,机械地向前迈动着步子。
⑧车轮忽然转动得迅速起来。我这才知道,已经将车推上了坡,开始下坡了。手推车飞快地朝坡下冲,一直滑到坡底才缓缓停下。
⑨我一直跟在车后跑,车停了,我也站住了。那拉车人刚转过身,我便向他伸出一只手,大声说:“给钱!”那拉车人呆呆地望着我,一动不动,不掏钱,也不说话。
⑩我仰起脸看他,不由得愣住了。“他”原来是母亲。雨水,混合着汗水,从母亲憔的脸上直往下淌。母亲的衣服完全淋透了,像从水里捞出来的一祥,湿漉漉地贴在身上,显出了她那瘦削的两肩的轮廓。她胸口剧烈地起伏着,脸色苍白,大口大口地喘着气。
⑪我望看母亲,母亲望着我,我们母子完全怔住了。
⑫就在那一天,我得到了那支钢笔,梦寐以求的钢笔。母亲将它放在我手中时,满怀期望地说:“孩子,你要用功读书啊。你要是不用功读书,就太对不起妈妈了……”
⑬在我的学生时代,我一刻都没有忘记过母亲满怀期望对我说的这番话,
⑭如今,二十多年过去了。那支钢笔,也可以说早已完成它的历史使命了。但我,却要永远保存它,永远珍视它,永远不抛弃它。
【1】文章围绕“第一只钢笔”写了我和母亲的哪些事?请概括其中的两件事。
【2】选文第②段画波浪线的句子,在结构上起到了什么作用?
【3】从景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⑤段中的画线句
雨点劈劈啪啪地抽打着肥大的杨树叶,冲刷着马路。
【4】概括母亲性格特点。
【5】那支笔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可作者为什么还要永远保存它,珍视它?
11、坐在艾烟里的母亲
牧徐徐
出差正好路过老家,虽然已是晚上八点多了,我还是想来个“突然袭击”,回家看一眼母亲。
一起出来的同事把我送到村口,然后自己留在车里说:“回来一次不容易,跟老妈多待一会,我睡在车里等你。”我感激地向他点了点头,然后朝村里走去。
借着月光,我摸索着到了自家的屋前。可刚到门口,便闻到一股呛人的烟味,我赶紧敲门,但却无人应答。
“不会是家里失火了吧?”我连忙扒开门缝,眯上一只眼,朝里面看——屋内,灯光昏暗,而且有一股很浓的烟雾。再仔细一看,浓烟之中竟然坐着一个在打盹的人,正是母亲。在她的腿下面,放着一大堆“半燃半灭”的枯枝叶。
我一边使劲地摇晃着门,一边大声叫着“妈,妈……”母亲这才猛地惊醒了过来,连忙给我开门。
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腿上的关节痛又犯了?”我忙问道,“去年寄给您的进口止痛膏药,您不是说贴过很管用,腿早就不疼了吗?”
“是管用,但天一冷不贴就又痛了。”母亲吞吞吐吐地说,“我舍不得贴,多贵呀,十多元钱一张。用艾叶熏一下,也能止痛的。”
我听后生气地问:“有什么舍不得的?贴完,我再帮您买。再说,您要是真想用艾叶灸,那也得去中药店里买制作好的艾条卷呀,哪能自己烧这么一大堆艾叶。”
“药店里的艾条得花钱买。”母亲反驳道,“钱得省着用。”
“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这浓烟对身体有伤害不说,倘若失火了,可怎么办?”
“不会的……”母亲虽然嘴上不服输,但能看出来她已经认识到自己做法的不妥。
艾叶枝是母亲在端午时从山上砍回来,然后晒干,以便在冬季关节痛时,点燃焚熏的……
清理完艾叶枝后,我来到村口,告诉同事让他先回去,并帮我请个假,“今晚我要住在老家,明天带母亲去医院……”
如果这次不是来了个“突然袭击”回家,我是怎么也不会知道母亲居然用这种方式来给自己治关节痛,她一直都在电话里骗我说,腿已经不痛了,让我安心工作……
一生勤俭节约,只为能把儿女们培养成人、成才,可等孩子们成才,远走高飞后,她还只愿待在乡下,并依然独自过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不愿让儿女们为她多花一分钱,为此甚至不怕坐在半燃半灭的枯枝叶中,任呛人的烟雾一点点侵蚀自己日益苍老的身体。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记叙了一件怎样的事情。
【2】文章朴素的语言里情感丰富。请品味下面句中加点词语所蕴含的情感。
(1)对于我的突然到来,母亲既惊又喜,“我,我,我在用艾叶熏腿……”母亲有些慌张地回应道。
(2)“钱重要,还是命重要?”我气愤地说。
【3】假如把原题改为“说谎的母亲”好不好?为什么?
【4】有读者认为,在文章结尾处加上一个精炼的语段,才能把文章表达得更全面。如果你来加,你会写点什么?(不超过30个字)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如果你还在为失去太阳而流泪,你也将失去群星。 ——泰戈尔
当你为没有一双漂亮的鞋子而哭泣时,你该为你有一双可以穿鞋子的脚而感谢。 ——海伦凯勒
请你以“失去和拥有”为题,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你可以叙述自己的故事,也可以编写童话,来表达你对“失去和拥有”的思考。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