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怒江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会议上,校长虚心接受和听取了同学们的意见。

    B.我并不否认这部小说没有某些不尽如人意之处,但总体上是成功的。

    C.学习语文除了要扩大阅读量,多练习写作外,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很重要。

    D.在实施“双减”之后,同学们的学习热情有了明显的进步。

  • 2、下面句中加点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个方面,情况就(jiǒng)乎不同,而且一反(jì)往了。

    B.那是就极严重地(jí)问,而且当面叫她阿长。我想我又不真做小长毛,不去攻城,也不放炮,更不怕炮炸,我惧(dàn)她什么呢?

    C.有一个战士,他手里还紧握着一个手榴弹,弹体上沾满脑浆;和他死在一起的美国鬼子,脑浆(bìng)裂,涂了一地。

    D.耳朵里又不可捉摸的声响,像春蚕在咀(jiáo)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像山泉在呜(yè),像波涛在澎湃。

  • 3、下列属于句式杂糅语病的一项是(     

    A.汽车驾驶员应遵守交通规则,避免不再发生交通事故。

    B.近年来,我国重大科研项目捷报频传,增强了我们民族的科技。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中国科技创新不断取得成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政府以及社会各界都对科技创新高度重视。

  • 4、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屏(zhànɡ)   (pài)       育(fǔ)     (lán)

    B.鸣(háo)       (dàn)       (qì)     蜢(zhà)

    C.祷(qí)        住(ɡěnɡ)     (qū)     (tuò)

    D.山(diān)     古(ɡèn)       (sǒu)     (huì)

  • 5、下列各组词语字形无误的一项是(     

    A.抖擞精神       翻来覆去       截然不同       沉默寡言

    B.畏罪潜逃       神采奕奕       随声附合       杞人忧天

    C.恍然大悟       麻木不任       刨根问底       惊慌失措

    D.怪涎不经       骇人听闻       美不胜收       不可救药

  • 6、下列对文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雨的四季》文章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喜爱之情。

    B.《荷叶·母亲》用托物喻人的手法,通过描写荷叶护莲的情景,表现了母爱的力量和无私。

    C.《猫》一文结尾写道:“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正是第三只猫的不幸结局让“我”的“酸辛”“难过”不断重复,弱小者没有受到应有的保护,文章的主旨在这里得到了深化。

    D.《动物笑谈》中的“谈”是全篇的题眼,通过记叙“我”和动物之间发生的趣事,生动地描绘了“我”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和平共处的生活情境,表达了对动物生命的尊重与热爱。

  • 7、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当野生动物被杀殆尽,使得人类就像是最后一块多米诺骨牌,接着倒下的就是自己。

    B. 一个人工作能力的高低,不在于他掌握了多少知识,关键看他做出突出的成绩。

    C. 依法打击网络暴力,为网民理性表达营造健康有序的规范体系,积极向善的网络文化。

    D. 国际足联确实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无论在哪里,反腐倡廉都是必须而且急迫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家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梁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战国策·魏策》

    [注]①庞恭:魏国大臣。②质:做人质。③ 邯郸:魏国国都

    (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其家穿井___________________                         ②不无闻___________________

    ③今一人言有虎___________________                    ④邯郸大梁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宋丁氏                    ,目似瞑,意暇甚(《狼》)

    B.及家穿井               人舍然大喜(《杞人忧天》)

    C.宋君令人问之丁氏     其一犬坐前(《狼》)

    D.然而三人言成虎          狼亦黠矣,顷刻两毙(《狼》)

    (3)翻译下列句子

    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4)对于谣言,宋君和魏王的态度有何不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对待谣言?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风烟望五津。

    (2)________________,西出阳关无故人。

    (3)《登幽州台歌》中,抒发诗人独立于悠悠天地间,孤独寂寞之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书写主客双方抱负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5)子夏为莒父宰,问政。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 ,见小利则大事不成。

    (6)夕日欲颓,__________________

    (7)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_______________,悬泉瀑布,_____________,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飞翔的鸟窝

    ①一条大河。大河边有一片树林。树林里,有许多鸟窝。其中有一个很漂亮的鸟窝。它是由花瓣、羽毛、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精心编织成的。

    ②它的主人是两只不知名的鸟。它们是母女俩。这是两只羽毛丰满,色泽鲜亮的鸟.神态高贵。

    ③这一天,女儿独自飞了出去。可是,它却再没有飞回来。母亲站在窝边,望着天空,焦急不安地等着。

    ④月亮很亮。天空只有一朵朵的云在无声地飘动着。

    ⑤第二天一早,鸟对鸟窝说∶“不行,我得找它去!”说完,飞离了乌窝,向天空飞去。母亲也没有再飞回来。鸟窝开始等待鸟们归来。一天一天过去了,却始终也没有它们母女俩的消息。等待变成了日日夜夜的思念。它冲着天空,好像在问∶它们究竟在哪儿呢?

    ⑥这天早晨,一只绿头鸭正在水中撩水清洗自己的羽毛,看见水中飘过了鸟窝的影子,它侧着脑袋去看天空,随即大叫起来∶“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绿头鸭们从水面起飞了,它们伸长了脖子∶“瞧啊!有一个鸟窝飞起来了!”它们的叫声传遍了整个树林。所有的鸟都看到了正在天空中飞翔的鸟窝。

    ⑦空中飞的真的不是鸟,而是一只鸟窝!所有的鸟都感到很新鲜,全都飞上了天空。各种各样的鸟,五颜六色的鸟,飞行在鸟窝周围。但飞着飞着,它们便对鸟窝失去了兴趣,一只一只地落到树上、水上或地上。现在,天空中又只剩下了鸟窝。它遇到了一只乌鸦。“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乌鸦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乌鸦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一伙老鹰灭杀了。”它一惊,差一点掉了下去。但它很快又飞得高高的了。它对乌鸦说∶“不,它们还活着!”

    ⑧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白色的天鹅。“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天鹅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天鹅告诉它∶“听说,那天有暴风雨,它们母女俩的羽毛被雨打湿了,掉在了大河里,被滚滚的大水冲走了。”鸟窝浑身颤抖了一下。那一刻,它觉得自己快要散架了。但它对天鹅说∶“不,它们还活着!”

    ⑨鸟窝继续向前飞去。它遇到了一只蓝色的风筝。“你去哪儿?”“我去找它们母女俩。”风筝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风筝不想说,只是说∶“你还是回去吧!”“为什么?”“你还是回去吧!”风筝说着,飞走了。鸟窝追了过去∶“为什么?”风筝告诉它∶“听说,它们母女俩被人用猎枪打死了!”鸟窝听了,只是小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大声说;“不,不,这不可能!”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这不可能!人类不可能伤害这么漂亮而高贵的鸟!不可能……”

    ⑩鸟窝离开了风筝,继续朝前飞行着。天下雨了。鸟们都飞至茂密的树枝下躲雨去了。不知已经飞行了多少天的鸟窝,却还在天空。它在雨丝中穿行着。雨停了。但鸟窝还在不住地滴着晶莹的水珠。

    两只野鸽飞过。一只对另一只说∶“那个鸟窝好像在哭呢!”

    它飞着,顶着火热的阳光飞着,披星戴月地飞着……这天傍晚,变然刮起飓风,鸟窝一下子失去了平衡。它拼命想稳住自己,但还是控制不住地在飓风中旋转着。即使在那一刻,它还在想着它们母女俩;你们到底在哪儿啊?更加剧烈的风,一下子将它吹散了。落了一地的羽毛、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枝。

    第二天早晨,飞来了两只美丽的鸟。它们将地上的花瓣、金色的草丝和檀香树的树柱,用嘴巴一一捡起来——它们在一棵高高的大树的树顶,又编织了一个十分好看的鸟窝。

    【1】请综合文章分析,第①段作者为什么要特意描写编织鸟窝的材料?

    【2】请从词语运用的角度品析下面语句。

    ⑴母亲站在窝边,着天空,焦急不安地等着。

    ⑵它飞着,着火热的阳光飞着,披星戴月地飞着……

    【3】文章第⑨段划线句,鸟窝为什么“小声”“转而又大声”“转而又小声”说“这不可能”?

    【4】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鸟妈妈寻找女儿,鸟窝寻找鸟母女,它们身上都体现出浓浓的爱心。

    B.鸟母女的去向成迷,但从乌鸦、天鹅等多个鸟儿的回答中可以知道,它们已经遭遇不幸

    C.作者运用想象,通过鸟窝的飞翔与寻找,给我们叙述了一个美丽动人的故事。

    D.文章以两只美丽的鸟重新编织起美丽的鸟窝结尾,有了一个温馨甜美的结局。

    【5】你从鸟窝身上感受到了怎样的精神力量?

  •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水仙花开

    孙建国

    ①寒冬腊月,雪花飞舞,天地一片苍茫。

    ②临窗的书桌上,水仙花羞答答地绽开了。青翠叶片,簇拥着朵朵秀美小花,姿态绰约,清香袭人,宛如水上仙子婀娜多姿,给冬暮岁尾带来雅致而温馨的格调。

    ③说起水仙,真有点儿愧疚。几年前,也是寒冬腊月,雪舞的季节。我第一次摆弄水仙,先把水仙球剥了外衣,略施雕刻,然后放进水钵里滋养。等到它将要开花的时候,移入盛着清水和石子的花盆里。

    ④可是到了除夕,包在叶膜里的花蕾仍迟迟不肯开放。叶茎却越长越高,越长越密,大有喧宾夺主之势。我焦急且恼怒,拿起剪刀,将叶茎齐刷刷地剪去一大截。结果事与愿违,这盆水仙萎萎缩缩,始终未见开放。

    ⑤那年春节,一批又一批学生前来拜年。师生欢聚,其乐融融。然而,见到这盆水仙,大家都不免有些惋惜。

    ⑥第二年冬天,有个已经毕业好几年的外号叫“瘦的诗人”的学生,给我送来几个水仙球并默默地帮我弄好。隔几天,他还来察看生长情况。以后,每年的水仙花都是他送来的,也都是他精心培育的。

    ⑦他依旧那么瘦弱,眼神依旧那么清纯。有一次,他告诉我,在希腊神话里,水仙花被看作美男子的化身。传说他不爱任何少女,却对水中自己的影子产生了感情。当他猛地扑向水中去拥抱影子时,灵魂便和自己的肉体告别,顷刻间化为一株标致的水仙花……

    ⑧我知道,“瘦的诗人”就是这株标致的水仙花。理想和现实幻化为一首美妙的诗。他叙述时,干瘪的胸膛急剧起伏着,眼里闪烁着泪花,然后定定地望着我,一如当年认真听我讲课时的神态。我凝视含苞欲放的水仙花,又看看这位已经长大成人的学生,竟不知说什么才好。

    ⑨那时,他成绩平平,却沉迷于诗歌写作,并不断有诗歌见诸报端。他上课老是走神。那清纯的目光,常专注于窗外的蓝天白云。倘若以考试名次判定学生优劣,他显然是“差生”。因此,在班会上,我曾断言:成绩不好,光会写诗有什么用?全班同学哄堂大笑,他的脸一下子就红了,神色黯然。他没有争辩。

    ⑩毕业后,他勤奋工作,成为一所小学的教学骨干;他笔耕不辍,又成为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并成了专业作家。他每年都来给我拜年。他出诗集时,居然还找我为他作序。

    此刻,水仙花又如期盛开,仿佛“瘦的诗人”纯真的笑脸。花朵白得像云,花蕊黄灿灿的,像云中的阳光。仿佛一首清新淡雅的小诗,给我的寒冬平添了无限乐趣和暖暖春意。

    ⑫我忽然想到,当初我以世俗眼光看待如此清纯的学生,是否过于粗暴了?当我自以为是地训斥学生时,是否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伤害了他们的自尊心?“瘦的诗人”几年来一直为我小心呵护着水仙花,难道不是想悄悄地向我诉说什么吗?

    ⑬古人云:“教学相长也。”我从教30多年,以教书育人为荣,以传播人类文明自诩,自我感觉良好。然而,从学生身上学到的东西、感受到的真诚,更使我的生命得到净化,灵魂受到震撼……

    ⑭窗外,又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不禁想起了一句话:“下雪的日子,我心纯净。”我的眼睛有点儿湿润了。朦胧中,我看到水仙花在向我微笑,犹如“瘦的诗人”纯真的面孔。

    ⑮我想,今年春节,不能再在家里坐等他来。我要先去真诚地向他拜年……

    (有删改)

    1下列理解与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 文章通过“瘦的诗人”为不会养水仙的“我”培育水仙,并教“我”如何养好水仙这一故事,表达了教学相长这一文章主旨。

    B. “我”第一次摆弄水仙花就因为叶茎过长导致水仙不能开放,焦急之下只能剪掉叶茎。

    C. “瘦的诗人”在“我”的鼓励下成为了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

    D. 今年春节“我”想要先去真诚地向“瘦的诗人”拜年,因为面对当年“我”的粗暴与偏见,他依旧回以真诚,使“我”反思自己,学到了很多,并得到了净化。

    2文章开头两段在文中有何作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章极力塑造“瘦的诗人”这一人物形象,有何用意?

    4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⑪段画横线的句子。

    5本文以“水仙花开”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题目:请你以“_____________温暖了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2)不少于600字。

    (3)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达到此项要求,评分时可奖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