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玉树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职(xùn)  (niàng) (ài)  轻怕重(niān)

    B.塌(tān)  (sè)    临(lì)  堂大笑(hōng)

    C.抽(yè)   (niǎn)  (tuì) 人迹至(hǎn)

    D.怂(yǒng) (mì)    怪(chēn) 团花锦(chù)

  •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经过专家们评议,使明代永乐年间的青花瓷夺得头筹,成为徐州的民间国宝

    B. 是否具有节俭创新意识,是民族兴旺的决定性因素。

    C. 我们要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用美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美的心灵去感受世界。

    D.同学们写作文,要有真情实感,切忌不要胡编乱造。

     

  • 3、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记载春秋历史的史学名著,儒家经典之一。

    B.古人以山北水南为阴,山南水北为阳。

    C.“飞来山上千寻塔”中的“寻”是古代长度单位。

    D.“无丝竹之乱耳”中的“丝”指管乐器,“竹”指弦乐器。

  • 4、下列语句中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老张的父亲因病住院了,老李看见老张说:“家君身体好些了吗?有空我去看望他。”

    B.课堂上大家讨论得热火朝天,小明站起来说:“大家都听听我的高见吧!”

    C.小杨老师参加工作刚一年,她对教学经验丰富的王老师说:“我在教学上有许多不懂之处,请您多多指教。”

    D.老王邀请同事小李周六到自己家做客,小李高兴地答应了,说:“我一定会准时光临寒舍的。”

  • 5、下列语文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听说北海的花都开了,我推着你去走走。’她总是这么说。”这句话中标点的运用是正确的。

    B. “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很轻。”句中的加点词语“自然”是“理所当然”的意思。

    C. “白先生您好,家父明天过八十大寿,寒舍略备薄酒,请您赏光。”这句话中的“家父”“寒舍”都是谦辞。

    D. “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这句话是设问句。

  • 6、没有病句的一项是( )

    A. 经过老师的辅导,终于使王小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B. 生态建平,依山傍水,是安家的好地方。

    C. “没有路就走出路来,”他看着老师坚定的表情和掷地有声的话,更有信心了。

    D. 这次参加市运动会的有育才中学的团员,学生会干部和体育尖子生。

  •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期待已久的山顶露营,却因为半夜一场不期而遇的暴风雨,狼狈收场。

    B.我们的班长不仅在纪律方面严于律己,在学习方面,她勤奋努力的精神也可歌可泣

    C.负责的日子越长久,到责任完了时,海阔天空,心安理得,那种快乐还要加几倍哩。

    D.佩戴口罩是预防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部分市民对此却不以为然,总想不戴进入商场。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小题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②年与时,意与日去。

    2下列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B. 非淡泊/无以明志

    C. 非学/无以广才

    D. 险躁/则不能治性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②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填空。

    (1)峨眉山月半轮秋,__________。(李白《峨眉山月歌》)

    (2)__________,应傍战场开。(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3)正是江南好风景,__________。(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__________,受降城外月如霜。(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5)__________,江春入旧年。

    (6)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以下材料,完成小题。

    中国航天“大总师”孙家栋: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①航天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系统工程,每项工程由卫星、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应用等多个系统构成,每个系统都有自己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孙家栋则被大家尊称为“大总师”。

    ②“每次发射,没有一个人敢说这次发射是绝对成功的。投资10亿元,初期干的时候1个型号干10年,干的人加起来又有10万之多——这么大一件事,如果最后按按钮的时候掉链子了,作为技术牵头人,哪里受得了?”孙家栋反问。

    ③1974年,由孙家栋担任技术负责人的中国第一颗返回式遥感卫星在升空20秒后爆炸了。

    ④“我跑出地下室,只看见沙漠里一片火海,整个脑子一片空白,痛哭起来。”之后的三天三夜,他与同事们在滴水成冰的沙漠里一寸一寸地寻找火箭的残骸,把所有的螺丝钉、小铜块、小线头一点点收集起来,查找事故原因。最终发现是控制系统内的一小段导线在火箭发射时受到剧烈震动断开了。“一个裂痕就牵扯到整个航天产品的成败,这个教训太深刻了!”正如恩师钱学森当初所做的那样,孙家栋承担了失败的责任,从此狠抓质量,逐步建立起一套完整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

    ⑤2004年,我国正式启动探月工程,已经75岁的孙家栋接下了首任总设计师的重担。很多人对此不理解:早已功成名就了,为什么还要冒这个险?万一失败了,辉煌的航天生涯蒙上阴影怎么办?

    ⑥对此,孙家栋的回答很简单:“国家需要,我就去做。”

    ⑦3年后,当“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月任务的消息传来时,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内,大家欢呼、拥抱、振臂庆祝,而孙家栋却默默转过身,掏出手绢擦去了眼角的泪水。

    ⑧“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我们国家能把‘嫦娥一号’送到月球上去,尽管是第一次,却这么精准,作为航天人,我的心情十分激动。我为国家有这么大的成就感到自豪!”孙家栋说。

    ⑨201865日,风云二号系列最后一颗卫星——风云二号H星发射。作为工程总设计师,89岁高龄的孙家栋再次出现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这次坐镇发射场,他仍然像第一次那样,能够清晰地听见心脏怦怦跳动的声音:“搞了一辈子航天,它已经像我的‘爱好’一样,这辈子都不会离开了。”

    ⑩有人问孙家栋:“航天精神哪一条最重要?”“热爱!”他不假思索:“如果你不热爱,就谈不上奋斗、奉献、严谨、协作、负责、创新……”

    当然,除了“热爱”,还有“创新”。“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航天尖端产品也是买不来的。在一穷二白的时候,我们没有专家可以依靠,没有技术可以借鉴,只能自力更生、自主创新;今天,搞航天的年轻人更要有自主创新的理念,要掌握核心技术的话语权。”

    (节选自2019年7月4日《光明日报》)

    【1】关于孙家栋,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孙家栋被大家尊称为“大总师”,因为他是中国多个航天项目的总设计师或总指挥。

    B.孙家栋一生奉献中国航天事业,以极端认真的态度完成每一项任务。

    C.“国家需要,我就去做”是孙家栋的信念,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从不考虑个人得失。

    D.“热爱”和“创新”是孙家栋最推崇的航天精神,他以此勉励中国航天年轻的后辈。

    【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航天发射牵涉到巨大的投资和无数人力的投入,一旦出错,技术牵头人就受不了。

    B.中国航天发射完整而且严格的质量管理系统由孙家栋建立起来,可确保万无一失。

    C.2007年“嫦娥一号”顺利完成环月任务,标志着我国探月工程迈出了坚实的脚步。

    D.风云二号H星发射时亲临西昌发射中心的孙家栋第一次坐镇发射现场,万分激动。

    【3】文中写到孙家栋的两次哭,这两个细节分别反映出孙家栋当时怎样的心情?表现了他什么精神品质?

  • 11、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爷爷的雷雨天

    郑俊华

    ①咔嚓!晚饭刚上桌,阴沉沉的天空,响起一声炸雷。爷爷腾地从饭桌旁站起来,一把拉起我:“不好,有敌情!快,杉木林!”

    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家里老房改造时,我主张跨院的角门继续保留,因为爷爷他喜欢!

    ③我和爷爷冲下堤坝,绕过一棵棵百年老松,继续向前摸。

    ④护林的赵叔慢悠悠地迎面走来。我忙递了个眼神过去,问:“赵叔,什么情况?”几道闪电劈过,夜空忽明忽暗,雷声如高山掉落下了巨石,隆隆作响。爷爷举起枪,如临大敌。赵叔突然神色一凛,扯住爷爷的胳膊,压低声音说:“有敌情,伤员们已经撤了!”

    ⑤爷爷也压低声音问:“撤哪儿去了?”“你家”“!快回去,快!”爷爷掉过枪口,消失在夜色里……

    ⑥当年,爷爷还是个身手矫健的青年猎手。大山的山洞、沟谷、古树、悬崖,没有他不知道的,不少羊肠小道,也都是他和他的几个猎手兄弟踩出来的。

    ⑦那年,大山里来了一支队伍,战士们大都面黄肌瘦,一袭破旧的灰色衣裤,襄腿打得还算结实,清一色的草鞋。再细看,二三十人的队伍,几乎每个人都有伤,或头部,或腿部,或胳膊,灰白色绷带渗着血。山林赶路,这队人马显然已经很疲惫。

    ⑧爷爷抄小道赶在他们前面,把随身带的干粮和腊肉、土酒,挂在路边的树上。一大兜,很醒目,他们一眼就发现了。几个小兵如获至宝,争相过去取下来,拿到一个头缠绷带、手拄木棍的兵跟前。那兵年纪看起来比小兵大,性格沉稳。爷爷当时想,他一定是他们的长官。

    ⑨那兵没接过东西,对几个小兵说着爷爷听不太懂的土话。

    ⑩后面的事情就简单了。爷爷从树后转出来,把小兵重新挂回树上的兜子取下,郑重地交给了那柱棍的兵。那兵也不是军官,就是伤比较重的老兵。

    他们始终没说自己是什么部队,爷爷也没有多问。他们态度和蔼,相扶相助,在那样连日阴雨、缺粮少药的境况下,依然说笑、哼歌。爷爷当夜回了趟家,没跟家人透露一点儿消息,扛着家里的糙米、土酒、孢子肉和全部的草药,从屋后跨院的角门溜走了。爷爷准备凭着自己“山里通”的优势,把这支与大部队走散的小队伍送过山去。

    爷爷是十天后,被后山罗家寨的瞿爷爷带人抬回家的。

    他们白天急行军,晚上宿山洞,绕开溪流、沟壑,奔走在弯曲的羊肠小道上。第三天下午,狂风大作,乌云盖顶,电闪雷鸣中,有两架飞机向他们直冲下来。拄棍老兵大喊一声:“隐蔽!”正想就地趴倒,却见毫无战斗经验的爷爷还站在路中央,愣愣地东看西看。老兵扔了手中的棍子,急步蹿到爷爷身后,一个“猛虎扑食”,将爷爷结结实实地压在身下,两人就势滚进了路边的草丛。不过一息之间,空中落下三枚炸弹,把离他们几步远的羊肠小道,炸成了几尺深的断崖。

    鹰嘴岩下的杉木林,堆起了一地坟茔。那次轰炸牺牲了七人,年龄最大的是拄棍老兵,38岁;最小的是扛锅小兵,仅15岁。

    一片弹片钻进了爷爷右脑,经当地名医瞿老山人竭力抢救,爷爷幸存了下来,但从此,爷爷的思维就停滞在了炮火硝烟中。

    有一年,爷爷被请到县里,拿回个红本本。村里人这才知道,当年他遇到的队伍,是长征北上的红军。

    那片坟茔成了爷爷的根据地,年轻时打猎,年老时护林、修坟,差不多每天必到。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

    几十年过去,爷爷的病基本好了,但当雷电或发烧之时,还时有复发。

    猎枪交公后,老爸给爷爷做了把一模一样的木头猎枪。爷爷自是喜出望外。老小孩一样的爷爷,是乡人的话题,也是乡人的至宝。每当爷爷病发,知根知底的寨里乡邻们,都会十分默契地主动配合。

    当豆大的雨点落地时,我和爷爷已拐进了跨院的角门……

    (选自《小小说月刊》2020年第7期,有改动)

    【1】“雷雨天”串起过去与现在。请你用简洁的语言补充情节。

    几十年前的一个雷雨天,爷爷______,从此他的思维停滞在炮火硝烟中。如今,每遇雷雨天,爷爷常会发病,“我”______,爸爸______,乡人配合演戏……

    【2】结合语境,品读下面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这时候的爷爷,眼睛不再浑浊,脚步不再迟滞,迅速拎上猎枪,我则伸手抓过两把雨伞,打开角门,跟在爷爷身后,冲入夜色之中。(从人物描写角度分析我的形象。)

    (2)爷爷常说的一句口头禅就是:“三天怎么了?那咱也是长征队伍的人!”(从标点的角度,品味这口头禅中包含的情感。)

    【3】这篇小说很感人,老师想把它转载到学校的微信公众号上,请你结合文章内容,帮他选择最合适的一个文章标签,并阐述理由。

    标签一:至爱亲情       标签二:不朽军魂       标签三:最美乡人

    【4】小南在公众号上读了此文后,觉得这篇小说和《驿路梨花》无论是在叙事视角,还是行文构思、记叙顺序等方面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可她急着去上课,评论只写了开头,请你结合两篇文章内容,帮她补充完整(不少于2个角度)。

    小南:本文和我最近学的《驿路梨花》有不少相似之处。首先,都是使用第一人称的叙事视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鲁迅在百草园找到童年的欢乐:史铁生在地坛找到坚强的母爱;老舍在济南找到热爱的生活……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有一块地方,也许是那里的美景,也许是那里生活的人,也许是那里发生的故事,令人难以忘怀甚至触动心灵。

    请以“触动”为题目,写篇文章,可以记事,可以写人,可以写景,可以抒情,不少于5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