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深邃(suì) 校补(xiào) 妇孺皆知(rú)
B.薪金(xīn) 模糊(mō) 迥乎不同(jiong)
C.殷红(yān) 奠基(diàn) 气冲斗牛(dǒu)
D.调羹(gēng) 荒谬(niù) 深恶痛绝(wù)
2、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保守党某部门任职,2001年当选国会议员。
②2005年他以出色的演讲口才最终当选保守党领袖。
③直到进入牛津大学,他依然与政治活动很少沾边,但学业极为出色。
④2010年5月,卡梅伦被任命为新一轮英国首相。
⑤幼时的卡梅伦丝毫没有显示出政治人物的天赋。
⑥小学时不仅成绩在班里倒数第一,而且极为害羞。
A.⑤⑥①③②④ B.⑤⑥③①②④
C.④⑤⑥②③① D.④⑥⑤③①②
3、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写的是战争题材,着墨较多的是生活场景和战斗过程,繁简安排极具匠心,富有生活气息。
B.“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夸张地描写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赴战场,飞越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
C.“爷娘闻女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几句运用互文和排比的修辞手法,描写了家中因木兰回乡而出现的欢乐场面。
D.诗歌以双关作结,既描写了眼前双兔在一起奔跑雄雌难辨的样子,又对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十多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妙趣横生而又令人回味。
4、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了铁路早日通车,工程技术人员处心积虑地克服了许多困难。
B.他俩表演的双簧真是太有趣了,连一向严肃的林老师都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C.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现可持续发展。
D.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雨后的天空闪耀着美丽的彩虹和清新的空气。
B.随着新媒体发展和信息化提速,使人们的阅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C.今年,鄂城区多所学校举行世界环境日教育活动,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环保知识和增强环保意识。
D.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6、阅读下面古诗,完成小题。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对这首古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首句紧扣诗题下笔,点明了地点,并用“千寻”二字言其高。
B.“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C.“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想要归隐山林的矛盾心理。
7、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潸然(shān) 矜持(jīng) 冰碴(chá) 瞭望(liào)
B.涪陵(fú) 充沛(pèi) 灼伤(zhuó) 徜徉(yáng)
C.着陆(zháo) 咽泣(yè) 撑篙(ɡāo) 诧异(chà)
D.字帖(tiē) 青睐(lài) 干戈(ɡē) 黄晕(yùn)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先公(指欧阳修)四岁而孤,家贫无资。太夫人以获(与芦苇相似的草本植物)画地,教以书字。多诵古人篇章。使学为诗。及其稍长,而家无书读,就闾里(街坊)士人家借而读之,或因而抄录。抄录未毕,已能诵其书,以至昼夜忘寝食,唯读书是务。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
【1】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以荻画地 以:用
B.教以书字 书:写
C.使学为诗 为:作为
D.及其稍长把 及:等到
【2】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多诵古人篇章。
【3】欧阳公“自幼所作诗赋文字,下笔已如成人”的最根本原因是( )
A.欧阳修聪明过人
B.太夫人教子有方
C.闾里士人家慷慨借书
D.欧阳修刻苦攻读
9、请你写出至少三句描写鸟的诗句。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题目。
窃读记(节选)
林海音
①一页,两页,我如饥饿的瘦狼,贪婪地吞读下去,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有时一本书我要分别到几家书店去读完,比如当我觉得当时的环境已不适宜我再在这家书店站下去的话,我便要知趣地放下书,若无其事地走出去,然后再走入另一家。
②我希望到顾客正多着的书店,就是因为那样可以把矮小的我挤进去,而不致被人注意。偶然进来看书的人虽然很多,但是像我这样常常光顾而从不买一本的,实在没有。因此我要把自己隐藏起来,真是像个小偷似的。有时我贴在一个大人的身边,仿佛我是与他同来的小妹妹或者女儿。
③最令人开心的是下雨天,感谢雨水的灌溉,越是倾盆大雨我越高兴,因为那时我便有充足的理由在书店待下去。好像躲雨人偶然避雨到人家的屋檐下,你总不好意思赶走吧?我有时还要装着皱着眉头不时望着街心,好像说:“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其实,我的心里是怎样高兴地喊着:“再大些!再大些!”
④但我也不是读书能够废寝忘食的人,当三阳春正上座,飘来一阵阵炒菜香时,我也饿得饥肠辘辘,那时我也不免要做个白日梦:如果袋中有钱该多么好?到三阳春吃碗热热的排骨大面,回来这里已经有人给摆上一张弹簧沙发,坐上去舒舒服服地接着看。我的腿真够酸了,交替着用一条腿支持另一条,有时忘形地撅着屁股依赖在书柜旁,以求暂时的休息。明明知道回家还有一段路程要走,可是求知的欲望这么迫切,使我舍不得放弃任何捉住的窃读机会。
⑤为了解决肚子的饥饿,我又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临时买上两个铜板(两个铜板或许有)的花生米放在制服口袋里,当智慧之田丰收,而胃袋求救的时候,我便从口袋里掏出花生米来救急。要注意的是花生皮必须留在口袋里,回到家把口袋翻过来,细碎的花生皮便像雪花样地飞落下来。
……
⑥正在这时,一个耳朵架着铅笔的店员走过来了,看那样子是来招呼我的(我多么怕受人招待),我慌忙把眼睛送上了书架,装作没看见。但是一本书触着我的胳膊,轻轻地送到我的面前:“请看吧,我多留了一天没有卖。”
⑦啊,我接过书害羞得不知应当如何对他表示我的感激,他却若无其事地走开了。被冲动的情感,使我的眼光久久不能集中在书本上。
⑧当书店的日光灯忽地亮了起来,我才觉出站在这里读了两个钟点了。我合上最后一页——咽了一口唾沫,好像所有的智慧都被我吞食下去了。然后抬头找寻那耳朵上架着铅笔的人,好交还他这本书。在远远的柜台旁,他向我轻轻地点点头,表示他已经知道我看完了,我默默地把书放回书架上。
⑨我低着头走出去,黑色多皱的布裙被风吹开来,像一把支不开的破伞,可是我浑身都松快了。摸摸口袋里是一包忘记吃的花生米,我拿一粒花生米送进嘴里,忽然想起有一次国文先生鼓励我们用功的话:“记住,你是吃饭长大,也是读书长大的!”
⑩但是今天我发现这句话还不够用,它应当这么说:“记住,你是吃饭长大,读书长大,也是在爱里长大的!”
【1】请结合选段内容,概括作者“窃读”的方法。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3】请结合选文内容谈谈你对第⑩段划线句的理解。
11、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痴心石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下。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的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2】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
【3】品读下面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4】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时间在变,生活在变,环境在变,人们也在变。丑小鸭变了,方仲永变了,小弗朗士变了,吕蒙变了……或者变好或者变坏,你呢?你身边的人和事呢?
请以“改变”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书写工整,卷面整洁,字数不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