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聊城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工匠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极致的精神和精益求精的态度贯穿于工作的始终。

    B. 正如演出前预料的那样,朱俊霖将歌曲《我家在盐城》演绎得荡气回肠,这让导演喜出望外

    C. 人迹罕至的北极,美丽而奇异的天象令人心旌摇荡,难以忘怀。

    D. 秋天的荷兰花海风景如画,但如果只是浮光掠影地浏览就无法领略她的美妙与神奇。

  •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搭配,错误的一项是(   )

    A. 《爸爸的花儿落了》——《城南旧事》——台湾林海音。

    B. 《荒岛余生》——《鲁滨孙漂流记》一英国笛福。

    C. 《社戏》——《朝花夕拾》——鲁迅。

    D. 《黄河颂》——《黄河大合唱》——光未然。

     

  • 3、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悴(qiáo) 并(tì) 荫(yìn) 啬(lìng)

    B. (shà)时  蓄(zhù)  浴(mù) 落(zháo)

    C. 弄(shì)   分(qí) 笑(nì)   徘(huái)

    D. 临(1ì) 粼(1íng) 告(dǎo) 妹(zhǐ)

  • 4、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泰戈尔——印度作家——《飞鸟集》

    B.老舍——现代作家——《骆驼祥子》

    C.海伦·凯勒——美国作家——《再塑生命的人》

    D.朱自清——现代作家——《济南的冬天》

  •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金色花》的作者是英国诗人泰戈尔,他的主要作品有《园丁集》《飞鸟集》。

    B.《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呐喊》,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诗集《野草》等。

    D.《散步》作者史铁生,代表作有小说《命若琴弦》《务虚笔记》,散文《我与地坛》《病隙碎笔》等。

  • 6、选出下列对《木兰诗》赏析有误的一项。(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运用夸张,描写了木兰万里迢迢,奔往战场。

    B.“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描写了木兰在边塞军营的艰苦生活。

    C.“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运用互文,概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的激烈悲壮。

    D.这段是对木兰军旅生涯、战斗过程、战争残酷的直接描写,也是详写的部分。

  • 7、下列各项中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初夏时节,各色野花开了,红的、紫的、粉的、黄的,像绣在一块绿色大地毯上的灿烂斑点;成群的蜜蜂嗡嗡地在花丛中忙碌着,吸着花蕊,辛勤地飞来飞去……

    A.文中的“野花”“地毯”“斑点”“蜜蜂”“花蕊”等是名词。

    B.文中加点的词“都”是副词,用在动词“开”前,起限制作用。

    C.文中的“一块”是数量词,“嗡嗡”既是动词,也是拟声词。

    D.文段用了排比、比喻的修辞,画线处四个短语之间是并列关系。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伯牙善鼓琴,锺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①在登高山,锺子期曰:“善哉,峨峨②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锺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锺子期必得之。

    伯牙游于秦山之阴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伯牙乃舍琴而叹曰:“善哉,善哉!子之听夫!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选自《列子·汤问》)

    (注释)①志:志趣、心意。②峨峨:高耸的样子。③洋洋:宽广的样子。④卒:通“猝”,突然。⑤操:琴曲名。

    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伯牙善琴   鼓:弹奏   B. 锺子期必之   得:懂得

    C. 锺子期穷其趣   辄:就   D. 伯牙乃琴而叹曰  舍:舍得

    2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A.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B.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C.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D.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

    3下列选项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 伯牙给锺子期弹奏了两首曲子,后者都听懂了。

    B. 《霖雨X《崩山》更是让伯牙知道了锺子期的音乐造诣。

    C. “曲每奏,锺子期辄穷其趣”说明锺子期是伯牙真正的知音。

    D. “吾于何逃声哉”说明伯牙对锺子期感到害怕了。

    4将第三大题文言文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志想象犹吾心也。吾于何逃声哉?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用课文原句填空。

    (1)晴空一鹤排云上,_____________。(刘禹锡《秋词(其一)》)

    (2)非淡泊无以明志,_______________。(诸葛亮《诫子书》)

    (3)_______________,思君不见下渝州。(李白《峨眉山月歌》)

    (4)_________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月风雨大作(其二)》)

    (5)回乐烽前沙似雪,_______________。(李益《________》)

    (6)《夜雨寄北》一诗中,写出诗人想象回家团聚后的美好时光,期盼早日重逢诉说心中思念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风帆与船桨

    牟丕志

    ①风帆和船桨都是渔夫的好帮手。它们经常受到渔夫的夸奖。渔夫常说,风帆和船桨是他最好的伙伴。假如没有风帆和船桨,他将寸步难行。

    ②风帆具有很强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每当风帆扬起的时候,它更是豪情满怀,兴奋不已。它想,自己身材高大,十分漂亮而又惹眼,在船上发挥的作用是最大的。可以说,自己是这艘渔船最大的功臣,也是这艘渔船的主角。

    ③风帆很瞧不起船桨。它觉得,船桨是那么不起眼,用途也不大。在大多数时间里,它只能躺在船舱里睡大觉。它充其量是一个配角而已,是可有可无的。渔夫常常将它与自己相提并论,是很不合适的。

    ④一天早上,海上风和日丽。极目远望,只见满眼的蔚蓝,看上去无边无际,开阔极了。此时,渔船的风帆高高地扬起,强劲的海风将它吹得鼓鼓的,看上去十分气派和醒目。渔船稳稳地驶向了大海的深处。风帆感到十分得意。风帆对船桨说:“你看看我,是多么有力量,多么神气。我是这艘船的动力之源,是我推动渔船向前航行的。看看你,总是躺在船舱里睡大觉。你实在太懒惰了,我真替你害羞。”船桨性情老实而温和。它不想与风帆争执,便用沉默对付它。

    ⑤忽然,海上狂风大作。渔船剧烈地摇晃起来,显得万分危急。渔夫赶紧将风帆从桅杆上降了下来。此时,风帆正在兴头上。它发现自己回到了桅杆的脚下,便不满地对渔夫说:“我这么卖力,你却将我从桅杆上降下来。这是为什么?”渔夫说:“如果海上起了大风。你越卖力,这条船就越危险。如果不将你降下来,大家会一同葬身大海的。”

    ⑥风帆并没有停止争辩。它依然喋喋不休地讲着自己的大道理。这令渔夫十分不满。渔夫生气地说:“你是个不知轻重的家伙,别烦我了。”说完这番话,渔夫不再搭理风帆。

    ⑦此时,渔夫麻利地从船舱里取出了船桨。他不停地用船桨划水。船桨所到之处,激起了一串串美丽的浪花。渔船在风浪中,很快就稳住了阵脚,稳稳地向前驶去。

    ⑧过了一会儿,船桨对风帆说:“你有出风头的时候,这一点也不假。可是,你不要以为自己是万能的,而别人却毫无是处。此刻,你的本事在哪里?”风帆听了这番话,感到尴尬万分。它静静地躺在地上,原来的自信和神气已经不见踪影。

    (《思维与智慧》2021.12)

    【1】这篇寓言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2】第④段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作用?

    【3】第⑧段“风帆听了这番话,感到尴尬万分”,请你想象一下此时风帆的心理活动。(合情合理,50字左右)

  • 11、夏感

    梁衡

    (1)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个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

    (2)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黄的大地, 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香。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

    (3)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是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 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它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漫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做着最后的冲刺。

    (4)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 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风了;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了一口气了,又得赶紧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5)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溶溶,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着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金黄的夏季。

    【散文·要点概括】

    【1】夏具有怎样的特点?根据内容,简要概括。

    【散文·语言品析】

    【2】品读下列句子,结合语境,从修辞的角度品析其作用。

    (1)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2)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散文·朗读设计】

    【3】你认为朗读下面这个句子,应重读哪个词语?结合内容,简述理由。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散文·写法探究】

    【4】文章结尾讲述“历代文人抒写春花秋月,却极少写夏天”的现象,有何用意?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据《宁波晚报》2020年10月24日载:近来,浙江宁波人的朋友圈被一张照片刷屏了:一位外卖小哥身穿蓝色雨衣,头上戴着饿了么骑手头盔,站在一排临时搭建的露天书摊边,反复端看着手中的一套书籍。

    照片在社交平台刷屏后,令很多网友触动。不少人表示,想找到这位外卖小哥,把他翻看的村上春树的这套书送给他,并评论说:你在街头读书的样子很美。

    其实,在学校、在我们身边,也有很多类似的感人身影、感人片断,老师在课堂专注上课,同学在阅览室、走廊书橱旁、树荫下专心阅读,样子都很美。

    请你以“老师,你上课的样子很美”或“你读书的样子很美”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1)两题中选一题写作,可写老师,也可写同学。

    (2)要注意选取典型的细节来写,写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不得泄露学校、个人信息,写老师涉及姓名统一用“梅老师”替代,写同学涉及姓名统一用“小艾”替代。

    (4)不少于600字,不得抄袭别人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