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连云港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有学者研究“敦煌”得名考原。从史书遗留的河西民族的词汇分析,先后生活于敦煌一带月氏、乌孙、匈奴所操的语言皆为突厥语。突厥语tawuz一词意为“瓜”,敦煌自古以来产瓜,且长期被命名为瓜州。从大概率讲,“敦煌”之名亦应为突厥语。这说明(     

    A.遗址是历史考证的主要依据

    B.敦煌郡是汉朝河西四郡之一

    C.敦煌是汉朝民族交融的典例

    D.音韵学是历史考证唯一方式

  • 2、南宋孝宗时期,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发行了一些地区性的纸币会子,如淮交、湖会等,但又反对没有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而盲目发行。1166年,孝宗“以会子之弊,出内库及南库银一百万收之”,次年“出内库银二百万两售于市,以钱易楮(纸币),焚弃之”,宋孝宗此举意在(     

    A.增加财政收入

    B.鼓励商业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纸币币值

  • 3、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中讨论君主政体时提道:野蛮民族比希腊民族更富于奴性;亚洲蛮族又比欧洲蛮族更富于奴性。他认为倘使各种姓一旦能统一于一个政体之内,他们就能够治理世上所有其他民族了。这一观念(     

    A.受到了生物进化论的影响

    B.推动了人文主义的广泛传播

    C.刺激了希腊城邦的殖民活动

    D.促进了专制主义政体的形成

  • 4、据史学家唐长孺先生考证,西晋时门阀等级序列业已排定,虽有一些“新出门户”,如颍川庾氏、阳翟褚氏出身寒微,也有个别寒人因军功而被提升到士人地位,但大部分寒人地位卑贱,仕途蹉跎,无法涉足士流。由此可知,西晋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

    B.察举制的弊端凸显

    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

    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

  • 5、从1979至1988年,全国大约出版了2万多种科普图书,与此同时,科普报刊和影视作品也异军突起;20世纪80年代后期,中央电视台和各主要地方电视台均定期或不定期设立了科普节目。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电视普及率的提高

    B.对外开放宣传需要

    C.科教兴国战略推动

    D.国家经济政策调整

  • 6、《世说新语》中记载:桓大司马乘雪欲猎,先过王、刘诸人许。真长见其装束单急,问:“老贼欲持此何作?”桓曰:“我若不为此,卿辈亦那得坐谈?”这反映当时(     

    A.世家大族走向没落

    B.门阀士族生活奢靡

    C.品评十分注重仪服

    D.统治集团存在矛盾

  • 7、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一段时期,农村集市贸易的传统基本上被保留下来,并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恢复和发展。1956年经过社会主义改造后,在社会主义统一市场内,国营商业、合作社商业和集市贸易三条商品流通渠道并存,并各自发挥作用。这表明当时我国(     

    A.计划经济体制基本建立

    B.借鉴实行了新经济政策

    C.建立了生产资料公有制

    D.积极探索中国发展道路

  • 8、有学者指出,“辉煌的隋唐大运河,一半在地上,一半在地下”。隋朝在洛阳及周边地区广设粮仓(如图),回洛仓储粮达3.55亿斤,洛口仓“周回二十余里,穿三千窖,窖容八千石以还”。隋朝粮仓的设置

    A.稳定了粮价,巩固了统治

    B.巩固了北方的经济地位

    C.促进了运河交通发展

    D.加重了人民的负担

  • 9、嘉庆七年(1802),户部侍郎兼钱局二品大员周兴岱任江西主考时,却以南书房行走的身份擅发告示,收受贿赂,这反映了当时(     

    A.南书房地位重新提高

    B.清代官吏俸禄来源多样

    C.君主专制的高度集权

    D.清代吏治管理混乱不堪

  • 10、据《金华集》记载,元朝在“生齿繁夥,物产富穰,水浮陆行”、“土赋居天下十六七”的江浙、湖广、江西地区设置了行省。据此判断,这些地区设置行省的主要意图是

    A.方便军事上的控制

    B.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

    C.搜刮财富

    D.加强对边远民族地区的管理

  • 11、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一个负责管理地方公务的士绅群体——绅董。下图为《申报》记述的从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关于绅董的条款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的总体态势表明( )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基层治理成功转型

    D.民主思想影响扩大

  • 12、买办阶层是近代中国一个特殊的经纪人阶层,兼有洋行雇员和独立商人身份。据统计,1842-1894年买办阶层收入扣除消费后的积累资金达到2亿两,其中1亿两交存于外商企业,0.95亿两投资于外商企业、城市地产、商业和银钱业。这一现象(     

    A.加速了晚清统治的覆灭

    B.凸显了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困境

    C.导致了洋务运动的失败

    D.体现了外国资本在华的主导地位

  • 13、19世纪70 年代,清廷内部出现“塞防”与“海防”的争论。左宗棠认为,“西北臂指相连,形势完整,外患自无隙可乘”;浙江巡抚杨昌濬则指出:“西洋各国以船炮利器称雄海上已三十余年,包藏祸心,莫不有眈眈虎视之势。”上述材料说明(     

    A.边疆危机强化清廷忧患意识

    B.顽固派与洋务派间分歧严重

    C.关注世界大势已然成为潮流

    D.中国西北陆防重于东南海防

  • 14、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制( )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

    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

    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D.解决了贵族之间的矛盾

  • 15、1787年,麦迪逊在美国制宪会议上发言:“如果行政官要讨好议会才能再次当选,依赖心就会使行政官独立不起来……就会把议会弄成既是法律的制定者,又是法律的执行者。”这是因为(     

    A.美国中央政府内部存在矛盾

    B.联邦政府部门权力分配不均

    C.联邦议会权力大于美国总统

    D.要求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

  • 16、与1913年相比,1927年苏联的城市人口增加了20%,城市人口的增加伴随的是农产品商品化率下降到仅为1913年的50%,这就使得城市人民的生活遇到农产品供应不足的困难。据此可知,当时苏联(     

    A.调整农业政策成为必然

    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C.否定新经济政策的贡献

    D.面临严重政治经济危机

  • 17、如图所示是《群众日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新闻报道。这次“重要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     

    A.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D.开展解放军战略大反攻

  • 18、1752年,法国枢密院在对《百科全书》的查禁令中指出:“有人试图在书中插入几个以摧毁王权、建立独立和反叛精神为目的的格言,并插入以晦涩和歧义的术语所掩盖的,以建立错误、腐蚀风俗、反宗教和不虔诚的基础为目的的格言。”这反映出,当时欧洲(     

    A.自然科学研究取得突破

    B.摆脱了宗教观念的束缚

    C.思想解放促进社会进步

    D.民主政治得到迅速发展

  • 19、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在中国完成其本土化是在(     

    A.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B.魏晋南北朝时期 呈现出佛教日渐兴盛

    C.隋唐时期 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了主流

    D.宋明时期 儒家学说融合了佛教的内容

  • 20、徙陵之制开始于秦始皇徙三万家至丽邑(以骊山墓所在地置邑)。汉高祖徙齐楚大族昭、屈、 景、怀、田五姓于关中以实长陵,与利田宅,徙者十余万口,此后关东“邑里无营利之家,野泽无兼并之民,万里之统,海内赖安”。可见,秦汉实行徙陵之制意在(     

    A.强化人身依附关系

    B.实现强本弱枝之效

    C.彰显敬祖孝亲观念

    D.控制新近征服之地

  • 21、1905年,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纲领阐发为“民族主义”。这一思想

    A.完全符合当时的中国国情

    B.与维新派的政治目标一致

    C.延续了民主共和国的精神

    D.推动全国革命运动的发展

  • 22、“安史之乱”以后,自唐肃宗至德元年(756)到回鹘西迁前的80年间,回鹘向唐王朝输出马匹上百万,唐王朝回赐丝绸2000万匹以上。回鹘购得的丝绸除少量为贵族使用外,大部分向西运输到大食、印度,甚至辗转运销至罗马。由此可知,唐朝时(     

    A.回鹘在草原丝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B.回鹘垄断了中国与西方的经济贸易

    C.大量马匹输入加强了唐朝中央集权

    D.唐朝皇帝被少数民族尊为“天可汗”

  • 23、如表为唐中后期主要纳税物品折钱数量变化表(单位:文)。据此推知(     

     

    贞元初年

    (785年)

    贞元八年

    (792年)

    贞元九年

    (793年)

    长庆四年

    (824年)

    米(1斗)

    200

    70—80

    40—70

    50

    绢(1匹)

    4000

    1500—1600

    800—900

    800

    注:数据为当年各地多数地区大致数值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C.货币税已获得普及

    D.土地兼并日趋严重

  • 24、下表是云梦秦简中《效律》关于衡制和量制的部分规定。这些规定(     

    单位

    误差

    惩罚

    石(120 斤,1920 两)

    16两以上

    罚一甲

    斤(16两)

    3铢(1/8两)以上

    罚一盾

    斗(10升)

    1/2升以上

    罚一甲

    1/20升以上

    罚一盾

    A.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B.巩固了秦朝大一统局面

    C.利于维护市场交易公平

    D.彰显了秦朝法律的完善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 26、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核心思想:“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 27、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 28、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孔子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秦始皇

    2

    4

    1

    独尊儒术

    朱熹

    3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29、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 30、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 31、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 32、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 33、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 34、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材料二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丰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三

    白居易诗《朱陈村》描写了唐代农村生活景象:“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去县百余里,桑麻青氤氲。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县远官事少,山深人俗淳。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自然经济的特征。

    (3)根据材料二指出自然经济对中国古代王朝统治起到的作用。

     

  • 36、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 37、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孔子《论语》

    材料二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是地维之所赖以立,天柱之所赖以尊……君虽不仁,臣不可以不忠;父虽不慈,子不可以不孝;夫虽不贤,妻不可以不顺。”

    ——《曾文正公全集》家训卷下

    材料三  城邦以正义为原则。由正义衍生的礼法,可凭以判断(人间的)是非曲直,正义恰正是树立社会秩序的基础。要使事物合于正义(公平),须有毫无偏私的权衡;法律恰恰正是这样一个中道的权衡。法治应该包含两重含义:已成立的法律获得普遍的服从,而大家所服从的法律又应该本身是制订良好的法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孔子建立社会秩序的主张有哪些?这一主张到后来对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2)依据材料三,说明亚里士多德认为该如何建立有序的社会?

    (3)综合上述材料与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

     

  • 38、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中国

    外国

    19世纪40——60年代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 39、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