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美尔文明是公元前4500~前20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南部兴起的古代文明。作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进入有史时代的首个文明发展阶段,苏美尔人在农业产生、社会组织、文艺科技及文字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辨,自成体系。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苏美尔文明( )
A.体现出鲜明的原生性
B.取决于地理环境变化
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奠定西亚文明的基础
2、考古探明陶寺遗址的中期城址约280万平方米,呈典型的“回”字形,具备双城制结构,分布有宫殿区、大型礼制建筑、手工业区、王陵区、仓储区、普通居民区等,功能齐备。陶寺的观象台是迄今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观象台,这与《尚书·尧典》中尧“观象授时”的记载相符。这可以用于研究当时( )
A.形成了发达的公共权力
B.黄河流域文明处于领先的地位
C.农耕文明呈现多元一体
D.陶寺遗址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3、明初设立了严格的服饰礼仪制度,以辨尊卑贵贱。可是到了明朝后期,织金妆花等王府、仕宦人家品服,商贾工农之家一概穿着。材料反映了
A.社会成员等级界限消失
B.经济发展影响世俗生活
C.反传统成为思想界主流
D.封建礼法规范不复存在
4、浦东新区居民在1996年接受采访时表示,家庭中粮食、蔬菜的开支从几年前的50%降到现在的30%左右,而瓜果以及消闲食品在家庭开支中所占比重逐年增加。该地区居民生活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外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B.市场经济体系基本建立
C.中国入世影响百姓生活
D.经济特区建设成效显著
5、1960年6月,毛泽东指出,1958、1959年我们曾经讲数量,今年要讲质量、品种,要把质量、品种放在第一位。同时,他认为“二五”计划后三年(1960—1962年)的指标“仍然存在一个极大的危险……还要打一个大大的折扣”。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当时中国( )
A.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B.工作中心转到城市建设上来
C.对“左”倾错误全面反思
D.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6、《大宪章》规定:任何自由人,如未经其同级贵族之依法裁决,或经国法判决,皆不得被逮捕、监禁、没收财产、剥夺法律保护权、流放,或加以任何其他损害。这表明《大宪章》( )
A.强调国王权力神圣不可侵犯
B.注重维护新兴资产阶级利益
C.使英国进入君主立宪制时期
D.为近代公民权观念奠定基础
7、宋代商人的地位,上升,朝廷允许商贾中的“奇才异行”者应举。商人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交游权贵、为婚姻铺路,“不顾门户,直求资财”成为较普遍的社会现象。宋代时常发生榜下择婿之事,富商及高官争相择新科进士为婿,新科进士也愿意成为商人的女婿。由此可知
A.追名逐利成为社会主流
B.士人群体的地位急剧下降
C.传统重农抑商观念被抛弃
D.经济发展导致观念的变化
8、明代政府在云贵地区的农业区域及形胜险要之处广设卫所,军士携带家眷子女,世代相继为军户,军籍人口约占当地总人口的1/5。若遇战事,将领受命到指定卫所领兵,事毕军队散归原地。这一举措( )
A.消除了地方割据的基础
B.推动了边疆经济的发展
C.体现了因俗而治的理念
D.促进了民族矛盾的缓和
9、梁启超对近代共和概念的认知和运用一度侧重于去除君主,1903年后更着眼于开民智、兴民德、塑新民。其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
A.西方共和政体的影响
B.中国政治文化的变迁
C.近代教育转型的推动
D.共和政体受挫的反思
10、鲁迅曾指出:“最初,文学革命者的要求是人性的解放……大约几年之后,阶级意识觉醒起来,前进的作家就都成了革命文学家。”对这一转变起到明确推动作用的是(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文学革命论的提倡
C.民主与科学的普及
D.对传统文化的批判
11、南宋士大夫对花卉“韵”“格”“品”等道德标准越来越看重,并以此对花卉等级秩序重新塑造,比如在北宋时还罕有相关谱录问世的梅花,在南宋《全芳备祖》中就已经取代牡丹而高居百花之首。这侧面反映出( )
A.理学影响社会生活
B.世人审美水平提高
C.贵族阶级沉迷享乐
D.传统道德发生质变
12、甲、乙、丙、丁四位同学打算各写一篇关于古希腊罗马的论文,他们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其中步骤比较合理,论证比较严谨的是
| 第一步 | 第二步 |
甲 | 提出雅典民主是多数人民主的观点 | 找到伯利克里的同样言论作证据 |
乙 | 提出雅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观点 | 找到公民大会上发言计时器作证据 |
丙 | 查阅到“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一手史料 | 得出当时已产生人文精神的结论 |
丁 | 查阅到《十二铜表法》的具体内容 | 得出这是世界最早的成文法的结论 |
A.甲
B.乙
C.丙
D.丁
13、魏文帝于黄初五年(224年)设立太学,并制定“五经课试法”,规定刚入太学者为“门人”,经过两年的学习且考试能通一经者为“弟子”,正式成为太学生。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试通过后即可做官,年级越高,通经越多,官位也越高。这一规定有助于( )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鉴别官员道德品质
C.防止考官徇私舞弊
D.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14、法国政府将攻占巴士底狱的日子7月14日定为国庆日,又要求将“自由、平等、博爱”三个词语镌刻在各个政府机构建筑的门楣上方,办公大楼人口也必须要悬挂国旗——三色旗。这些做法意在( )
A.推行与政权相适应的意识形态
B.铲除封建专制思想的社会影响
C.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全新形式
D.推动民主共和制度在法国建立
15、关于太平天国运动,钱穆先生写道:“洪(秀全)、杨(秀清)诸人依然不脱以前帝王思想之旧习。他们只知援用西方耶教粗迹牢笼愚民,却没有根据西方民主精神来创立新基。……这不能不说亦是他们一弱点。”钱穆认为太平天国运动的弱点在于( )
A.没有注意到变革旧政体
B.缺乏新的社会制度构想
C.未能冲击传统政治结构
D.凭借西方宗教扩大影响
16、元朝改造了大运河,改变隋唐时迁回曲折的航线,大大缩短了航程,以便将南方财赋顺利北运。元朝还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主要任务是运输江南的粮食。这说明元朝( )
A.对外贸易成为重要财政来源
B.北方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
C.区域经济差异推动长途贩运
D.南方的经济地位日益重要
17、据《史记·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尊为天子,设官“抚万民,度四方”。帝尧之时,“百姓昭明,合和万国”。虞舜设官分职,“播时百谷”以解除饥馑,“敬敷五教”以教化民众。《尧典》、《舜典》、《大禹谟》等也有类似的记载。这些文献( )
A.论证了皇权专制合理性
B.突出了农业的邦本地位
C.说明教化百姓的重要性
D.强调以民为本的合理性
18、秦汉时期,政府多次进行移民活动。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汉武帝元狩五年“迁徙天下奸滑吏民于边”。这些移民举措( )
A.保障了边防地区的安定
B.彻底地消除了关东的安全隐患
C.有利于地方统治的稳定
D.促进了关中地区的大规模开发
19、《天亡簋》铭文大意:武王来到管地,率领诸侯登太室山祭祀皇天上帝。后下山,在宗庙遍祭先王。文王德高闻于天帝,武王继承其大业,推翻商王朝,终止了商王祭天的权利。武王还举行了祭社大礼。天亡因护卫有功被赏赐爵橐礼器,(天亡)造簋铭文以颂扬王的休美。这反映了西周( )
A.宗族因素影响政权稳定
B.政权宗教色彩愈加浓厚
C.王权受到多种因素影响
D.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
20、明初设置布政使,掌一省之行政,考察官吏,征收财赋等。宣德、正统以后,随着原本作为临时差遣性质的总督、巡抚权力不断加重,布政使的权力随之缩减。清初规定每省设布政使一员,不再分左右。上述变化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国家注重地方行政效率
B.地方权力日益扩大
C.地方财政困难加剧
D.君主专制加剧社会矛盾
21、如图所示是《群众日报》刊登的中国共产党某次重要会议召开的新闻报道。这次“重要会议”召开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制定党的民主革命纲领
B.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C.争取抗日战争最后胜利
D.开展解放军战略大反攻
22、自明朝中后期开始,中国白银市场崛起,白银从非法货币成为合法货币,这主要是因为( )
A.闭关自守政策的松动
B.国家法令的强力推行
C.中国近代经济的发展
D.国内外市场联系加强
23、1919年英法主导下的巴黎和会决定由反俄的东欧国家组成封锁线,将俄国封锁起来。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确保欧洲大陆均势
B.扼杀俄国新生政权
C.瓜分俄国的殖民地
D.构建战后国际秩序
24、任何文化和自然遗产都是人类共同的财富。《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毁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下列行为符合《世界遗产公约》的是( )
A.对古建筑维护和修缮过程中,切实增加大修比重
B.在伊拉克的巴比伦门原址上建造一座照原样复制的赝品
C.通过激光技术,重现巴米扬大佛遗址上千年佛像的面貌
D.被誉为“世界最美的峡谷”的金鞭溪,每天接纳1500吨污水
25、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6、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27、“分散与整体”
按例整理下列学习提纲:
分散 性的 世界 | 1、古代东方 (1)古代两河流域王国更替 (2) ① |
先后跨入文明社会门槛
|
2、古代希腊罗马 (1)古代雅典民主政治 (2) ② | ||
走向整体性的世界 | 1、新航路开辟 | ③ |
2、 ④ (1)商品输出 (2)资本输出 | 促进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扩大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 |
3、列强瓜分世界狂潮 | ⑤ | |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 | 1、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形成 | 经济全球化启动 |
2、 ⑥ | 打断经济全球化进程 | |
3、跨国公司建立 | 经济全球化进入快速发展新阶段 |
28、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29、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0、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1、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 措施 | |
战争 |
|
|
和亲 |
|
|
机构 |
|
|
互市 |
|
|
共治 |
|
|
32、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33、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34、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35、“二十四朝之皇帝”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谈谈你对汉武帝“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的理解。
36、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38、(1)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16世纪在中国澳门建立殖民据点的国家
B、哥伦布西航到达地点之一:古巴岛
(2)据图写出“三角贸易”的完整路线。
39、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美国素有“儿童天堂”之称。在美国人的社会福利观念里,儿童不仅是值得同情的无辜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相信儿童是未来的希望,管好他们是管好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殖民时代,宗教组织在早期的儿童救助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犹太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也在儿童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里的孤儿、弃儿越来越多,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儿童福利院存在很多问题。从前人们认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应该主要依靠民间组织的想法被放弃,美国政府开始主动承担其国民福利的责任。在儿童福利方面,政府通过不断的立法确立了一系列方案,一套完整的儿童福利体制逐渐建立。……美国的儿童行政服务项目繁多,能满足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中央由儿童发展局统一规划和领导,行政主管机构强劲有力,能发挥人群服务的特质。
——百度文库:《儿童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美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