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伊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新唐书》共225卷,有8卷记载的是“北狄”“东夷”“西域”“南蛮”等海内外民族历史,尤其提及:“唐兴,蛮夷更盛衰,尝与中国亢衡者有四:突厥、吐蕃、回鹘、云南是也。”唐朝处理民族关系的举措有(       

    ①设置羁縻府州   ②实行行省制度   ③战争、和亲、册封   ④推行“改土归流”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2、下图是16世纪西欧主要国家的物价指数变化情况(16世纪初的物价指数是1),该图折射出(     

       

    A.地中海地区经济衰败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C.大量贵金属流入欧洲

    D.世界贸易形成多中心的格局

  • 3、图为中世纪西欧大学的兴起分布示意图。大学的兴起(     

    A.旨在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传统

    B.推动了学术研究和教育世俗化

    C.为民族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D.开始动摇基督教神学统治地位

  • 4、1918年,日本众议院通过法案,建议“予以留日之中国学生以便利;在中国内地设立日本人经营之高等学校;在中国内地普及日本语”。据此可知,这一法案旨在(     

    A.缓和中日民族矛盾

    B.传播资本主义文明

    C.对华进行文化侵略

    D.扶持中国高等教育

  • 5、巴黎公社领导人在其政治纲领《告法国人民书》中指出,公社在巴黎市政范围内拥有绝对自主权,希望这种自主权能够推广至全国,各公社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联合为统一的共和国。这反映了巴黎公社力图(     

    A.实行地方自治

    B.提升行政效率

    C.保障人民主权

    D.建立国家政权

  • 6、从2018年起,安徽省已连续成功举办六届世界制造业大会。2022年9月,第五届世界制造业大会指出,“当前世界经济面临更大的下行风险和不确定性,在这一关键的时刻举办本次世界制造业大会,给世界经济提供了深化交流、共谋合作的平台”。这突出表明中国(     

    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经济的新秩序

    B.积极促进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C.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坚决捍卫自由贸易和多边体制

  • 7、这场战争爆发前,大多数欧洲人都没有想到这场战争的代价。当时德国总理预想的是“短暂的风暴”,英国外交大臣向下院保证:“如果我们参战,我们所遭受的伤亡会很少,甚至比我们不参战也多不了多少。”他们谈及的战争(     

    A.彻底改变了欧洲的世界中心地位

    B.作战区域主要在欧、亚、美三大洲

    C.推动了非洲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D.缓和了宗主国与殖民地间的矛盾

  • 8、以下为一位同学绘制的中国古代部分时期中枢机构演变示意图,按时间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 9、下表是14—17世纪中国米价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期间

    每公石平均价格(单位:公分银)

    每公斤银所能购得之米(单位:公石)

    14世纪后半期

    17.19

    58.17

    15世纪前半期

    10.84

    92.22

    15世纪后半期

    16.35

    61.16

    16世纪前半期

    20.19

    49.52

    16世纪后半期

    23.00

    43.48

    17世纪前半期

    32.19

    31.07

    A.税收制度变化

    B.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C.经济重心南移

    D.人地矛盾日渐缓和

  • 10、1966年韩国学者以庆州佛国释迦发现的雕版印刷本《无垢净光大陀罗尼经》为据,提出雕版印刷术和金属活字印刷术是韩国的发明。1981年印度作者戈索伊列举文献后说BC327年印度就已经能造出质量相当好的纸,因而纸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这一现象反映(     

    A.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危机

    B.文化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首要衡量

    C.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

    D.当代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进程不顺利

  • 11、1854年英国公布的《关于建立英国常任文官制度的报告》,要求成立文官事务委员会,确立公开竞争考试制度。其中高级文官考试内容,具体如下,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必考科目

    作文、英语、现代或基础经济、普通科学、辅助文字

    选考科目

    (任选6门)

    文学、历史、哲学、经济、法律、经典、梵语、外文、政治、数学和自然科学

    A.考查内容借鉴了中国科举制

    B.凸显了政务官的专业化要求

    C.推动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形成

    D.高级文官侧重综合知识考查

  • 12、如图是隋唐时期政府所设粮仓分布图。《隋书》记载隋朝“于卫州置黎阳仓,洛州置河阳仓……转相灌注。漕关东及汾、晋之粟,以给京师”。《通典》记载粮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由此判断(     

    ①粮仓储粮来自江南地区   ②广设义仓以备水旱赈济

    ③粮仓的分布与漕运相关   ④仓储建设反映农业发展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3、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指出,世界的本原是气,宇宙万物皆由气所化生,强调“医者贵在格物”。宋应星认为,《天工开物》中总结的各种生产技术,实际是原始材料“气”在“天工”作用之下形成的不同制造物。这可以用来说明,明清时期(     

    A.科学著作缺乏理论思维

    B.格物精神促进技术探究

    C.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D.宋明理学制约科学发展

  • 14、1928年12月,湘赣边区政府总结土地斗争经验,制定《井冈山土地法》。1929年4月,毛泽东主持制定的《兴国土地法》,对《井冈山土地法》作了重要更正,把“没收一切土地”改为“没收公共土地及地主阶级土地”。湘赣边区土地法的调整(     

    A.出于粉碎国民党“围剿”需要

    B.凸显了红色政权政策灵活性

    C.意在扩大革命统一战线基础

    D.开启了“工农武装割据”序幕

  • 15、对古巴比伦马里宫殿的考古发现“40英尺厚的宫墙围绕着庭院,300多间房子构成一个整体,其中有30英尺深的、沥青的、排列整齐的排水系统;它涵益大约150码×200码这么大的一片区域”。该发现可以实证古巴比伦(     

    A.是西亚地区当时的政治中心

    B.建筑艺术融合中西特色

    C.建立了完备的官僚行政体系

    D.君主已拥有较大的权威

  • 16、下表为唐代兵部尚书来源数量统计表(单位:人)。据表可知当时(       

    家庭出身

    入仕途径(详细可考)

    皇族

    郡姓(古代操纵郡邑地方权力的世家大族)

    非郡姓

    科举

    门荫(因祖、父辈地位而在入仕方面享受特殊待遇)

    其他

    5

    71

    20

    69

    5

    9

    A.门阀士族控制人事权

    B.世袭成为选官主流

    C.世家大族文化素养高

    D.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 17、1950年美国移民局因为爱因斯坦支持反战并同情社会主义者,一度想取消其美国公民的资格。当时甚至连3岁的“童模”也要签署一份“忠诚宣誓书”,保证自己坚决支持和拥护美国的制度,并经过政府审查后才能拿到拍广告的钱。这反映出当时美国(     

    A.经济危机影响了政府决策

    B.冷战中心逐渐转移到国内

    C.资产阶级代议制全面异化

    D.国内政策受国际局势影响

  • 18、晚唐画家张彦远认为,绘画应达到“见善足以戒恶,见恶足以思贤,或昭盛德之事……以传既往之踪”的功用。同时他指出:“凝神遐思,妙悟自然,物我两忘,离形去智,身固可使如槁木,心固可使如死灰。不亦臻于妙法哉!所谓画之道也”。这反映出(     

    A.绘画艺术彰显大唐盛景

    B.艺术审美与道德评价功能相结合

    C.文化交融影响艺术创作

    D.文化政策推动了绘画门类多元化

  • 19、隆庆元年,月港开禁,商人出海贸易必须向政府提起申请,申请书上要注明商人的姓名、年貌、户籍、住址、贩运货物的种类、数量、船只大小以及将要前往的国家和回销日期等,核对备案无误之后,商人交纳引税,由官员发给商引。这一制度

    A.规范了民间外贸行为

    B.强化了传统抑商观念

    C.冲击了朝贡贸易体系

    D.提高了中外贸易效率

  • 20、“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史料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

    B.《唐律疏议》

    C.《元史·地理志》

    D.《大明会典》

  • 21、元代许多儒生或在民间以私塾的方式教学,编撰一些后世儒家用以启蒙的教科书;或悬壶济世,将复杂的医学转化为可行的方剂之学;或将数学理论转变为可行的算学口诀,甚至发展出珠算类的简易计算工具。这些活动(     

    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结构

    B.消除了士庶之间的界线

    C.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推动了儒学世俗化进程

  • 2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其主要原因有(     

    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郑和下西洋远航

    ③明朝中后期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④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经营的跨太平洋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 23、地处川鄂陕三省交界的十堰,早在1960年代前,还只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山区小镇,1969年起中国第二汽车制造厂、襄渝铁路(十堰段)、东风轮胎厂等的建设使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劳动大军聚集十堰地区,将秦巴山下的荒芜乡村建设成为一座现代化的英雄城市。十堰市的发展反映了(     

    A.国家政策对城市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B.“五讲四美三热爱”运动效果显著

    C.交通的改进加快了城市现代化进程

    D.产业迁移促进城市的工业化进程

  • 24、新中国成立初期进行院系调整,到,1952年底,建立了很多独立学院和专业;同时建立了多所俄文专科学校,多所高校和一批中学开设了俄文课程。这是我国当时(     

    A.社会主义改造的需要

    B.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

    C.巩固新生政权的需要

    D.外交政策转变的需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 26、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27、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 28、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 29、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 30、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 31、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分析

    例:西汉首都长安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32、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 33、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 34、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 36、中国政府和人民要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如果把19世纪中叶以来二百年历史联系起来,我们清楚地看到,对现代化的执著追求是贯穿这一历史阶段的一条基本线索,是先进的中国人锲而不舍的目标。

    (1)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最后20年,中国在向西方学习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有何变化?

    (2)20世纪最初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进步趋势?

    (3)20世纪最后20年,中国社会在政治、经济、思想领域出现了哪些新变化?

  • 37、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

    示例:西周分封制

    (1)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

    (3)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

  • 38、叙述19世纪中期以后一个世纪里,日本如何在变幻的国际风云中确定自己的角色?

     

  • 39、【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1839年英国政府开始改变帝国政策,向英联邦转型。二战后,在新的国际形势下,转型力度继续加强,于是便有了20世纪40年代后期的第一次非殖民化高潮,在此期间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主共和国。法属印度支那殖民地的民族主义者深受鼓舞,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该地区建立了一批民族独立国家,由此形成第二次非殖民化高潮。而法属阿尔及利亚的民族解放运动又给予英属黄金海岸人民以巨大支持,1957年,加纳共和国成立,这是在非洲的英属殖民地中第一个赢得独立的国家;受此影响,20世纪60年代初出现了规模最大的第三次非殖民化高潮。

    ——摘编自潘兴明《英帝国向英联邦转型探析》

    材料二二战期间,大约有百万非洲人被征伍,非洲人民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也从战争中受到很大的教育和锻炼。……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50年代中期,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一阶段。在这一阶段的后期,即1955年4月,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了历史性的亚非会议。从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末,是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发展的第二阶段。在这一阶段内,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如火如茶地普遍兴起,出现了撒哈拉以南非洲30多个国家实现独立的高潮。

    ——据杨兴华《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简论》

    (1)根据材料一,概括20世纪三次非殖民化高潮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非洲民族独立运动高涨的原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