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古埃及,尼罗河的节奏主宰着古埃及人的生活。狭隘的空间环境迫使他们不得不拥挤在一条狭长的绿洲,尼罗河两岸集中了早期埃及90%以上的人口。人们彼此依存,没有任何人能够独自生存。古埃及自然生态系统不仅造就了古埃及人的民族性格,而且催生了古埃及人的自然崇拜。材料表明( )
A.自然生态导致宗教观念的兴起
B.尼罗河是埃及文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
C.埃及文明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D.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内在规律
2、宋太祖时期,宰相的人数由两人增加到三人,设立参知政事,使政务由宰相、参知政事等一起讨论,最后由皇帝亲自裁决;设立枢密院掌管军政,其长官地位与宰相相同;财政大权从宰相职权中分离出来,由“三司”掌管,三司使的地位和宰相不相上下。宋太祖的这些举措( )
A.标志着中央集权制度最终建立
B.有利于皇帝对朝政的全面控制
C.导致行政中枢的权力逐渐分散
D.加强了相权对皇权的制约作用
3、中国式现代化,是人类现代化历史上恢弘独特的理论实践创新,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国情的中国特色。下列对中国式现代化进程的阐释准确的是( )
| 进程 | 阐释 |
A | 第一个五年计划 | 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B | 三线建设 | 是推进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要步骤 |
C | 中共十五大 | 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重大命题 |
D |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 标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
A.A
B.B
C.C
D.D
4、有学者将古罗马的法律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吸收了希腊人和其他民族的法律传统,较之民法更加开明和公正,是现代国际私法的基础”。“第二阶段”的具体法律开始形成于古罗马( )
A.城邦时期
B.共和国时期
C.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时期
D.帝国时期
5、1565年,西班牙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据此可知( )
A.新航路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墨西哥成为西班牙的原料产地
C.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D.太平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6、1941年11月20日,陕甘宁边区二届一次参议会选出边区政府委员会,共产党员、非党进步人士、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抗日民主政权所实行的“三三制”原则。据此可知“三三制”原则( )
A.推动了国家治理中的民主性科学性
B.巩固并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是中共在土地革命时期的有益探索
D.标志着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形成
7、有学者指出,“热那亚人哥伦布如果不为西班牙女王服务,也会心甘情愿地为英国的。或者法国的,或者葡萄牙的国王效劳。佛罗伦萨人维雷扎诺携带法国国旗去美测大陆。葡萄牙人麦哲伦是由西班牙雇佣去航行的”。该学者意在说明新航路的开辟( )
A.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
B.得益于专制君主的支持
C.建立起世界各地的直接联系
D.更新了欧洲人的世界观
8、中国共产党某次会议作出的决议近三万字,总结了红四军成立以来部队建设的基本经验,指出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重申了共产党对红军实行绝对领导的原则;强调在红军内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坚持实行官兵平等的民主主义制度,同时要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在这次会议中,毛泽东被选为( )
A.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B.中央特派员
C.政治局常委
D.中共红四军前敌委员会书记
9、文艺复兴运动发端于意大利的原因是很多的,如果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其根本原因是( )
A.意大利保留了大量希腊罗马文化
B.意大利地处地中海优越位置
C.意大利拥有优秀的文学和艺术家
D.意大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快
10、二战后西方社会某法案中曾这样规定:任何人均有权在公共场所或地方享有自由,不得因种族、肤色、宗教或出身国籍受到任何形式的歧视或隔离,即便这类歧视或隔离是由或声称是由法律、法令、布告……所要求的。这说明( )
A.种族隔离和歧视政策在美国已消除
B.资本主义国家扩大公民民主权利
C.黑人获得与白人相同的权利
D.所有黑人奴隶自此永远获得自由
11、从14世纪末开始,葡萄牙的探险发现船队不断沿着西非海岸线向南航行。每到一地,葡萄牙船队就会向当地人搜集那里的情报尤其是航海路线,也会不断与当地进行商贸活动,将满载西非黄金和奴隶的船只运回葡萄牙。这些做法( )
A.促进了葡萄牙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B.标志着欧洲价格革命在局部地区爆发
C.使东方经济发展逐渐落后于西方
D.为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提供了一定条件
12、1901年,梁启超提出:只有泰西民族“能推衍文明之力以左右世界”,所以“今世之著世界史者,必以泰西各国为中心点”,虽然“中国文明力未必不可以左右世界”,但那乃是“将来所必至,而非过去所已经”。这表明梁启超( )
A.全盘否定中华文明的优越性
B.为列强的殖民侵略作辩护
C.向西方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
D.寻求维新思想的理论根基
13、战国时期,职业军官队伍逐渐形成,“官分文武”,即使像秦赵长平之战那样规模的大战,双方国君都没有亲临前线,而是交由国君任命的统帅指挥。这反映了战国时期( )
A.官僚政治逐渐取代血缘政治
B.争霸战争转向兼并战争
C.皇帝制度建立强化军政集权
D.仁政思想影响日益广泛
14、1609年,格劳秀斯出版了《海上自由论》一书,最先提出海洋不应成为任何国家财产的主张。他认为:“海洋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是不可占领的,应向所有国家和人民开放,供他们自由使用。”这些主张旨在( )
A.确定国际法的主体
B.争夺亚洲新航路的主导权
C.打击西葡垄断地位
D.服务于荷兰商业贸易扩张
15、1831年,辉格党在下院公布了改革方案,提出取消一批衰败选区的资格,把议席分配给人口众多的城镇,主要是工业城镇。实现财产资格制……城镇统一标准,实行10镑房产持有者选举权。这一方案( )
A.完善了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
B.获得了英国各阶级的普遍欢迎
C.缓和了工人与资本家的矛盾
D.有助于政体的稳定和经济发展
16、公元前800年,西亚地区的城市国家推罗是著名的贸易城市。
汇集于推罗的商品
产地 | 商品 | 产地 | 商品 |
塔尔苏斯(今土耳其南部) | 金、银、锡等 | 大马士革(今叙利亚) | 葡萄酒、羊毛 |
约帕(今以色列中部) | 奴隶、青铜制品 | 杰拉(今意大利南部) | 香料、宝石、黄金 |
罗德岛(今希腊东南部) | 象牙、乌木 | 毕布勒(今阿拉伯东部) | 羊 |
据表可知,西亚地区的推罗
A.垄断了东西方贸易往来
B.成为全球商品的集散地
C.促进了地区文明的传播
D.开启了海外殖民的进程
17、《三国志》的作者是以魏晋为正统的,把曹操作为正面形象来描写。而自从罗贯中《三国演义》持拥刘反曹的思想,把曹操当作奸雄来描写后,曹操的形象一落千丈,尤其是在明清时期,曹操奸雄形象已成定论。针对这种现象,毛泽东指出,曹操结束东汉末年豪强混战的局面,为后来的西晋统一铺平了道路。又说曹操统一北方,改革了东汉的许多恶政,发展生产,推行法制,提倡节俭,使遭受破坏的社会开始稳定、恢复、发展,这是值得肯定的,是了不起的。由此可知,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
A.应搜集证据尽量避免定论
B.要以正统价值观为评价标准
C.应尝试价值标准的多元化
D.受评价人的立场影响
18、19世纪30年代,德意志各邦国的君主大多担心修建铁路将分散客流,威胁其邦国、城市的商业中心地位。即便是当时德意志经济领头羊的普鲁士君王,也不愿意民众与自己享受同等速度的出行待遇。这主要说明当时的德意志( )
A.政治形势不利于工业化进程
B.君主专制的色彩浓厚
C.地理环境影响近代交通发展
D.各商业中心竞争激烈
19、下表为二战后非洲地区爆发的部分边界冲突。导致这些边界冲突的历史原因是( )
时间 | 事件 |
1963-1982年 | 阿尔及利亚与摩洛哥发生边界武装冲突 |
1971-1981年 | 乌千达与坦桑尼亚爆发边界战争 |
1977-1978年 | 索马里与埃塞俄比亚为争夺欧加登地区发生武装冲突 |
A.经济危机的冲击
B.殖民主义的罪恶
C.世界局势的紧张
D.美苏冷战的加剧
20、2005年3月第59届联合国大会上讨论了安理会扩大的改革提案,其中包括两个方案,方案A增加6个没有否决权的常任理事国及3个非常任理事国,其中亚洲和亚太地区各增加2个常任席位,欧洲和美洲各增加1个常任席位;方案B新增8个半常任理事国和1个非常任理事国席位,其中非洲、亚太、欧洲和美洲将分别获得2个常任席位。这项改革提案表明( )
A.霸权主义得到有效遏制
B.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C.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
D.国际关系实现民主化
21、改革开放后,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
22、《博鳌亚洲论坛新兴经济体发展2019年度报告》指出,根据全球贸易预警数据库统计资料,2009—2018年美国实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高达1693项,居全球首位。这反映了( )
A.美国经济水平未受影响
B.非传统安全威胁持续蔓延
C.各国大力加强经济干预
D.经济全球化发展遭遇困境
23、有学者研究发现,元代以后农业技术进步并不明显,几乎没有什么重要的创造,但清代全国范围内粮食亩产普遍得到提高,农业发展达到顶峰。这主要得益于( )
A.自然经济的突破
B.世界交往的扩大
C.改土归流的实施
D.租佃关系的普及
24、孟德斯鸠重视具体气候条件对政治制度影响的分析,休谟直接否定了通过几何或逻辑的方法研究问题,卢梭发出了“返归自然”的呐喊。据此,三位思想家的共同点是都( )
A.奠定近代自然科学基础
B.道出了启蒙运动的真谛
C.对理性主义有一定修正
D.从自然界寻找理性因子
25、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26、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27、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28、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29、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30、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
核心思想:“ ”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31、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2、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33、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4、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5、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36、简答题
(1)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列举罗斯福新政包括哪几个方面?
37、材料 自汉武帝至昭帝、宣帝时,匈奴势力被逐出西域。汉宣帝时,在乌垒城设西域都护府,统一管理西域。此后,“汉之号令班西域矣”。 为何有“汉之号令班西域矣”之说?
38、阅卖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世纪40年代以来中外历史事件简表。
时间 | 中国 | 外国 |
19世纪40——60年代 | 签订《南京条约》;林到徐、魏源“开眼看世界”;洋务远动兴起;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 英国、法国、美国相继完成工业革命;以欧美资本主义国家为主导的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签订《辛丑冬约》;维新变法运动兴起;辛亥革命爆发。 |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 |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迅速;在航天、电子计算机等领域,中国已走在世界前列:高铁、移动支付、共享单车和网购被称为“新四大发明”。 | 第三次科技革命开始,至今依然方兴未艾;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 |
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39、
下图为1950~1980年美国军费开支变化图。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导致A阶段军费上升的主要历史事件是什么?B阶段军费下降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中美关系在A.B两个阶段分别具有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