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所示的饰板制作于公元前3世纪,出土于阿富汗地区,图案上方是希腊太阳神和月亮神,小亚细亚的“大母神”乘坐波斯样式的狮子战车,驭手是希腊的胜利女神,下边的多级高阶梯祭台则带有伊朗地区的祭台风格。由此可知( )
A.多元文化的区域交汇融合
B.东西方商贸联系十分密切
C.希腊文化与西亚文化同源
D.中亚已出现政教合一国家
2、据山东省1951年的统计资料显示,当时全省有职工业余学校675所,参加学习的工人7.5万余人,占当时职工总数的16%.其教育的重点内容是( )
A.识字扫盲
B.技术理论
C.法律政策
D.国际形势
3、1980年,中央将一部分财政收支决策权力下放给地方各级政府。除了三个直辖市之外,其余各省以及自治区都实行“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即按照预先规定的比例或数额,在中央预算与地方预算之间分配收入。这种做法( )
A.扩大了地方政府的金融自主权
B.构建起适应市场经济的财政体制
C.配合了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
D.有助于城乡经济逐步走向活跃
4、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的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其历史意义有( )
①拉开了中国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
②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为中共成立做了思想干部上的准备
③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④实现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自鸦片战争以来第一次全面觉醒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5、如表为新中国成立初期出台的相关法规,这些法规( )
时间 | 法律 | 规定内容 |
1949年 | 《关于劳资关系暂行处理办法》 | 凡男女职工有同等技术、做同等工作、效力相同者,应得同等之报酬 |
1953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 | 保护生育期女性的合法权利 |
1956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女工保护条例》 | 禁止使女性从事有害女性生理机能的工作 |
①旨在废除传统婚姻习俗 ②促进自由平等新风尚的形成
③彰显了我国的国家性质 ④适应了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6、雍正七年(1729年),清世宗亲令各地乡村设立乡约,乡约设立约正和约副,规定每月初一和十五,约正、约副要召集全约之人宣讲《圣谕广训》,建立了“乡有约,里有保”的乡村社会秩序。据此可知,乡约制度( )
A.是乡村的民主自治制度
B.利于提升基层治理水平
C.降低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D.提高了儒学的普及程度
7、负责建设巴西美丽山二期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项目的中国国家电网巴西控股公司,在推进项目时严格遵守当地法规,切实履行环保义务和社会责任,保护沿途环境、动植物和历史文化古迹等。该项目于2019年获得巴西最权威的可持续发展奖项———“社会环保管理最佳实践奖”。这一事件( )
A.有利于改善拉美地区的民生
B.提升了“一带一路”项目的国际形象
C.完善了中巴高质量合作机制
D.体现了中巴经贸合作互利互补性较强
8、二战后,英属殖民地基本通过和平谈判实现了独立,且独立后与宗主国大都保持了较为密切的关系;大多数法属殖民地通过和平方式也取得了独立;荷、比、葡三国的殖民地经过漫长而激烈的斗争后也获得了独立。这主要反映了( )
A.暴力革命是主要斗争方式
B.世界殖民体系已经崩溃
C.亚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D.西欧殖民势力大势已去
9、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逐渐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C.商人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D.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10、据如表可知,这一时期苏联( )
苏联1965一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
年份 | 城市职工 | 集体农庄庄员 | |
月均货币工资 | 月均收入 | 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 | |
1965 | 96.5 | 51.5 | 53.4% |
1970 | 122 | 74.8 | 61.3% |
1975 | 145.8 | 92 | 63.1% |
1980 | 168.9 | 118.5 | 70.2% |
1985 | 190.1 | 153.4 | 80.7% |
A.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同步上升
B.改革取得一定成效
C.逐渐摆脱了斯大林模式困扰
D.以农业为调整重点
11、玉米作为旱田作物,1531年已传入传统上被认为“贫瘠”的广西地区。另据同期湖北《建始县志》记载,“居民倍增,稻谷不给,则于山上种苞谷、洋芋或蕨薯之类,深林幽谷,开辟无遗”。据此分析,玉米的传入和传播( )
A.改变了中国的经济重心
B.得益于农产品的普遍商品化
C.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
D.标志着农耕文明达到新高度
12、据学者研究发现,西汉武、昭、宣、元时期,以“尧”“舜”“禹”“汤”先贤名为名以及以“唐”“虞”“夏”“商”“周”古朝代名为名的慕古之名大量出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黄老思想的影响
B.分封制下引发复古思潮
C.思想文化的贫瘠
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学说
13、1851年,洪秀全正式宣布起义,定国号为“太平天国”。 “太平”一词,在我国史书上屡见不鲜,在洪秀全的早期诗文中亦随处可见。“天国”一词则源于西方基督教的新约圣经。可见,洪秀全定国号为“太平天国”( )
A.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特征
B.矛头直指列强侵略行为
C.体现了资产阶级的诉求
D.意在建立近代民主政权
14、1972年,新中国于“重返”联合国后不久便参加了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1973年,周恩来批示在国家基本建设委员会设立一个环境保护办公室;次年,直属于国务院的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它们成为国家环保局(后改组为生态环境部)的前身。这一进程说明,新中国( )
A.积极组织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B.国际影响力得到了明显提升
C.外交突破推动治理体系发展
D.致力于推动国际秩序的变革
15、北宋学者从儒学发展史上去寻找儒学文化危机的原因,对经道关系、汉唐经学以及儒家经典进行了重新审视,强化经典与“圣人之道”对生活的支配作用。由此可知,宋代学者( )
A.忽视对先秦儒家经典的传承
B.实现了儒学在危机下的新生
C.主张复兴儒学重建人文信仰
D.强调圣人之道远离社会实践
16、魏晋时期,“州”发展为一级行政单位,且州郡数量不断增殖,人口不过汉代的几分之一,州郡县数却远超东汉,地方上为增加将帅资位而建州郡,还有为了羁縻“异国之人”而设州县者,刺史守令皆用豪酋。这一时期州郡的增殖( )
A.表明疆域扩大导致机构的增加
B.旨在推进民族交融的进程
C.折射出政权统治蕴含重大危机
D.加强了封建君主专制统治
17、《江西第一次全省农民代表大会宣言》中提到,“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被轻视的我们,此次因组织了农民协会,才能在江西政治中心地点——南昌,开我们……第一次代表大会”,“江西农民久受军阀压迫,一旦闻革命军到来,即出死力帮助”。此次大会的召开( )
A.通过了关于国共合作的决议
B.配合了北伐的胜利进军
C.确定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方针
D.肯定了农民政权的作用
18、明清时期,民众一般把城隍归为下列几类:都城隍(公爵,威灵公)掌管省;府城隍(侯爵,绥靖侯)掌管府;县城隍(伯爵,显佑伯)掌管县。当然在一些特殊地点或特殊机构中也都存在着这四类以外的城隍,如长洲县的城隍还兼“七省漕运都城隍”,即漕运总督的城隍。据此可知,明清时期( )
A.城市发展呈现不平衡态势
B.民间信仰深受政治形态的影响
C.大众文化的等级色彩浓厚
D.城隍崇拜缘于封建政府的需要
19、元代中后期,界画盛行一时,其内容多以刻画宫苑楼阁等建筑为主,而出现的宫苑楼阁皆为汉式建筑,并有多位画家因向皇帝进献这种表现汉式建筑的界画而得到嘉赏和授官。这一现象的产生主要原因是( )
A.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创新
B.统治者寻求政治认同的需要
C.农耕经济的发展与繁荣
D.汉王朝政治文明的高度成熟
20、道光咸丰年间,中国社会中逐步出现了一个负责管理地方公务的士绅群体——绅董。下图为《申报》记述的从19世纪90年代至1910年关于绅董的条款数量变化曲线。这一变化的总体态势表明( )
A.民族危机空前加深
B.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C.基层治理成功转型
D.民主思想影响扩大
21、《红色中华》第84期发表漫画《整师整师的加入到红军中去》,表现了农民参加“兴国模范师”“瑞金模范师”上前线的情形,还配文介绍了红军训练和歼敌的状况。此漫画能用于说明( )
A.国共合作开展北伐战争
B.工农革命军开辟井冈山根据地
C.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
D.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战争
22、罗马人热衷于观看粗暴野蛮的斗兽表演,为了能经常参加这种公共演出,他们不断增加公共庆典活动,这给帝国带来了沉重负担。为了摆脱不断增加的赋税,许多罗马市民抛弃家园,流落异乡,或者无所事事游荡于罗马街头,到4世纪时人数已达80万。这表明罗马( )
A.帝国危机潜伏
B.民主政治遭到破坏
C.公民意识淡薄
D.人口迁徙引发动荡
23、1984年,《儒家伦理》教科书(小学德育选修课之一)在新加坡出版,该书前言宣称该课程不仅涉及理想、道德修养等方面,还会介绍华族(华人,占新加坡人口最多的族群)固有的道德观与文化。新加坡教育部还对教授这门课程的教师以汉语和英语两种语言开展了50个学时的培训。这些做法意在( )
A.传承中华文化精髓
B.构建多元社会结构
C.厚植民族文化根基
D.抵御西方文化侵略
24、隋唐时期,以洛阳为中心,建起众多皇家粮仓,其中含嘉仓至唐天宝八年(749年)总储粮量约为5833400石,被称为古代中国最大的粮仓。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A.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南粮北运
B.隋唐时期对农民的剥削最沉重
C.均田制的推行防止了土地兼并
D.玉米番薯等农作物传入粮食产量提高
25、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 儒学地位 | 时代背景 |
孔子 |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
秦始皇 | 2 | 4 |
1 | 独尊儒术 | |
朱熹 | 3 |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26、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27、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28、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29、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0、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1、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32、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33、目的:限制王权和保障___________。
3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35、【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晏阳初(1890—1990年),近代中国著名平民教育家。20世纪20年代,他主持河北定县翟城村平民教育实验区的全面工作。开始工作时,实验区全面经费只有3600元,经晏阳初赴美募捐,资金困境得以改善,而人才的解决主要依靠晏阳初的人格魅力和引领作用。晏阳初要求博士们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方面,尽量“农民化”。在晏阳初指导下,洋博士们用在灯笼上写字的办法培养农民识字兴趣;在农药的配水比例上,技术人员掌握好“药”与“水”比例后,再用简单直观的方法告知农民,以药瓶瓶盖为单位进行配药,使老百姓很快就掌握了喷洒农药的技术。晏阳初倡导,平民教育运动不论男女、老幼、贫富、贵贱,皆有参加机会。平教会主编的《农民报》每期所登内容,农民投稿竟占一半。由洋博士主导的定县实验,由河北而湖南、四川,由中国而菲律宾、泰国、印度、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
——摘编自薛伟强《一场泥腿子与洋博士的完美邂逅》
(1)根据材料,指出定县平民教育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晏阳初平民教育的影响。
36、中国古代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的政权是西夏。
37、概述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
38、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39、 当代史学家认为,到1900年左右,世界才最终覆盖形成一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有机整体,世界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世界性。
请结合19世纪末的有关史实,简述这种现象形成的过程,并分析该现象对世界政治、经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