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来宾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如表是1865—1894年中外贸易部分数据统计表(单位:千两海关)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年份

    净进口值

    净出口值

    出入超

    1865

    60036

    60161

    +125

    1875

    68798

    77310

    +8512

    1885

    87591

    73901

    —13690

    1894

    146054

    140005

    —6049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日趋加强

    B.洋务运动抵制列强经济侵略

    C.洋务运动求富目标没有实现

    D.晚清政府重视对外经济贸易

  • 2、“永徽初,敕太尉长孙无忌、司空李勣、左仆射于志宁、右仆射张行成、侍中高季辅等……参撰《律疏》,成三十卷,四年十月奏之,颁于天下。自是断狱者皆引疏分析之。”下列关于材料中法律文件的表述,最为准确的是

    A.是我国第一部封建法典

    B.体现了礼法结合的特点

    C.开创了律例合编的体例

    D.反映中央机构职责分明

  • 3、20世纪30年代,《申报》派记者驾驶汽车远赴华北前线采访。“绥远特讯,察事紧张之际,平绥铁路一度中断。现在冯玉祥离察赴鲁,察事解决。记者为调查察事真相及西北情况起见,特作察绥之行。十三日由平出发,先至张运,勾留二日,继至大同视察,再由大同来绥,于昨晚到达。”由此可推知(     

    A.汽车可以深入铁路无法抵达的遥远的中国内陆

    B.乘坐汽车远行成为近代国族意识萌发的触发器

    C.汽车将地方政治整合进全国乃至全球性的网络

    D.汽车所需要的专门的高等级公路已经逐渐普及

  • 4、有学者将古罗马的法律分为两个阶段,并认为第二阶段“吸收了希腊人和其他民族的法律传统,较之民法更加开明和公正,是现代国际私法的基础”。“第二阶段”的具体法律开始形成于古罗马(     

    A.城邦时期

    B.共和国时期

    C.共和国向帝国过渡时期

    D.帝国时期

  • 5、16世纪中期,英国共建立了67个租地农场(牧场),其中有37个面积超过200英亩,有1/4以上的农场面积超过了350英亩。这些农场大量雇用劳动力进行生产。这一现象(     

    A.推广了农业庄园式劳作方式

    B.促进农业经营方式的近代化

    C.体现土地国有化迅速发展

    D.表明圈地运动逐渐走向衰退

  • 6、如图是1690—1695年间康熙青花仕女荷兰纹章瓮,口沿是典型康熙时期的仕女图,中心绘制纹章。纹章瓷最早定制者来自葡萄牙和西班牙,而整个18世纪英国的纹章瓷数量远远高于欧洲其他国家,不仅有私人定制,还有为城市公司、行会等机构定制的,涉及晋升官阶、封敕爵位、喜结连理等重要事项。这可用于说明(     

    A.外国商品在内地的流通范围扩大

    B.纹章瓷是多元文明交流的见证

    C.世界各地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清朝实行“一口通商”对外政策

  • 7、《齐民要术》主要记载了贾思勰认为的“资生之业”,如粮食、蔬菜、果树、林木的种植.动物饲养及酿酒、作酱等副业。商贾之事,则阙而不录。据此可知,作者(     

    A.致力于编写总结性的农书

    B.拥有多种经营的理念

    C.鼓励种植和改良经济作物

    D.具有重农抑商的思想

  • 8、元朝时期,蒙古族的马奶酒为中原所接受,北方传来的胡萝卜、洋葱成为了南方餐桌上的必备之物。中原婚配中出现“频求更嫁,不以为耻”的现象。这反映出当时(     

    A.南北间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B.中原生活习俗受到统治者推崇

    C.民族交融得到进一步加强

    D.南方经济文化影响力持续上升

  • 9、新中国成立初期,农民冬学教育一方面采用诉苦、对比和算账的方式,配合翻身教育实现农民“翻心”;另一方面结合基本国情、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广泛开展时事教育,重塑农民道德体系和价值观。据此可知,冬学教育的实施(     

    A.有利于新生政权的巩固

    B.旨在丰富人民的精神生活

    C.保证了抗美援朝的胜利

    D.为社会主义改造奠定基础

  • 10、程颢、程颐认为宋代是“以法把持天下”,而治乱兴衰的关键不在“法”本身,并进一步阐述道:“善言治天下者,不患法度之不立,而患人材之不成。善修身者,不患器质之不美,而患师学之不明。人材不成,虽有良法美意,孰与行之?”二程的这一观点(     

    A.印证人治社会的根本矛盾

    B.着重阐述了礼法结合的必要性

    C.意在扩大理学的社会基础

    D.利于推动科举制的发展与完善

  • 11、中世纪时,教会通过《圣经》向世人宣传应该抛弃尘世的财产,财产越多离上帝越远,只有守贫才能接近上帝的思想。14—15世纪的西欧,经商似乎成了人们崇尚的一种职业,积累更多的货币成为当时社会的一种强烈的追求。这种变化主要缘于(     

    A.宗教改革的开展

    B.庄园经济的衰落

    C.商品经济的发展

    D.人文精神的兴起

  • 12、美国馆藏有一份清末预备立宪筹备清单底稿,它与清廷正式颁布的清单定本存在诸多差异。清单底稿第一年第一条原有“请旨宣布开设议院年限宪政编查馆资政院同办”,最末一条原有“光绪四十三年第十年”字样,正式颁布时两个关键性条目均被删除。这反映了(     

    A.立宪缺乏群众基础

    B.政府改革决心不足

    C.中央集权遭到削弱

    D.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13、下表为1950~1956年中国科普协会相关工作数据,这些工作(     

    时间

    科学演讲/场

    科学展览/次

    宣传品种类/种

    宣传品数量

    1950年8月~1953年2月

    15000

    450

    120

    40余万

    1953年3月~1954年12月

    21000

    1450

    1051

    600余万

    1955年1月~1956年2月

    12000

    1200

    1849

    700余万

    A.增强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B.打破了列强的技术封锁

    C.适应了经济建设的需要

    D.壮大了科技研究的力量

  • 14、1915年,振兴织袜厂在《申报》上刊登一则广告:“中国首创、第一家国货。”该厂在《申报》上刊登广告共计五百余条。1920年1月1日,该厂在《申报》刊登最后一则(整版)广告:“振起华工名标万国,兴开实业利普寰球。”振兴织袜厂广告的刊登反映了(     

    A.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B.营商方式紧密贴合时局

    C.经济结构不合理状况突出

    D.民众民族意识全面觉醒

  • 15、1924年1月国民党一大后,在国民党中央党部担任重要职务的共产党员有:组织部长谭平山,农民部长林祖涵,宣传部代理部长毛泽东等。随后,全国大部分地区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骨干改组或建立了各级国民党党部。这表明(     

    A.中国国民党的阶级属性已发生变化

    B.国民革命在全国获得了局部成功

    C.国共两党以“党外合作”壮大了力量

    D.北洋军阀的统治基础已经分崩离析

  • 16、据史书记献:“晋自中原丧乱,元帝寓居江左,百姓之自拔南奔者,并谓之侨人。皆取旧壤之名,侨立郡县,往往散居,无有土著。”关于侨置郡县的设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寄托了流民回归故乡的情感

    B.能够有效解决侨土冲突

    C.给东晋社会治理带来新问题

    D.利于流入地区经济开发

  • 17、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高昌地区“昏(婚)姻有六礼”,其婚俗“与华夏小异而大同”;焉耆“婚姻略同华夏”。《梁书·西北诸戎传》提到,龟兹、于阗等地婚俗又与高昌、焉耆略同。这反映了当时(     

    A.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

    B.西北地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

    C.边疆和内地风俗渐趋一致

    D.中央政府强化了对西域控制

  • 18、从1935年11月26日到1937年6月25日,毛泽东写下上百封亲笔书信,相关书写活动在1936年西安事变前形成了一波高峰,对象涉及国民党阵营高官和各界社会贤达。毛泽东此举旨在(     

    A.确保长征胜利

    B.扩大反蒋阵线

    C.促成团结抗战

    D.孤立顽固势力

  • 19、如表中各学者对“冷战”的看法(     

    学者

    观点

    乔治.凯南

    冷战是苏联“非理性”挑战与美国“理性”应对的结果。

    柯尔科

    冷战就是美国的大规模扩张和使用暴力

    文安立

    冷战是与第三世界的政治和社会发展相关联的,冷战是一种“国际体系”。

    A.体现了欧洲中心论

    B.因视角不同而结论各异

    C.全面地评价了冷战

    D.客观解释了冷战的影响

  • 20、1927年,共产党人瞿秋白在《中国革命中之争论问题》说:工人阶级要以自己做主干,集合农民兵士及一般反帝国主义的革命分子于国民党,使国民党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可自己努力做这一革命中心的元核——领导者。这一阐述

    A.开始认识到工农联盟的重要性

    B.触及无产阶级革命领导权问题

    C.继续追随国民党继续国民革命

    D.准备改组并掌握国民党领导权

  • 21、“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上述史料最有可能出自(     

    A.《史记》

    B.《唐律疏议》

    C.《元史·地理志》

    D.《大明会典》

  • 22、为了保证公文和书信及时、迅速而准确地到达,秦王朝规定了一系列严厉的法律。秦朝的《行书律》规定,诏书和注明为急文书者,要立刻送出;不急的文书,也要当日事当日毕,不许耽搁。有耽误的以法律处置。这主要反映了(     

    A.社会风气受到整顿

    B.三公九卿形同虚设

    C.中央对郡县的控制

    D.专制集权得到加强

  • 23、国际联盟和联合国,作为两次世界大战后先后成立的国际组织,在维护世界和平方面都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下列原则中,属于两者共有的是(     

    A.大国一致

    B.集体安全

    C.全体一致

    D.委任统治

  • 24、1947年5月,华东野战军全歼国民党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取得孟良崮战役的胜利,“扭转了华东战局”。毛泽东说此战“意义极大”。蒋介石哀叹“孟良崮的失败真是空前的大损失,令人哀痛”。此战役(     

    A.进一步挫败了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全面进攻

    B.粉碎国民党军队对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C.基本摧毁了国民党军队在长江以北的主力

    D.彻底结束了国民党蒋介石集团的反动统治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 26、我国自古就是多民族国家,各民族在相互交往中逐渐融合;中央政府也非常重视地方机构的设置,推动了历史的发展。从历代中央政府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举措来看,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事件填入表中相应空格(填写字母)。

    A.征伐匈奴B.设河西四郡C.宋与辽夏金等政权并立与对峙D.文成公主进藏E.榷场F.伊犁将军G.昭君出塞H.宣政院I.开通丝绸之路J.驻藏大臣

    民族融合的方式

    措施

    战争

     

     

    和亲

     

     

    机构

     

     

    互市

     

     

    共治

     

     

     

     

  • 27、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 28、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 29、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 30、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 31、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 32、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 33、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 34、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二十四朝之皇帝”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谈谈你对汉武帝“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的理解。

  • 36、儿童是国家的未来、人类的希望,儿童问题也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广泛关注的话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民国建立初期,有识之士引入了西方的儿童福利理念,并建立了一系列机构,实行对男女灾童的福利救助。同时把儿童的培养方向和城市发展相结合,积极培养商业、技术等城市建设急需的人才,确立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儿童培养方向。1927年—1937年是上海发展最快的十年,社会转型加快,大量人口聚集,劳动方式也由手工生产向机器大工业转化。城市中激烈竞争和恶劣的生活环境使得人口的生育率下降,儿童的教养成为了当时社会关心的问题。上海市政府着手建立公立医院保障儿童健康,并动员民间力量协办,截止到1936年,上海举办的各类医院已经超过40家。其中公立和私立医院都有涉足妇幼保健领域的,在超过40家医院中,设有儿科和产科的医院超过30家。

    ——摘编自翟旭丹《近代上海社会福利制度(1927—1937年)》

    材料二:美国素有“儿童天堂”之称。在美国人的社会福利观念里,儿童不仅是值得同情的无辜弱势群体,更重要的是美国人相信儿童是未来的希望,管好他们是管好社会的关键所在。在殖民时代,宗教组织在早期的儿童救助方面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犹太教、基督教等其他教派也在儿童救助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工业革命后,美国大城市里的孤儿、弃儿越来越多,给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同时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原有的儿童福利院存在很多问题。从前人们认为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应该主要依靠民间组织的想法被放弃,美国政府开始主动承担其国民福利的责任。在儿童福利方面,政府通过不断的立法确立了一系列方案,一套完整的儿童福利体制逐渐建立。……美国的儿童行政服务项目繁多,能满足各类儿童的不同需要,中央由儿童发展局统一规划和领导,行政主管机构强劲有力,能发挥人群服务的特质。

    ——百度文库:《儿童福利思想》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近代中国及美国儿童福利政策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中美两国制定儿童福利政策背景的相似之处以及对今天的启示。

  • 37、元代四等人制度等级依次为蒙古人、畏兀儿人、汉人、南人。   

  • 38、文艺复兴时期,人们的财富观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新约中,耶稣多次谈到财富……如:不要为你们自己积累财宝于地上。”“一个人不能服侍两个主人……你不能既服侍上帝,又服侍金钱。又如:我向你们保证:富人要想进入天国是非常难的。我再重复一遍;富人进天国比骆驼穿过针眼要难得多。

    ——林中泽《基督教的安贫乐道与早期耶稣会的财富观》

    材料二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部分人文主义者的言论

    洛斯基

    人们做的一切事都是为了金钱,我们所有人都充满着获取利润、获取更多的利润的欲望。如果弃绝了这个欲望,一切事业就会完全停止。

    凡是贪婪者很多的地方,应该把他们看作是国家的骨骼和基础。

    索德里尼

    难道我们不知道正是贫穷不断地促使人们去犯各种罪行、亵渎神圣?不正是贫穷产生偷盗、盗窃国库、毒害、伪造、掠夺、抢劫、杀人的行为吗?

    罗伦索·瓦拉

    还有什么比把一切分给穷人……然后自己去行乞更为荒诞的呢?

    摘编自《15世纪意大利人文主义者论教会和宗教》

    材料三

    为私人利益辩护,为财富辩护,把财富看成道德的基础,反映了一个新的时代,反映了资产阶级的功利主义思想。在我们考察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的变化……的时代背景时,既要看到……意大利的政治经济情况,同时也要看到当时的欧洲正处在原始积累时期,处在各种大发现所造成的新世界市场的贸易需求的前夕。

    ——张椿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财富观念的变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概括早期基督教的财富观。

    2综合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财富观。

    要求:表述成文:观点明确;逻辑清楚;表达流畅:200字左右

     

  • 39、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