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宝鸡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一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明初,政府对服装的色彩和用料有严格规定,士庶不准用黄色,民女限用各种浅淡颜色,但到明后期,小康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大户婢女“非大红蓑衣不华”。这说明(     

    A.人们追求衣着服饰多样性

    B.社会风尚已突破传统礼制

    C.女性的社会地位显著提升

    D.人们的人生追求发生变化

  • 2、1963年,赫鲁晓夫宜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 3、20世纪90年代中期,发达国家的大企业以实行行业内的合并达成“世界第一的全球规模经营范围”作为一种战略优势,如1995年,日本三菱银行和东京银行合并,成为东京三菱银行,一跃成为世界第一大银行。同年,英国的葛兰素公司成功并购英国另一大医药公司——韦尔康姆公司,跃居世界第一大医药公司。这说明(     

    A.逆全球化暗流涌动

    B.跨国公司垄断市场

    C.产业结构快速变革

    D.国际经济竞争激烈

  • 4、1956年,中国和柬埔寨两国政府发表关于经济援助问题的联合公报。公报规定,中国无偿援助柬埔寨的一切设备、建筑器材和商品,柬埔寨政府可以自由使用,中国政府不加任何监督和干涉。这反映出中国对柬埔寨的经济援助(     

    A.体现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基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致力于世界经济均衡发展

    D.旨在加强合作共谋发展

  • 5、据史学家唐长孺先生考证,西晋时门阀等级序列业已排定,虽有一些“新出门户”,如颍川庾氏、阳翟褚氏出身寒微,也有个别寒人因军功而被提升到士人地位,但大部分寒人地位卑贱,仕途蹉跎,无法涉足士流。由此可知,西晋时期(     

    A.社会阶层流动不畅

    B.察举制的弊端凸显

    C.门阀制度达到鼎盛

    D.统治基础受到削弱

  • 6、如图为古代世界中两个区域文明的示意图。与下列两图所示区域文明对应的是(     

    A.印加文明、东非一系列国家

    B.玛雅文明、西非一系列国家

    C.印加文明、西非一系列国家

    D.玛雅文明、东非一系列国家

  • 7、亚历山大向外征服的过程中,在埃及以阿蒙之子法老自居,在波斯接受威严赫赫的宫廷礼仪、服饰,在中亚娶当地贵族女子为妻。这些做法(     

    A.彰显了武力征服的合法性

    B.旨在传播各地文化与风俗

    C.客观上促进了文化的交融

    D.体现了亚非文明的先进性

  • 8、1937年7月31日,《盛京日报》(日本舆论宣传工具)宣称,“今日外蒙与新疆,悉为苏俄所掩有……现在苏俄虽困于内江,其赤化世界之雄图未曾放弃”,认为中国联苏容共,向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求援,反而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这一言论意在(     

    A.抨击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

    B.掩盖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

    C.揭露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

    D.控诉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 9、清代都察院是与六部、大理寺等机构并立,直辖于皇帝的监察机构。都察院左都御史、左副都御史为京官,主持都察院的工作,率六科给事中、各道御史行使对中央各部院及各地方的监察权。据此可知,清代监察机构(     

    A.官员品级较高

    B.具有一定独立性

    C.分工较为细致

    D.职能发生了变化

  • 10、有学者在评价隋唐大运河时认为:作为南北运输主动脉的大运河是帝国的生命线,它勾连起各个经济区域,并把南方的漕粮等贡物运到北方政治中心和边防要地,解决了经济重心与政治中心的地理分离问题。该学者意在强调隋唐大运河(       

    A.消除了王朝边疆的安全隐患

    B.维护了国家政权的统治

    C.推动了古代政治中心的转移

    D.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 11、1986年10月,里根与戈尔巴乔夫在冰岛首都雷克雅未克会晤。这次会晤因为双方尖锐对立,没有达成任何实质性的协议,但1987年两人在华盛顿会晤中签订了数项关于限制战略武器的条约,都是在雷克雅未克会晤的基础上双方退让的结果。这说明(       

    A.美国对苏联做出退让

    B.区域对抗推动美苏关系缓和

    C.政治多极化趋势加强

    D.美苏在冷战博弈中存在妥协

  • 12、下表所示为顾炎武、黄宗羲与晚明最大的文人社团复社盟友撰文择要的统计情况。这可用来说明(       

    作者

    撰著类别

    建都

    治学

    兵事

    财政

    君民

    张溥

    《两直论》

    《建学论》

    《任边将论》《兵论》

    《赋役论》《征贷论》《钱楮论》

    吴应英

    《军事策》《原用兵》

    《江南征钱粮议》

    《原君》《原相》《原将》

    陈子龙

    -

    《练兵求将》

    《议财用》

    ——

    顾炎武

    -

    《生员论》

    《军制论》

    《钱粮论》《钱法论》

    ——

    黄宗羲

    《建都》

    《学校》《取士》

    《兵制》

    《财计》

    《原君》《原臣》《置相》

    A.儒家思想传统道德的继承发扬

    B.儒家思想强化了君主专制

    C.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

    D.儒学的启蒙作用效果显著

  • 13、北洋水师的致远等舰曾于1890年前往南洋巡视,途径新加坡进行访问时,当地华人商民为之欢欣鼓舞,认为中国海军军威无比。此后,新加坡华人每逢冬季来临便开始热议本年北洋水师是否再来巡视。这一现象说明了(     

    A.洋务运动达到自强目的

    B.清政府注重维护宗藩关系

    C.新加坡华人的身份认同

    D.华人深受荷兰殖民者压迫

  • 14、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 明朝中后期白银货币化,其主要原因有(     

    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的推动

    ②“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的郑和下西洋远航

    ③明朝中后期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

    ④地理大发现时代,欧洲人经营的跨太平洋贸易使大量白银流入中国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④

  • 15、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

    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

    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 16、梁启超于1903年提出了“合族民族主义”主张,即强调在中华共同体内各族为统一之民族,并称国家要实现自强,需“平满汉之界”。新的中华民族应是“合汉合满合蒙合藏,组成一个大民族”,遂达“合族救国”之大成目标。由此可知,梁启超(       

    A.呼吁各民族团结共同推翻清政府

    B.主张消除满汉差异,挽救民族危亡

    C.具有民族国家和民族认同的理念

    D.认为需要建立统一的民主共和国

  • 17、唐宋时期,广州出现几种新行业:和香(把舶来的香料制成香品)、解犀(把舶来的象牙和犀牛角进行切割)、译人(翻译)和舶牙(舶来品交易经纪人)。每年进入广州的 外国人约一万人次,广州出现了供外国人居住、经商的“蕃坊”。这反映了唐朝(       

    A.陆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B.海外贸易的发展

    C.海上丝绸之路的开通

    D.统一市场的形成

  • 18、白籍是东晋南朝时期的一种户口登记形式,指专用于登记寓居江南侨州郡县的北方侨人、用白纸书写的户籍册,他们享有免调和免役的优待。后来,东晋王朝对白籍人口实施“土断”政策,就地编入“黄籍”(土著户籍),取消优待。这一调整(     

    A.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

    B.致使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有助于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D.消弭了南北民族间的矛盾

  • 19、如图所示漫画题为《不会被传染!》,画中左边床上的人说:“多么幸运的一件事呀!我们是分床睡的。”右边床上的人依次得了“斯大林瘙痒症”“希特勒炎症”“闪电战瘟疫”“纳粹发热病”“法西斯流感”。该漫画说明(     

    A.经济危机使欧洲各国出现严重社会危机

    B.二战初期美国仍受孤立主义政策的影响

    C.斯大林格勒战役成为二战的重大转折点

    D.二战以后以美苏为首两大阵营冷战对峙

  • 20、苏美尔文明是公元前4500~前2000年左右在两河流域冲积平原南部兴起的古代文明。作为古代两河流域文明进入有史时代的首个文明发展阶段,苏美尔人在农业产生、社会组织、文艺科技及文字等方面的发展脉络清晰可辨,自成体系。从材料中直接得出的合理结论是,苏美尔文明(     

    A.体现出鲜明的原生性

    B.取决于地理环境变化

    C.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

    D.奠定西亚文明的基础

  • 21、考古研究发现,三星堆早期的陶蚕与二里头早期的陶蚕,除了陶质和大小以外,几无区别,玉璋、玉戈在广大华南地区都有发现,玉锥、玉琮等带有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的特点。这反映当时(     

    A.手工业生产的标准化

    B.西周礼制不断扩散

    C.区域文明交流与互动

    D.中原文化辐射周边

  • 22、春秋战国时期,养士之风盛行,他们被称为“食客”或“门客”,士作为一特殊的群体,在社会上产生了重大影响。统治者养士之风旨在(     

    A.笼络知识分子

    B.兼收并蓄,传播诸子思想

    C.壮大自身势力

    D.称霸诸侯,积蓄统一力量

  • 23、关于辛亥革命的发生,部分学者提出了下列观点。由此可见(     

    学者

    观点

    张鸣

    辛亥革命是由偶然因素促成的,是一场意外。以后来的历史看,立宪的变革,就是非革命的变革对中国显然更好

    姜义华

    辛亥革命的真正动力,其实是作为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精髓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一天下国家责任伦理

    杨银权

    科举制的废除与辛亥革命的发生有着必然的内在关系

    沈渭滨

    晚清近50年的“自改革”,特别是最后十年“渐进的改革”,为辛亥革命的酝酿与准备创造了必要的条件

    A.偶然因素决定着历史事物发展的方向

    B.历史评述并没有客观标准

    C.时代与研究者的立场影响着历史解释

    D.历史事实存在着多元解释

  • 24、明代晚期,中央与地方权力发生转移,乡村权力结构发生变化,新型地方精英崛起,绅士或富民承担管理地方公共事务的重要作用。政府职能部分转移至民间社会。上述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理学统治地位确立

    B.中枢权力弱化

    C.朋党之争日益严重

    D.社会经济发展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 26、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①:

    ②:

    ③:唐朝

    判断依据

    ④:

    ⑤: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⑥:

    ⑦:

    ⑧: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 27、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核心思想:“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 28、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 29、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 30、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 3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 32、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 33、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儒学地位

    时代背景

    孔子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秦始皇

    2

    4

    1

    独尊儒术

    朱熹

    3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34、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两汉时期“游子思妇”是那个时代文学的主题,代表作品有《古诗十九首》、《饮马长城窟行》等;魏晋六朝时期,人们以当代盛行的世风和士风品评人物,善玄言清谈者易得美官,玄言诗逐渐流行,以孙肆和许询为代表;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唐诗创作进入全面繁盛的阶段,人称”盛唐”,李白、杜甫、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盛唐边塞诗派,一时风起云涌,诗人林立,名篇迭出。

    ——摘编自诸葛忆兵《选官制度与文学创作之演进》

    请从选官制度的角度,对材料中文学创作风格的演进做出合理解释

  • 36、概述隋唐和明清时期,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的情况和共同原因。

     

  • 37、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 38、简述北魏孝文帝改革的原因、性质、主要内容及影响。

     

  • 39、回答下列问题:

    (1)十月革命后的俄国,顺应不同时期形势的变化,在经济领域里面先后采取了哪两种经济政策?

    (2)后来苏联在斯大林的领导下按照斯大林的规划所确立起来的国家政治经济体制称为什么?

    (3)按照斯大林的规划,苏联在向社会主义过度的过程中分别在工业与农业方面采取了什么政策或措施?

    (4)在50-80年代的改革过程中,先后哪几个领导了进行了改革?其中最后一位领导人的改革还直接导致了什么事件的发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