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巴黎公社领导人在其政治纲领《告法国人民书》中指出,公社在巴黎市政范围内拥有绝对自主权,希望这种自主权能够推广至全国,各公社在平等的基础上自愿联合为统一的共和国。这反映了巴黎公社力图( )
A.实行地方自治
B.提升行政效率
C.保障人民主权
D.建立国家政权
2、1456年,欧洲印刷出版了第一本拉丁文版的《圣经》;1516年,世界上第一部希腊文与拉丁文对照的印刷本《圣经》在瑞士出版;1611年,由英王钦定的《圣经》英文译本由官方指定的印刷商出版,通篇只有8000个常用的英文单词,未受教育者也能听懂。材料表明( )
A.印刷业助推欧洲思想解放
B.新教与天主教间斗争激烈
C.欧洲印刷业被官方所垄断
D.文艺复兴传播了希腊文化
3、波斯帝国之后,古代西亚文明逐渐衰落。7世纪,阿拉伯帝国开始兴起,逐渐在东西方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以下关于阿拉伯帝国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的大帝国
B.都城巴格达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之一
C.商人活动范围遍及世界各主要文明区域
D.最高统治者苏丹掌政治、军事和宗教大权
4、史料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与该段史料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
A.废除苛法异姓封王
B.七国叛乱同姓操戈
C.裁并郡县清查田户
D.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5、在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始于改革开放战略的全面实施。对民营经济的理论认知经历了从社会主义的“异己力量”到“必要的和有益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基础”,进而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都是“自己人”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演进过程。这证明了( )
A.“三步走”发展战略的正确性
B.对外开放成为国家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成绩斐然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创新性
6、建国以来国内主流媒体将大熊猫的形象塑造成“外交礼物(1949-1982)”“世界现宝(1983-1989)”“东方明星(1990-2007)”和“形象代言(2008-至今)”。大熊猫的形象逐渐成为世界舞台上中华特色文化符号。可见,大熊猫形象的塑造有助于( )
A.提升中国文化的影响力
B.扩大中国外交话语权
C.促成全方位的开放格局
D.奠定中国的大国地位
7、如表为所示为一战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部分重大事件。这些事件的共同性质是( )
国家 | 主要事件 |
印度 | 甘地领导国大党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从争取自治到争取印度的完全独立 |
埃及 | 华夫脱党领导下的群众运动使英国被迫让步,1923年《埃及宪法》颁布,宣布埃及为独立的君主立宪国家 |
墨西哥 | 20世纪30年代,卡德纳斯改组国民革命党,对外捍卫国家主权,对内遏制军人势力,进行改革 |
A.封建统治阶级自救运动
B.列强的新殖民主义实践
C.资产阶级民族民主运动
D.广大劳动者的排外斗争
8、西欧封建社会庄园具备两个明显特征:一是经济上自给自足,二是政治上有较高的自治权。两个特征的影响是( )
A.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促进城市兴起
C.容易形成分裂割据
D.产生人文主义思想
9、以下是1955年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纸币图案简表。这套人民币展示了( )
正面 | 背面 | 装饰图案 | |
主币 | 1元:天安门;2元:延安宝塔山;3元:井冈山;5元:各民族大团结;10元:工农像 |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 故宫窗棂飞天飘带 |
辅币 | 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
①新中国人民政权的性质 ②蒙藏民族自治区的建立
③新中国社会建设风貌 ④革命精神和优秀文化传统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0、汉初在丧葬上推崇薄葬,汉文帝的霸陵多以瓦器陪葬,“不以金、银、铜、锡为饰”。汉武帝后盛行厚葬,“金钱财物,鸟兽鱼鳖牛马虎豹生禽,凡百九十物,尽瘗臧之”。汉代丧葬习俗的变化反映了( )
A.社会经济的持续繁荣
B.社会习俗受主流思想影响
C.奢靡铺张风气的流行
D.伦理道德规范的逐渐弱化
11、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郊区农村通过土改,农民普遍开展文娱活动,有的村成立读报小组,学习时事。农民开始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纷纷把神仙牌位推掉,换上毛主席像。这种状况( )
A.促使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
B.推动了农村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提高了工农群众文化知识水平
D.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12、清末北京西餐馆仅四家,至民国初略有发展,价格较低为普通民众所接受的有“醉琼林”“裕珍园”、“得利” 等,它们有几多:花钱多、规矩多、用外语多,所谓“海外珍奇费客猜,西洋风味一家开,外朋坐上无多少,红顶华翎日日来”。由此可知,这时期的北京
A.西方饮食文化影响扩大
B.西餐成为国人主要食物.
C.国人难以接受西方饮食
D.中国饮食文化优于西方
13、如表为1992年和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部分数据的统计。表中的数据变化反映出( )
1992年、1997年私营企业的发展
年份 | 雇工人数(万人) | 增长率 | 注册资本额(亿元) | 增长率 | 总产值(亿元) | 增长率 |
1992年 | 201.5 | 26.1% | 221 | 79.70% | 205.1 | 39.9% |
1997年 | 1 145 | 14.4% | 5 140 | 37.00% | 3 922.5 | 21.6% |
A.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
B.国有企业改革初见成效
C.国民经济调整的完成
D.对外开放进入新的阶段
14、东晋建立之初,高门士族琅邪王氏当权。其代表人物王导在朝中担任宰相,王敦统重兵坐镇长江中游,内外相应。司马睿即位接受百官朝贺时,甚至请王导与他并排上坐,王导坚决推辞,方才作罢,时称“王与马,共天下”。此后,颍川庾氏、谯国桓氏、陈郡谢氏、太原王氏等士族相继掌权。材料反映( )
A.东晋时期士族势力庞大
B.士族是魏晋特有的阶层
C.魏晋士族具有地域特征
D.魏晋时期皇权相对削弱
15、下表为 1978 年和 2006年我国三大产业总量及其占 GDP的比重情况。 据此可知,这一时期我国( )
|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总量 | 占 GDP 比重 | 总量 | 占 GDP 比重 | 总量 | 占 GDP 比重 | |
1978年 | 1018.5亿元 | 27.7% | 1755.1 亿元 | 47.7% | 905.1亿元 | 24.6% |
2006 年 | 23317.0亿元 | 10.6% | 104359.2亿元 | 47.6% | 91762.2亿元 | 41.8% |
A.经济结构有所优化
B.城乡经济一体化进程加快
C.区域经济发展迅速
D.民间资本占经济主导地位
16、王令传递主要指周王派臣属将行政军事命令传递给执行者的过程,西周前期主要由史官负责。西周晚期,负责王家日常饮食事务的善夫进入政治权力中枢,与史官等近臣共同传递政令,并且近臣经常重申王令。这折射出西周晚期( )
A.周天子王权的弱化
B.史官制度不断完善
C.中枢权力结构异化
D.分封等级制的瓦解
17、1518年,教皇传讯路德到罗马接受审判。萨克森选侯出面干预,将审讯地点改到奥格斯堡,使路德免遭迫害。1519年6月,路德同神学教授艾克就基督教重大问题展开辩论,许多诸侯致信路德,鼓励他坚持到底,决不动摇。这表明当时德意志( )
A.人文主义兴起
B.启蒙思想传播
C.民族意识增强
D.宗教改革开启
18、秦始皇陵始建于公元前246年,前后历时39年,在其旁修陵劳役墓地中发现的一件瓦片墓志记录了死者的身份信息。以下推断较合理的是( )
墓志瓦文为小篆:“东武”指今山东武城县,“东间”为里名,“居赀”是以劳役抵偿罚款的役人,“不更”是低级爵名,“鸭”为人名。
A.由墓志瓦文可推断小篆是此时唯一通行的文字
B.由“东武”可推断该墓志不早于公元前221年
C.由“居赀”可推断秦国极力削弱六国经济实力
D.由“不更”可推断秦国军功爵制取得显著成效
19、1963年,赫鲁晓夫宜称:“如果我们没有了和平,核弹纷纷落下,那么、我们究竟是资本家,或是中国人,或是俄国人,或是美国人,又有什么差别?谁会幸存下来告诉我们这一点呢?”这一言论产生的背景是( )
A.多极化趋势冲击两极格局
B.美苏的紧张局势暂告缓和
C.两大阵营的对峙局面瓦解
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20、王夫之说:“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夷狄盗逆之可尸,而抑非一姓之私也。”他还认为:“一姓之兴亡,私也;而生民之生死,公也。”由此可见,王夫之( )
A.已触及君主专制制度的要害
B.提出了民主政治的基本构想
C.首次详尽明确阐述公私关系
D.冲击并动摇了清朝统治基础
21、《淮南子·修务训》记载,“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这一记载可用来考证( )
A.早期国家的不断演进
B.精耕细作的生产萌芽
C.远古人类的农业起源
D.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
22、东晋南北朝时期,间或举行的考试科目为秀才和孝廉两科。秀才主要考对策,有时兼及经文;孝廉则主要考查儒经。南朝梁武帝在各州郡县又设“州望”“郡宗”“乡豪”专司搜荐人才。这反映出当时( )
A.九品中正制名存实亡
B.人才选拔出现集权趋势
C.门阀士族影响力削弱
D.考试选官开始受到重视
23、1925年4月9日,蒋介石在《主义不行党员之耻》中说:“三民主义中的民生主义,就是‘节制资本,平均地权’,明白地说,就是打倒资本家,反对大地主。这明明白白是为无产阶级而奋斗的……所以民生主义到最后一步,就是共产主义。”这说明( )
A.国民党右派极力伪装革命
B.国共合作有共同的思想基础
C.国共两党的社会基础趋同
D.国共两党经济纲领基本一致
24、如表所示为某校研究小组对古代区域文明特征的分类。他们可据此得出的合理推论是( )
区域 | 自然地理特点 | 文明特征 |
两河流域 | 水源充足; 地势平坦; 土地肥沃; 气候温暖。 | 培育了发达的农业; 建立了地区性统一政权; 形成了专制王权; 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 |
尼罗河流域 | ||
印度河——恒河流域 | 培育了发达的农业; 列国林立; 祭司阶层凌駕于世俗玉权之上。 | |
爱琴海沿岸地区 | 多山少平原; 靠海多港湾; 地中海气候 | 建立了繁荣的工商业; 形成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制; 出现了直接民主制; 神话(祭祀)体系多元一体。 |
A.亚非两洲的文明起源早于欧洲
B.经济形态决定国家疆域的规模
C.人类文明一体化特征不断显现
D.早期文明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25、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26、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27、西欧封建有学生对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很感兴趣,因此对其产生展开研究,他作出表格如下:
传统与问题 | 制度设计和后果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疆域变得更为辽阔,占领地区社会动荡,原有统治秩序已经崩溃,本身处于氏族社会,部族长老山头林立,面临本地贵族势力的挑战,首领无法绝对掌控。 | 放弃照搬罗马中央集权体制,接受日耳曼氏族制分权现实,吸纳罗马贵族和部族上层,逐渐形成层层分封的封建等级制的王国。但国王实际权力有限,封建领主势大,王国分裂割据。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传统使用奴隶生产的方式已被证明效率低下,因此已经开始提高劳动者的地位,给予一定自由,使用隶农生产,激发生产积极性。 | A |
法兰克人进入罗马境内,文化落后,被当地人民排斥乃至敌视,缺乏共同语言和文化认同,感觉遍地皆敌。 | 国王接受罗马文化信仰,皈依基督教,取得教会支持,为统治披上合法神圣外衣,将基督教会变成封建国家机器的一部分,使中世纪西欧逐渐成为基督教世界。 |
罗马帝国衰亡时期,曾经兴盛一时的城市大多衰败没落,商品经济破坏严重,治安状况恶劣,城市无法迅速重建,与农村相差无几。各地需要尽快恢复发展和秩序。 | B |
(1)请你在表格中填上恰当文字。
(2)综合以上因素,怎样看待中世纪西欧封建制度?
28、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29、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30、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1、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2、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33、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34、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35、治乱兴衰
(1)完成中国古代之乱兴衰表
时代 | 盛世 | 乱世 |
西汉 | ① | ② |
汉武帝时代 | ||
③ | 光武中兴 | 汉末军阀混战 |
唐朝 | 贞观之治 | ④ |
开元盛世 | ||
清朝 | ⑤ | 三藩之乱 |
(2)用史实说明贞观之治的具体表现
(3)具体说明处理好哪些方面关系关系决定王朝的治乱兴衰
36、甲午中日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你认为这一结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37、叙述19世纪中期以后一个世纪里,日本如何在变幻的国际风云中确定自己的角色?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8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美法两国的历史文献:
代议制又称议会制,是指由选举产生的代表民意的机关来行使国家主权的制度,这种代表民意的机关就是议会。代议制最早在英国产生,以后就被欧洲和世界上许多国家效法。
材料一
国会可用2/3的多数推翻总统对国会法案等的否决,可通过法律规定法院的组织与权限。众议院有权对犯有“背叛、行贿、受贿或犯有其他重大罪行和恶行”的总统、副总统等提出弹劾……
材料二
“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众议员议员任期4年,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分别出自美法两国的什么政治文献?以上材料体现了哪一种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类型?
(2)材料一、材料二的政治文献分别对其本国社会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3)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西方国家在实行代议制时贯彻了怎样的原则?
39、“二十四朝之皇帝”
近代学者夏曾佑在其著作《中国古代史》中说:历代帝王,有的是“一朝之皇帝”,比如汉高祖。然而,又“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比如汉武帝。谈谈你对汉武帝“有为中国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