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65年,西班牙派“圣·巴布洛”号大帆船满载亚洲的香料,从马尼拉运往墨西哥南海岸的阿卡普尔科。此后,中国的丝绸、瓷器等源源不断地输入拉丁美洲各地,墨西哥银元源源不断地输入中国,形成繁荣的“太平洋丝绸之路”。据此可知( )
A.新航路推动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墨西哥成为西班牙的原料产地
C.中西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D.太平洋沿岸成为国际贸易中心
2、同治十一年(1872年),左宗棠将西安机器局搬迁至兰州,更名为兰州制造局。为了增强兰州制造局的技术力量,他延请浙江、广东、福建等地的工匠,又委派颇懂机器的总兵赖长主持工厂事务,使兰州变成了一个积蓄军火的大本营。兰州制造局的开办( )
A.有利于应对西北边疆危机
B.开启了中国机器生产的先河
C.致力于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D.创新了民族工业的经营方式
3、下表所示为某学生搜集的不同时期部分文人对唐代藩镇的相关评价。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天下兵又动,太平竞何时......上天不虚应,祸福各有随。我欲进短策,无由至彤墀。刳肝以为纸,沥血以书辞” | 韩愈《归彭城》 |
唐之亡,强分其地,国以十数” | 李攸《宋朝事实》 |
“世言唐亡于藩镇。而中叶以降,其不遂并于吐蕃、回纥,灭于黄巢者,未必非藩镇之力……藩镇强唐弱,藩镇弱唐亡” | 顾炎武《日知录》 |
A.学者立场和时代影响历史书写
B.上述材料均为研究唐代藩镇的一手史料
C.历史研究随着时代发展而完善
D.历史结论应以今日价值标准作最终判断
4、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青铜器是中原地区早期青铜铸造工艺的突出代表,区别于近东体系中的冶金技术,它迅速创建了泥范块范法技术体系,几乎不见锻造器物,生产出造型独一无二的礼器,如爵、鼎等容器组合。由此可见( )
A.殷商时期青铜文明已达到高峰
B.技术提升伴随着人类的迁徙
C.古代中国青铜技艺具有独特性
D.早期中外文明交流日趋频繁
5、1941年3月,国民政府设立农民节,作为全国性的节日,提出农民节大会的口号为“一、庆祝农民节要尊重农民地位;二、纪念农民节要感谢农民贡献;三、纪念农民节要感谢身手万能的农民”,并于1944年增定感功节,与农民节合并举行,扩大庆祝。农民节的举办( )
A.利于应对根据地的土地革命
B.旨在继承新三民主义的革命纲领
C.适应了民族战争的现实需要
D.极大增强了敌后战场的武装力量
6、《论十大关系》指出,“在处理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我们没有犯原则性的错误。像苏联的粮食产量长期达不到革命前最高水平的问题,……我们这里是不存在的。”据此可知
A.中共汲取了苏联建设的教训
B.中共重视市场的资源配置
C.中国工业建设取得巨大成就
D.中苏工业化道路截然相反
7、新中国成立初期,上海郊区农村通过土改,农民普遍开展文娱活动,有的村成立读报小组,学习时事。农民开始破除封建迷信思想,纷纷把神仙牌位推掉,换上毛主席像。这种状况( )
A.促使农村生产力获得了大解放
B.推动了农村政治新秩序的建立
C.提高了工农群众文化知识水平
D.有利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
8、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总部发布的某次战役预备命令指出:“为打击敌之囚笼政策,争取华北战局更有利的发展,决定趁目前青沙(纱)帐与雨季时节,敌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石家庄到太原)沿线较为空虚的有利时机,大举破击正太路”。据此判断,此次战役( )
A.是抗战初期华北战场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B.是八路军第一次打破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C.是全面抗战以来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
D.推动敌后战场逐渐成为全国抗战的主战场
9、法国戴高乐总统“四两拨千斤”的外交谋略至今在国际外交界令人称道。以下是某同学进行探究学习时采用的素材,该同学研究的主题是( )
1958年9月在致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的备忘录中提出组成美英法三国核心领导机构。 1958年11月赴西德与阿登纳会晤,建立巴黎一波恩轴心。 1959年6月拒绝美国在法国领土储存核弹头和在法国建立中程导弹基地。 1963年6月法国从北约撤回大西洋舰队,不再参加北约联合军事演习。 1964年1月中法建交,法国是第一个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交的西方大国。 1964年走访11个拉丁美洲国家,签订了经济、贸易和技术合作协定。 1966年3月正式通知北约盟国,法国结束对北约组织一体化的从属关系。 |
A.冲击两极格局争取大国地位
B.强化国家干预推动欧洲联合
C.加强国际合作维护世界和平
D.积极参与北约组织东扩进程
10、秦律中规定子女或是父亲,当一方犯有危害社会安全的重罪如“盗罪”时,双方皆有检举的义务。这说明( )
A.家庭伦理服从国家公义
B.秦律细密严苛刑罚严酷
C.秦朝儒家伦理观念淡化
D.秦律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11、战国时期,秦将其统治区域称为“夏”。睡虎地秦简中的户籍制度规定:“夏子”是指秦国人,以及秦国人与周边新征服地区之人所生子女。这一规定( )
A.标志户籍制度的形成
B.有助于秦国统治的稳定和影响力的扩大
C.体现阶级关系的变化
D.推动了宗法分封制瓦解和郡县制的确立
12、2003年到2021年,世卫组织积极应对包括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简称非典)、埃博拉病毒和新冠肺炎在内的国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在2021年以来持续至今的俄乌冲突中,国际原子能机构聚焦各方共同关切,提出包括5项原则的扎波罗热核电站安全倡议,并为此积极进行斡旋。这表明( )
A.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B.经济全球化面临着重大挑战
C.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D.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已建立
13、一战爆发后,列宁指出:“德国反对英国和法国无疑是对的,因为它殖民地‘分得少’……但是德国本身并不是在为解放其他民族,而是在为压迫其他民族而战。”由此可知,一战( )
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B.促进资本主义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具有帝国主义侵略性质
D.使亚非拉国家沦为了受压迫民族
14、《史记》《汉书》等文献中对秦汉疆域范围已有了较为清晰的记载。《新唐书》《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在记载相应的王朝疆域时多以秦汉的疆域为参照,或者作为突破的基点。这一现象( )
A.适应了专制皇权强化需要
B.契合了大一统的统治理念
C.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版图
D.反映了对秦汉统治的认同
15、11世纪起,意大利中部一些城市的手工业发展起来:卢卡的金银器制造业、比萨的皮革业、米兰的武器制造业、威尼斯的玻璃制造业、皮亚琴察的棉布亚麻混纺业、佛罗伦萨的布料加工业,以及众多城市的丝织业。据此推知,这些城市手工业的发展( )
A.助推欧洲商贸中心的转移
B.推动国内统一市场的实现
C.缘于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D.得益于贸易交往的推动
16、1959年美苏两国依据文化协议举办国家展览,在莫斯科展出的美国主要展品是食品、服装、体育用品、书籍、音响设备;在纽约的展出的苏联主要展品则是喷气式飞机、拖拉机、汽车、水力发电装置。据此可知( )
A.美国民生产品更具吸引力
B.苏联重工业取得显著成就
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流
D.美苏冷战渗透到文化领域
17、明朝万历十七年(1589),福建巡抚曾规定,每年出洋商船限定为八十八艘,东洋(指文莱以东)、西洋(指文莱以西)各得四十四艘。万历二十五年,两洋船数调整为一百三十七艘。这反映出当时明朝( )
A.国内工商业经济比较繁荣
B.依赖于欧洲商品市场
C.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D.放弃了重农抑商政策
18、1918年春,列宁主张苏俄企业运用资本主义企业的口号——“遵守最严格的劳动纪律”来加强企业管理,并主张共产党人向托拉斯的组织者学习管理经验。这表明苏俄( )
A.探索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B.亟待恢复社会经济
C.贯彻新经济政策的原则
D.寻求巩固工农联盟
19、如表是部分国家和地区革命运动。据此可知
1789年 | 巴黎人民攻克巴士底狱,点燃了全国革命的熊熊大火 |
1791年 | 杜桑.卢维杜尔领导黑人奴隶在海地发动武装起义 |
1820年 | 西班牙国内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
1826年 | 西属拉丁美洲殖民地基本实现了独立 |
A.东西方的革命运动遥相呼应
B.拉美各国摆脱了西班牙殖民统治
C.国际环境利于拉美独立运动
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开始瓦解
20、下面是拉美国家1970~1980年商品贸易情况表(单位:%)。据此可推知,这一时期拉美国家( )
| 1970 | 1980 | ||
出口 | 进口 | 出口 | 进口 | |
初级产品 | 52 | 14.5 | 49.2 | 29.6 |
农业 | 29.9 | 7.6 | 16.5 | 7.1 |
矿业 | 7.4 | 1.1 | 4.7 | 1.1 |
能源 | 14.7 | 5.9 | 28.1 | 21.5 |
制成品 | 47.4 | 85 | 50 | 70 |
传统制成品 | 20.5 | 14.7 | 21.2 | 13.1 |
食品、饲料和烟草 | 15.3 | 4.1 | 15 | 4.8 |
其它传统制成品 | 5.2 | 10.6 | 6.2 | 8.3 |
规模集约化制成品 | 23.8 | 27.6 | 23.1 | 23.1 |
耐用品 | 0.6 | 9.8 | 2.1 | 9.2 |
技术扩散制成品 | 2.4 | 32.8 | 3.5 | 24.5 |
其它商品 | .06 | 0.5 | 0.8 | 0.4 |
总计 | 100 | 100 | 100 | 100 |
A.外向型经济模式成为主导
B.完全摆脱了殖民主义的经济控制
C.与发达国家间的差距缩小
D.在国际分工中优势得到一定提升
21、出现下表所示人口变化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据《大清会典》《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集》资料编制
A.自然经济的解体
B.列强入侵的破坏
C.经济重心的转移
D.江南战乱的影响
22、阅读1980年苏联工业总产值(1965年为100)变化情况表。由此可推知,这一时期苏联( )
苏联 整体 | 俄罗斯 | 高加索地区 | 立陶宛 (波罗的海沿海) | 中亚 | ||
格鲁吉亚 | 阿塞拜疆 | 吉尔吉斯斯坦 | 塔吉克斯坦 | |||
168 | 158 | 195 | 204 | 225 | 253 | 265 |
A.区域经济发展的差距拉大
B.产业结构得到一定的改善
C.重视民族边疆地区的开发
D.斯大林模式受到猛烈冲击
23、据史料记载,印加人在美洲地区实行土地、矿藏和牲群的国家所有制,强制信奉官方的太阳教,仔细编制供征税和征兵用的人口调查表,废黜地方世袭酋长,强迫居民到新地方定居以同化被征服民族。这些记载说明印加帝国( )
A.迈入高度成熟的封建社会
B.维系了国家的长治久安
C.具有国家集权主义的色彩
D.文明程度超越其他地区
24、王阳明认为,“致良知”学说就是破“心中贼”的一粒灵丹,有点铁成金的功效。即使愚夫愚妇,倘真能“知这良知诀窍,随他多少邪思枉念,这里一觉,都自消融。”由此可知,“致良知”学说意在( )
A.提倡个性自由、思想解放
B.格物致知以达圣贤之道
C.维护封建社会的伦理秩序
D.批判高度集权的政治制度
25、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26、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7、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28、英国世界地位的演变
29、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30、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31、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2、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33、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4、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5、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心愿。试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因素。
36、阅读下述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毛泽东
材料二 :俄国“阿芙乐尔号”巡洋舰炮轰临时政府;1928年井冈山会师。
(1)结合材料一、二,分析中俄两国革命的“路”有何相同?
(2)简要指出造成两国革命道路之“异”的不同国情。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38、运用历史思维解决历史问题是高中生不可或缺的一种历史素养,将历史概念进行要素化分解是全面理解和掌握其内容的重要方法。
示例:西周分封制
(1)背景:(宏观)中国古代生产力的发展,维护统治的需要;(微观)商代的松散的方国联盟已不能适应西周建立后的形势发展。
(2)主要内容:同姓王族是受封主体;诸侯在封地权力很大,并可进一步分封;但必须服从天子命令,履行各种义务。
(3)影响或评价:(积极)适应了生产力发展,巩固了周的统治,开拓了疆域,促进了民族融合、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秦汉之后作为维护皇权和国家统一的手段依然发挥了重大作用。(消极)到了后期随着诸侯权力膨胀造成了诸侯争霸局面;在秦汉之后的个别时期,分封诸侯也造成了威胁中央集权局面的出现。
(4)重要相关概念之间的联系:井田制是其经济基础;与宗法制、礼乐制互为表里。请仿照示例,从下列历史概念中任选一个进行解释。
启蒙运动、美国1787年宪法、布雷顿森林体系
39、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角度,来分析郡县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