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两幅东、西方绘画作品的共同点是( )
图一 (南宋)马远《踏歌图》 图二 (法国)莫奈《日出.印象》
A.准确客观地描绘物体影像
B.运用抽象夸张的艺术手法
C.侧重表达画家的主观感受
D.注重光线与色彩的明度差
2、有学者指出:“尽管中国(入关)谈判者为保护本国的利益艰苦地进行讨价还价,但争论的领域并没有超出我们预料的任何一个经济大国所要求的范围,他们并未打算推翻现在国际体系的规范。”据此可知,中国( )
A.加入世贸使经济发展遇到阻力
B.调整自身以适应国际贸易体制
C.为维护国际秩序贡献自身力量
D.以积极姿态参加多边外交活动
3、2023年9月,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启动一项应急计划,计划筹集1.23亿美元,向苏丹17个粮食不安全形势最严峻的州提供紧急援助。与此同时,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对乌克兰扎波罗热核电站开展实地访问,再一次重申有关核电站的安全倡议。这表明( )
A.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即将建立
B.当今全球治理的主要力量已发生重大变化
C.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影响力提升
D.联合国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4、以下为古代埃及第五王朝(公元前25世纪至前24世纪)第三位法老颁布的救今(部分)该敕令表明,当时埃及( )
上下埃及之王尼薛利尔卡拉的因王教令永远赦免了他们:你只能遵守职责,没有如果任何等级、国王的熟人或者与祭司有关的人,敢于公然对抗朕的这道王令的他的一切都将被没收,他排必须完成强制劳动。收我令第2个月第11日。国王亲自签发。 |
A.实行君主专制统治
B.出现了完整的成文法典
C.农业生产较为发达
D.建立了完善的官僚体系
5、东汉初年,光武帝下诏,令自己的家族发源地南阳撰写地方风俗历史,主要记载“耆旧节士”“名德先贤”。不久,沛、三辅地区和光武帝家族的早期活动区域鲁、庐江也兴起修撰郡国书的风气。据此可知,光武帝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B.尊重地方历史传承
C.安抚地方豪强势力
D.彰显皇帝统治权威
6、19世纪中期以后,中国市场上的洋货日益增多,火柴、洋布等用品“虽穷乡僻壤,求之于市,必有所供”。这种状况实际上表明( )
A.中国关税主权开始丧失
B.民众生活与世界市场联系日趋密切
C.自然经济已经趋于瓦解
D.中国市场由被动开放转为主动开放
7、对比17世纪与19世纪中期欧洲男装的变化,这主要源于( )
17世纪男装 | 19世纪中期男装 |
宽檐帽 | 窄边帽 |
戴假发 | 留短发 |
羽毛披风斗篷 | 燕尾服 |
佩剑 | 手杖 |
高跟皮鞋 | 低跟皮鞋 |
A.科技进步
B.思想解放
C.工业革命
D.流行风尚
8、近年来,为维护海外同胞安全和正当权益,领事保护机制建设受到高度重视。以安哥拉为例,在当地中国领事馆的支持下,2013年初,七家中国企业联合成立安防协会,共同出资购置车辆并雇请保安,24小时不间断对七家企业开展点对点巡逻,一年间抢劫案下降了90%以上。这反映出新时代中国外交( )
A.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底色
B.致力推动世界和平发展
C.注重与发展中国家的合作
D.对区域集团化深度参与
9、1951年11月24日,中国公布了第一套广播体操。1952年6月20日,中国邮政为这套广播体操发行了一套40枚的邮票(如图为其中的4枚),邮票的人物形象是一个短袖短裤的健康女性,分别展示40个体操动作。这表明我国政府( )
A.推广普及新式的体育运动服装
B.倡导文明卫生的生活方式
C.提升女性参与社会生产的程度
D.主张传统主流的锻炼方法
10、据《宋史·地理志》记载,北宋后期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比重不足1/3,20万户以上的州府有11处;南方地区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超过2/3,20万户以上的州府有44处。这一现象说明( )
A.南方部分集镇吸引大量人口
B.北方逐渐丧失政治中心地位
C.南强北弱的经济格局在形成
D.稻麦复种制在南方相当普及
11、据统计,宋代熙宁六年以后,每年铸钱六百万贯,而明朝洪武二十六年,全国一年铸钱十八万九千余贯。此后多年,明朝政府大力推行没有准备金的宝钞,严禁使用金银交易。这表明,明朝( )
A.吸取了元朝的教训
B.商品经济空前繁荣
C.雕版印刷技术成熟
D.货币政策存在弊端
12、宋朝画家郭若虚在《图画见闻志》中表达了对画家要求:画家要了解“四时景候,阴阳向背,笋条老嫩,苞尊先后及翎毛诸禽形态名件”;邓椿在《画继》中讲到宋徽宗赵估认为“月季鲜有能画者,盖四时朝暮,花蕊叶皆不相同。此作春日正中者,无毫发差”。这些认知( )
A.注重社会伦理道德教育
B.受到理学思想的影响
C.致力于维护君主的统治
D.体现了天人合一观念
13、鸦片战争前,福建水师共有大小战船242艘,除去修理未竣、应届修期、被风击碎者外,在营驾驶者118艘,在航率仅48.8%。又如,浙江定海水师镇共有战船77艘,遭风击碎、修理未竣者达30艘,在航率仅61.2%。这可以用来说明晚清( )
A.军备废弛难以抵御外侮
B.官员海洋主权意识薄弱
C.沿海水军规模受到限制
D.中央权力在逐渐地式微
14、下图为西晋末年中原世族迁徙路线图。中原世族迁徙带来的影响是( )
A.南北政权长期分裂对峙
B.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
C.国家大一统局面的实现
D.先进生产方式的拓展
15、柏拉图认为政府的所作所为就必须“避开群众的关注和批评”,正义的政府只能是非公共性的政府,因为公共性只会“众说纷纭什么也决定不了”,只要为了国家利益完全可以向人们说谎。柏拉图的这一观点( )
A.批判了民主范围的狭隘性
B.对直接民主的弊端进行一定反思
C.强调公共权力应摆脱制约
D.意在协调专制与民主之间的关系
16、《九章算术》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其主要例题以解决土地的丈量与赋税计算、粮食加工与兑换比率、徭役均输的征发摊派、商品流通与关税等问题为主。由此可知,《九章算术》( )
A.佐证两汉民众赋役负担较沉重
B.在中国数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C.与我国古代国家治理密切相关
D.说明古代赋税制度臻于科学完善
17、明清时期,“广州凡矶围堤岸皆种荔枝、龙眼,或有弃稻田以种者。”每当荔枝、龙眼成熟的季节,大批商人前往购买,以致“为栲箱者、打包者各数百家,舟子、车夫皆以荔枝、龙眼赡口。”福建泉州“为稻利薄,蔗利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材料反映出当时( )
A.闽粤农业多种经营较兴盛
B.农业经济结构发生了变革
C.小农经济市场化趋势明显
D.多种经济作物已广泛种植
18、20世纪60—80年代,新加坡、韩国等亚洲国家建立起强大的出口型经济,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其中韩国的人均收入从1970年的270美元上升到1990年的5400美元。与此同时,位于经济发展模式底层的是“最不发达国家”,有10亿贫困群体仍缺少最低限度的生活必需品。这说明( )
A.世界殖民体系瓦解是经济发展的前提
B.发展中国家经济虽有增长,但面临挑战
C.新兴民族国家没有实现经济独立发展
D.二战后世界经济呈现快速发展的态势
19、对如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1870—1900年的铁路里程(单位:千公里)
年份 | 全世界 | 欧洲 | 美洲 | 亚洲 | 非洲 | 澳洲 |
1870年 | 210 | 105 | 93 | 8 | 2 | 2 |
1880年 | 373 | 169 | 175 | 16 | 5 | 8 |
1890年 | 617 | 224 | 331 | 34 | 9 | 19 |
1900年 | 760 | 284 | 402 | 60 | 20 | 24 |
A.欧洲丧失世界市场的主导权
B.美洲铁路里程增速最快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定
D.西方国家扩大资本输出
20、古希腊时期的哲学家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以知识取代运气,以人竞选取代人人抽签,选举城邦公职人员”。苏格拉底主张旨在( )
A.增强公民的道德素养
B.防止个人专制的产生
C.关注人的精神需要和价值
D.减少直接民主弊端
21、下图是1870--1955年美国与苏联(含沙俄、苏俄时期)工业生产指数示意图(1913年指数为100),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新经济政策使苏俄的经济迅速恢复
B.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破坏两国工业
C.苏联曾取代美国成为第一工业强国
D.两国工业均遭到经济大危机的重创
22、南宋孝宗时期,为适应商品交换的需要,发行了一些地区性的纸币会子,如淮交、湖会等,但又反对没有准备金或准备金不足而盲目发行。1166年,孝宗“以会子之弊,出内库及南库银一百万收之”,次年“出内库银二百万两售于市,以钱易楮(纸币),焚弃之”,宋孝宗此举意在( )
A.增加财政收入
B.鼓励商业发展
C.加强中央集权
D.稳定纸币币值
23、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年)认为,政府的责任在于维护自由和公平的交换制度,社会对处于贫困之中的人没有救助的责任,穷人应对自己的命运负责,个人必须提高劳动意愿,才能追求到财富和福利。这一主张( )
A.阐明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B.顺应了工业化的时代潮流
C.强调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
D.反映了人生而平等的理念
24、改革开放后,中共在某次会议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此次会议是(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二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八大
25、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26、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27、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28、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29、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30、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31、内容
(1)规定议会___________
①议会必须定期召开,___________权属于议会。
②下院议员___________产生,在议会内享有演说、辩论或讨论国家大事的自由。
(2)限制___________权力
①司法权:凡未经议会的同意,国王不得___________或停止法律的实施。
②财政权:国王不得找任何借口___________。
③军事权:和平时期不得招募或维持___________。
32、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33、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34、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35、分析科举制度持续运行千年之久的原因。
36、鸦片战争的原因、结果和影响分别是什么?
37、规范应用史学方法,是历史学科的特性决定的,也是防止历史学习和研究中出现武断、附会和诈伪的有效武器。
方法四:比较和分析
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苏联的“斯大林模式”和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体制,完成以下表格。并简述你对于这一比较的认识。
项目 | 苏联“斯大林模式” |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 |
经济体制 | 以行政手段管理经济。高度集中的部门管理体制和排斥市场调节的指令性计划经济。 | ① |
所有制 结构 | 单一公有制,完全消灭私人经济成分,对个体经济加以限制和排斥。 | ② |
发展战略 | 确立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基本方针,大力发展机器制造业和钢铁工业。 | ③ |
38、据《国史概要》论述,秦朝的大一统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大趋势,具有坚实的基础,请你结合所学知识评论上述观点。
39、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