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世纪五十年代中期,周恩来提出了外交干部总体布局的“三三制”原则,即1/3在国内,1/3在国外,1/3储备培训,三者之间按国家部署进行流动。该举措( )
A.开创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B.印证了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C.建立了完备的干部人事制度
D.体现了新中国外交的务实统筹
2、根据《汉书》记载,汉初惠帝和高后时代,公卿皆武力功臣,文士如秦代一样不被笔墨供养,而文帝时却下诏要求各诸侯王、公卿、郡守为朝廷“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这一变化反映了此时汉政权( )
A.社会建设成为社会主旋律
B.统治者追求“有为”治国
C.治国政策已转向重文轻武
D.内忧外患得到有效解决
3、1925年1月, 中共四大召开后,中共中央开始推进组织分工,在各级党委分设组织、宣传、军事等部委,同时加强组织的垂直管理,设置区委——地委——支部三级地方组织,将组织从少数城市向全国拓展。中共中央这一做法旨在( )
A.更好地领导国民革命运动
B.规范组织运作
C.实现地下组织的成功转型
D.扩大组织规模
4、佛教诞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在中国完成其本土化是在( )
A.两汉之际 来自古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B.魏晋南北朝时期 呈现出佛教日渐兴盛
C.隋唐时期 顿悟成佛的禅宗成为了主流
D.宋明时期 儒家学说融合了佛教的内容
5、两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在没有受到安全威胁的情况下,给予瑞典、挪威等国与英国一样的通商特权、领事裁判权,“以广圣主宽大之仁”。这说明清王朝( )
A.主动融入近代外交体系
B.缺乏近代国家的主权意识
C.突破了传统的天朝观念
D.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6、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希望发言的人按照年龄顺序轮流演讲,但凡被发现具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可能被剥夺发言资格:非法结婚者、懈怠人子之职责者、违反公共道德者、逃避兵役者、临阵脱逃者、欠税者等。这反映了雅典( )
A.强调公民的责任意识
B.民主政治存在局限性
C.公民言论权受到制约
D.平民与贵族矛盾尖锐
7、1919年英法主导下的巴黎和会决定由反俄的东欧国家组成封锁线,将俄国封锁起来。此举的主要意图是( )
A.确保欧洲大陆均势
B.扼杀俄国新生政权
C.瓜分俄国的殖民地
D.构建战后国际秩序
8、联共(布)在1926年的有关决议中提出“彻底肃清资产阶级(耐普曼、富农、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对劳动群众的政治影响的残余”;在1927年提出了在工商业领域对私人资本“采取更坚决地从经济上加以排挤的政策”。当时联共(布)的这些提法( )
A.是“以退为进”的经济发展策略
B.纠正了新经济政策一些错误做法
C.是助推社会主义建设的必要之举
D.强化了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对抗
9、如表是小英同学所写的历史学习笔记,她当时学习的主题应为( )
| 美国 | 苏联 |
政治 | 杜鲁门主义 | 共产党工人党情报局 |
经济 | 马歇尔计划 | 经济互助委员会 |
军事 | 北约组织 | 华约组织 |
A.“大萧条”下的大国角逐
B.美苏冷战格局的形成
C.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D.世界多极化趋势加强
10、1783年,国王任命24岁的小皮特为首相,遭到下院多数议员反对。小皮特要求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结果获得新议会的支持。这又开创了一个先例,即内阁在失去了议会多数信任时,还可以解散议会,重新选举,直接诉诸选民的裁决。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权力结构发生变动
B.首相必须对国王负责
C.议会改革成效显著
D.议会政治进一步完善
11、1924—1927年间,实现了国共两党的第一次握手,展示出了革命的政党联合起来产生的巨大力量。巨大的力量表现在( )
A.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B.中国共产党创建了人民军队
C.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2、1938年2月至1943年8月,日军对战时陪都重庆进行了长达五年半的战略轰炸和无差别轰炸。据不完全统计,重庆大轰炸的死者超过1万人,绝大多数为平民。日军进行重庆轰炸的目的是( )
A.造成重庆巨大恐慌
B.加紧对中国进行战略进攻
C.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D.造成中国平民的大量伤亡
13、康熙时期,清政府在西藏设置了三位噶伦(藏语:宰相),辅佐达赖管理西藏行政事务。雍正时期,政府派遣内阁学士僧格等“差往达赖处”,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办事衙门。乾隆时期,政府不仅在皇宫建立藏传佛教寺院,还设立喇嘛印务处,主掌喇嘛事务公文。清政府的这些举措( )
A.有效消除了西藏的割据势力
B.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
C.标志中央对西藏管辖的开始
D.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
14、二战后,美军单独占领日本并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有美国学者评价道:“(驻日盟军总司令)麦克阿瑟,蓝眼睛的幕府将军,家长式温情的军事独裁者。正如天皇和江户时代的将军们一样,他坐在司令部里,骄横地颁布法令。”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改革过程背离了民主原则
B.美国将日本变为其殖民地
C.民主化不符合日本的国情
D.美军竭力清除法西斯残余
15、下图是1944年《解放日报》刊登的木制画《马锡五调解婚姻纠纷案》。陕甘宁边区某庭长马锡五深入群众、多方调解、当庭宣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这一审判方式( )
①说明人民对边区政府的信任②推动了边区婚姻制度根本变革
③体现了根据地经济建设的民主性④促进新民主主义司法制度完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6、1981年9月17日,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在《广州日报》登载了一份人才招聘启事:为适应我区建设发展需要,经上级批准,拟在广州招收一批有志于企业管理的技术人才,进行企业管理、外贸业务和商业英语等知识的培训,为期一年。这表明当时( )
A.改革开放实践影响人才要求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取得成效
D.国家高等教育有了新的发展
17、1903年,张謇参观日本北海道开垦区后,感慨道:“国家以全力图治,有排斥之人,有玩弄之人,有抵拒之人,消弭捍圉”( )
A.国内土地开垦潜力枯竭
B.民族资本对外依赖度高
C.政府全力改革以图振兴
D.民族企业发展环境恶劣
18、战国时期,有位思想家发表主张:“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天下归之之谓王,天下去之之为亡,故桀纣无天下而汤武不弑君”。该主张体现了( )
A.家国情怀
B.民本思想
C.革故鼎新
D.天人合一
19、1940年,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据地的政权问题》的指示中明确规定,实行共产党员、非党左派进步分子和中间派各占三分之一的“三三制”政权的原则。凡年满18岁的赞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国人,不分阶级、民族、党派、文化程度,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些规定( )
A.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创造了有利条件
B.削弱了国民政府在抗战区的力量
C.反映出中共开始重视民众在抗战中的作用
D.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
20、1947年10月,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这说明我党( )
A.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准备
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
C.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
D.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21、油画《巧克力》描绘了17世纪引人注意的消费体验。富有的欧洲人像阿兹特克上层社会人士一样把巧克力作为一种奢侈的饮料。他们从墨西哥进口昂贵的巧克力到西班牙、再用从中国进口的更昂贵的瓷杯来饮用。这幅作品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欧亚之间开始建立商业联系
B.世界贸易促进饮食文化交流
C.中国的瓷器远销至美洲大陆
D.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确立
22、新疆沙雅县于什格提遗址出土了西汉中央政府赐予少数民族首领的“汉归义羌长”印信,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出土了东汉屯田官员的“司禾府印”。这些史料可以用来佐证汉代( )
A.实现西域与内地一体化管理
B.西域各族逐步接受农耕技术
C.羌族在西域有较大的影响力
D.大一统国家得到进一步发展
23、1956年4月,毛泽东在约谈国家各个部门负责人了解情况后,发表了《论十大关系》,其中第一个关系就提到要协调农轻重比重。他强调,“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和其他生活必需品,首先就不能养活工人,还谈什么发展重工业?”毛泽东意在( )
A.保障农村土地改革的开展
B.推进国民经济调整工作
C.进一步完善计划经济体制
D.探索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24、秦朝建立后,秦始皇二十六年“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三十三年,“诸尝逋亡人……贾人略取陆梁地,为桂林、象郡、南海,以适遣戍。西北斥逐匈奴”。秦朝的这些措施( )
A.消除了地方割据
B.体现了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
C.意在巩固国家统一
D.反映了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25、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26、在如图中辨认表格所列历史事件的发生地,并将相应的序号填入正确位置。
(1)1919年,首先在________发起的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2)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________召开,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3)国共合作后,国民革命军从________出发北伐,从根本上动摇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4)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在________成立。
(5)1935年,长征途中的________会议,挽救了党、红军和革命,成为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6)________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1945年,中共七大在________召开,全党在毛泽东思想旗帜领导下,空前统一和团结。
(8)1949年4月,渡江战役,______解放,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
27、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28、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29、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0、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1、填空题
(1)四大农书分别有《汜胜之书》《_________》《农书》《_________》。《伤寒杂病论》奠定了后世_________的理论基础,被后世医家誉为“_________”。《_________》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
(2)1687年牛顿出版了《_________》一书,1900年普朗克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1859年英国科学家达尔文发表了《_________》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
32、都城之味
两汉统一时期,代表中国政治中心而兼文化中心的有两个:一个是长安,一个是洛阳。长安代表的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洛阳代表的是中国稳定状态,南北的融合
——钱穆《国史大纲》
问题
钱穆先生的话道出了两汉时期都城所体现的对边疆控制作用与对经济文化资源整合作用,根据所学填写下表,回答在之后的历代都城的历史变化中其中所折射出的重要含义。(需要史实与分析相互结合)
史实 | 分析 |
例:西汉首都长安 | 代表东西部之结合;首都居在最前列,领导着全国国力向外发展的一种斗争形势。 |
|
|
|
|
|
|
|
|
33、唐代文成公主远嫁他乡,留下了一段民族友谊的佳话。从下图选项中,我们可知文成公主远嫁之地是是
34、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35、时空观念是历史学科5大核心素养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请构建出一副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时空坐标。
36、【加试题】思想是人类最美丽的花朵。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政府论》
材料二最近十年学术界关注的焦点由孔子本身转移到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儒家思想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尤为学者关注。有的学者认为儒学与现代化存有尖锐的矛盾,儒家思想的流毒依然存在,并以新样式出现。有的学者认为儒家思想尤其是其中的精华与现代化不仅不矛盾,而且对现代化起促进作用。
——颜炳罡《五十年来孔子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一来自哪位著名的思想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这些主张的历史影响。
(2)简要概括孔子的核心思想。近年来,学术界对孔子儒家思想的地位和作用有不同的认识。对材料二中的两种看法,你更倾向于哪一种?请结合所学谈谈自己的认识。(只列观点,不说理由不得分)
37、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齐民要术·序》
贾思勰的这段话,反映了他怎样的思想?
38、中共八大召开的时间、内容和作用?
39、“赤脚医生”
材料:1968年9月14日,毛泽东主席亲自批准后,“赤脚医生”这个名词迅速红遍大江南北。从此,“赤脚医生”成为半农半医的乡村医生的特定称谓。到1975年底,我国农村的“赤脚医生”数量已经达到150多万,生产队的卫生员、接生员390多万人。随着农村集体合作医疗制度的解体,1985年1月25日,《人民日报》发表《不再使用“赤脚医生”名称,巩固发展乡村医生队伍》一文,到此“赤脚医生”的历史也就退出历史舞台了。
——李德成《赤脚医生研究述评》
问题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农村“赤脚医生”从60年代“红遍大江南北”到80年代“退出历史舞台”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