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魏文帝于黄初五年(224年)设立太学,并制定“五经课试法”,规定刚入太学者为“门人”,经过两年的学习且考试能通一经者为“弟子”,正式成为太学生。太学生在校学习期间,考试通过后即可做官,年级越高,通经越多,官位也越高。这一规定有助于( )
A.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B.鉴别官员道德品质
C.防止考官徇私舞弊
D.提高官员文化水平
2、下图是计桂森创作的题为《老百姓帮我们排戏》的漫画,原作刊载于1944年5月24日的《解放日报》,类似主题的漫画还有不少。由此可见,这一时期陕甘宁边区的文艺工作者的主要任务是( )
老百姓帮我们排戏
A.遵循文艺为大众服务的方向
B.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民主政权
C.动员民众投身民族民主革命
D.践行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
3、耳杯是古代汉族常用的饮器,下图为魏晋至隋唐时期墓葬出土耳杯分布变化图。该图可以用来说明魏晋至隋唐时期( )
(注:第一期○为曹魏到西晋早期,第二期□为西晋中晚期,第三期△为东晋时期,第四期◇为南北朝到隋唐时期。)
A.不同民族文化间的相互交融
B.丝绸之路推动了对外交流
C.中原汉族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D.南北方社会发展差距扩大
4、“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华民族同日本帝国主义的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国内阶级矛盾下降为次要矛盾。这时,不但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抗日,而且国民党中的亲英美派也赞同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在共产党建立的抗日根据地中,绝大部分地主、富农以及绅士,愿意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共同为抗战出力。”基于此,中共( )
A.设立军政委员会
B.开展大生产运动
C.建立苏维埃政权
D.提出“三三制”原则
5、苏美尔人迁移到两河流域南部后,约公元前2900年,以城市为中心的聚落逐渐扩大,功能不断完善。该时期的一块石碑上雕刻有一个统治者,戴头冠,穿褶裙,孔武有力。一枚印章上,有一个人正主持宗教仪式,手刃敌人,同时期的雕刻中还出现了奉献产品的民众。这些情况表明( )
A.西亚地区国家已经产生
B.苏美尔地区的刑法严酷
C.该地有完善的官僚系统
D.汉谟拉比宣扬君权神授
6、马克思说:“公社的存在本身就意味着那至少在欧洲是阶级统治的真正赘瘤和不可活着的外衣的君主制已不复存在”。同时他认为,原本是大地主、农奴主以及贵族聚集的灯红酒绿的巴黎不见了,巴黎街道没有警察也没有杀人事件和抢劫盗窃了。这反映出巴黎公社( )
A.采取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新措施
B.找到了实现理想社会的正确有效途径
C.探索国家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飞跃
7、五四运动领导者罗家伦指出:“‘五四运动’的唯一成绩,就是能使中国‘动’,但这种‘动’不能是‘冲动’。如果说‘五四运动是中国昏晕后起死回生的神针’,中国(人)经此神针救醒后,还必须‘马上吃固本培元的药’,只有固本培元,才可以养成真正永久的活动。”这表明罗家伦认为( )
A.民主符合近代中国的发展潮流
B.社会运动应与思想启蒙相结合
C.五四运动缺乏广泛的民意基础
D.民主革命目标和任务发生改变
8、周代统治者称颂尧舜禹的统治,启用出身微贱者,提倡国人议政,保留地方自治的乡治、众议的乡校。这反映了周代统治者( )
A.推崇儒家民本思想
B.受原始民主传统影响
C.突破宗法血缘束缚
D.以复古作为政治目标
9、郊祀是我国古代君主履行祭天祈福特权的一种宗教行为,唐代是郊祀制度趋于完善的重要阶段。下表所示为唐代郊祀活动中的部分重要内容。这些可用于印证唐代郊祀活动( )
时间 | 内容 |
玄宗开元十一年 (723年) | 升坛行事官及供奉官,三品以上,赐爵一级,四品以下,加一阶。诸献官并准升坛列 |
天宝十年 (752年) | 天下侍老,百岁以上赐绵帛,粟五石。八十以上绵帛三段,粟三石。丈夫七十五以上,妇人七十以上,绵帛二段,粟二石 |
宪宗元和二年 (807年) | 天下应有逋欠在百姓腹内者,及京畿今年夏青苗钱,并放免。官酤酒及杂榷率并同禁断,淮南江南去年以来水旱疾疫,其税租节级蠲放 |
A.适应了国家治理策略的需要
B.确保了基层社会秩序持续平安稳定
C.为儒学的政治化开辟了道路
D.折射出权力分配与血缘关系相结合
10、有学者认为,义和团运动不仅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妄野心,而且给当时的资产阶级政治斗争提供了新的发展契机。“新的发展契机”是指义和团运动
A.引发资产阶级对时局进行深刻反思
B.沉重打击了满清政府的腐朽统治
C.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奠定群众基础
D.为资产阶级革命指明了发展方向
11、洛克指出,国家是人们之间订立契约的产物,作为“公共裁判者”的国家权力来自人们本身是永恒不变的真理。他同时强调,国家权力并不是无限的,如果统治者违背了契约的宗旨,损害了人民的利益,那么人民有权另立统治者。洛克在此强调了( )
A.共和制是未来社会的主要蓝图
B.公意是社会建构的基本准则
C.法律体系制约君主的行为规范
D.私有产权受到公众的广泛关注
12、1943年12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做出指示,要求各中央局、中央分局及各军区政治部“应 规定明年旧历正月全月为拥政爱民月及拥军月,以便各地、各部在这一个月内选择一周或两周举行这个运动”。这一运动的开展意在( )
A.扩大政权基础
B.表彰革命军人
C.慰问优抚对象
D.加强军民团结
13、据《1998/1999世界发展报告》中关于对外贸易系数(进出口依存度,即进出口额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值)统计,高收入国家,这一比值从1980年的38%上升到1996年的40%;中等收入国家同期从43%提高到52%;中低收入国家同期也从42%上升为52%;低收入国家从30%上升为42%。以上数据的变化说明( )
A.各国经济发展差距减小
B.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迅速
C.世界贸易总体发展较慢
D.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加强
14、1851年伦敦世博会成功举办,观者如云。有法国参观者感叹“英国这样一个贵族国家成功地为人民提供物品,而法国这样一个民主国家,却只会为贵族生产”。这句感叹反映出( )
A.法国民主体制的虚伪性
B.机器大生产改变了消费结构
C.立宪政体优于共和政体
D.世界市场形成影响经济发展
15、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16、下表所示为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这反映了( )
清末新政时期地方督抚旗汉比例统计
比较项 | 旗人 (包括满洲、蒙古、汉军) | 汉人 | 合计 |
人数 (人) | 28 | 90 | 118 |
比例 (%) | 23.7 | 76.3 | 100 |
A.清政府权力结构的变化
B.中央权力不断下移
C.地方上重视洋务的推行
D.新政改革成效显著
17、1833年,蒸汽动力机器被运用到面包生产中,利用强有力的机器压制面团,从而使面包坊烤制面包和家庭自制面包的习俗逐渐消失了。这表明( )
A.工业化改变了食品的生产方式
B.全球化改变了人们的饮食观念
C.食品多元化丰富人们物质生活
D.工业革命带来了食品安全问题
18、以“20世纪80年代以来身边生活的变迁”为主题开展社会调查,从调查结果中认识到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主要得益于( )
A.法制建设
B.教育发展
C.改革开放
D.“双百”方针
19、一战爆发后,外交总长向袁世凯建议:唯有参战,取得参加战后和会资格,才有挽回《民四条约》中丧失权利的机会……北京政府也亟思在外交上有所突破,乃借参加欧战之机会,加入协约国阵营。努力收回国权,提升国际地位。以上事例表明( )
A.民族意识的进一步发展
B.中国近代实现了独立自主的外交
C.国际环境决定中国外交政策的走向
D.政治家决定了外交的手段
20、1940年,《日本新闻》在日本影院强制上映,其中有关中国战场的新闻影片均是有选择地拍摄的一些当地“政治领袖”欢迎日军和日军“亲民”的画面,展现当地民众被日军“解放”的“喜悦”,并强调“大东亚战争”旨在把亚洲人民从欧美列强手中“解放”出来。日本此举的主要背景是( )
A.汪精卫在南京成立伪政府
B.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
C.日本在中国战场透支国力
D.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21、汉初,郡国须收集各地所产之物(方物)输送至国库。汉武帝时,朝廷以“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和“便远方之贡”为由,派均输官直驻郡国,他们负责验收方物,督促郡国附缴相应运费,然后将方物运至中央。汉武帝此举( )
A.侵夺了地方富商大贾的利益
B.旨在消除豪强对朝廷的威胁
C.实现了对地方官的直接控制
D.有利于保障中央政府的财力
22、鲁迅作为新文化运动的旗手,他要求冲破一切传统思想,从而使得中国人摆脱“苦于背了这些古老的鬼魂”。也就是要求中国人民打破封建文化的桎梏,从而成为拥有民主和科学觉悟的人,以便形成更加坚决地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由此可见,鲁迅( )
A.促进了近代中国思想格局多元化发展
B.推动新文化运动性质发生根本转变
C.强调伦理问题和社会问题的同等重要
D.坚持思想启蒙和社会政治革命并举
23、1950年6月,中共中央召开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提出:鉴于党员已发展到450万人,“今后必须采取谨慎地发展党的组织的方针”,同时强调“必须注意有步骤地吸收觉悟工人入党,扩大党的组织的工人成分”。影响这一决策制定的主要因素是( )
A.中国共产党工作重心的转移
B.政府行政人员日益膨胀
C.巩固和扩大统一战线的需要
D.国民经济恢复成效显著
24、据学者研究发现,西汉武、昭、宣、元时期,以“尧”“舜”“禹”“汤”先贤名为名以及以“唐”“虞”“夏”“商”“周”古朝代名为名的慕古之名大量出现。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黄老思想的影响
B.分封制下引发复古思潮
C.思想文化的贫瘠
D.儒学成为社会主流学说
25、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26、时代、人物与儒学
时代、人物与时代与思想文化总是密切相连,中国古代历史中儒学的发展即受到重要人物的影响也受到时代的冲击,联系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
人物 | 儒学地位 | 时代背景 |
孔子 | 学说难行,有“如丧家之犬”之感慨 | 实力竞争与争霸战争 |
秦始皇 | 2 | 4 |
1 | 独尊儒术 | |
朱熹 | 3 | 儒学应对佛教、道教挑战与自生局限 |
27、观察中国古代各朝疆域版图,回答问题
(1)请按照示例将表格空缺处填写完整。
朝代 | ①: | ②: | ③:唐朝 |
判断依据 | ④: | ⑤: | ∕ |
加强对地方统治的措施 | ⑥: | ⑦: | ⑧: |
(2)概括这三幅图所反映的我国历史发展特点。
28、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29、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30、中国古代文化在制度、精神、物质等方面对世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按照这种分类,将下列重要史实填入相应的空格中(填写字母)。
(A)朝鲜开科取士选拔人才;(B)唐代丝绸、纸张、瓷器等运往西方;(C)日本修建尊奉孔子的文庙;(D)利玛窦将“四书”翻译后寄往西方;(E)13世纪火药传入阿拉伯地区;(F)鉴真和尚东渡后被尊为日本律宗始祖;(G)欧洲航海家借助指南针完成新航路开辟。
影响类别 | 重要史实 |
制度方面 |
|
精神方面 |
|
物质方面 |
|
31、观察下图,请将英文字母的代号填入答题卡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启蒙运动的中心 B.1812 年,拿破仑远征的国家
32、___________年4月,清政府被迫与日本签订《马关条约》。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___________给日本。开放沙市、___________、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外国在华投资设厂,拓展了列强对华___________的途径,阻碍了中国___________的发展。
33、意义
(1)对英国
①以法律条文的形式,限制了英王的实际统治权,保障了议会的立法权、___________、司法权和军事权,从而结束了英国长期以来形成的___________。
②议会在国家政权中的地位得到提高,___________的原则得以确立。
(2)对世界:英国的___________,成为以后很多国家资产阶级效法的样板。
34、建立
(1)政治前提:___________奠定了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的基础。
(2)《三年法案》:议会至少三年召开一次,每届议会期限不得超过___________。
(3)《王位继承法》:规定王位继承顺序,且明确未来国王必须是___________。
35、历代王朝不断调控中枢权力以维护其统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郡举贤良,对策百余人,武帝善助对,由是独擢助为中大夫。后得朱买臣、吾丘寿王、司马相如……等,并在左右。……屡举贤良文学之士。公孙弘起徒步(平民),数年至丞相。开东阁,延贤人与谋议,朝觐奏事,因言国家便宜。上令助等与大臣辩论,……大臣数诎。
——《汉书•严助传》
材料二 垂拱三年,或诬告(宰相)祎之,……(武)则天特令肃州刺史王本立推鞫(审问)其事。本立宣敕示祎之,祎之曰:“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则天大怒,以为拒捍制使,乃赐死于家。
——《旧唐书•刘祎之传》
材料三(明初内阁大学士)掌献替可否(意即对君劝善规过,议论兴革),……凡上之达下,日诏,曰诰……皆起草进画,以下之诸司。下之达上,曰题,曰奏……皆审署申覆(意即审查签收,上报或发回)而修画焉,平允乃行之。……大典礼、大政事,九卿、科道官会议已定,则按典制,相机宜,裁量其可否,斟酌入告。
——《明史•职官一》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汉武帝为削弱相权所采取的举措。
(2)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刘祎之为何不认可王本立宣读的“敕书”。
(3)据材料三,归纳明初内阁大学士的主要职责;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初阁臣为何不能等同于丞相。
36、列举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
37、(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1853年爆发的克里木战争中,俄军找不到一张克里木的军用地图,士兵素质极差。军队缺少军需,而奸商贪官却倒卖军用物资。结果伤亡30万人后战败,接受苛刻的《巴黎和约》。
“几只蒸汽船,惊破太平梦”,1853年美国以武力叩关,日本幕府被迫开国。日本的中下级武士中的有志之士萌生了强烈的民族意识,探寻救亡图存之路。
——岳麓版选修Ⅰ
材料二“皇太后不愿将法尽变……则朕之权力实有未足。果使如此,则朕位且不保,何况其他?”
——《光绪大事汇鉴》卷九
此次藩制改革,有如另纸布告。兹仅揭示其纲领,至于实施细节,诸藩当体察朕之旨意,斟酌其宜。务必铲除旧弊,不致有名无实,图示收效显著为要。
——明治天皇
(1)根据材料指出俄国与日本改革的原因有何不同?结果有何相同之处?
(2)结合材料和有关史实思考两国改革相比,日本成功的原因有哪些?
38、从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角度,来分析郡县制对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
39、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 观点一 | 观点二 |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 1900年 | 1917年 |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 1840年 | 1860年 |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