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苏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20世纪80年代我国实行价格双轨制。物资分配一部分是计划调拨,执行计划价格;一部分是市场调配,执行市场价格。在物资比较紧张的80年代,两者价格往往差别很大。这种现象反映当时(     

    A.经济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B.经济体制改革尚待完善

    C.改革开放政策出现反复

    D.政府管理职能趋于弱化

  • 2、达·芬奇和拉斐尔是同属于一个时期的伟大艺术家。下面两幅图分别达·芬奇和拉斐尔描绘的圣母子。这类作品(     

    A.宣扬回归朴素的生活

    B.刻画了人的内心世界

    C.突显宗教画神韵意趣

    D.重构了人与神的关系

  • 3、1923年,国民党颁布《中国国民党宣言》,宣称中国已陷于“列强殖民地之地位”,国民党必须“力图改正条约,恢复我国国际上自由平等之地位”,最终实现“内以促全国民族之进化,外以谋世界民族之平等”。这一言论(     

    A.得益于北伐战争的节节获胜

    B.来源于三大政策的指引

    C.彰显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契合了中共的民主革命纲领

  • 4、20世纪初,俄国高加索地区的城市中,电力路灯完全取代了煤油灯。同时,有轨电车事业迅速发展,成为最盈利的城市行业之一。这主要得益于(     

    A.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完成

    B.私人垄断组织的确立

    C.能源和动力技术的变革

    D.民众消费观念的变化

  • 5、新文化运动以后,很多学者提出要对中华文化进行“西式”或者“苏式”的改造,实现文化救亡;但三十年代中后期开始,越来越多的人把中西文化比较从文化层次扩大到经济层次,“中国文化出路”的争论逐渐向发展工业文明的现代化论倾斜。这一转变是源于当时(     

    A.马克思主义思想影响扩大

    B.实业救国理念受到广泛的认可

    C.适应民族战争形势的需求

    D.国民政府政治民主化有所发展

  • 6、自2023年10月7日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巴勒斯坦方面已有超过8600人死亡,以色列方面约1400人死亡。双方死亡人数过万,这已成为20年来死伤最严重的一轮巴以冲突。这反映出(     

    A.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

    B.国际政治力量严重失衡

    C.民族主义加剧世界动荡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 7、马克思指出:“工人要能分别机器与机器之资本主义的使用,从而不以物质生产资料自身而以物质生产资料之社会的剥削形态为攻击目标,是还要有相当的时日和经验的。”这句话揭示了(     

    A.科学理论指导斗争的重要性

    B.无产阶级联合的迫切性

    C.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的可能性

    D.剩余价值学说的科学性

  • 8、先秦各家思想中都包含着许多对人的身心如何安放问题的思考,孔孟认为身体需要安身之处,而心灵的安居之所更为重要;道家认为人要遵循万事万物运动变化规律,明确了人应以“道”为精神居处。这反映出先秦时期(     

    A.诸子百家思想趋于统一

    B.社会动荡致使人心思定

    C.礼崩乐坏导致社会混乱

    D.儒道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 9、据载:唐太宗平突厥后,“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但贞观十四年,唐政权平定高昌之后,设“都护之职,掌抚尉诸蕃,辑宁外寇,觇候(chān hòu侦察)奸谲,征讨携贰”。这次调整说明唐王朝(     

    A.综合实力超越了突厥

    B.放弃了羁縻府州政策

    C.强化对西北的统治权

    D.旨在防止各部族叛乱

  • 10、20世纪80年代,撒切尔政府取消失业补助津贴,设立“培训与企业委员会”,规定由国家政府和用人单位共同承担为失业者提供职业技术教育,并为其创造和提供就业岗位。英国政府的这一政策(     

    A.解决了国家财政困难的问题

    B.扩大了福利制度中的市场因素

    C.降低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D.缩小了社会各阶层间贫富差距

  • 11、如图是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社会主义改造推动医疗进步

    B.农村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建立

    C.国家重视农村医疗卫生工作

    D.“福利国家”建设深受农民欢迎

  • 12、卢梭设想了一种用以取代基督教的“真诚教”或“良心教”,该宗教的终极依据,既不是神启,也不是理性,而是人内心深处的一种自然情感,是一种心灵的“真诚”。据此可知,卢梭(     

    A.主张用情感取代理性

    B.背离了启蒙运动的核心主张

    C.注重自然情感的驱动

    D.试图调和理性与神学的矛盾

  • 13、如图宣传画描绘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一场巩固人民政权的运动。这场运动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有(     

       

    ①杨根思   ②罗盛教   ③杨善洲   ④雷锋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③④

  • 14、古代罗马法规定:凡以他人的木料建筑房屋或支搭葡萄架的,木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木料;凡筑围墙的应留空地一尺;挖沟的应留和沟深相同的空地;掘井的应留空地六尺;栽种橄榄树和无花果树的,应留空地九尺;橡树的果实落于邻地时,得入邻地拾取之。这说明古代罗马法(     

    A.对侵权行为具有理性化认识

    B.鼓励私有财产的合理流动

    C.借鉴了不同地区的法律制度

    D.实现了法律上的人人平等

  • 15、下面为里耶秦简记录的一则有关洞庭郡迁陵县启陵乡十七户居民迁徙至都乡(同属迁陵县)后,因户籍产生争议的案例。这一记录可用于说明秦朝(     

    都乡守嘉言:清里不□劾等十七户徙都乡,皆不移年籍。令曰:移言。今问之:劾等徙书,告都乡曰:启陵乡未有某(牒),毋以智(知)劾等初产至今年数。□□□□,谒令。都乡自问劾等年数。敢言之。□迁陵守垂敦孤告都乡主,以律令从事。

    注:图中的“□”,表示文字因模糊、残缺而难以识读。

    A.法律制度严酷

    B.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C.基层管理严密

    D.地方行政体系混乱

  • 16、1924年1月31日,《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公布,孙中山在该宣言中强调:“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外人管理关税权,以及外人在中国境内行使一切政治的权力,侵害中国主权者,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对此解释准确的是(     

    A.孙中山对列强仍抱有幻想

    B.反对袁世凯的倒行逆施

    C.明确提出反帝斗争的目标

    D.国民政府开始改订新约

  • 17、20世纪50年代,“第三世界”很大程度上成为经济贫困、发展落后和政治不稳定国家的“代名词”;20世纪80-90年代,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组织用中性的“南方国家”代替“第三世界”一词;21世纪初,“全球南方”成为国际热词,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力量。这反映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A.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处于衰落的过程

    B.发展中国家崛起逐渐改变国际格局

    C.全球化浪潮冲毁了各区域集团组织

    D.国际社会彻底抛弃了“欧洲中心论”

  • 18、王夫之认为秦朝“以私天下之心而罢侯置守”,宋朝杯酒释兵权,崇文抑武,最终惨败于女真和蒙古,“生民以来未有之祸,秦开之而宋成之也”。王夫之意在(     

    A.批判君主专制的弊端

    B.强调宋朝对秦制度的继承

    C.宣扬经世致用的主张

    D.探讨地方行政制度的优劣

  • 19、英国政府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比例,统计发现,1937年为25.9%,1951年为44.9%,1975年高达57.9%;政府雇员1931年为59.1万人,1951年为616.7万人,1975年高达724.2万人。这可以用来说明英国(     

    A.市场机制被不断弱化

    B.民众的就业渠道日趋单一

    C.权力制衡的日益完善

    D.经济衰败使财政收入减少

  • 20、如图为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流动示意图。影响该图曲线趋势的时代主要因素是(     

    A.原中国人口流动起点低

    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

    C.城乡之间经济联系密切

    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 21、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安努那克之王(土地神),至大之安努⋯⋯以其庄严之名为巴比伦之名,使之成为万方之最强大者,并在其中建立一个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我,汉谟拉比,无敌之王,以马尔都克(巴比伦守护神)所授与我之威力,驱逐上下之敌,消弭纷争,使国家得享太平。”这说明该法典(     

    A.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B.借助神权维护君主权威

    C.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D.呈现出了封建迷信色彩

  • 22、《国际歌》是巴黎公社主要领导人之一欧仁·鲍狄埃,在革命失败的情况下愤然创作。其译文(节选)如下:全世界受苦的人……旧世界打个落花流水……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据此可知,巴黎公社(     

    A.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B.具有坚定的革命精神

    C.是最早社会主义革命

    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 23、1847年,英国作家夏洛蒂·勃朗特创作的《简·爱》广受赞誉,女主人公简·爱对其爱慕的贵族罗切斯特说:“你以为我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吗?你想错了!是我的精神在同你的精神说话,就像两个都经过了坟墓,我们站在上帝脚跟前,是平等的。”简·爱的心声折射出(     

    A.英国贵族政治日趋衰落

    B.宗教观念影响世俗生活

    C.启蒙精神已经深入人心

    D.女权意识的觉醒与发展

  • 24、1893年“非洲民族主义之父”布莱登提出了“非洲个性”思想:“欧洲文明正在向非洲大陆渗透,非洲人应抵御这一渗透而不被同化,要保持和发展非洲个性。非洲人就是非洲人,欧洲人就是欧洲人。”这一思想旨在(     

    A.争取实现非洲各国的独立

    B.否定“欧洲中心论”

    C.重塑非洲人的自尊与自信

    D.揭露殖民文化的威胁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___________年,中英签订《南京条约》及附件。条约规定;割___________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 26、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变迁的过程,包括经济上的工业化,政治上的法治化、民主化,思想文化上的科学化、理性化以及社会生活的现代化等。

    现代化的核心是经济的工业化和政治的法治化、民主化。填写下列空格内容。

    (1)经济的工业化

    ①18世纪下半叶,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从英国启动,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英国诞生的第一个工业部门是________。

    ②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它是以________的发明为标志,________的发明带动了交通业的发展并推动了农业的机械化。

    (2)政治的民主化、法治化

    ①英国光荣革命后,1689年议会颁布的《________》,在英国开始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1789年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________》,成为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

    ②1787年颁布的《合众国宪法》确立的美国政体是________、国家体制是________。1885年,日本明治政府实行________制,在现代政治制度建设上迈出重要一步。

     

  • 27、中国道路

    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年,是山河巨变换了人间的100年。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

    请将下列邮票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填入时间轴中。(填写字母)

  • 28、原则

    (1)限制王权:通过___________分权的办法来分割和架空君主的权力,使国王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2)议会至上:议会成为一个常设性___________机构,由它掌握立法、财政、司法、军事等最重要的国家权力。

  • 29、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 30、中国古代儒家文化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重要文明成果中的代表之一,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仅对中华文明而且对世界文明的进步都有过重要影响。

    完成下列提纲。(选择其中5个数字代码分别填入相应空格中)。

    ①礼、②道、③敬天保民、④经学化、⑤法、⑥理、⑦哲学化、⑧法规化、⑨心古代儒家文化流变与外传

    (1)儒学的源流(西周)

    代表人物:周公旦(制度化)

    核心思想:“  

    (2)儒学的演变

    ①形成期(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道德化)

    核心思想:“仁”、“  

    ②改造期(两汉)

    代表人物:董仲舒(  

    核心思想:“天人感应”

    ③重塑期(宋明)

    代表人物:“二程”、朱熹、“陆王”(  

    核心思想:“  

    (3)儒学的外传

    ①辐射东亚

    ②远播西方

    (4)若就提纲中的“(3)—②”展开陈述,应选择下列哪三则材料?(选字母)

  • 31、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 32、厘清史事,推理分析,形成合理结论,是高中学生必备历史能力。下表史事和结论关联正确的是

  • 33、背景

    (1)历史传统:英国有着悠久的___________发展史,在政治上表现出延续性的鲜明特点。

    (2)革命结束:1688年的“___________”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3)签署文献: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___________》,经英王签署正式成为《权利法案》。

  • 34、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随着历史研究视野的拓展,当今史学界对很多历史问题都提出了新的认识,如下所示:

    论题

    观点一

    观点二

    世界现代史的开端

    1900年

    1917年

    中国近代化的起点

    1840年

    1860年

    工业革命的起止时间

    18世纪后期—19世纪中期

    18世纪后期—20世纪初期

    请任选一个论题,分别分析观点一和观点二的理由。(要求:围绕观点,史论结合)

  • 3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历代盛行的官营作坊,在明清时期受到冲击。江南城镇附近农户不事农耕,尽逐绫绸之利,渐成风尚,城镇中络纬机杼之声通宵彻夜的情形亦载于史籍。明万历年间,仅苏州丝织业中受雇于私营机房的织工就有数千人,是官局的两三倍。清初在苏州复置官局,设机800张,织工2330名。至康熙六年1667缺机l70张,机匠补充困难,而同一时期苏州民机不少于3400张。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

    ——摘编自许涤新、吴承明主编《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

    材料二

    自中世纪晚期开始,乡村手工业特别是毛纺织业在英格兰东部、西部和约克郡地区快速发展。商人发放原材料,回收产品,销往海内外,这种新型的乡村制造业活动被称为原工业化。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工厂,推动了手工业的发展。l6世纪初,纽贝里的一家毛纺织工厂雇用了ll40名工人,其中近三分之二为妇女和儿童。海外市场的需求大大地刺激了此类工厂的发展,英国成为欧洲最重要的毛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国,l700年毛纺织品占国内出口商品的70%。棉纺织业作为新兴行业随之兴起,其他行业也迅速扩张。机械化逐渐成为新的生产方式的重要特征,并在欧洲大陆广泛传播。

    ——摘编自[英]E.E.里奇等主编《剑桥欧洲经济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l9世纪中期以前英国工业发展的阶段及阶段性特征。

     

  • 3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是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中的“民治”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是怎样实现的?

     

  • 38、作为资产阶级革命时代杰出的政治家和军事家,拿破仑对法国及欧洲的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法国革命的真正结束不是在“雾月政变”这一天,而是在1804年3月21日《法国民法典》的颁布实施

    ——杨鹏《拿破仑法典二百年祭》

    材料二对这个非凡人物的评价,……在他做皇帝这件事情上我并不准备责备他。在资产阶级已在法国确立了统治而人民又漠不关心的情况下不可能有别的出路,因为资产阶级从不关心公共利益,只要他们私人的事情进行得顺利就行,而人民看不到革命对自己有根本的好处,他们只具有战争的热情

    ——恩格斯《给“北极星报”编辑的第一封信》

    材料三下图为德国漫画:《拿破仑年表》。图片右侧用一半的面积和一系列动态的画面,表现拿破仑如何被欧洲各国打败:告别西班牙、败退俄国、逃离德意志、法国崩溃,体现了当时德国人将拿破仑作为“欧洲公敌”。

    ——德国巴伐利亚州中学历史-社会-地理课教材

    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法国民法典》的颁布标志着法国革命真正结束的理由。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恩格斯“不责备拿破仑做皇帝”的依据。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列出图片左侧反映的重大活动。为什么拿破仑被视作“欧洲公敌”?

     

  • 39、请写出近代中国和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的名称?以及与这些条约相关的战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