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71年4月19日,巴黎公社发布《告法国人民书》:“至于我们巴黎的公民,我们负有完成这场现代革命的使命,把这场将载入史册的、声势最浩大、意义最深远的革命进行到底。”这场“现代革命”( )
A.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了新阶段
B.体现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某些特征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
D.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存在密切联系
2、下图所示为商代王位世系图(局部)由此可知商代( )
A.奴隶主贵族的权力斗争激烈
B.已出现宗法分封制度的雏形
C.形成相对稳定的王位继承制
D.国家政治制度逐渐得以完善
3、1878年,李鸿章筹建上海织布局。1880年,织布局进行改组,由龚寿图专管官务,郑观应专管商务,订立章程,并广募股金。1891年,织布局在免纳税厘的优惠政策下,连年获利。这段材料反映出( )
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发展迅速 ②近代中国已经出现股份制企业
③政府政策推动了企业的发展 ④洋务新政实现了“求富”目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中央苏区创作了许多“红色戏剧”,如《志愿当红军》《春耕突击队》等。这些戏剧的创作者是党内文化人士和苏区群众,主角从才子佳人为主转变为工农群众为主,唱词融入江西方言,舞台也从歌舞剧场转到田间地头。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反对国民党的专制统治
B.致力于提高群众文化水平
C.积极推动全国团结抗战
D.注重宣传和组织工农群众
5、约公元前7000年,生活在西亚的原始居民生活中可以利用的资源有( )
①小麦 ②玉米 ③粟 ④绵羊 ⑤猪 ⑥山羊
A.①③⑥
B.①②④
C.①③⑤
D.①④⑥
6、右图是1953—1958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A.稳定和恢复了国民经济,实现了工业化
B.国民经济比例仍然严重失调
C.废除了斯大林模式,促进了经济发展
D.人民的教育和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7、在龙山文化的考古发现中,夯土建筑技术以及使用该技术所筑的城墙仍属个别情况,但在山东豫东豫北和豫西都发现了类似的城墙。这些发现可实证当时( )
A.文明交流已超越区域界限
B.各地风俗文化趋于相同
C.公共防御设施已得到普及
D.早期文明呈现多元并立
8、按照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规定,帝国皇帝由普鲁士国王兼任,任何其他人无权问鼎。普鲁士在帝国议会占236名,超过半数;虽然在联邦议会中没有占到多数,但重大事项非得普鲁士同意才行。这些规定( )
A.使德皇地位至高无上
B.使普鲁士居于优势地位
C.使行政权高于立法权
D.削弱了联邦议会的地位
9、1920年,上海厚生纱厂在湖南招募女工,引起了知识分子对资本家群体是“剥削者”的批判,实业家则讥讽他们以“泰西之糟粕”来拯救中国等于“自杀主义”。这反映出当时( )
A.实业救国兼顾国家长远利益
B.中西资本主义发展差距较大
C.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革新工人思想
D.民族主义发展提高了劳动者素质
10、20世纪50年代,日本政府制定了《经济自立五年计划》、《新长期经济计划》等政策文件。这些计划规定了日本经济发展的各项指标,并强调“经济高速发展与稳定提高国民生活水平相结合”,标榜“福利社会”。这些经济计划( )
A.增强了政府在经济运行中的作用
B.凸显国家经济政策的指令性特征
C.是日本追求独立自主的集中体现
D.减轻了“滞胀”对经济的冲击力
11、唐中后期,韩愈在《原道》中指出“仁义”是“道”的核心内涵。他还强调“文以明道”,并谋求文学创作主体与圣贤之“道”在本源上的一致性,使“文”与“道”二者和谐相融。上述思想( )
A.奠定了理学的思想基础
B.推动了儒道文化的相互融合
C.构建了稳定的社会秩序
D.巩固了儒学主流思想的地位
12、1936年9月,英法美三国经过一系列协商和谈判,达成所谓“三方货币协定”,三方同意尽力维持协定成立时的汇价,减少汇率的波动,共同合作以保持货币关系的稳定。该协定( )
A.帮助三国成功走出经济危机
B.体现出国际协调机制发挥作用
C.促进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形成
D.标志着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建立
13、秦代有一官职,其最初职能是文秘,“受公卿奏事”,并管理国家图籍档案,后来还能“举劾按章”,主治重大案件。该官职是( )
①三公之一 ②副丞相 ③尚书台的长官 ④最高监察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14、宋代科举考试不仅有进士科,还有制举、词科和武举考试。制举旨在选拔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且有治国安邦之策论的人才;词科则是为国家预储写作应用文书的代言之士;武举主要考察举子的军事理论素养,欲选拔才兼文武之儒将。据此可知,宋代( )
A.科举录取人数大幅增加
B.注重选拔实用性人才
C.科举考试程序日益完善
D.选官途径呈现多样化
15、宋代数学家杨辉曾认为:“乘除者本钩深致远之法。《指南算法》以‘加减’‘九归’‘求一’旁求 捷径,学者岂容不晓,宜兼而用之。”在沈括等人基础上,他对南宋市井民量进行大胆改造,总 结出了“乘算加法五术”“除算减法四术”等,使乘除捷算法得以发展。这侧面反映了宋代( )
A.数学研究领先世界
B.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C.运算工具革新加快
D.商业贸易规模扩大
16、《帕罗斯碑》发现于希腊帕罗斯岛。碑文以刻碑那一年为基点依事纪年,比如“距今1135年前,得墨忒耳(农业女神)寻女并播种,得谷物者众”“距今57年前……亚历山大葬于孟菲斯;哲人亚里士多德卒;……托勒密至库勒内。”从距今418年开始,每年都记载当年雅典执政官姓名。对此石碑的认识合理的是( )
①此碑产生于希腊化时代 ②为研究希腊民主政治和文化提供史料
③碑文带有一定神话色彩 ④开创了西方历史学叙事体的撰史体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870—1913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3.2倍,年均增长率达到3.4%。英、美、德、法四国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总比重始终维持在50%左右,而在世界制成品出口贸易中所占总比重则一直超过80%。这些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垄断资本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B.国际局势逐渐趋于稳定
C.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出平衡性
D.大国协调机制得到完善
18、1910年,浙江平湖县有一姓高的工场主,他“购置机器数架仿制洋袜,不数年间,其业大甚”。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实利思想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列强放松了对华侵略
C.清政府实施“新政”
D.政府大力支持民族工业
19、很多学者认为,当前在孤立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持续萧条的背景下,加强南南合作更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发展中国家应通过推动金砖机制、提供“一带一路”等国际公共产品,加强内外合作,释放增长潜力,助推地区经济。材料认为推进南南合作有助于( )
A.增加全球发展动力
B.促进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进程
C.缓和世界经济矛盾
D.实现不结盟运动的行动目标
20、“一带一路”倡议与绝大多数国家的发展战略及规划对接,与俄罗斯“大欧亚伙伴关系”倡议、哈萨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经济政策、土耳其“中间走廊”计划、蒙古国“草原之路”计划等地区发展计划和倡议对接。据此可知,“一带一路”倡议( )
A.顺应了亚洲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B.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大实践
C.有利于构建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D.体现了中国在全球治理体系的责任担当
21、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神”或“上帝”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祇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祇;在继承“君权神授,天命所归”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天命靡常”、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德”。周代的这些做法( )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
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
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
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22、有人这样描述1900年进入北京的义和团:“(几万人)拿着他们的引魂幡、混天大旗、雷火扇阴阳瓶、九连环、如意钩、火牌、飞剑及其他法宝,仅杀了一个德国公使,连东交民巷的公使馆都攻不破。”由此可知,此人( )
A.认同义和团员朴素的爱国情怀
B.谴责义和团的盲目排外
C.对义和团的发展规模强烈不满
D.质疑义和团的作战方式
23、1937年10月19日,八路军一二九师一部夜袭山西代县阳明堡的日军机场获胜,《新中华报》报道了此消息,如图所示。《新中华报》对此事的报道说明( )
A.社会舆论助推民主革命转型
B.全民族抗战局面已经形成
C.敌后战场英勇抗击日军侵略
D.井冈山革命道路得以践行
24、从1935年11月26日到1937年6月25日,毛泽东写下上百封亲笔书信,相关书写活动在1936年西安事变前形成了一波高峰,对象涉及国民党阵营高官和各界社会贤达。毛泽东此举旨在( )
A.确保长征胜利
B.扩大反蒋阵线
C.促成团结抗战
D.孤立顽固势力
25、特点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是___________政体,国王与议会并存,共同构成国家的政治体制。
(2)就国王而言,王权本身要受到___________和议会的限制。
(3)就议会而言,权力不仅得到了提升,而且占___________地位。
26、古代中外文化交流
(1)在上图的空白框内,填入汉代丝绸之路最远到达国的名称。
(2)在下列图示的空白框内,填写古代中国通过丝绸之路与外部世界交流的成果。
(3)在丝绸之路中国境内出土了波斯的银币。凭借这些银币是否足以证明汉朝与波斯之间有直接的往来?为什么?
(4)下图所示为唐朝初期绘制的敦煌壁画,描绘了张骞辞别汉武帝,踏上出使西域征途的情景。①有人说,“张骞开通丝绸之路属‘无心之举’,他最初的目的只是为了联合盟友共同抗击匈奴”。这段话用的是
A.动机与后果的分析方法 B.目的与手段的分析方法
C.内因与外因的分析方法 D.相同与不同的分析方法
②该壁画能否作为“丝绸之路是张骞开通的”这一说法的直接证据?为什么?
27、中国古代对外交往
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不仅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发展,而且还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将下列“重要时期”与同时代的“重要史实”相对应(填写字母)。
28、完成下列提纲。(将字母填入相应空格中)
A.利玛窦B.民间社团的兴起C.西书的翻译与出版D.进化论E.民主与科学F.《坤舆万国全图》
(一)早期的西学东渐
(1)传教士来华:_________
(2)西学的传入:_________
(二)西学东渐与近代中国
(1)思想潮流的演进:中体西用、_________、共和革命思潮
(2)新文化运动的勃兴:_________、中西文化论战、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3)新式教育的发端:洋务学堂的创设、留学大潮的涌动、新学制的确立
(4)科技与文化的发展:近代科技的引进、_________、报刊业的繁荣
(5)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的改进、_________、社会习俗的变化
29、1890年,美国的反垄断法规定:凡以托拉斯形式订立契约、实行合并或阴谋限制贸易的行为,旨中垄断州际商业和贸易的任何一部分的垄断或试图垄断、联合或共谋犯罪的行为,均属违法。这反映出美国政府
A. 力图维护自由贸易秩序
B. 严格规范市场秩序
C. 全面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D. 反对成立垄断组织
30、中国共产党曾提出“赞助建立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当“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建立之时苏维埃区域即可成为全中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的一个组成部分,苏区人民的代表,将参加全中国的国会,并在苏区实行与全中国一样的民主制度。”中国共产党提出这一主张有利于
A.推动国民革命不断深入
B.创立苏维埃革命根据地
C.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夺取解放战争最后胜利
31、早期资产阶级革命
回答问题:
(1)请将这三幅图按所反映之史实的时间先后排序(只写图的编号并用逗号隔开)
(2)以上三幅图各自反映了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图1: 图2: 图3:
(3)任选一上述重大事件,概述其原因、经过、结果与影响
原因 经过
结果 影响
32、意义
(1)国内意义
①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民主政治的确立开辟了道路。
②使资产阶级分享到了___________。
③是英国社会获得政治稳定与经济持续发展的制度保障。
④英国逐渐实现了向___________国家的转变,是英国在政治体制上的创新。
(2)国际意义:对欧洲乃至世界作出了贡献。
33、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34、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贯穿着整个世界近代史。它既包含资产阶级征服世界的过程,又包含资产阶级按自己意愿改造世界的过程。
(1)按照提示,完成内容。
(2)根据上表内容,结合所学,谈谈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影响。
35、南宋与金达成绍兴和议后南宋向金称臣并向金上交岁币。
36、概述20世纪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及其主要影响。
37、分析科举制度持续运行千年之久的原因。
38、冤家宜解
《原是一对老冤家, 法德化敌为友对世人的启示》这是新华网一则报道的标题。假定这篇报道由你来撰写,必须从历史的角度回答两个问题:
(1)为何说法、德两国是一对“老冤家”?
(2)法、德两国是如何“化敌为友”的?
39、简答题
(1)明清时期对外贸易政策?
(2)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
(3)列举罗斯福新政包括哪几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