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宋朝某项政的实行,使得中国人丧失了汉朝“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尚武精神,以至其在与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的战争中屡屡败北。这项政策应该是( )
A.重农抑商
B.重文轻武
C.和亲会盟
D.闭关锁国
2、某初中历史社团,在探究末元时期的科技时,下列不可能成为其查阅资料。
A.王桢《农书》
B.司农司《农桑辑要》
C.郭守敬《授时历》
D.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3、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格局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在新的世界格局形成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 人口数量 B. 经济实力 C. 资源优势 D. 军事实力
4、今天,在法国国家档案馆里,珍藏着一份记录了二百多年前法国革命理想的文件,它被历史学家称为“新社会的出生证书”。该文件是( )
A.《人权宣言》 B.《权利法案》
C.《独立宣言》 D.《联合国家宣言》
5、20世纪30年代关国充当了欧洲绥靖政策的积极伙伴。一件事情的发生,促成了类国长期以来的孤立主义外交和对日绥靖政策的终结。这件事情是
A.九一八事变爆发 B.德国闪击波兰
C.日本偷袭珍珠港 D.《联合国家宣言》签署
6、将华盛顿、玻利瓦尔、凯末尔、甘地放在一个历史主题里研究,应该是
A.杰出领袖、民族独立 B.思想伟人、民主法治
C.科技巨人、造福人类 D.改革先锋、制度创新
7、下列一组标志所涉及的产业,最能体现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技术的是( )
A. 中国李宁(服装) B. 德国奔驰(汽车)
C. 美国麦当劳(快餐) D. 美国微软公司(计算机)
8、明朝时有童谣“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此童谣赞颂的是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闭关锁国
9、下图是世界历某一时期发展线索示意图,其中1919-1921年建立的“体系”是
A. 一超多强的国际体系
B. 两极格局的体系
C.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D. 世界多极化格局
10、关于如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抗战初期国民党做出了重要贡献 B.会战目的是配合敌后战场的开辟
C.正面战场消极抗战导致节节败退 D.相持阶段消耗了日军的有生力量
11、分析美国和德国的煤炭、钢产量变化表,我们可以得到的结论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B.第二次工业革命提高了生产力
C.两大军事对抗集团形成
D.资产阶级统治得到巩固与扩大
12、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得出这一结论,是因为这场战争( )
A. 推翻了封建统治 B. 稳定了国内秩序
C. 废除了奴隶制度 D. 确立了华盛顿体系
13、《一战秘史》中记载了一个法国中尉描述的一场战役的场景:“浓烟像云一样翻滚,人无法呼吸,到处是死人。在我们脚边,血流成河……”。这位中尉描述的战役是
A. 萨拉热窝事件 B. 斯大林格勒战役 C. 莫斯科保卫战 D. 凡尔登战役
14、某《宣言》指出:(从原始土地公有制解体以来)有文字记载的全部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无产阶级要建立自己的政党,暴力推翻资产阶级统治……把农业和工业结合起来,促使城乡对立逐步消灭。该《宣言》
A.宣告了美利坚众合国的诞生
B.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建立
C.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
D.传播了和平民主的先进思想
15、了解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我们学习历史的方法之一。下列选项中,前后联系正确的是
A.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B. 三大改造﹣﹣农村乡镇企业迅速发展
C. 土地改革﹣﹣确立了土地公有制
D. 十一届三中全会﹣﹣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
16、利用关键词进行想记忆是一种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比如,当看到“王政复古”、“文明开化”、“殖产兴业”时,就能联想到( )
A.俄国1861年改革
B.美国内战
C.日本治维新
D.法国大革命
17、“不直接掌握任何军队的皇帝和理想化的改革者只能求助于袁世凯,但后者过于精明和见风使舵,他知道皇帝和太后之间争斗的最终结果,袁选择了胜利的一方。”可见戊戌变法中袁世凯
A.促进了维新变法的进一步发展 B.是保守顽固派的典型代表
C.加速了维新变法的失败 D.促进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18、中国古代收养养子时,往往有“异姓不养”的规定。如明清律法都规定,若收养异姓子为嗣,则收养人和送养人都要被杖六十,其子归宗(即送回送养人家中)。与此规定密切相关的制度是( )
A. 宗法制 B. 世袭制 C. 察举制 D. 分封制
19、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的时代是( )
A. 蒸汽时代 B. 信息时代 C. 电子时代 D. 电气时代
20、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该时期电力成为新的能源进入生产生活领域
②资本主义由自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
③资本主义对外扩张的增强,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④手工工场被大工厂所替代, 现代工厂制度最终确立。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1、________与彼特拉克、薄伽丘并称为文艺复兴“文学三杰”。代表作是《________》。
22、牛顿因苹果从树上坠落而产生________的灵感。
23、中共七大确立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中共十五大确立__________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4、_________年苏联发生了“八一九”事件,俄罗斯联邦共和国总统叶利钦实际掌握了国家大权。12月,俄罗斯11个原加盟共和国宣告建立_________,苏联解体。
25、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发展趋势________;当今世界经济发展趋势________。
26、国家之间交往既有合作交流又有竞争博弈。
(1)二战爆发前,三个法西斯国家组成了______军事侵略集团。
(2)20世纪30年代西方大国推行______政策,放纵了法西斯侵略。
(3)1923年7月凯末尔政府签订了《______》,土耳其取得了民族独立。
27、名言总能让我们从伟人那里获得力量。
(1)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决不能使我屈服。 让我们看到虽然双耳失聪却创作出《命运交响曲》。
(2)完成工作的方法是爱惜每一分钟。 用20年时间呈现给世界《物种起源》。
(3)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 用坚持和勤奋留给人类2000多项发明,被誉为“发明大王”。
28、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985年,戈尔巴乔夫实施加快________改革的方案,效果不佳,1988年,转而进行________体制改革,取消苏共的领导地位,实行________制,倡导“公开性”和“________”,这些措施使人们思想发生混乱,无政府状态蔓延,局势迅速失控。各加盟共和国的分离趋势随之加剧。
29、土地制度变革是时代变化的反映。请以序号指示,写出表格中空白处的内容。
30、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随着冷战局面的形成,苏联要求东欧国家与自己保持高度一致。________年,苏联同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等国建立了________委员会,简称“________”。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苏联就与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对新中国是很重要的支持。________年中苏缔结了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加强了________的力量。新中国掀起了学习苏联的热潮。
31、“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产方式的演进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
【农耕文明时代】
(1)中世纪生产力水平提高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写出11世纪流行于西欧乡村的典型农业经济组织形式。
【蒸汽时代】
(2)哪一事件促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写出19世纪推动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扩大的政治改革一例。
【电气时代】
(3)写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
【信息时代】
(4)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通过建立哪一制度缓和社会矛盾?写出20世纪90年代美国出现的“新经济”特征。
(5)综合上述探究,谈谈你的感悟。
32、请举出18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标志世界近代社会逐步发展,完善和走向成熟的主要历史事件。
33、了解一下目前石油价格,你认为影响油价波动的原因有哪些?
34、张元济,1867 年生于广东,1959 年卒于上海。他是开明的大儒,清贫的巨商,中国出版第一人,主持商务印书馆达半个世纪,历经时代剧变,点燃簇簇文化灯火,至今仍未黯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二十六岁到三十六岁(1892年---1902年),张元济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凡十年。这十年,张元济中了进士,做过官,被皇帝召见过,通过“圣明的”皇上来实现富国强兵的幻想破了产,仁人志士杀的杀、逃的逃-------他也被革了职。
——陈原《中国知识界的骄傲---读张元济年谱》
(1)张元济 1892 年“中了进士”意味着他参加过什么考试?这种考试制度在哪一年退出历史舞台?他参与了什么历史事件后来被“革了职”?
材料二:(1903年,张元济加盟商务印书馆)中国的希望在于"开启民智",-----任何政治改革强加于冷漠、毫无生气和愚昧无知的大众,必然毫无结果----中国四万万人口,只有四十万人受过教育,受过教育的人也就是学过几句八股文,对于应该知道的知识几乎都没有学到。在当今那么发展的世界上,这样下去我们的国家要亡。
——张元济书信集
(2)你认为张元济先生的救国之路是什么?在那个年代,和他坚持同样道路的还有谁?(列举一人即可)
材料三:张元济与毛泽东的交往始于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张元济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毛泽东邀张元济同游天坛。事后他对儿子张树年说: “我见过光绪,见过袁世凯,见过孙中山,见过蒋介石,今天又见了毛泽东···毛主席有学问,有气魄,我看中国有希望了。”
——张树年《我的父亲张元济》
(3)张元济参加的这次会议通过了什么重要的历史文件?该文件在建国初的政治地位是怎样的?
材料四:1954 年,商务印书馆开始实行公私合营。至此,张元济已经和商务一起走过整整52个年头。同年他被选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但张元济因偏瘫床榻,没有出席大会。1959年,张元济以93岁的高龄去世。
——《出版巨子张元济的商务岁月》
(4)你知道对商务印书馆的公私合营具体采取的是什么政策吗?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最重要的法律文件是什么?我们从张元济老先生身上可以学习什么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