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面对名著有关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五猖会》主要记叙了儿时盼望观看迎神赛会的急切心情和父亲逼我背诵诗经的痛苦感受,揭示了封建教育对儿童天性的压制和摧残。
B. 《骆驼祥子》中祥子最大的梦想是拥有一辆自己的车。三次买车的希望都破灭了,第一次是车还没买上,钱就被孙侦探敲诈去了。
C. 《无常》中“无常”这个形象受到民众喜爱的原因是人间没有公正,恶人得不到恶报,而“公正的裁判是在阴间”。
D. 《骆驼祥子》中,虎妞是老舍精心设计的一个人物,作者对她的态度既同情又批判。
2、对《望岳》一诗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空间上是自近而远,时间上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联想到将来的登岳。
B.首句“岱宗夫如何”写出了乍一望见泰山时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齐鲁青未了”一句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而是别出心裁,以距离之远来烘托泰山之高
C.“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白云层层,故心胸为之荡漾;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似裂。其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从这富有启发性和象征意义的两句诗中,可以看到诗人杜甫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3、下面各组词语中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恳切 竹蔑 吞噬(shí) 晌午(shǎng)
B.拖沓 契约 炽热(zhì) 嗥鸣(háo)
C.累赘 迸溅 侮辱(wǔ) 粗拙(zhuō)
D.修葺 忏悔 俯瞰(kàn) 祈祷(qǐ)
4、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B.美国总统奥巴马非常有人格魅力,他在篮球场上驰骋,带女儿吃刨冰的形象早已家喻户晓,但鲜为人知的是,奥巴马还写过诗。
C.吃水不忘挖井人,生活在幸福和平年代的我们不能忘本,不能忘记那兀兀穷年里发生的感人故事。
D.潜心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大禹治水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而有关大禹精神的传承在当代社会显得更为迫切。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深宵(xiāo)至死不懈(xiè)深恶痛疾(è)
B.硕果(shuò)奠基(diàn)锲而不舍(qiè)气冲斗牛(dòu)
C.迭起(dié) 调羹(gēng)鞠躬尽瘁(cuì)目不窥园(kuī)
D.咳嗽(sòu) 薪金(xīn) 锋芒毕露(lòu)沥尽心血(lì)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酒驾事件不再发生,我市加大了巡查整治力度。
B.“一带一路”建设既需要经贸合作的“硬”支撑,也离不开文明互鉴的“软”助力。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新一代迎宾展示机器人是一款工作于室内环境,用于迎宾、讲解、接待、引领工作的智能型服务机器人。
7、下列词语中划线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殷红/殷切 鲜艳/鲜为人知 沥尽心血/淅淅沥沥
B.愧怍/欺诈 咳嗽/言简意赅 成吉思汗/汗流浃背
C.弄堂/弄权 救济/人才济济 气冲斗牛/才高八斗
D.取缔/谛听 亘古/断壁残垣 相濡以沫/妇孺皆知
8、 [甲]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选自《木兰诗》)
[乙]秦良玉,忠州人,嫁石砫①宣抚使②马千乘。万历二十七年,千乘以三千人从征播州③,良玉别统精卒五百裹粮自随。明年正月二日,贼乘官军宴,夜袭。良玉夫妇首击败之,追入贼境,连破七寨。偕酉阳诸军直取桑木关,大败贼众,为南川路战功第一。贼平,良玉不言功。其后,千乘为部民所讼,瘐死④云阳狱,良玉代领其职。良玉为人饶胆智,善骑射,兼通词翰,仪度娴雅,而驭下严峻,每行军发令,戎伍肃然。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选自《明史·秦良玉传》)
[注] ①石砫:现石柱,土家族自治县。②宣抚使:当地土司。③播州:与下文的酉阳、云阳,皆地名。④瘐死:古代指囚犯在狱中,因饥寒而死,后来也泛指在狱中病死。
【1】解释加点的词。
(1)朔气传金柝 (2)赏赐百千强
(3)从征播州 (4)戎伍肃然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所部号“白杆兵”,为远近所惮。
【3】木兰和秦良玉都是古代的巾帼英雄,请结合文本说说她们有哪些相似的精神品质。
9、根据提示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唐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欧阳询、禇遂良和柳公权。
(3)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4)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的意境。
10、阅读下面的一篇散文,完成下面小题。
桂花树和苦瓜藤
饶雄伟
①门前的篱笆上爬满了苦瓜藤,碧绿的叶子伴着金黄色的小花在微凉的秋风中温柔地摇曳。这是一个有阳光却不再那么明晃而刺眼的午后,我坐在大门口,面对着远处的青山,面对着门前的流水,面对着那片谷穗荡漾的稻田,面对着父母劳作的菜园,面对着这片生机盎然的苦瓜花,什么都可以想,天马行空的思想无拘无束;也什么都可以不想,就那么静静地踏实而又悠闲地坐着。坐在自家的门前,坐在这曾经日夜思念的故乡的怀抱中!
②门前的水泥路边,我去年栽了些桂花树和香樟,长势都不错。不过这次回家却让我大吃一惊,本以为生长较慢的香樟却长得异常迅速,倒是那些夹在其间的桂花树也许是被遮蔽了缘故,竟长得很慢。这下倒成了柔弱的苦瓜藤子依附的对象。A可怜的桂花树有的被缠绕得苦不堪言,有的被压弯了腰,有的甚至被苦瓜藤完全包围了。我不禁有点心疼起来,要知道当初种下这些桂花树,我是有着美丽的憧憬的:希望它们快快长大,开满浓郁的桂花。如今眼看着它们遭此劫难,我实在是于心不忍,真想去扯下那些细小而又厚实的藤子。
③不过,在我欲动身时,母亲的话让我最终还是放下了去动手的念头。
④我说:“栽了树,以后就不要再在树下种苦瓜了,这样会影响树的生长。要不,去把那些藤子扯掉吧!”
⑤“没有人在树下播种,那可能是往年掉的种子,种子自己没得选择,沾了泥就会长起来的。”母亲慢慢地说。她既没有阻止我去扯掉那些我原本看似恼人的藤子,也没有叫我去扯掉它们。
⑥“苦瓜要牵藤,只要它的蔓子有一点依托的东西,它们就不会放弃并且很快就会攀得很高,长得很旺……”母亲面对着那些爬满篱笆,爬满桂花树的苦瓜,轻轻地说道。
⑦我听着母亲的话,望着风中的苦瓜,碧绿的叶子,金黄的小花,鲜活的生命尽管渺小,却活得那么恣意,那么坚强,那么美丽。B种子一旦沾了土壤,就会拼命地生长,在那一刻,它们都没有高贵贫贱之分。无论是我曾看不起的苦瓜还是我曾寄予厚望的桂花树,它们都是大自然的儿女,都有生长的权利。这样想着,我不禁暗自庆幸刚才没有冲动而去扯掉那些如今看来长势喜人的苦瓜藤子。
⑧苦瓜藤有着它的命运走向,桂花树亦有着它的生命轨迹。虽然它们的表现形式有着很大的差别,然而在这伟大的大自然面前,我得尊重它们,就像是在那纷繁复杂的生活里,我同样得尊重那一个个鲜活着的人一样!
【1】试分析第一段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2】作者对桂花树和苦瓜藤的感情有何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语言的角度分别赏析A、B两句的表达效果。
A.可怜的桂花树有的被缠绕得苦不堪言,有的被压弯了腰,有的甚至被苦瓜藤完全包围了。(从修辞的角度赏析)
B.种子一旦沾了土壤,就会拼命地生长,在那一刻,它们都没有高贵贫贱之分。(从用词的角度对加点的字进行赏析)
【4】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最后一段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最后一课
①一位哲学家带着他的一群学生去漫游世界,十年间,他们游历了所有的国家,拜访了所有有学问的人。回来之后,哲学家在郊外的一片草地上坐了下来,说:“十年游历,你们都已是饱学之士,现在学业就要结束了,我们上最后一课吧!”
②弟子们围着哲学家坐了下来。哲学家问:现在我们坐在什么地方?弟子们答,现在我们坐在旷野里。哲学家又问:旷野里长着什么?弟子们说,旷野里长满杂草。
③哲学家说:“对,旷野里长满杂草,现在我想知道的是如何除掉这些杂草。”
④一个弟子首先开口,说:“老师,只要有铲子就够了。”哲学家点点头。
⑤另一个弟子接着说:“用火烧也是很好的一种办法。”哲学家微笑了一下,示意下一位。
⑥第三个弟子说:“撒上石灰就会除掉所有的杂草。”
⑦接着讲的是第四个弟子,他说:“斩草除根,只要把根挖出来就行了。”
⑧等弟子们讲完了,哲学家站了起来,说:“课就上到这里了,你们回去后,按照各自的方法去除一片杂草,没除掉的,一年后再来相聚。”
⑨一年后,他们都来了,不过原来相聚的地方已不再是杂草丛生,它变成了一片满谷子的庄稼地。弟子们围着谷地坐下,等待哲学家的到来,可是哲学家始终没来。
⑩几十年后,哲学家去世,弟子们在整理他的言论时,私自在最后补了一章:要想除掉旷野里的杂草,方法只有一种,那就是在上面种上庄稼。同样,要想让灵魂纯净,唯一的方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1】哲学家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四个弟子除掉杂草的方法各不相同,对于前两个弟子的回答,哲学家的态度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于后两种方法的态度却只字未提,为什么?请你用简短的词语,描写哲学家的神情、态度。
【3】一年后的相聚,哲学家未到,是否言而无信?为什么?
【4】想象四个弟子再来原地相聚的情形,他们的心理活动会有哪些变化?
【5】最后一段划线句子含蓄、意味深长,它在全文的作用是 ,请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12、大作文
人生就像是一场旅行,我们既可享受风花雪月,也会经历坎坷泥泞,沿途的风景都别错过。不错过一首歌,一本书,一场细雨,也不错过一声响亮的喝彩,一回忘我的拼搏,一次难得的机会,一场本该属于你的精彩……勇敢地去尝试,每一种经历都充实着我们的生活,成为人生最美的风景。
请你把下面的题目补充完整,然后写一篇文章。
题目:不错过
要求:①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词或短语,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要求写出真情实感;③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