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今年各学校招收的艺术生,将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
B.为了避免超级病毒蔓延全球,人类切忌严格控制抗生素的使用。
C.社会各界人士沉痛悼念在四川木里森林火灾扑救中英勇牺牲的烈士。
D.能否参加春季远足是磨炼同学们意志的关键。
2、下列场合中,文明警示语不得体的一项是( )
A.当你伸手采摘我时,你我的美丽都已不存在了。(花园里)
B.严禁践踏,违者重罚。(草地旁)
C.为了他人的思考,请静静地读书。(阅览室)
D.如果您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旁)
3、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塌败(tā) 皇恐 熟识(shú) 维持
B. 蹬车(dēng) 光棍 侮辱(wū) 僵硬
C. 荒僻(pì) 凑合 琢磨(zhuó) 包裹
D. 镶嵌(qiàn) 边缘 载客(zǎi) 田螺
4、下列句中加点的“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A.无丝竹之乱耳
B.何陋之有?
C.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D.至石之半,石必倒坎穴中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康肃忿(fèn)然曰(《卖油翁》欧阳修)
B. 著(zhuó)我旧时裳(《木兰诗》)
C. 宜(yì)乎众矣(《爱莲说》周敦颐)
D. 棹(zhào)数小舟(《河中石兽》纪昀)
6、下列名著知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在朱赫来的启发下,懂得了许多革命道理。
B.《傅雷家书》是一本优秀的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父爱的教子名篇。
C.《昆虫记》是英国杰出的昆虫学家法布尔的一部著作,它不仅是一部科学百科,也是一部文学巨著。
D.《骆驼祥子》这部小说的主人公祥子是全书的灵魂人物,祥子的性格变化说明了他所生活的那个社会不让好人有出路。
7、下列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学问是“问”出来的,遇到不懂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发扬不耻下问的精神,主动向老师请教,这样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
B.期末考试终于结束了,大家如释重负地松了一口气,开始筹划即将到来的暑假生活。
C.他不仅有悲天悯人的情怀,而且还身体力行,常常去帮助有需要的人,给身边的人送去温暖。
D.想要改变国家的困境,我们青年任重道远,无可卸责。
8、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
(1) 阅十余岁(________)
(2) 竟不可得(________)
(3) 转转不已(________)
【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2) 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是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石兽落水,寺僧打捞而不得,接着写讲学家的分析令众人叹服,最后写老河兵的分析并交代打捞结果。
B.在打捞石兽一事上,寺僧显得考虑不周、盲目行动;讲学家空谈事理,不切合实际;唯有老河兵能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提出符合实际的结论,代表的是实事求是的作风。
C.文章语言平易,风格简洁。如第一段写打捞石兽,连用“棹”“曳”“寻”等动词领起三个短句,简述事情经过,以“无迹”交代结果,简洁之至,又很生动。
D.文章寓意于事,立意高远,通过记叙人们寻找石兽的经过及其令人惊讶的结局,从中悟出了天下事要三思而后行、熟能生巧的道理。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2)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
(3)宣室求贤访逐臣,__________。
(4)__________,我言秋日胜春朝。
(5)《爱莲说》中可用来形容人志趣高洁,不容易被不良环境污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约客》描写诗人寂寞无聊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
野菊花之恋
刘文方
①秋风古道,碎了满地的记忆。沧桑的老树搀扶着颤巍巍的枯藤,伴着几声乌鸦的哀鸣。枝叶褪尽了青春的容颜,和着秋风的舞曲摇荡。清幽的小草用心蘸满金黄的汁水,把端庄俊秀的正楷瞬间换成了龙飞凤舞的狂草。灰黄的夕阳,寂寥的心情……秋天是荒凉寂寞无聊至极的。
②在这天地为之变色的季节里,那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平添了几分生动,点缀着肃杀的秋。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
③它是贫贱但不卑贱的花。它绝不择地而生,枯草丛中,田间地头,高山土坡,悬崖峭壁,无论贫瘠,还是肥沃。它无处不在,质朴而又自然。秋风吹过,此起彼伏的浓郁而又微苦的香甜味经久不绝。给它一点儿阳光,它就灿烂,给它一点儿阳光,它就洒下满地的金黄。它没有“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的闲适,有的是“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堕北风中”的倔强和孤傲。越是悬崖峭壁之上,它越是努力开放,鲜艳而丰满。它从不后悔把自己遇上绝地,它完成了绝处生的自我超越,闪亮发光,香溢四射。
④它蓄势而动,厚积薄发;初春,它悄悄地发芽,从不与百花争艳,从不在春风醉人的季节里过早地展露花技招展的外衣。外表看来它就是草芥中的草芥,只有走近它,细细地品味,才知道它散发着与草芥不同的气息,它只是默默无闻地、努力地生长着,长好了茎叶,长好了身体,等待着秋风起,昂首怒放,花香四溢。
⑤它是王者之花。千年以前,夕阳西下的深秋,西风凛冽的古道旁,那个落第秀才黄巢,策马古道内心彷徨之际,忽然阵阵野菊花的幽香扑鼻而来,猛然间激发了他的豪情壮志:“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几年后揭竿而起,把诺大的唐王朝搅得天翻地覆。
⑥它是雅致之花和悲情之花。那个大才女易安居士深有感触。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其词风由清新可人,浅斟低唱,而转为沉郁凄婉。这时看见那些菊花才发觉花儿也已憔悴不堪,落红满地,再无当年那种“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的雅致了。独对着孤雁残菊,更感凄凉,连时间也觉得开始变慢来。“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⑦它是越老越有用的花。即使是花儿开败了,它也是自始至终透着清凉的、浓郁的花香。《本草纲目》中对野菊花的药效有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野菊花还可广泛用于治疗疗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病症,同时又有很好的降压作用,可用于高血压病的辅助治疗。因此人们还经常把采撷晾晒后,精选装入枕头。嗅着花香入梦,又在花香之中醒来,神清气爽,美不胜收。它还可以盛开在沸腾的茶水中:一股暖流/冲进/干涸的心扉/沸水中/尽力舒展/僵枯的四肢/她/再一次/尽力绽放/贯心悦目的/美丽。
⑧立冬之后,风霜雪雨使野菊花艳的色彩逐渐黯淡下来。它义无反顾地融入大地的胸怀,等待中的一场野火,把腐朽的旧皮囊在“啪”声中化为灰烬。涅槃的根在坚硬的石缝或者如石的冻土中潜滋暗长,有些许已经迫不及待地破土而出,那毛茸茸的小耳朵,仿佛等待倾听春雷隆隆的声音,等待下一个春的来临,等待下一个秋的金黄。
【1】请填写出“遍地暖暖的金黄,不由得让人心头为之感动”中“为之感动”的原因。
贫贱但不卑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越老越有用
【2】文章第①段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3】最后一段中的画线句子与链接材料都抒写了对歌唱对象的喜欢和赞叹之情,请你谈谈它们在写法和内容上有何不一样。
(链接材料)白鹭实在是一首诗,一首韵在骨子里的散文诗。
11、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隐逃的倭瓜
①人会隐藏,瓜,也一样。
②可能觉得自己长得不好看,圆圆的扁,弯弯的长,一副窝窝囊囊的样子,也可能有自知之明,从夏天开始,它就一直隐藏在浓密肥大的叶子中,时刻寻找着逃跑的机会,不想让你逮住它。然而当冬天快要来的时候,掀开这一丛那一丛的瓜秧,“呀!”,瓜秧上、黄叶子背面的许多小刺儿一下扎住了手,接着是阻挡不住的惊喜,“倭瓜!满地跑的大倭瓜!”A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倭瓜黄灿灿的,橘黄黄的,身上掺杂的那一丁点绿,过不了几天也会变黄的。摘倭瓜的当儿,猫下腰,找到老根子往上一拽,“啪啪啪啪”,瓜蔓下的嫩根子一阵乱响,叶子也乱响,黄的绿的,“窸窸窣窣”的尘土惹了一身。直直腰,阳光正毒,大汗“稀里哗啦”地乱淌,湿漉漉的衣服粘在皮肤上,有点痒痒,可一看见瓜秧上悬挂的一个个灯笼,这点脏算什么?只是纳闷:它们到底是如何隐藏了一夏半秋的?
③倭瓜的叶子是瓜果类植物中最大的。夏天,瓜秧有节,蛇似的向前爬,一条两条许多条。贴住地皮的节伸出五六个嫩根子,像手脚一样牢牢抓住一小团一小团的泥土、腐草。瓜秧一枝发四个杈,吐叶,开花。一片片叶子迎着太阳,扯直嗓子,唱着歌儿,拼命爬过其他的枝枝蔓蔓。B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叶子有成人的两个手掌大,朝阳的一面长满了密密的小刺儿,一不小心就扎你一下,正因为这样,你不敢随随便便去摘花儿,哪一朵花下边不是一大片叶子?
④可是,哪怕扎手也要采花儿,一种谎花——只开花、不结果的花儿。谎花装成不说谎的样子,怒放金黄的花蕾,释放满世界的暗香,吸引蜜蜂纷纷前来采蜜。也吸引你来采花。采来的花掺和粉芡鸡蛋油炸,或热水焯一下,小葱蒜泥凉拌,下酒就饭,横竖那叫一个好吃。大自然的这类纯绿色食材,你还上哪儿找啊?
⑤不说谎的花儿,其实就是瓜纽纽儿,纽扣一样粗的小小瓜儿。有的秧子每个杈能结两个瓜,有的一条秧子只结一个瓜,有的瓜纽纽儿长着长着就没了下文。真正坐果后,那些瓜纽纽儿好像吹小气球似的,从瓜屁股开始,一鼓作气长到头顶,十来天的工夫就变成一个个篮球、一个个大肚子、一个个有梦的人。它们的梦会是什么呢?
⑥是绿意萌动的春天?那是它们小的时候。
⑦三四月里,随便做一个深呼吸,满肺腑都是甜甜的空气。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这当儿,瓜秧子还是嫩嫩的呢,叶子还是小鼻子小眼睛的呢,连浑身上下的小刺儿都那么水嫩,风吹来,步子不稳,细细的腰儿怎么也站不直。但是,它们大口大口地喝着阳光,喝着雨露和风,才几天,一片比一片变大,变肥厚,墨绿墨绿的。它们大手拍着小手,赞美着每一天的幸福生活。
⑧太阳底下,瓜秧最上面的几片叶子在高兴地鼓掌。一片叶子突然朝下面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那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它们为什么这么苍老?那可是我们家的老大!
⑨这个小精灵呀,仿佛看见了那两瓣叶子出生前的一幕:
⑩一个下午,南风尚寒,零下二摄氏度的天气,一个人在一小块空地里,种下了几粒种子。
(作者:蒋建伟,有删改)
【1】文章标题中的“隐逃”没有表现在哪处情节中( )
A. 胆小的倭瓜们立马现出原形,大小老少,慌不择路,东西南北,满地乱跑。
B. 一只一只绿色的大手,捧出了一个浩浩荡荡、郁郁葱葱的天下。
C. 刚钻出大地的倭瓜叶子,先是小小怯怯的两片鹅黄嫩绿,而后是变大的一片油绿,然后是一片一片。
D. 一片叶子突然朝下面望了望,一惊,发现最初那两片叶子,已经变黄,枯萎。
【2】对于文章第⑥段作用及两处划线句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⑥段承上启下,将文章由上文对瓜纽纽儿的描写,转到对下文对春天三四月份倭瓜秧子的描写,使文章自然贯通,融为一体。
B. 划线句A运用了比拟的修辞,赋予倭瓜以人的情态,描写出倭瓜丰收时满地果实的景象,表达出作者的喜悦之情。
C. 划线句B运用比喻的修辞,将倭瓜比作“绿色的大手”,从色彩、形态方面表现了其旺盛的生命力。
D. 划线句B运用叠词,充分彰显了倭瓜叶铺天盖地、繁茂旺盛的生长态势,极具张力,表达出作者对其的赞美。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文以时间为线索,用倒叙手法将倭瓜的一生完整再现出来,依次展开,思路清晰。
B. 本文采用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在文末赞美了种瓜人的精神。
C. 作者将倭瓜人格化,赋予其人的特点,使倭瓜形象更加生动、可爱,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D. 本文从眼前的事情写起,运用联想和想象,虚实结合,使文章内涵丰富,韵味十足。
12、下面两题,任选一题作文
(1)这样的人让我佩服
要求:①600字左右。②图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姓名。
(2)那一刻,______________________
要求:①请将题目补充完整,再作文。②600字左右。③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及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