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农历 2018年是小华的本命年,他姐姐比他大两岁,他姐姐是属马的。
B. 五月初五端午节,相传是为了纪念诗人屈原而设立的节日,有吃粽子、赛龙舟等风俗。
C. 立秋、处暑、白露、霜降这四个节气都是在秋季。
D. 令尊、尊君是对别人父亲的尊称;家君、家严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令堂,是对别人母亲的尊称;家母,是对人称自己的母亲。
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B.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C.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D.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3、下列说法不当的一项是( )
A.《登幽州台歌》诗人融理入情,表达在亘古不变的时空中,生命短暂、时不我待的事理悲情。
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俯视群山的豪迈气概。
C.《游山西村》诗人以明快、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农村风光图。
D.“化作春泥更护花”表现出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4、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菊之爱,陶后鲜有闻”一句中“之”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无丝竹之乱耳
B.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C. 何陋之有
D.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5、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和作用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
A.谁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感到他们是最可爱的人。(设问,明确提出“我们的战士”是最可爱的人,呼应文题。)
B.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反问,表明对志愿军战士是否可爱有疑问。)
C.我说“朝鲜半边红,半边黑”,这算什么话昵?(借代,表现了志愿军战士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D.他长着一副微黑透红的脸膛,高高的个儿,站在那儿,像秋天田野里一株红高粱那样淳朴可爱。(比喻,突出了马玉祥“淳朴”气质。)
6、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元勋(xūn) 告罄(qìng) 俯瞰(kàn) 憎恶(zèng)
B.呜咽(yàn) 迸溅(bèng) 迟钝(dùn) 守寡(guǎ)
C.亘古(gèn) 修葺(qì) 妥帖(tiē) 炽热(chì)
D.醒悟(wù) 诘问(jié) 钦佩(qīng) 硕果(shuò)
7、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从空间角度写自己登台远眺,感到孤单悲苦。
B.《陋室铭》中“可以调素琴”与“无丝竹之乱耳”是前后矛盾的。
C.“与蒙论议,大惊曰”描绘出鲁肃十分惊奇的神态,侧面展现吕蒙因“就学”而使才略有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长进。
D.“以为顺流而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这些举动,说明不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只凭自己的空想,是办不成事情的。
8、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甲)卖油翁
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乙)物各有短长
甘戊①使于齐,渡大河。船人曰:“河水间②耳,君不能自渡,能为王者之说乎?”甘戊曰:“不然,汝不知也。物各有短长,谨愿敦厚③,可事主,不施④用兵;骐骥、绿興⑤,足及千里,置之宫室,使之捕鼠,曾不如小狸⑥;干将⑦为利,名闻天下,匠以治木,不如斤斧。今持楫而上下随流,吾不如子;说千乘之君,万乘之主⑧,子亦不如戊矣。”
(注释)①甘戊:人名。②间:间隔。③谨愿敦厚:谨慎老实,诚恳厚道。④施:使用。⑤骐骥、驟興:骏马的名称。⑥小狸:小野猫。⑦干将:古代利剑的名称,这里泛指利剑。⑧千乘之君,万乘之主:指小国、大国君主。
【1】解祥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但微颔之
②尔安敢轻吾射
③名闻天下
④匠以治木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①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
②甘戊使于齐,渡大河。
【3】甲乙两文告诉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呢?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的上句或下句。(任选其中6句)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②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③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岑参 《逢入京使》)
④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赵师秀的《约客》)
⑤___________________ ,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
⑥宣室求访逐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商隐《贾生》)
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赚得行人错喜欢。(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
⑧__________________ ,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2)默写韩愈的《晚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老海棠树》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老海棠树
史铁生
①如果可能,如果有一块空地,不论窗前窗后,要是能随我的心愿种点什么,我就种两棵树。一棵合欢,纪念母亲。一棵海棠,纪念奶奶。
②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③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奶奶在树下喊:“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饭也在上头吃吗?”对,在上头吃。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觉呢,也在上头睡?”没错。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④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就不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⑤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⑥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⑦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不知道。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⑧……
⑨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1】文章写了关于奶奶的哪些事情?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2】品读第⑦段画线部分“‘奶奶。’‘奶奶!’‘奶奶——’”,从语气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3】文章是回忆奶奶的,为什么要在第③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
【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题有什么好处?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乡愁是一杯酒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身在异乡的游子,也有很多深深的不能言表的思乡之苦。
我只是其中很平淡的一个。我的思乡并不在风清月明的中秋,或是登高远望的重阳,而是在很多平常琐碎的时刻,比如单位发了两箱饮料,几大瓶食用油;或者逛街的时候看见了一块很合适妈妈那个年纪老太太穿的衣料;要不就是莫名的伤心情绪低落时,我就会不由自主地端起乡愁这杯酒,大大地喝一口。
夏天快要结束的时候,我陪一位上海的大姐去东山扫墓。这并不是一个凭吊亲人的季节,无雨无风,生机勃勃,她却一样地庄严和凝重。在急驶的车上,她告诉我:三天以后,她们全家就要移民到阿根廷了,临走之前,最牵挂的一件事,就是来看看父母。这次一走,也许十年八载才可以回来一次,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了。她带了一捧父母坟前的泥土,并虔诚地从香火缭绕的西园寺请了一尊观音。看着她静默地做这一切,我自己也被一种淡淡的哀愁和浓重的乡愁包围着。从此以后,她和她的12岁的女儿从那个遥远而陌生的国度飘散回来的乡愁,不仅仅是对熟悉的上海,更是对我们这个大中国。
少年,是的确不大识乡愁的滋味的。14岁那年,我离开父母兄长去外地上学,写回家的第一封信,被泪水浸泡得字迹模糊,却不知重写一页,固执地以为父母为我牵肠挂肚我才心满意足。而现在写回去的信,满纸的阳光灿烂,谈笑风生,而放下笔,长叹一声,才知道心底弥漫着无尽的乡愁。
乡愁是一杯酒,岁月越长,越是浓都和醇美。去年冬天,提了生日蛋糕去看望一位84岁的阿婆。古老的宅院和床幔,古旧的气息。墙上挂着她年轻时的照片,典型的江南女子,大家闺秀的模样。她自己做了一辈子的医生,思想也不一般。在那个封建时代她勇敢地爱上了一个门不当户不对的药店伙计,并终于在38岁那年在当地政府的干预下嫁给了自己的心上人。听她的经历,就像是在谈一本才子佳人的传奇;但看见她时,她却躺在古老宅院的古老床幔里。她静静地笑,也喃喃地叹息:“我现在真想回宁波去。”宁波是她的老家,她是被母亲抱在手上离开的,而今临近生命之旅的终点,她回那个心目中永远的老家的念头却越发强烈了。宁波对她而言是陌生的,但思乡的感情却一日胜似一日的真诚和浓厚。
就是这样的啊,乡愁是一杯酒,是一杯千百年来被无数思乡的人吟咏过的陈年佳酿。你可以豪爽地仰起头一饮而尽,但岁月之手会悄悄地再为你斟满,直到有一天,你真的醉倒在这世代流传的乡愁里。
【1】“我”涌动乡愁常常是在什么时刻?
【2】文章扣住“乡愁”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出来。
【3】文章结尾最后一句话有什么深刻含义?
12、作文。
题目:在 中成长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有真情实感,不得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文体不限(除诗歌、戏剧外),不少于500字;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