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昭通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字贴       粗拙       心有灵犀       铤而走险

    B.荒僻       署名       慷慨淋漓       以身作则

    C.屏嶂       取缔       语无伦次       怏怏不乐

    D.修葺       烦燥       妇儒皆知       沥尽心血

  • 2、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chù 伏(quǎn 合度(qiān

    B. 跚( pán   视(líng 人迹至(hǎn

    C.斜( 啬(lìn 临(   轻怕重(niān

    D.dǎng   恿(sǒng wǎng 人听闻(hài

  • 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她在家拖地的时候不小心扭了脚,真是祸不单行

    B. 王老师讲课幽默风趣,同学们常常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高。

    C. 王教授是一位民俗专家,但他还是经常向民间老艺人请教,真可谓不耻下问

    D. 奥运会开幕式上,大家不期而至,共同欣赏难得的体育省会。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为了防止这类事件不再发生,我们必须采取有效措施。

    B. 当前国际形势错综复杂,我们一定要认真研究,提出方案,仔细调查,方能立于不败之地。

    C. 改革开放40年来,澳门作为背靠祖国、面向世界的窗口,深切感受到国家和自身的巨大变化。

    D. 6月6日,北京大学生音乐节开幕,全市55所高校约4000余人参与了本次盛会。

  • 5、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 迸溅(bìn) 忏悔(chàn) 涉足(shè)  盘虬卧龙(qiú)

    B. 拯救(zhn) 钦佩(qn) 鲁莽(mng)  忧心忡忡(chng)

    C. 炽热(zhì) 遨游(áo) 俯瞰(kàn)  屏息凝神(bng)

    D. 严谨(jn)  稠密(chóu) 无虞(yú)  心有灵犀(x)

  • 6、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 /障/敛声气 九连环/高和寡

    B. 育/逮 大/人所难 万丈狂/五彩斑

    C. 葬/声/啕大哭 燕山胡/虎难下

    D. 好/偏/来踱去 扑迷离/沿而上

  • 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遗憾  挑逗  忍俊不禁  仙露琼桨

    B. 怀恋  凝望  垂垂幕老  祸不单行

    C. 渺小  魂魄  血气方刚  轰轰烈烈

    D. 涉足  猥琐  盘虬卧龙  荒草凄凄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子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陶后有闻   鲜:

    (2)香远     益:

    (3)乎众矣   宜:

    (4)同者何人    予:

    2下列选项中加点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与其它几项不同的是

    A.予独爱莲出淤泥而不染

    B.水陆草木

    C.君子者

    D.其反激力《河中石兽》)

    3翻译下面句子。

    (1)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中国古代文人在许多植物上寄寓了对理想人格的向往。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概括古代文人从莲和梅中看到了哪些共同的理想人格。(至少写出两点)

    自古以来,梅花就是中国文人喜爱的形象之一,这种喜爱起自《诗经》,历经汉魏、隋唐,到了宋代进入巅峰时期。林和靖以一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写出了梅花不求识赏的隐逸孤清;“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的诗句又使梅的形象于“孤清”中多了几分高洁做然;“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抒写出梅花不堕凡俗的坚贞自守;而苏轼的《定风波·红梅》中“诗老不知梅格在,吟咏,更看绿叶与青枝”一句,则将高标俊逸的“梅格”与作者旷达超脱的人格融为一体。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诗文默写。

    (1)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草色入帘青。

    (3)______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4)《陋室铭》的主旨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燕子来时

    王琪

    ①燕子来时,衔风带雨,描红画绿。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几场春雨润物后,数阵春风传情间,慵懒的渭北大地,沉睡的黄土高原,也变得风流倜傥、英俊潇洒了起来。原野上百草回芽,万木争荣;天地间桃红柳绿,莺歌燕舞。农人们栽瓜点豆,文人们敲诗吟句。真是燕子来时春正好,天也风流,地也风流。

    ②我从小对燕子情有独钟。它美丽、优雅,傍人而居,小鸟依人。看到燕子,就看到了春天和希望。看到了播种和耕耘,因此,每年三月,我都会在绿草如菌的春色里,寻觅燕子的身影,聆听燕语呢喃,静观燕舞晴空,让冬眠的心灵尽早舒展开来,让暗淡的心情尽快明亮起来。

    ③今年三月,我又看到了一场盛大的燕子舞会。那是一个天气晴朗的午后,我行走在一片绿意盎然的田陌间。阳光如流水般温柔,倾泻在我的周身,让人感到生命的美好。路边无数的绿叶,像顽皮的孩童,争先恐后地攀上枝头,着意卖萌;无数的花朵,如初恋的少女,在风中禁不住笑出声来,引得路人也驻足观望。当我来到一片苗圃旁时,我被一片啁啾的燕语吸引住了。我停下脚步,一只熟人似的燕子,就停在离我不远处的花枝上,它有着玄黑色的背,乳白色的腹以及剪刀一样的翅膀和尾羽。它那一双眼睛像宝石一样清澈晶莹,让人不忍惊扰它。

    ④而当我抬眼向天空望去时,一幅群燕舞空的壮观图景,深深地震撼了我。只见一群燕子正在蓝天白云下,任意东西,往来穿梭,时聚时散,时停时飞,时高时低,时远时近。凝目处,如怀素狂草,项庄舞剑;纵目处,若离弦之箭,脱缰之马,十分壮观,异常美丽。我陶醉在这片美丽之中,久久地凝望着、伫立着,一动不动。燕子们争相展示自己优美的舞姿,感受着春光的爱抚和生活的乐趣。眼前的景象让我不禁陷入沉思之中。

    ⑤燕子是人类亲密的朋友,自古就与人们亲如一家,和睦相处。“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这里。”每年春天,它们都像那些出门在外的游子一样,不远千里万里,跋涉千山万水,为家乡引来百花满园,流水潺潺。小时候,老家的屋檐下,总有一个燕子窝,天天看燕子觅食,听燕子闲谈,自然而惬意,古典而唯美。

    ⑥我常常惊叹于那些燕子,它们柔弱的身体,究竟蕴含了多少向上的力量,如何穿越高山阻挡,长河隔离,将春的消息一点儿一点儿传递给北国。我从它身上不仅看到了无限的希望,更汲取了无穷的力量。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挫折,我都会想起那些小小的燕子。然而,这种优雅的景象,正渐渐淡出了我的视线。

    ⑦近年来,随着城市乡村高楼大厦的快速崛起,燕子的生存空间越来越狭窄,燕子也越来越少。燕子头顶绕的美丽,或许将成为一份美好的回忆,一缕淡淡的乡愁。

    1请结合文章第②自然段,概括作者“对燕子情有独钟”的原因。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③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文章第①自然段描写了燕子来时的美好春光:风是温柔的春风,雨是多情的春雨;万木争荣,桃红柳绿。

    B.文章第③自然段写阳光、绿叶、花朵,为的是与盛大的燕子舞会形成对比,突出燕子给作者带来的特殊感受。

    C.文章第⑤自然段,通过回忆“我”与老屋屋檐下燕子和睦相处的情景,表现了燕子和人类的亲密关系。

    D.通观全文,作者以时间为线索,描写燕子乖巧、伶俐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慨叹。

    E.文章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巧妙地将叙述经历、描写场景、抒发感情、思考现实等融为一体。

    4请简要分析第⑦自然段在文章中的作用。

  • 11、阅读《台阶》选段,完成后面的问题。

    ①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②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③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刀”快,活做得去。

    ④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⑤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就匆忙地下田去。

    ⑥冬至,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⑦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文中哪句话最能体现“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说说父亲为建造新房做了哪些准备?

    【2】先说说“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然后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3】“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选文表现了父亲怎样的精神?

    【5】父亲的准备过程是艰苦的,它的根源是什么?为什么?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按要求作文。

    人生路上有许多值得我们敬佩的人、事、物。我们向每天忙碌工作的父母致敬,我们向兢兢业业的老师致敬,我们向顽强挣扎、终于开花的小桃树致敬,我们向冲破雾霭、长途跋涉的大雁致敬……

    请以“向你致敬”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否则扣分;

    ③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