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文言文中称谓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B.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卿”,在这里指君对臣的爱称。
C.陈康肃公善射。——“公”,表示对男子的尊称。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爷”, 这里指父亲。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B.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明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C.春天到了,花卉园里芳草萋萋,十分美丽。
D.我决定把我这破旧的语文书修葺一下。
3、下列各项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在疫情防控的战斗中,全国广大医务工作者英勇奋战,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B.我们不要把精力全放在微不足道的小事上,而要从大局出发,大处着眼,统筹规划。
C.叶圣陶先生为人谦逊、待人宽厚,对他人的批评意见总是不以为然,从不与人计较。
D.西昌森林火灾发生后,扑火队员们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扑救,他们是当之无愧的英雄。
4、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代称男子二十岁;“而立”代称三十岁;“不惑”代称四十岁;“天命”代称五十岁;“耳顺”代称六十岁。
B.成语“吴下阿蒙”“扑朔迷离”分别出《史记》中的《孙权劝学》和北朝民歌《木兰诗》。
C.《陋室铭》《爱莲说》中的“铭”和“说”都是文言文的一种文体。
D.短语的类型有并列短语、偏正短语、主谓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等。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他一时无话可说,支支吾吾,语无伦次。
B.丁先生谦虚通达,对人非常亲切,毫无血气方刚之势。
C.个人的得失实在是微不足道,只有心中装下民族的利益,个人的有限才华才能焕发出灿烂的光彩。
D.听说要治理大家深恶痛绝的臭水沟,大部分人都立刻表示支持。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孟非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欢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常常妙语连珠,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盛夏,龙虾成了食客们的首选。但吃龙虾切忌同时服用维生素C。
D.“五四”的火炬传到了当代青年的手中。如何点燃和照亮自己的青春,是每个当代青年都要思考和面对的问题。
7、下列选项中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描写了来自农村淳朴健壮的祥子,到北平谋生创业,祥子与虎妞的情感线是这部小说的基本线索。
B.《骆驼祥子》借祥子的悲惨遭遇,既诅咒那个“把人变成鬼”的黑暗社会和制度,又痛心于无知、愚味的善良民众在病态旧社会的堕落。
C.《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的航行路线是:印度洋——太平洋——地中海——红海——大西洋——南极海域——大西洋——北冰洋。
D.《海底两万里》中的捕鲸手尼德·兰是一个保守、理性的人。他说世界上的动物有两种,好吃的和不好吃;世界上的人有两种,倒霉的和不倒霉的。
8、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1)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 蒙辞以军中多务(告辞)
B. 卿言多务,孰若孤?(比得上)
C.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只是)
D.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于是)
(2)下列句子的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蒙/辞以军中多务
B.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C.及鲁肃/过寻阳
D.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孙权劝学成功源于他的劝学技巧,那就是用自己读书的切身体会劝吕蒙学习。
B.本文故事情节清晰,依次可以分为“劝学”“议学”“就学”三部分。
C.吕蒙在短时间内才略长进的原因是他认清了学习的重要性,刻苦学习。
D.本文注重以对话表现人物,对话言简意丰,生动传神,富于情趣。
(4)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正确的一项是(________)
A.孤独的人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B.我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增加。
C.孤独的人经常读书,自认为大有增加。
D.我经常读书,自己认为有很大的好处。
(5)翻译下面的句子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6)谈谈你对“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的理解。
9、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镜帖花黄。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
(3)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望岳》中包含一切有所作为的人都应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哲理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贾生》借古讽今揭示唐晚期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现实,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倾吐心曲,表现崇高的献身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陋室铭》中以“交往之雅”表明“陋室不陋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意境相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①街上的柳树像病了似的,叶子挂着层灰土在枝上打着卷,枝条一动也懒得动的,无精打采的低垂着。②马路上一个水点也没有,干巴巴的发着些白光。便道上尘土飞起多高,与天上的灰气联接起来,结成一片毒恶的灰沙阵,烫着行人的脸。③整个的老城像烧透的砖窑使人喘不出气。④狗爬在地上吐出红舌头,骡马的鼻孔张得特别的大,小贩们不敢吆喝,柏油路化开,甚至于铺户门前的铜牌也好象要被晒化。⑤街上异常的清静,只有铜铁铺里发出使人焦躁的一些单调的叮叮当当。⑥拉车的人们,明知不活动便没有饭吃,也懒得去张罗买卖:有的把车放在有些阴凉的地方,支起车棚,坐在车上打盹;有的钻进小茶馆去喝茶;有的根本没拉出车来,而来到街上看看,看看有没有出车的可能。⑦那些拉着买卖的,即使是最漂亮的小伙子,也居然甘于丢脸,不敢再跑,只低着头慢慢的走。⑧每一个井台都成了他们的救星,不管刚拉了几步,见井就___________过去;赶不上新___________的水,便和驴马同在水槽里___________一大气。⑨还有的,因为中了暑,或是发痧,走着走着,一头___________到地上,永不起来。
【1】结合选文内容,选出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 老舍,原名舒庆春,现代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我们学过他的作品有《济南的冬天》《静夜》等。
B. 选文出自老舍先生的代表作《骆驼祥子》,小说描写了20年代旧北京的一个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C. 选段属于环境描写,作者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以及调动人的视觉、触觉、听觉感官来极力表现烈日下的酷热。
D. 小说的主人公是祥子,“骆驼”是他的外号。
【2】将下面句话放回原文段,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
处处干燥,处处烫手,处处憋闷。
A. ①②句之间 B. ②③句之间 C. ④⑤句之间 D. ⑤⑥句之间
【3】依次填入横线上的动词,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奔 汲 灌 栽 B. 奔 取 喝 栽
C. 冲 汲 喝 倒 D. 冲 取 吸 倒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冰凌花
宋占方
①进入三月,东北的山林依然白雪皑皑。在岑寂的柞林中,忽而,一缕缕清香飘来,但见残雪覆盖的林下落叶与凄迷的衰草中,一朵朵亮晶晶、黄灿灿的花儿羞怯地向你展开笑容,美不可言。原来,她就是冰凌花。那一朵朵颤抖的小花披雪而出,纤尘不染,温润如玉,晶莹如冰,更似清激的釉水结晶而成的光花儿。
②再细端量,那花儿单生于茎顶,深紫色的花茎仅寸许,与草叶一起而不争其高。娇嫩的花瓣拱护着丝丝缕缕心思骚动的花丝雄蕊和温淳的花柱雌蕊,
③此时,岑寂的柞树林里这一朵朵独守一谷宁静与清逸的小小冰凌花,给没有一丝儿色彩的山林陡添几许早春的光彩,这花儿悄悄叩开春天的大门,让人一下子就嗅到了春天的气息。
④清代名士朱锡绶在《幽梦续影》里把各种花儿的形貌视为身份不同的美女,却未把冰凌花比作美人,实乃一大憾事。缘由或许是朱锡绶未睹冰凌花之娇容。然而,这又是冰凌花的世缘之轻。她在北国雪野中不啻笃定不移的独善其身,还默然地绽放着芳华之春光……
⑤关于冰凌花还有一段美丽的传说。在远古的三月初,辽东还是一片冰雪欲融未融的荒凉、寂寞的天地。为了给枯冷的山林旷野一点春天的讯息,掌管天地间花草的百花仙子召集冰凌花、映山红、猫骨朵花三位花仙子开会。会上,百花仙子让三位花仙子一起开花迎接春天。回来后,冰凌花立即行动起来。她率先钻出泥土,顶开落叶,在冰雪寒天里独自展露金灿灿的容颜。映山红一看冰凌花抢了先,急急忙忙光着身子就往外跑,在山崖在峰巅露出了绯红如云的脸庞。这时候,素来拖拖拉拉的猫骨朵花一看二花都开了,百卉皆露出了头,山也绿意盎然了,急得满头大汗,披头散发地就从泥土里拱了出来,绽开一张张毛茸茸的紫艳艳的笑脸,羞赧地迎接春日的到来。
⑥望着小精灵般的冰凌花,我感叹,在这春寒料峭的大山里,这晶莹的小花开得如此忘情,分明就是山林大地上经千年修炼而诞生的一位花仙子,亦是嘉木百卉孕育出的一位花仙子,或许还可能是天上仙女滴下的颗颗汗珠。
⑦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际,我再次徘徊在柞林里,却不见了那些花仙子。寻寻觅觅,唯见残雪掩映着满地落叶与荒草,再也看不见那花动满坡的吉光片,真是不知何处去寻仙了。
⑧就在我不知走向何处去寻觅时,猛然间又看到我曾依偎过的那株老榆树。就在它的脚下的衰草中,曾有几株冰凌花。我不由地来到它的身旁,仔细寻觅,终于寻见残雪下的衰草中,冰凌花用土色花萼把自己包裹成与林地囊草相同的样子,花仙子变成了草,怎耐得你寻寻觅觅?
⑨原来,冰凌花为了适应冰雪消融时的寒冷气候,她只在白天和煦的阳光下绽放;太阳一落山,那花儿就被花萼合成花苞,掩去花容,变作了冰凌草。纵然那花隐了,但它不失优雅,明日的风景依然如画。
⑩这世上的花儿绽放后,能够再回到蓓蕾的还真罕见呢!哦,小小的冰凌花,冰雪铸就了她北国第一花的一个时光又一个时光的芳华不减!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1】文章开篇是如何引出写作对象冰凌花的?请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
【2】第⑦段中“落日的余晖染红了天际,我再次徘徊在作林里,却不见了那些花仙子”的原因是什么?
【3】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①段中的画线句子。
【4】第⑤段中写到有关冰凌花的传说,有什么作用?
【5】在生活中,很多人都曾感叹“青春易逝,芳华不再”,而冰凌花经历“一个时光又一个时光”却依然“芳华不减”。读完此文,你从中获得了怎样的启示? (答出两点即可)
12、疫情期间的一天早上,匆忙出门后,你突然发现自己没戴口罩……请你展开合理想象,运用动作和心理描写补充接下来的情境。
要求:符合情境:至少使用一处比喻修辞;字数150-2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