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宿迁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愧怍 烦躁 如释重负 惊心动魄

    B.斑斓 吞噬 悲天悯人 耐人寻味

    C.疮疤 陡俏 海市蜃楼 天崖海角

    D.蔚蓝 合拢 千钧重负 不期而至

  • 2、选出下列成语涉及的历史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 )

    A.吴下阿蒙——吕蒙  三顾茅庐——刘备、诸葛亮

    B.半部论语——赵括  纸上谈兵——赵普

    C.闻鸡起舞——祖逖  韦编三绝——孔子

    D.老马识途——管仲  程门立雪——程颐

  • 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我家的相册里有几张全家福照片,在它们的背后蕴藏着一些妇孺皆知的故事。

    B.失去妻子和车子的祥子生活穷困潦倒,自暴自弃,最终落得个马革裹尸的悲惨结局。

    C.儒勒•凡尔纳凭借海阔天空的想象力,给我们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

    D.同学一句话揭了他的短,惹得他火冒三丈,气冲霄汉

  • 4、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溅(bìng)   (zuò )   起(dié)     海市楼(shèn)

    B.红(yān)   热(chì)     恶(zèng)   气冲牛(dǒu)

    C.弱(léi )   (bài)     古(gèng)   乎不同(jiǒng)

    D.育(bǔ)   头(càn)     宁(wú)     为人知(xiǎn)

  • 5、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醒悟            亘古            厄运            如释重负

    B.疲惫            烧灼            妥帖            珊珊来迟

    C.辜负            粗拙            峭璧            大庭广众

    D.取缔            哀焯            伴侣            不期而至

  •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中的二强子,和祥子一样十分要强,和祥子一样命运悲苦,最后悲惨地死在街头。

    B.《骆驼祥子》大量运用了北京口语、方言,还有一些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现代白话文小说的典范。

    C.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描绘了奇幻美妙的海底世界,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下海、自由翱翔的梦想,也显示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

    D.《海底两万里》中,“鹦鹉螺号”开往终年积雪结冰的南极圈,遇到了不可逾越的“大冰盖”。尼摩船长带领潜艇潜入水下800米深处,最终脱险。

  •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最近,美国可谓是祸不单行,先前一架飞机在一次飞行表演当中坠毁了,而这次又有一架运输机也坠毀,初步估计己经有多人遇难。

    B.他也曾经同样恳切地规劝过大哥不要去佛兰德打仗,但五十多岁的大哥血气方刚,投身战场,结果在战场上丧了命。

    C.这句台词单拎出来并没有多好笑,但我一想到演员赵丽蓉装傻充愣把侯耀文弄得晕头转向的情景,总是忍俊不禁

    D.经历了在沙漠里整整四天的苦苦挣扎之后,他终于发现了一片水源,这对于他来说,真可以说是仙露琼浆啊。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古文阅读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于树阴。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久未果,遂讼于官。惠遣争者出,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群下咸无应者。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注释】①藉背:藉是坐卧之用;背是披背之用。意思是经常使用之物。②惠:李惠,北魏太武帝时任雍州刺史。③州纲纪:州府的主簿。

    1下列加点词与“人有负盐负薪者”的“负”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B. 至于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C. 势竞上,互相轩邈   D. 命夸娥氏二子二山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同释重担,息于树阴。

    (2)顾州纲纪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3文中的故事给了我们哪些启示?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水何澹澹,_________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

    (2)我寄愁心与明月,_________________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3)潮平两岸阔,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湾《次北固山下》)

    (4)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桥流水人家。(马致远《秋思》)

    (5)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竹里馆》)

    (6)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晚春》)

    (7)______________________,何人不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8)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岑参《逢入京使》)

    (9)《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语“扑朔迷离”,来自《木兰诗》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家风

    ①家风传统是干事创业之基。

    ②家风对领导干部而言,是砥砺品行、干事创业不可或缺的精神指针。成长于克勤克俭、崇俭抑奢的家风环境,自会多一份厉行节俭、反对浪费的主动;沐浴着谦虚谨慎、律己以严的家教熏陶,也会多一些手握戒尺、心存敬畏的自觉。相反,如果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或是急功近利,或是没规没矩,或是爱慕虚荣,很难想象在这样环境中长大的人会严以用权、实以谋事、动遵法度。这样看来,家风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人的事业成就。

    ③穿越治乱兴替的历史风烟,多少盛世繁华只留下“而今安在哉”的感慨,而家风传统却延绵不衰,给予一代代仁人志士建功立业的精神动力。浙江钱家自五代吴越国开国君主钱镠开始,一个家族绵延1000多年,尤其在近代涌现出钱学森、钱三强、钱钟书等众多精英人物,见证着家风传承的力量。

    ④古人云,“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没有好的家风家教,既难以清白做人,也无法专心做事。像个别“官二代”“富二代”表现出的精神空虚、盲目炫富,莫不与家风不正、家教不严有关。由此可见,家风纯正是干事创业源源不断的正能量,家风腐化则是为人处世难以承受的负资产。

    ⑤有人曾探讨,四大古文明为何只有中国文明绵延至今?结论是“可能中国人特别重视家教”。中国人的家,是孟母三迁的良苦用心,是孔鲤过庭的声声教诲,是岳母刺字的泣血箴言。美满的家庭、严格的家教、良好的家风,成就更好的个体,亦能汇聚成更好的国家。

    1选文第②段首先提出了“①_____________”这一观点;然后,将②_____________与③_____________进行对比;最后得出“家风影响着人的精神状态和价值追求,进而影响人的事业成就”的结论。

    2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⑤段画线句的理解。

  • 11、阅读《散步》,回答问题。

    后来发生了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不过,一切都取决于我。我的母亲老了,他早巳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我想一个两全的办法,找不出;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终不愿意。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

    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她的眼随小路望去:那里有金色的菜花,两行整齐的桑树,尽头一口水波粼粼的鱼塘。“我走不过去的地方,你就背着我。”母亲对我说。

    这样,我们在阳光下,向着那菜花、桑树和鱼塘走去。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了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了儿子。我的母亲虽然高大,然而很瘦,自然不算重;儿子虽然很胖,毕竟幼小,自然也轻。但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仔细,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1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体裁是__________

    2在文中方框里加上标点。

    3“我”决定走大路,“委屈儿子”来照顾母亲的意愿,这表现了“我”怎样的品质?

    4文中有一处景物描写,试用“   ”将它画出来,并说明其作用。

    5如何理解“,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盏灯,它可以驱赶心灵的黑暗,带给人光明、温暖、友爱、力量、信心、希望……蓦然回首,在你成长的道路上,谁曾经为你点亮过心灯?或者,你又曾点亮过谁的心灯?

    请以“点亮心灯”为题,结合自己的生活与感受,写一篇文章。

    要求:文章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不少于600字。书写工整规范。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