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南京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填入下面两句中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 ,缓慢而从不懈怠。

    冰山上纵横的裂纹,环绕冰山的波状褶皱, 在漫长的时光里,冰川的前进和后退,冰山的高低消长,这波纹是否就是年轮。

    ——马丽华《在长江源头格拉丹东》

    A.雕琢着   切割着   端详着   想象着

    B.雕琢着   切割着   想象着   端详着

    C.切割着   雕琢着   端详着   想象着

    D.切割着   雕琢着   想象着   端详着

  • 2、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党和政府深入实际考察研究,决定免去农民的诸多苛捐杂税,从而合理地减轻农民的负担。

    B. 金星主持的《金星说》可谓是鲜为人知,独特的主持风格让很多观众觉得她很犀利,敢于直言。

    C. 人们对随地吐痰、乱扔果皮一类小事,一直持不以为然的态度,这是很不应该的。

    D. 虽然这个特大传销集团的案情扑朔迷离,但警察明察秋毫,终将传销团伙一网打尽。

  • 3、对诗《黄河颂》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第2节“望黄河”部分,一个“望”字统领下文,“望”的内容虚实结合,章法谨严。

    B. 诗中“啊!黄河!”反复出现,起到了分层的作用。

    C. 全诗都以第二人称“你”来称呼黄河,使感情抒发得更为直接、真切、浓烈!

    D. 诗歌写得明快雄健,以长句为主,长短结合,自由奔放且错落有致。

  • 4、下列词语在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诘问(jí ) 粗拙(zhuō )   取缔( dì )   絮说(xù )

    B. 伛着(yǔ ) 滞笨(zhì ) 胯骨(kuà )   晌午(xiǎng)

    C. 门槛(kǎn) 尴尬(gān)   攥着(zuàn ) 自矜(jīn)

    D. 烦躁(zào) 震悚(sǒng )   针灸(zhì) 憎恶(zēng)

  • 5、下列对《骆驼祥子》有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是现代作家老舍的代表作,小说描写了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一生,反映了一个有良知的作家对底层劳动人民生存状况的关注和同情。

    B.到小说结尾,祥子已经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C.小说还描写了祥子周围的人物,如热心善良的车主刘四、大胆泼辣又有点儿变态的虎妞、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抢车的大兵、诈骗祥子的孙侦探等,展示了一副具有老北京风情的世态图。

    D.老舍创造性地运用北京市民的口语,“把顶平凡的话调动得生动有力”,给通俗朴素的文字又增添了“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使人一读就能感受到小说的地方特色。

  • 6、关于《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中高妈劝祥子把钱存入银行或放债,祥子没有接受建议。虎妞让祥子买车“吃车份”、做小买卖的生意,他不屑一顾。

    B.祥子开始是“体面的,要强的,好梦想的,利己的,个人的,健壮的,伟大的”,而后来变成了“堕落的,自私的,不幸的”,这是由封建社会黑暗腐朽的社会制度造成的。

    C.《海底两万里》中人物在印度洋的采珠场和鲨鱼展开过搏斗,捕鲸手康塞尔手刃了一条凶恶的鳄鱼;他们在红海里追捕过一条濒临绝种的虎鲨,它的肉当晚就被端上了餐桌。

    D.《海底两万里》中人物从太平洋出发,途中还经历了搁浅、土著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许多险情。最后,当潜艇到达挪威海岸时,三人不辞而别,回到了他的家乡。

  •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在阅读文学名著过程中,常常能使我们明白许多做人的道理,悟出世间人生的真谛。

    B.南宁新一轮招商引资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存在产业项目不多、项目转化速度不快。

    C.为了防止意外溺亡事故再发生,各个学校都对学生进行了防溺水教育。

    D.语文课程在发扬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1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问其        

     我以日始出时人近。

     及其日中如探汤 

    ④ 孔子不能

    2下列加点词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A. 两小儿辩日   

    但当涉猎,往事耳。

    B. 故  

    不能指一端乎

    C. 日中时远也   

    未至,道渴死。

    D. 孰为汝多乎  

    不知为不知,是也。

    3选出下面句子朗读时停顿错误的一项。(      

    A.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B. 及日中/如盘盂

    C. 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D. 孰为/汝多知乎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填空:

    ①本文主要通过__________来表现人物性格,展开情节。

    ②两小儿的辩斗对你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如何看待孔子的“不能决”?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木兰经历持久战争、出生入死的激烈紧张的战斗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侧面描写木兰战功显赫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木兰矫健雄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父亲的车灯》,回答问题

    父亲的车灯

    管秋实

    ①凌晨,外面还一片漆黑,客厅就传出窸窸窣窣的穿衣声。那是父亲又在套他那身“装备”——一件老式军大衣,一副承受了不知多少风雪的护膝,一只因日晒雨淋而斑驳不堪的头盔。几分钟后,父亲会跨上那辆老旧的摩托车,打开车灯,奔赴数十里外的学校。我的父亲是一名乡村教师。

    ②曾经,我以为父亲如那辆摩托车的车灯,两道光柱直刺暗夜,照亮前方的路,而我,只需轻轻一抬腿,就能潇洒地跨过,踏上平坦大道。这个想法一直伴随了我好多年。

    ③经过父亲的悉心指导,我考入了县城最好的学校。家离学校很远,如果住校,开销肯定不小;在学校附近租房子,窘迫的家境更不允许。父亲四下打听,得知一位亲戚家在县郊有一间空房,便与亲戚商定,暂时借住。

    ④学校与住处一南一北,仍然有一段不短的路程,怎么办?父亲略一思索,大手一挥:“这点苦算什么,我送你!”从此,每天早晨,父亲都帮我裹严实,送我上学,然后自己赶往学校上课,风雨无阻。

    ⑤班级有些同学家境殷实,汽车接送都是“标配”,“四轮子”风不透雨不漏,而车灯更为明亮。与其相比,父亲的摩托车则灰头土脸。渐渐地,每当跨上父亲的摩托车,我心里就感到特别憋屈。我开始抱怨,为何别的同学条件优越,而我找个住处都难;为何同学们穿着一件件名牌,而我只有一身校服;为何同学家的车灯那么明亮,而父亲的车灯却如此昏暗……

    ⑥终于,压抑爆发了。那天,父亲的摩托车车灯坏了,天黑路滑,一不小心,我们父子连人带车摔在路边的田野里。我一爬起来就冲着父亲大吼,心中的那股怨气一下子喷涌而出。父亲一声不吭,满手的泥巴,默默地抹掉粘在脸上的草叶,走上来拍去我身上的泥土。

    ⑦借着远处微弱的路灯光,我瞥见父亲身上穿了多年的棉袄被划出一道新口子,内瓤翻了出来,一块块旧棉花已硬结成块,黄里透黑。眼前的一幕像一根针扎在我的心头,我羞愧、懊悔、自责。我凭什么与同学攀比吃穿?我有什么资格抱怨自己的家人能力有限?而我又为何不能像父亲那样去奋斗?

    ⑧这一摔,倒下的是躯体,站直了的却是精神。

    ⑨从那时起,我学习的内驱力与日俱增,那摔坏的车灯在鞭策我奋力前行。期中考试后,学校召开家长会,我作了发言:“我的父亲是一位平凡的乡村教师,每天坚持用一辆破旧的摩托车接送我、为我奔波。是他的简朴、执着、坚韧深深地影响了我,他像一盏明灯,指引着我前行的路。”台下,父亲摸摸鼻子,故意地咳嗽几声。

    ⑩会后,我前所未有地拥抱了一下父亲,并催促说:“爸,赶快把摩托车的车灯修好吧!”

    父亲说:“不需要修了,你已经在心里装上了一盏更亮的灯!”

    【1】本文围绕“父亲的车灯”写了“我”的心理变化过程和表现,请仔细阅读②—⑩段内容,并根据三处提示,将横线处补充完整。

    自信、洒脱—→____________—→愤怒、大吼—→_____________—→理解、醒悟

    【2】第①段“那是父亲又在套他那身‘装备’”一句中,“装备”具体指什么?

    【3】第⑧段“这一摔,倒下的是躯体,站直了的却是精神”有什么作用?

    【4】第⑨段中说“从那时起,我学习的内驱力与日俱增”,你认为“我学习的内驱力”是什么?

    【5】文章结尾句“一盏更亮的灯”是指车灯吗?你怎样理解?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毛泽东与诗词

    ①毛泽东多次表露出不喜欢新诗的态度。他指出:“几十年来,新诗的散文化倾向是严重的。抽象的说教,直白的道情,使诗失去了鲜明的形象,减却了引人入胜的魅力,读作品时,不能使人如见其形,如闻其声。”毛泽东和秘书林克谈论诗词时,讲得更直白:“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我一百大洋。”

    ②就个人欣赏偏好而言,毛泽东更喜欢古典诗词。毛泽东说过:“旧体诗词要发展,要改革,一万年也打不倒。因为这种东西,最能反映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特性和风尚。可以兴观群怨嘛!哀而不伤、温柔敦厚嘛!”

    ③所谓“一万年也打不倒”,说明毛泽东对古典诗词的永恒魅力深信不疑。他坚持认为古典诗词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诗体建设上积累了丰富的艺术经验,符合中国老百姓的审美习惯,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当然,毛泽东推崇古诗,只是偏爱古典诗词的艺术形式,而反映的内容则完全是现代生活。其实新诗旧诗,也只是一个相对概念,正如郭沫若所说:“主席的诗不能从形式上看新旧,而应从内容、思想、感情、语汇上来判断。”

    ④在思想内容方面,毛泽东诗词继承了“诗言志”的优良传统,在价值取向上吸收了儒家文化“仁者爱人”和“以民为本”为基础的政治理念,始终体现了一个伟大革命家救国救民的政治抱负和不懈追求。而在表现手法方面,毛泽东诗词更多地受到以道家理念为源头的讲意境、重气韵,强调个性自由和浪漫情趣等美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⑤1972年9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首次访华。在欢迎宴会的致辞中,田中用日语“迷惑”一词来表述侵华,其中文含义只是轻描淡写的“添了麻烦”。9月27日,毛泽东会见了田中首相,说:“‘添了麻烦’这样的话不够分量。因为在中国,只有像不留意把水溅到妇女的裙子上,表示道歉时才用这个词。”他特意把《楚辞集注》赠送给田中,《楚辞·九辩》有“慷慨绝兮不得,中瞀乱兮迷惑(愤懑至极无法抑制,心中昏迷错落再也不能平静)”,这是“迷惑”一词的源头。毛泽东此举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用意深刻,韵味浓厚。日方接受了中方意见,在双方发表的正式文件中改成:“日本方面痛感日本过去由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重大损害的责任,表示深刻的反省。”

    (文/汪建新,基于命题需要有删改)

    1对于第①段“我反正不看新诗,除非给我一百大洋”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毛泽东对新诗的态度是很不喜欢。 B.毛泽东不赞同新诗的散文化倾向。

    C.毛泽东认为诗歌应有鲜明的形象。 D.毛泽东觉得新诗比不上一百大洋。

    2对于旧体诗词“一万年也打不倒”原因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旧体诗词能够与时俱进。 B.旧体诗词始终具有价值。

    C.旧体诗词有着悠久历史。 D.旧体诗词有着群众基础。

    3对于文中毛泽东与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的一项是

    A.毛泽东的诗词创作体现出他伟大的抱负和不懈的追求。

    B.毛泽东的诗词创作展现出他自由的个性和浪漫的情趣。

    C.毛泽东凭借对诗词的熟练掌握发现了日方用词的不妥。

    D.毛泽东通过赠送日方书籍凸显了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人生路上,我们有许多面临选择的时刻。请你以“选择”为主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