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减轻中学生的课业负担成了眼下的当务之急。
B. 我国已经成功发射并研制了“嫦娥一号”卫星。
C. 对于这种盲目投资、虚掷钱财的行为,迄今在有些部门仍未得到制止。
D. “一带一路”在平等的文化认同框架下谈合作,是国家的战略性决策,体现的是和平、交流、理解、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闻先生也总是头发_________,他是无暇及此。
②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五遍看不明白,还费了多少_________,他不管。
③那根很老的毛竹扁担受了_________,便“嘎叽”地惨叫一声,父亲身子晃一晃,水便泼了一些在台阶上。
A.凌乱 功夫 震动
B.零乱 工夫 振动
C.凌乱 工夫 震动
D.零乱 功夫 振动
3、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并非所有的修缮都属于荒唐。 地清理, 地加固,再苦心设计,让它既保持原貌又便于观看。这种劳作,是对废墟的恩惠。废墟不值得 ,废墟不必要 。中国历史充满了悲剧,但中国人怕看真正的悲剧。最终都有一个大团圆,以博得情绪的安慰,心理的满足。惟有屈原不想大团圆,杜甫不想大团圆,曹雪芹不想大团圆。他们保存了废墟,净化了悲剧,于是也就出现了一种真正深沉的文学。
A. 小心翼翼 不露痕迹 遮盖 羞愧
B. 不露痕迹 小心翼翼 羞愧 遮盖
C. 小心翼翼 不露痕迹 羞愧 遮盖
D. 不露痕迹 小心翼翼 遮盖 羞愧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塌陷破败)
B.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蠢笨得动不了)
C.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明令取消或禁止)
D.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惭愧)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面对不期而至的期末考试,同学们积极准备,认真复习。
B.对于青年见义勇为的行为,大庭广众纷纷表示支持。
C.不良商贩呕心沥血经营的口罩制假窝点被工商局一举查获。
D.一个又一个大的四方竹纸本子,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楷,如群蚁排衙。
6、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炽热的岩浆刺目地闪亮着,翻滚着,随着飞船的下潜,在船尾飞快地合拢起来。
B. 只有当一个人不再对生活抱任何幻想的时候,真正的解脱才会不期而至。
C. 她在大屏幕上,还在那个封闭的控制舱中,穿着那件“太空服”,画面凝固着,是以前录下来的。
D. 虽然见面只是微微一点头,却满含浓浓情意;虽然我们说话不多,却彼此貌合神离。
7、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欣赏文章时,要细细咀嚼,才能得知其中的含义。
B.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
C.真是祸不单行!美国突降罕见暴雪,新冠疫情雪上加霜,白宫终于撑不住了!
D.他对这件事情语无伦次时,表现出一副老成持重的样子。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赵高欲专秦权,恐群臣不听,乃先设验,持鹿献于二世①曰:“马。”二世笑曰:“丞相误邪?谓鹿为马?”问左右,左右或默,或言马以阿顺赵高,或言鹿者。高因阴中诸言鹿者以法。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高前数言“关东盗无能为也”,及项羽虏王离等,而章邯等军数败②,上书请益助。自函谷关以东,大抵尽畔③秦吏,应诸侯;诸侯咸率其众西乡④。高恐二世怒,诛及其身,乃谢病,不朝见。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①二世:秦二世胡亥。②项羽、王离、章邯,人名。③畔:同“叛”,背叛。④乡:同“向”,先前。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赵高欲专秦权____
(2)左右或默____
(3)因阴中诸言鹿者____
(4)诸侯咸率其众西乡____
【2】翻译句子。
(1)后群臣皆畏高,莫敢言其过。
(2)乃谢病,不朝见。
【3】由选文来看,赵高是一个怎样的人?
9、古诗默写。
(1)晏殊的《浣溪沙》中将自然现象和人的感受巧妙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2)《如梦令》中表现词人对往事回忆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赤壁》
(4)《庭中有奇树》中点明主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5) ______________,志在千里。《龟虽寿》
(6)烽火连三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春望》
(7)________________ ,心远地自偏。《饮酒》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陪女儿高考
7月6日晚,带着书、衣服、药品、食物等诸多在这三天里有可能用得着的东西,搭出租车去赶考。我们很运气,女儿的考场排在本校,而且提前在校内培训中心定了一个有空调的房间,这样既是熟悉的环境,又免除了来回奔波之苦。坐在出租车上,看到车牌照上的号码尾数是575,心中暗喜,也许就能考575分,那样上个重点大学就没有问题了。车在路口等灯时,侧目一看旁边的车,车牌的尾数是268,心里顿时沉重起来。如果考268分那就糟透了。赶快看后边的车牌尾数,是629,心中大喜,但转念一想,女儿极不喜欢理科而学了理科,二模只得了540分,怎么可能考629?能考575就是天大的喜事了
安顿好后,女儿马上伏案复习语文,一直复习到深夜十一点,在我的反复劝说下,才熄灯上床。上了床也睡不着,一会儿说忘了《墙头马上》是谁的作品,一会儿又问高尔基到底是俄国作家还是苏联作家。我索性装睡不搭她的话,心中暗暗盘算,要不要给她吃安定片。不给她吃怕折腾一夜不睡,给她吃又怕影响了脑子。终于听到她打起了轻微的鼾,不敢开灯看表,估计已是零点多了。
凌晨,窗外的杨树上,成群的麻雀齐声噪叫,然后便是喜鹊喳喳地大叫。我生怕鸟叫声把她吵醒,但她已经醒了。这孩子平时特别贪睡,就是在她耳边放鞭炮也惊不醒,但现在几声鸟叫就把她惊醒了。拉开窗帘看到外边天已大亮,麻雀不叫了,喜鹊还在叫。我心中欢喜,因为喜鹊叫是个好兆头。女儿洗了一把脸又开始复习,我知道劝也没用,干脆就不说什么了。离考试还有四个半小时,我很担心到上考场时她已经很疲倦了,心中十分着急。
早饭就在学校食堂里吃,这个平时胃口很好的孩子此时一点胃口也没有。从七点开始,她就一趟趟地跑卫生间。终于熬到了八点二十分,学校里的大喇叭开始广播考生须知。
八点三十分,考生开始入场。我远远地看到穿着红裙子的女儿随着成群的考生涌进大楼,终于消失了。方才还熙熙攘攘的校园内已经安静了下来,杨树上的蝉鸣变得格外刺耳。一个手提着考试袋的小胖子大摇大摆地走了过来。这时,离开考还有不到十分钟。几个带队的老师迎着那小胖子跑过来,好像是责怪他来得太晚了。但那小胖子抬腕看看表,依然是不慌不忙地、大摇大摆地向考场走。大家正议论着,就听到从学校大门外传来一阵低声的喧哗。只见两个汉子架着一个身体瘦弱的男生,急急忙忙地跑了进来。那男生的腿软软的,一个中年妇女——显然是母亲——紧跟在男孩的身后,手里拿着考试袋,还有毛巾药品之类的东西,一边小跑着,一边抬起胳膊擦着脸上的汗水与泪水。一群老师从考试大楼里跑出来,把男孩从那两个男人手里接应过去,那位母亲也被拦挡在考试大楼外。……
下午考完化学,女儿自觉考得也不错。第一天大获全胜,赶快打电话往家报告喜讯。临睡前,她突然说:“爸爸,下午的化学考卷上,有一道题,说‘原未溶解……’我审题时,以为卷子印错,在‘原未’的‘未’字上用铅笔写了一个‘来’字,忘记擦去了。”我说这有什么关系?她突然紧张起来,说监考老师说,不许在卷子上做任何记号,做了记号的就当作弊卷处理,得零分。我说你这算不得什么记号。另外,即便算记号,你知道谁来判你的卷子?她听不进我的话,心情越来越坏,说:“我完了,化学要得零分了。”她给老师打通了电话,一边诉说一边哭。老师也说没有事。但她还是不放心。无奈,我又给山东老家在中学当校长的大哥打电话,让他劝说。总算是不哭了,但心中还是放心不下,说我们是在安慰她。我说:退一万步说,他们把我们的卷子当成了作弊卷,给了零分,我们一定要上诉,跟他们打官司。爸爸认识不少报社的人,可以借助媒体的力量,把官司打赢……
子夜一点钟,女儿心事重重地睡着了。我躺在床上,暗暗地祷告佛祖保佑,让孩子一觉睡到八点。明天上午考数学,下午物理,这都是她的弱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父亲在陪考过程中承受的紧张和压力。
【2】本文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心理描写的刻画。请以第①段为例,作简要分析。
【3】全文写表示时间的词句多达十次,有什么作用?
【4】本文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请从文中找出两处,并分析其好处。
11、阅读《老王》一文选段,完成后面小题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如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我也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揣摩下列句子中加线词语,分析其表达效果。
(1)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
(2)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
【3】结合语境,简要说说下列句中加了方框的“忙”字所表达的意思。
(1)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2)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3)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
【4】选文第1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5】选文第6段划线句“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一句表明了什么意思?由此可以看出老王是一个怎样的人?
【6】选文第9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有何表达效果?
【7】文章结尾往往是理解文章的关键,在阅读中不妨多留意一下结尾的语句。有人说,本文结尾“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者的愧怍”这句话很感人,请你谈谈作者的这种“愧怍”的感人之处在哪里?
12、读下面材料,然后作文。
老舍写作有个规矩,每天只写2000字,字写够了就不再继续,其余时间都在思索,他说:“由于思索的时间长,由笔尖滴下的是血和泪”。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什么联想和感悟?请任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字迹工整,字数不少于600字。②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