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达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B. 文言文中的称谓语非常丰富,有自称,有他称。如“孤”是古时王侯的自称,“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敬称。

    C. 《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乐府诗集》,它和《孔雀东南飞》合称为“乐府双璧”。

    D. 《黄河颂》选自组诗《黄河大合唱》,由冼星海谱曲,光未然作词。

  • 2、下面对《望岳》一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首二句远望泰山,在自问自答中,生动形象地大笔勾勒出泰山的绵延之势。

    B.三、四句用字极为传神,“钟”字用拟人手法,生动有力;“割”字用夸张手法,形象贴切地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C.五、六两句,诗人抓住泰山层出不穷的云气,以及山中归巢的鸟儿这两个景物细节,展现了心境的开阔和对泰山奇景的喜爱之情。

    D.末两句写登山感怀,诗人登临泰山绝顶俯视群山,可见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祈祷          奇岖          刮目相看          言外之义

    B.嗥鸣          憎恶          迥呼不同          深恶痛绝

    C.仰慕          鉴赏          义愤添膺          心不在焉

    D.田垄          深邃          荒草萋萋          微不足道

  • 4、下列各组词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组是( )

    A.锋芒毕露 妇儒皆知 马革裹尸 家喻户晓 跃武扬威 血气方刚

    B.慷慨淋漓 可歌可泣 沥尽心血 忧心忡忡 语无伦次 如释重负

    C.鞠躬尽瘁 至死不泄 大庭广众 微不足到 颠沛流离 仙露琼浆

    D.以身作责 海市蜃楼 惊心动魄 颠沛流离 忍俊不禁 悔人不倦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的一项是( )

    A.一个人是否善良取决于他能用自己的爱心去包裹这个世界。

    B.对于那些不幸的人,我们不但要有平等之心,还要有同情心。

    C.我们要始终不忘为人们服务的初心,要牢记勇于担当,开拓进取的使命。

    D.为了迎接建国七十周年,学校决定举办以“祖国在我心中”为主题的征文。

  • 6、下列古文默写与原文不一致的一项是( )

    A.故至诚无息。不息则久,久则征,征则悠远,悠远则博厚,博厚则高明。高明所以覆物也,博厚所以载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高明配地,博厚配天,悠久无疆。(《中庸》)

    B.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蚊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荀子《劝学》)

    C.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D.盖西伯(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 7、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古(gèn 逗(tiǎo  qìng  气冲牛(dǒu   气方刚(xiě

    B.头(   赘(léi 冽(lǐng  目不园(kuī 人不倦(huì

    C.宿(   宁(   琐(wěi 而不舍(qiè   忍俊不jīn

    D.对(jiào  恶(zēng  zhuō  怏不乐(yàng 痛绝(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卖油翁》,完成下面小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之。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

    (1)释:       (2)徐:       (3)遣:

    【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无他,但手熟尔。

    (2)翁曰:“以我酌油知之。”

    【3】下列句子全部表现陈尧咨骄傲自满的一项是(     

    ①公亦以此自矜

    ②但微颔之

    ③尔安敢轻吾射

    ④吾射不亦精乎

    ⑤康肃笑而遣之

    A.①②③

    B.②④⑤

    C.②④③

    D.①③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理解全文后填空。

    对于河中石兽的位置,寺僧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__,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讲学家判断其位置是__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老河兵则判断其在______________,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一篇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一碗米粉

    徐全庆

    (1)天有些冷了,父亲突然对我说,陪我去一趟桂林吧。父亲越来越老了,行动也越来越不方便了,已经不能独自外出了。我那时正好要去西双版纳,就说,桂林你已去过了,西双版纳还没去过,干脆和我一起去西双版纳吧。父亲摇摇头。我又提了几个父亲没去过的地方,父亲仍然摇头,态度很坚决。

    (2)没办法,只好陪父亲去桂林。路上,我问,为什么非要去桂林呢?父亲说,我要去吃米粉。就为这原因?我哭笑不得。桂林米粉,我们那儿就有卖的,大老远跑去就为吃碗米粉,看来,父亲真的变成了老小孩。

    (3)车站旁边就有卖米粉的,我说,给你买一碗?父亲不让,带着我一家一家地找。我说,随便买一碗不就行了,何必找来找去的。父亲很坚决地说,不,我要找一位姓杨的。我奇怪,他的米粉特别好吃?父亲嗯了一声,又说,我还欠他一碗米粉钱呢。

    (4)父亲说,那是十五年前的事了。那次他来桂林,玩得很开心,眼看返程的时间就要到了,他匆匆赶到车站,买了返程的车票。这时,肚子咕咕地叫个不停,于是就在一家小店要了一碗米粉。也许是因为太饿了的缘故吧,那天的米粉特别好吃。可是等他付钱的时候,他愣住了,手摇在衣兜里怎么也拿不出来。他的钱包丢了,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了。他尴尬地站在那里,脸上立刻冒出一层汗。店主看出了他窘态,问,没带钱?父亲低下头说,钱丢了。这样吧,把你的地址、姓名给我,回去我一定把钱寄来给你。店主又打量了一下父亲,说,不用了,下次到桂林来,还来吃我的米粉,不过得给两份钱。

    (5)父亲红着脸答应了。十五年了,父亲没有再来过桂林,那碗米粉在父亲的心头挥之不去。他甚至不知道那位店主叫什么名字,只知道他姓杨。

    (6)父亲和我把车站周围的小吃店找了几遍,也没有找到那位姓杨的。父亲就向人打听,终于有人告诉父亲,姓杨的店主早搬走了,搬到哪里没有人知道。失望如厚厚的阴云,蒙在父亲的脸上,他连连叹气。

    (7)父亲开始带我在桂林慢慢寻找。要在那么大的桂林寻找一个不知道姓名的人,谈何容易。我们找了整整两天,也没有找到。天越发冷了,再过24小时我们就要回去了。这时,我突然想到,在网上寻找那位姓杨的店主。我进了一家网吧,在网上发帖,请网友帮忙寻找。

    (8)第二天中午,有人打我手机,说他就是我们要找的人,请我和父亲去吃他的米粉。我和父亲按他说的地址真的找到了他。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语气中满是激动。老杨的头发全白了,动作慢慢腾腾的,老态毕现。

    (9)只是我有些疑惑,这个小店我前天来过,店主是个年轻人。也许是他的儿子吧,我想。

    (10)米粉端上来了,味道确实不错。父亲吃得很香,也很从容。然后,父亲执意按照自己的标准付了钱。

    (11)临别时,父亲又一次握住了老杨的手,说,要是我还能来桂林,我还来吃你的米粉。

    (12)老杨使劲地点头,久久地握着父亲的手。

    (13)返回途中,我的电话响了,是老杨打来的。他说,我们吃米粉的那家小店并不是他的,他身体不好,几年前就收了生意。听说我们在找他,他特意和店主商量,临时当了一会儿店主,又给我们做了一次米粉。他说,他今天特别高兴。

    1文章第(4)段用了哪一种叙述方式?( )

    A.顺叙 B.倒叙 C.插叙 D.补叙

    2作者在开篇用了两段文字写父亲坚持要去已经去过的桂林而不去没有去过的西双版纳,这样写的用意何在?

    3赏析第(8)段划线的句子。

    父亲一眼就认出了他,快走了两步,上前紧紧握住他的手,说,可找到你了,可找到你了!

    4你认为小说的结尾好吗?好,请说说理由。不好,你会怎么写?

    5读完全文,你最敬佩哪个人物?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理由。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七十二本存折

    ①朋友姓骆,叫其父为骆父吧。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我见骆父三次,分别在几年里:第一次交臂错过,他例行去远足,只见其背影;第二次他刚远足回家。累得躺在躺椅里,气喘吁吁,只对我点头;第三次总算正常,一起吃晚饭,却只说过几句话。骆父不爱说话,爱运动,日日带着干粮上路,满山遍野地奔波,把力气和脂肪全通过汗水洒在路上。

    ②骆父年轻时在石灰厂做工,双肺吃足尘灰,年纪轻轻就落下慢性支气管炎的毛病,未及中年,已同老人一样虚弱,气力不足。生产队劳动,评工分,别人家十分,他要打八折,因为身子虚弱嘛。村里人都以为他寿数长不了,老早就病秧秧的,是阎罗王随时要叫走的样子。他却一路蹒珊,踉踉跄跄,挺到了八十四岁。全村人当稀奇事讲,编出各种故事。故事的配角是朋友,讲他手眼通天,花钱收买了阎王爷。

    ③朋友其实是普通人,理工男,嘴笨性平,“通人”的功夫都不及格,谈何“通天”?只是做事钻研,下海早,挣了些钱。这年代,只要入对行,下手早,挣钱是最容易的事,哪怕在合适的地方让银行给你垫钱置几处物业,都能赚翻天。朋友就是在合适的时间做了合适的事,成了大款。朋友却从不款待自己,生活节俭,是标准的好男人,唯一款待的是病父,把他当虾一样呵护着养。

    ④骆父的寿命一半是儿子花钱保出来的,一半是他自己用脚走出来的。医生建议:肺不好,用脚呼吸。他持之以恒,不论严寒酷暑,只要出得了门,绝不待在家里,从不懈怠。生命在于运动,骆父是顶好的例子。但病肺终归不饶他,不时向他报警,2016年终因肺衰竭撒手人寰。医生说老人家的肺像老透的丝瓜瓤,只剩网状的筋络,靠着这样一对肺能活到这年纪,是奇迹。这奇迹是儿子的孝心和父亲的双脚联袂打造的。

    ⑤骆父还创下了另一个奇迹。

    ③整理遗物时,朋友发现父亲房间里,那张他小时候做作业用的小书桌,有一个抽屉牢牢锁着:一把明锁,一把暗锁,双保险。父亲是突然跌倒,然后在多家医院辗转、深度昏迷半年之久后走的。没有临终交代,没有遗嘱,朋友不知道“重兵把守”的抽屉里藏着什么宝贝。当然要打开,兴许里面就有遗嘱。四方找,找不到钥匙,只好找刀钳帮忙。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有的黄,有的红,有的蓝;有的新,有的旧,有的破;有的只是一页纸,是最老式的存单。数一数,总其七十二本(张),少则几千,多则几万,大多是一万元整的,累计八十三万多元。

    ⑦朋友讲,当他看到这些存折时完全傻掉了——这么多!摆起来要堆成两列,否则要坍倒。他瘫坐在父亲床上,足足一个下午,都在流泪、心痛,好像每一本(张)存折都是一本令人心碎的书。存折有的已经存放二十多年,变色,发霉,房间也已经空落半年之久,四处积满灰尘,在夏天的高温里,不可避免地散发着一种酸腐味。但朋友讲,这是他闻过的最好闻的一种味道,一年多来,他坚持每周周末回去,去父亲房间坐一坐,重温这个味道,好像是上瘾了。

    ⑧我曾陪朋友去他父亲日日行走的路线走过一趟,走得饥肠辘辘,看见一家野菜馆,便去就餐。当地有一种土制红薯烧酒,挺出名的,自然要尝一尝,菜热腾腾地端上桌,我们举杯。朋友举起又放下,流泪出门,我追上去,忍着饥饿陪他走。我知道他一定是想起父亲每天带着干粮走在这路上。

    ⑨以一荤一素一碗饭这最简单的三十元一餐计,一年下来是一万多,二十多年是将近三十万,八十多万其实就是这么节约出来的。我纳闷,难道他不知道你有钱?朋友讲,知道的,只是苦出身,舍不得花。我母亲也是这样;我给她的钱大多被她存在银行里,她总是讲,我少花一块,你就可以少挣一块。我不知道这是什么逻辑,只知道,天下父母都这样,宁愿自己苦着、累着、熬着,啼着血,也要对子女道一声岁月静好。

    1文章以“七十二本存折”为标题,有何妙处?

    2文章第①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描写手法?作用是什么?

    骆父瘦,腿长,更显瘦,杆子似的。

    3结合上下文,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加点字有何作用?

    撬开看,小小的抽屉里塞满五花八门的存折。

    4文章结尾处写“我”母亲将“我”给的钱存在银行,这与文中骆父的“七十二本存折”是否重复?为什么?

    5结合全文,说说文中的朋友是一个怎样的人。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俄罗斯当代作家康·帕乌斯托夫斯基在他的作品《金蔷薇》里写道:“生活中的每一个刹那,每一个偶然投来的字眼和流盼,每一个深邃或戏谑的思想,人类心灵的每一个细微的跳动,同样,还有白杨的飞絮,或映在静夜水塘中的一点星光——都是金粉的微粒。”

    如此看来,《邓稼先》《说和做》《阿长与<山海经>》《叶圣陶先生二三事》等经典篇章,都是用生活中淘来的“金粉细砂”锻造成的“金蔷薇”。

    进入初中后,哪一个难忘的瞬间,哪一个心动的时刻,是你生命中的“金粉细砂”呢?让我们将它们拾拣起,锻造成一朵独一无二的“金蔷薇”。请以“   的那一刻”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记叙文。要求: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