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郑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本文是一篇抒情散文,充溢着饱满、深沉的爱国热情。

    B.“当我躺在土地上的时候,当我仰望天上的星星……当我回想起儿时的往事的时候”运用了排比的手法。

    C.题目“土地的誓言”,是“面对土地发出的誓言”,而不是“土地自身发出的誓言”。

    D.本文的写作时间是1931年“九一八”事变发生之时。

  • 2、对《骆驼祥子》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小说讲述的是一个普通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祥子老实,健壮,坚忍,如同骆驼一般。经历了三起三落,祥子失去了生活的信心。

    B.刘四爷只有一个三十七八岁的女儿叫虎妞。她长得虎头虎脑,她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但祥子不喜爱这个虎妞。

    C.祥子去杨先生家拉包月,杨家太太拼命使唤祥子干活且不包饭,杨家太太刻薄,祥子受不了,与杨太太翻脸后走了。

    D.冬天的一个黄昏,祥子在鼓楼前街拉着一位客人向京城跑。后来才发现这人原来是刘四爷。刘四爷问祥子女儿的下落,祥子才告诉他虎妞埋葬在哪里。

  • 3、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型/   峨/马   /为人知

    B.实/   奶/怏不乐   城/忍俊不

    C.逐/   /人不倦   盼/人忧天

    D.余/   动/打冷   号/如重负

  • 4、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诲人不倦 不耻下问 鞠躬尽粹 惊心动魄

    B.颠沛流离 耀武扬威 海市蜃楼 大廷广众

    C.群蚁排衙 海阔天空 仙露琼浆 和言悦色

    D.如释重负 悲天悯人 沥尽心血 以身作责

  • 5、下列关于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该书是北宋司马光主持编纂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B. 《阿长与<山海经>》选自鲁迅的小说集《朝花夕拾》,主要记述作者儿时与阿长相处的情景,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与感激之情。

    C.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大散文作家的合称,欧阳修是其中之一,他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我们学过他写的课文《卖油翁》。

    D. 中国古代关于年龄的称谓很有讲究。例如:弱冠指20岁的男子,桃李年华指20岁的女子;花甲指60岁,古稀指70岁,耄耋之年指8090岁,期颐指百岁老人。

  • 6、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书写或注音有误的一组是( )

    A.(lán)   选聘 恐(huáng) 酣然入梦

    B.() 循环 商(zhuó)   大庭广众

    C.热(zhì)   繁琐 溅(bìng)   契而不舍

    D.持(jīn)   闲暇 屏(zhàng) 海市蜃楼

  • 7、下列句子陈述的内容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最后一课》是短篇小说。作者是法国的都德。文章通过小弗郎士的视角写最后一堂法语课的情形,把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普法战争)产生的悲剧性后果通过日常生活的一角揭示出来,以小见大,具有强烈的艺术力量和深刻的思想意义。

    B.“卿”是古代君对臣的爱称,朋友、夫妻间也以“卿”为爱称;“孤”是古代大臣、官员对王侯的尊称。

    C.《伟大的悲剧》作者是奥地利作家茨威格,代表作有《象棋的故事》《三位大师》等。

    D.《最苦与最乐》作者梁启超,字任公,别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思想家、学者。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

    孙权劝学

    《资治通鉴》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议论,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解释加点的词。

    ⑴蒙以军中多务。

    当涉猎,见往事耳。

    ⑶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2用现代汉语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⑴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耶!

    ⑵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3下面句中加点的文言称谓,不属于对他人爱称、敬称的一项是

    A.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B.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C.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D.答曰:“待久不至,已去。”(《陈太丘与友期》)

    4孙权劝吕蒙学习,感情真挚,心情急切,请从孙权“劝”的语气特点,谈谈你的理解。

    5《资治通鉴》叙事生动,人物鲜活。《孙权劝学》中孙权、吕蒙、鲁肃三个人物,个性鲜明,栩栩如生。他们三个人,你最欣赏谁?请说说理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古诗文默写。

    (1)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2)______________________,双袖龙钟泪不干。(岑参《逢入京使》)

    (3)《陋室铭》中表明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古诗中常有感慨国家兴亡,关心国计民生的主题: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贾生》)中,我们读出李商隐对晚唐皇帝求仙问道、不顾国计民生的不满;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泊秦淮》)中,我们读出杜牧对达官贵人只知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重的愤慨。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小院吟

    关中农村,总喜欢用泥巴打墙,围起一个院儿。我家的小院在村的正中。母亲每天早早起来,将院子一遍遍地扫干净,不允许我们扔下一片纸屑,一根柴棍,村里的人见一方小院,竟收拾得这般模样,便与母亲开起玩笑来:“王妈,您这是准备在地上擀面条了吧?”说得大伙直乐。

    小院是母亲用四五年攒下的鸡蛋钱,请了小工,打墙围起来的,得之不易,母亲便格外地宠它,爱它;冬天埋下一裁葡萄枝条,春天里长起来了,嫩嫩的叶,像一只刚出壳的雏鸟,昂着头,望着这新鲜的世界;春天里种下一行豆,夏天里蔓爬上土墙,花便密密地排成队儿,立了起来。

    小院是母亲精心编织的一个花篮。它盛着农家艰辛而又多彩的生活,也使我稚嫩的心灵成熟起来。

    父亲早年在外地工作,家中无劳力,地里的活儿早早地搁在了母亲和我的肩上。天长日久,我在外面受了气,便独自坐在院子的石头上发呆。母亲过来了,她最知道我的心思,便(  )小凳,(  )我的眼前,东南西北地比画,仿佛一切智慧的东西,都在那粗布裹着的胸口倒出,更似放飞了一只鸽子,使我振奋起来。

    更多的时候,我同母亲一起,在小院里筹划着生活,筹划着以后的事情。或者跟了母亲的眼神,走进一个个带着泥土味儿,又十分生动的传说之中。什么姑家婆、王老六,什么堤埂神、杨柳女,这些故事总如钩子一般地勾着我,让我至今忘不了。

    小院的南侧有几棵香椿树,那是母亲赶庙会时,从近百里的山里挖来的苗,三年便长得胳膊般粗细,并举起一树的叶子。香椿虽是野树,但那香却十分细腻,风来也罢,风去也罢,香便充满了小院,香便传遍了村落。左邻右舍的直说多了这香,整个村子也便多了新鲜,三天两头有人带了孩子来看,小院也因此多了一种情趣。慢慢地,小院成了大伙儿的小院了。

    1文章表面写什么?实际上写什么?

    2文章抒发了什么感情?

    3第4段括号里应填的两个最恰当的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1段突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表现了母亲的什么品质?

    5横线上的话写出了小院的什么特点?请用一个成语来概括。

    6文中起承上启下作用的段落是第几段?分别承启了什么?

    7是什么使“我稚嫩的心灵成熟起来”的。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自铸新词

    汪曾祺

    托尔斯泰称赞过这样的语言:“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以为这写得很美。好像是屠格涅夫曾经这样描写一棵大树被伐倒:“大树叹息着,庄重地倒下了。”这写得非常真实。“庄重”真好!我们来写,也许会写出“慢慢地倒下”,“沉重地倒下”,写不出“庄重”。鲁迅的《药》这样描写枯草:“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大概还没有一个人用“铜丝”来形容过稀疏瘦硬的秋草。《高老夫子》里有这样几句话:“我没有再教下去的意思。女学堂真不知道要闹成什么样子。我辈正经人,确乎犯不上酱在一起……”“酱在一起”,真是妙绝!(高老夫子是绍兴人。如果写的是北京人,就只能说“犯不上一块掺和”,那味道可就差远了。)

    我的老师沈从文在《边城》里两次写翠翠拉船,所用字眼不一样。一次是:

    “有时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羊群,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必争着做渡船夫,站在船头,懒懒的攀引缆索,让船缓缓的过去。”

    又一次:

    “翠翠斜睨了客人一眼,见客人正盯着她,便把脸背过去,抿着嘴儿,不声不响,很自负的拉着那条横缆。”

    “懒懒的”“很自负的”,都是很平常的字眼,但是没有人这样用过。要知道盯着翠翠的客人是翠翠所喜欢的傩送二老,于是“很自负的”四个字在这里就有了很多很深的意思了。

    我曾在一篇小说里描写过火车的灯光:“车窗蜜黄色的灯光连续地映在果园东边的树墙子上,一方块,一方块,川流不息地追赶着”;在另一篇小说里描写过夜里的马:“正在安静地、严肃地咀嚼着草料”,自以为写得很贴切。“追赶”、“严肃”都不是新鲜字眼,但是它表达了我自己在生活中捕捉到的印象。

    一个作家要养成一种习惯,时时观察生活,并把自己的印象用清晰的、明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写下来也可以。不写下来,就记住(真正用自己的眼睛观察到的印象是不易忘记的)。记忆力保存了这种经常用语言固定住的印象多了,写作时就会从笔端流出,不觉吃力。

    语言的独创,不是去杜撰一些“谁也不懂的形容词之类”。好的语言都是平平常常的,人人能懂,并且也可能说得出来的语言——只是他没有说出来。人人心中所有,笔下所无。“红杏枝头春意闹”,“满宫明月梨花白”都是这样。“闹”字、“白”字,有什么稀奇呢?然而,未经人道。

    写小说不比写散文诗,语言不必那样精致。但是好的小说里总要有一点散文诗。

    (选自《岁朝清供》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社)

    1文章标题是“自铸新词”,请你结合全文概括“新词”有哪些特点?

    2以下哪种情境引用“菌子已经没有了,但是菌子的气味留在空气里”这句话最贴切?( 

    A. 雨后的空气特别新鲜,站在城市高楼顶层远眺,我吸一口空气,觉得心旷神怡。

    B. 放学后我和同学们一起踢足球,经过努力,我们队终于获得胜利,我感慨万千。

    C. 闲来无事,我翻看小学毕业合影和留言簿,忽然想起往事,勾起了很多美好回忆。

    D. 和爸妈在外地旅游时,我参观了很多名胜古迹,饱尝了当地美食,非常满足。

    3有人认为文章开头举例太多,最后一个《高老夫子》语言的例子可以删掉,你同意吗?说说理由。

    4文中作者举了自己写作时用词的例子,请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在人生的成长过程中,有欢乐,有忧伤;有振作,也有迷惘;有师长的叮咛和教诲,有同学的宽容和赞赏…… 一件件往事记忆犹新,一幕幕场景历历在目,这些犹如人生长河中泛起的朵朵浪花,这里的每一朵浪花都是美丽的,值得拥有的。

    请结合自己的人生成长经历,以“一朵 的浪花”为题,写一篇500字左右的文章。

    注意:1.除诗歌、戏剧外,文体自选。2.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你所在学校的校名,以及教职工、同学和本人的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