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绕(yíng) 殷红(yān) 铤而走险(tíng) 屏息凝神(bĭng)
B.炽热(zhì) 竹篾(miè) 毛骨悚然(sŏng) 气冲斗牛(dŏu)
C.机杼(zhù) 矜持(jīn) 心有灵犀(xī) 颠沛流离(pèi)
D.案牍(dú) 俯瞰(kàn) 迥乎不同(jŏng) 语无伦次(lún)
2、选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 )
A. 近期全国开展打黑除恶的专项斗争,负责人表示:只有社会秩序安定,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B. 好朋友有困难,他却爱莫能助,内心感到十分遗憾。
C. 狂风骤起,深蓝色的海面卷起阵阵巨浪,滔滔不绝地涌向岸边。
D. 《厉害了我的国》展示了祖国改革开放40年来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备受国人追捧。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浇筑塑胶跑道时使用的溶剂会挥发甲苯、二甲苯等有毒气体,人体吸入就有可能出现皮肤瘙痒、头晕呕吐等症状。
B.臧克家选取闻一多先生的一些言行片段,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他严谨刻苦的治学态度与言行一致的高尚品格令人敬仰。
C.在围绕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方面,杭州积极发扬了综合保护试点市的引领作用,形成了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经验。
D.以APP为主要形态的电子家庭作业或许具备即时上传、实时交互、大数据分析,但归根结底还是市场利益在驱动。
4、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抛砖引玉、鼎力相助,是敬词;蓬荜生辉、不耻下问,是谦词。
B. 沿河走、向我点头、最重要,三个加点词分别是动词、介词、副词。
C. 最近发生的一些事情,使叙利亚局势变得扑朔迷离。成语使用正确。
D. 许多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这对孩子的成长是十分有害的。这句话没有语病。
5、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定有误的一项是( )
A.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对比)
B.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夸张)
C.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夸张)
D.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反问)
6、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迸溅(bènɡ) 殷红(yān) 迥乎不同(jiǒnɡ) 酣然入梦(hān)
B.污秽(huì) 震悚(shǒnɡ) 诲人不倦(huì) 慷慨淋漓(ɡǎi)
C.愧怍(zuò) 猥琐(wěi) 怏怏不乐(yànɡ) 屏息凝神(bǐnɡ)
D.挚痛(zhì) 可汗(hán) 鲜为人知(xiǎn) 气冲斗牛(dǒu)
7、下列有关作家作品和文化常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作者是鲁迅,原名周树人。
B.《木兰诗》选自宋代郭茂倩编写的《乐府诗集》,这是南北朝时北方的一首乐府民歌,保存至今的乐府民歌,较多地反映了平民的喜怒哀乐。
C.《资治通鉴》是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春秋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主持编纂者为司马光,他与欧阳修均为北宋政治家,史学家。
D.杨绛(1911--2016),江苏无锡人,作家、翻译家。代表作有《干校六记》、译作《堂吉诃德》等。
8、阅读下面文段回答问题。
陈康肃公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画四处)
以 钱 覆 其 口,徐 以 杓 酌 油 沥 之。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1)但微颔之
(2)睨之久而不去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尔安敢轻吾射?
(2)乃取一葫芦置于地。
【4】“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将句中“睨”换成“看”“望”“观”等词可以吗?为什么?
【5】你认为下面哪个句子蕴含的道理与卖油翁技艺精湛的原因有关?请写出序号并简要分析。
①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②业精于勤,荒于嬉。
③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④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序号)
(分析)
9、古诗词及文学常识填空。
①《木兰诗》中运用对偶写边塞夜景和军营寒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陋室铭》中暗示虽陋室而不陋,点明文章主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表达陈子昂怀才不遇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⑤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孙权劝学》出自《____》。 作者是___。从“孙权劝学”的典故中衍生出的成语是_____。
⑧《游山西村》的作者是_______, 他是我国____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
⑨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⑩《老王》的作者是_____,她是我国著名的作家。她的丈夫钱钟书也是一位大作家,其代表作是小说《_____》。
10、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最美丽的手
张丽钧
①看特蕾莎修女传记的时候,我特别注意到了插图中特蕾莎修女的那双手,那是一双皱纹堆叠、布满黑斑、粗糙难看的手。照片中的那双手,除了给穷人喂水、喂饭、擦身、洗脚、包扎伤口,就是向穷人传递爱的信息--爱怜地捧住乞讨孩子的脸,动情地抚摩临终者的头发,悲伤地托住饥饿者的下颏,将一个悲苦无助的流浪者紧紧搂在怀里,毅然拉住麻风病人可怕的残肢……
②就是这双手,从豺狗的嘴里夺下过生命,还曾把生满蛆虫、爬满蚂蚁的濒死者抱到“临终关怀院”,为他擦洗,让他获得尊严,让他“死得像个天使”。
③要知道,在古老的印度,贵族们将生活在社会底层的人称做“不可触摸者”。“不可触摸者”被认为是极其肮脏的。他们没有权利喝干净的泉水,只能喝污水;如果他们的影子投到了一种食品上,这食品便只能扔掉,连贵族家的狗都不准许吃。
④面对那些被剥夺了尊严的人,特蕾莎修女从来不吝啬把自己的手伸向他们。这个不懂得留恋“美丽舒适的大房子”的欧洲女人,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了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让自己变成了穷人中的一员。她用被上帝深情吻过的双手去触摸那些渴望被触摸的人。她没有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甚至连可怜、同情这样的情感都被她轻轻地剔除,她只站在一个与他们平齐的位置上,触摸他们,给予他们爱与尊严。
⑤有一回,特蕾莎修女乘火车去一个医院请求支持。当火车经过一棵大树时,她看见一个流浪汉靠着树坐着,看样子快要死了。特蕾莎修女万分焦急,她多希望火车即刻就能停下来,以便她去到他身边安慰他啊!但是火车不能停,特蕾莎修女只好等火车在最近的一个车站停下后匆忙下车。——她真正的目的地还没有到,她是特意为这个流浪汉下车的呀!但是,当她气喘吁吁跑到那棵大树下,却遗憾地发现那个流浪者已经死了。特蕾莎修女独自在那里站了很久。她想,如果她早一步赶到,握一握他的手,摸一摸他的头发,他也不至于走得这么凄凉……
⑥特蕾莎修女坚持认为,“孤独也是饥饿”,而“遭遗弃是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疾病”。所以,她说:“垂死的人必须受触摸、被拥抱,即使是在生命的尽头,也必须让他们感到仍然有人在爱他们。”
⑦哥布拉麻风病收容中心成立那天,特蕾莎修女带着关爱与尊重,逐一触摸那些羞于被人触摸的麻风病人溃烂的身体。她说她不害怕被传染,她害怕的是人们心里长了麻风——冷漠。
③人世的苦难是那样真切地雕刻在了特蕾莎修女那双饱经沧桑的手上。那双本可以养尊处优的手,却偏偏选择了与穷人为伍。上帝把这双手送到人间,让它通过温暖的触摸去消除屈辱、歧视、偏见、孤苦、痛楚、羞惭……
⑨那是一双最美丽的手。
⑩虽然那双手已经谢幕,但它决然伸向穷人的姿态以及它无与伦比的伟大触摸都将成为人类精神最珍贵的遗存。
【1】特蕾莎修女的手“皱纹堆叠、布满黑斑、粗糙难看”,可作者为什么却说这是从“最美丽的手”呢?请通读全文,简要回答。
【2】文章写的是特蕾莎修女,为什么第③段插入写到印度的贵族们?
【3】第④段“几乎是毫不犹豫地一头扎进了加尔各答的贫民窟中”一句中加点的词语能不能删去?为什么?
【4】第⑤段中划线句除了“气喘吁吁”这个神态描写,还从哪两个角度进行描写的,有什么作用?
11、阅读下文,完成题目
①一夜之间,田野山间的野菜被微风吹绿了——几次探头探脑后,终于在黎明到来之前晕出活泼泼的一片。在人们的翘首盼望中,春天终于如约而来。
②在往年那些很忙的日常,没有人顾得上这些入微的细节,大家都在各自生活的轨道上行色匆匆。今年,因着一场疫情,生活顿时静止了一般,时间突然长出了一截。
③惊蛰,万物萌动的季节,我忍不住戴上口罩,走进暌违多日的大自然。在扑面而来的春风里,灿烂的阳光穿透了我的行走,我愈发贪婪地想要把周遭所有的景致尽收眼底。
④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
⑤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
⑥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农民陆续走入田中,土豆已经种上了。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度过了这一个多月焦灼的日子,农民们终于回到那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
⑦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
⑧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
⑨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路北侧的绿衣老太突然意识到了寒冷,肩膀缩了起来,搓着两只手,缓缓转身离去。
⑩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行。
(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0日第15版)
【1】通读全文,试给文章拟一个短语式的标题。
【2】选文第①、②段能否删去?请谈谈你的理由。
【3】品赏语言。
(1)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简析“总”字的表达效果)
(2)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请从描写方法的角度予以赏析)
【4】怎样理解第⑩段画线句的含义?
【5】这次疫情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请结合生活经历简述。
12、 生活中处处有“奇迹”,比如,一段奇妙的旅程、一部奇妙的电影、一场奇妙的比赛、一次奇妙的实验……正是这众多的奇妙,组成了丰富多彩的人生。
请以“奇妙的 ”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文章中不可以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