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
B.我伫立凝望,觉得这一条紫藤萝瀑布不只在我眼前,在我心上也缓缓流过。
C.当飞船刚刚进入轨道时,大多数的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D.“落日工程”是一系列的探险航行,它的航行程序同航天中心的其他航行几乎一样。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尴尬 拮问 取缔 磕头
B.菩萨 霹雳 镶嵌 糟糕
C.守寡 烦躁 愧作 晌午
D.辫子 惶恐 渴慕 笨绌
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醒悟 亘古 厄运 如释重负
B.疲惫 烧灼 妥帖 珊珊来迟
C.辜负 粗拙 峭璧 大庭广众
D.取缔 哀焯 伴侣 不期而至
4、下列加点短语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那里装的是什么仙露琼浆? (并列短语)
B.无人问津它却默默地长上来。(偏正短语)
C.远远地望去火箭起飞了。 (主谓短语)
D.现在他们真是惊慌到了极点。(动宾短语)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实践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B.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C.就目前来讲中国人民的文化程度普遍偏低,还确切地需要大大提高。
D.为了防止新冠疫情不再反弹,市领导要求各单位进一一步加强管理,制定严密的防范措施。
6、对《己亥杂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诗人辞官归乡路上根据见闻感受写的组诗中的一首。
B.首句极力渲染了诗人辞别京师返乡时无边的离愁别绪。
C.“落红”即落花,诗人以“落红”自喻,咏物抒情。
D.诗人含蓄地表达了对社会、对生活的厌倦悲观之情。
7、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历史悠久的饮食文化,提升了中华民族的勤劳和智慧。
B.生活有多宽广,语文就有多宽广。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学语文,还要在生活中学语文。
C.能否杜绝“随手乱扔”这种不文明现象,关键是提升公民的文明素养。
D.我们认真地、一丝不苟地讨论并阅读了《红岩》。
8、阅读课外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孔子行道而息马逸①食人之稼野人②取其马。子贡请往说之。毕辞,野人不听。有鄙人③始事孔子者,曰:“请往说之。”因谓野人曰:“子不耕于东海,吾不耕于西海也。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④之人?”解马而与之。
注:①逸:跑。②野人:农夫。③鄙人:仆人。④向:从前。
【1】用斜线“/”给下面句子断句。(限三处)
孔 子 行 道 而 息 马 逸 食 人 之 稼 野 人 取 其 马。
【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其野人大说: (2)解马而与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
吾马何得不食子之禾?
【4】下列对选文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孔子在路上休息时马吃了人家的庄稼,农夫将马捉住。
B.子贡自告奋勇地去要马,但到底也没有说服农夫。
C.孔子的仆人因刚开始跟随孔子而想表现自己,就抢先去说服农夫。
D.文章虽短却说明了说话的方式方法要适合情境、对象的道理。
9、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朔气传金柝,________________。(《木兰诗》)
(2)________________,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3)莫笑农家腊酒浑,________________。(陆游《游山西村》)
(4)马上相逢无纸笔,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5)黄梅时节家家雨,________________。(赵师秀《约客》)
(6)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________________?(纪昀《河中石兽》)
(7)陈子昂在《登幽州台歌》中从天地落笔,表现出生不逢时的孤独和伤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最苦与最乐》语段,完成下列小题。
然则为什么孟子又说“君子有终身之忧”呢?因为越是圣贤豪杰,他负的责任便越是重大;而且他常要把种种责任来揽在身上,肩头的担子,从没有放下的时节。曾子还说哩:“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那仁人志士的忧民忧国,那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虽说他是一辈子苦痛,也都可以。但是他日日在那里尽责任,便日日在那里得苦中真乐,所以他到底还是乐不是苦呀!
有人说:“既然这苦是从负责任生来,我若是将责任卸却,岂不就永远没有苦了吗?”这却不然,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人生若能永远像两三岁小孩,本来没有责任,那就本来没有苦。到了长成,那责任自然压在你头上,如何能躲?不过有大小的分别罢了。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你若是要躲,倒是自投苦海,永远不能解除了。
【1】选文论述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选文中引用孟子、曾子的话有什么作用?
【3】“卸却责任”和“解除责任”有什么不同?
【4】结合文章,说说你是怎样看待“责任”的。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雪山下的国庆月夜
鲁珉
4年前,我喜欢上了户外徒步旅行。
那年的国庆前夕,与友相约徒步穿越泸沽湖亚丁。为避开“十一黄金周”,我们提前几天就进入了宁蒗到木里的无人区。经过3天的徒步穿越,当我们到达川西亚丁雪山下一个叫呷洛的小村子时,正好是“十一”国庆节,农历八月十六。
向导提前联系了一个叫扎西罗布的藏家。傍晚时分我们到达时,热情的扎西大叔把我们领进一间典型的藏式房屋,非常大的正屋,中间是大大的火炉,原木地板。
放下重装包,大家开始动手做晚餐。扎西大叔的女儿白玛拉珠有些害羞,我们做饭时她笑呵呵地围着我们,看我们做汉族菜,还用不太流畅的汉语问这问那。经过一番忙碌,各种炒菜、凉拌菜、汤菜,还有饼干之类的食品,堆了满满一大桌子。
我们热情邀请扎西大叔一家和我们一起吃饭。席间,我把从千里之外带的月饼分给大家,说昨天是中秋节,今天是国庆节,我们一同共庆佳节。
扎西大叔咬了口月饼说:“这辈子还没吃过月饼呢。”我问月饼好吃不?他说:“好吃,很好吃。”他边吃边说,每当国庆时,我们就会在屋前升挂国旗。你看,那红旗在夜里也还是看得清清楚楚。
他起身从一个超级大的木柜子里搬出一个大壶,笑着说,一起喝青稞酒,庆祝国庆节。
那是我们第一次喝地道的自酿青稞酒。那青稞酒虽说有40多度,但入口好,感觉不到有那样高的度数。大家说笑着,互相敬酒,在雪山下度过了一个欢乐的国庆夜晚。
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扎西大叔一家是藏族,向导是普米族,马夫是纳西族,湖南驴友是土家族,四川驴友是彝族。大家一起说着,笑着,喝着一杯杯清甜可口的青稞酒,藏家房屋里充满着别样的喜庆。
不知不觉已是深夜。此时,月光从藏家房屋的窗户透了进来,形成道道明亮的线条,把藏式房屋映照得格外美丽,似乎正散发着远古的幽香。透过窗户,还可以清晰地看见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在雪山下的夜空里随风飘扬。
高原的天空湛蓝湛蓝,一轮明月高高地悬挂着,丝丝白云时扰时离,犹如点画上去一般。远处的亚丁夏洛多吉雪山在月光下清晰可见,映入眼帘的景象宛如一场梦幻。或许,在极度亮丽的月色下,悠长的情愫会悄悄地生长成对静美雪山夜空的无限依恋。
其实,一年里有很多美好的月夜。只不过“十五的月亮十六圆”,恰恰又是国庆,这一天就被赋予了许多美好的寄托与思念。在那雪山下的高原上,有种情怀飘然而至:伟大的祖国,60多年来,走过风雨,遇见彩虹,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深情与中华民族的浩然正气,屹立在世界东方。
这时,同行的驴友都出来了,仰望着湛蓝的星空,不知谁大声说,我们唱首歌吧,唱《我爱你,中国》!大家立马附和。顷刻,雪山下响起高亢的歌声:“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
月夜里,秋风起,天高云淡。抬眼望去,雪域高原下的祖国山河美丽妖娆。
年年有国庆,但在雪山下不同民族的同胞一起过国庆,却不是年年有。高原雪山下的国庆月夜,令我终生难忘。
那年以后,每年的国庆节假期,我都是背起背包,行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用脚步丈量着祖国的伟大与壮丽。
或许,只有繁荣富强、稳定和谐的社会,才可以让人们以这种自由美好的心,来欣赏祖国的奇峻雄伟与壮丽美好。
【1】根据选文内容,按顺序说说“我们”是如何共庆国庆佳节的。
做晚餐→______→______→______→看国旗,望星空→______
【2】请简要概括文中“扎西大叔”的人物形象。
【3】为什么说“那个国庆节就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节日”?
【4】文章多处运用了环境描写,请举一例,并分析其作用。
【5】结合全文说说文章结尾有何妙处。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也许我们的成长过程并不总是一帆风顺的:不是每一次尝试都能成功,不是每一次付出都有收获,也不是每一个正确行为都被认可……但是,即使是那些曾让我们迷茫、苦恼、沮丧的事,也能使我们丰富阅历,增长智慧,获得人生的启迪。
请以“我不为那件事后悔”为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力求写出真切体验与独特感受。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②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和校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