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屏东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一年级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公元10~13世纪是北方少数民族活跃的时期,他们在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下面是某学生梳理知识时制作的表格,①②③④分别是(     

    政权名称

    主要活动

    916年建国,实行南、北面官制度

    定都兴庆府,创制文字,模仿北宋制度

    沿袭唐宋制度,又实行“猛安谋克”制度

    完成统一,修筑驿道,重新疏通大运河

    A.辽、元、西夏、唐

    B.辽、西夏、金、元

    C.北魏、金、辽、唐

    D.辽、西夏、金、隋

  • 2、“依照执政者的个人喜好以及亲疏关系来决定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公共事务,而不是按照严格公正的司法程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解决社会纠纷的现象还普遍存在。”为解决这个问题,中国在新时期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最重要的成就是

    A.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充分发挥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职能

    C.制定198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D.确立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目标

  • 3、1905—1911年伊朗宪政运动期间,伊朗形成了共同反对国王专制的政党组织。这些政党组织包括温和派代表的伊朗传统社会群体的既得利益者,成员有教士、商人、地主和酋长;民主派则是由接受了资产阶级思想的激进人士组成,他们主张平等自由的选举。据此可推知,伊朗(     

    A.立宪革命失败具有一定必然性

    B.民族民主意识的不断觉醒

    C.民主共和体制建立过程的曲折

    D.宪政运动有广泛社会基础

  • 4、秦汉时期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议政体制。在议政过程中,若持不同意见,可上书驳论,陈说己意。议郎虽在众官中位居最末,却是参议朝政的重要力量,具有一定话语权。这说明秦汉时期(       

    A.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有限

    B.皇权受到有效的制约

    C.政治决策具有一定理性

    D.出现“共和行政”局面

  • 5、1910—1917年,墨西哥资产阶级革命最主要的成果是

    A.打击了国内的封建势力

    B.挫败了美国的干涉

    C.推翻了独裁统治

    D.制定了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

  • 6、中世纪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履行着某些职责,例如维护与作理提坝、水利系统和树篱,防御火灾等:还需要成员提供劳役。例如以村民们轮流提供劳动的方式维护与整修道路,桥梁,据此可知,当时西欧的村庄共同体(     

    A.拥有一定的自治功能

    B.具有自给自足的特征

    C.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对王权构成一定威胁

  • 7、王祯在《农书》中介绍了一种印书法:“造木作印盔,削竹片为行,雕板木为字,用小细锯锼开各做一字,用小刀四面修之,然后排字作行,削成竹片夹之”。1991年,考古学家在清理宁夏拜寺塔废墟时发现了一份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和最晚书写于12世纪初的一些文书。该西夏文佛经墨色浓淡不均,字形大小不一,有的字还放置歪斜,其印刷行距则宽窄不一,且出现了长短不一、墨色深浅有差的“隔行竹片印痕”,经考古学界认证为木活字印本。据此得出的结论中,最适切的是

    A.《本续》体现出了一种成熟的木活字印刷技术

    B.《本续》的出土否定了王祯创制木活字的历史

    C.最新考古发现使已知木活字出现时间有所提前

    D.史籍记载的技术成果不能脱离考古资料的印证

  • 8、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A.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B.总统共和制度的最终形成

    C.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D.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

  • 9、东方学以近东和远东国家为研究对象,兴起于19世纪的欧洲,一战前后进入黄金时期,二战后却招致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批判。1973年,第29届国际东方学学者会议决定放弃这个备受争议的名字,更名为“亚洲和北非人类科学国际大会”。这反映了(     

    A.和平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B.世界大战制约学术交流

    C.国际格局影响学术研究

    D.冷战博弈加剧国际冲突

  • 10、在2015年,习近平主席访问了14个国家,并利用这些场合向各国领导人阐述中国的对外政策。这些政策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以“中国十地区”为形式的对话机制,例如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中国——拉共体部长级会议、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等。这反映出我国外交发展的特点是

    A.多边外交不断发展深化

    B.与世界大国的关系不断发展

    C.软实力外交取得丰硕成果

    D.同发展中国家关系更加巩固

  • 11、19世纪50年代后,各地商人争相到上海采购,逐渐形成若干帮别,其中比较大的有北京帮、东北帮、川帮等,还有来自西北、西南边远省份的规模较小的帮别。各地客帮采购贩运,推动了转批分销业务的发展,材料主要反映了(     

    A.区域经济水平存在差别

    B.口岸幅射效应显著

    C.列强资本深入中国内地

    D.传统商路日趋衰落

  • 12、大部分由内迁的少数民族建立的“十六国”,采用了中原模式的国号、年号,学习汉族的典章制度。这反映了(     

    A.民族差异的消失

    B.民族交融的发展

    C.民族习俗的趋同

    D.民族布局的改变

  • 13、隋文帝立国后,把选官的权力收归中央,废除九品中正制,令各州每年向中央选送人才,参加秀才、明经等科的考试,合格者录用为官,不问门第。隋炀帝即位后增设进士科,用试策方法选拔官吏了,代替州地方官的举荐。隋朝选官制度的变化(       

    A.消除了门阀政治的残余

    B.加强了社会阶层的固化

    C.保证了吏治的清明高效

    D.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 14、匈奴当户跪举灯(见如图)为河北满城汉墓出土文物。灯具底座为身着胡服的匈奴官吏昂首半跪作托灯状擎灯形象。灯盘中心有烛针。该文物可以用以研究(     

    A.汉匈民族关系

    B.汉代官僚制度

    C.瓷器铸造技术

    D.少数民族封建化

  • 15、有学者指出:“1689年中俄双方签订《尼布楚条约》时,世界各主要地区从区域时代进入全球时代,近代国家主权思想和运动以及国际法的.些原则也一定程度影响中俄两国,并在尼布楚谈判中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尊重和应用。”该学者认为《尼布楚条约》

    A.确定了中俄西段边界

    B.引发了清政府统治危机

    C.维护了中国国家主权

    D.改变了清政府的外交政策

  • 16、18世纪中期以来,越来越多的英国人从乡村走向城市。到1851年,英国成为当时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占比超过50%的国家。这一现象反映了(       

    A.传统的乡村社会完全解体

    B.启蒙运动有助于资产阶级统治

    C.工业化推动了城市化发展

    D.“光荣革命”导致贫富分化加剧

  • 17、1978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通知,依据宪法恢复人民检察院,两个月后正式成立最高人民检察院;1979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设立司法部,随后的几年内又相继通过了包括刑法、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试行)、新婚姻法在内的一批基本法律。这些举措(     

    A.反映出国家职能的逐步拓展

    B.推动了依法治国方略的落实

    C.有助于构建稳定的发展环境

    D.凸显了社会主义法制的权威

  • 18、有学者认为,“苏联制度的设计用意,在于尽快将一个极落后,开发度极低的国家,早早送上工业化的大道……尽管这个制度极其缺乏效率,极其浪费,但毕竟达到了上述目标。”这一观点肯定了(       

    A.苏联工业化的巨大成就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成效

    C.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D.苏联发展目标的全面实现

  • 19、1955年,周恩来在亚非会议的发言中提出了一个重要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避免了可能走上歧路的危险。这一方针是(     

    A.另起炉灶

    B.平等互利

    C.求同存异

    D.互不侵犯

  • 20、生活在中亚贵霜帝国(公元1—4世纪)的希腊人,按照阿波罗的形象塑造佛陀:阿波罗式的头,披着希腊长衫式的袈裟,头顶上有波浪纹肉髻,双目微闭,笑容静谧而安详。这表明(     

    A.希腊文化中心转移到中亚

    B.佛教起源深受欧洲文化影响

    C.中亚地区的文化冲突激烈

    D.文明的交流推动了艺术融合

  • 21、到18世纪末期,伦敦克拉肯维尔区每年能生产12万块钟表,其中60%出口。对此,有人形象地说:“伦敦几乎就像是在生产时间本身。”该现象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A.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B.工业革命的开展

    C.科学技术的深度变革

    D.垄断资本的积累

  • 22、下图是创作于1961年的宣传画。这一宣传旨在(     

    A.为工业化服务

    B.巩固国家的阶级基础

    C.克服经济困难

    D.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 23、1979年,借鉴日本、新加坡、中国香港等地管理经验,深圳建设了政府适度放权的蛇口工业区,以摆脱旧体制束缚。建设蛇口工业区是为了(     

    A.增强国营企业活力

    B.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C.发展模范式工业区

    D.利用外资和学习国外先进技术

  • 24、邓小平有两次重要讲话:一是1978年12月13日作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一是1992年1月18日到2月21日,在视察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时的重要讲话。这两次讲话

    A.开辟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B.推动了对外开放新格局形成

    C.加速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D.推进了改革开放的探索进程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在15-16世纪的海洋上,涌现了数位优秀的航海家,请在表格中相应位置写出他们的名字。(将答案写在答题纸对应的数字后的横线上)。

    出航时间

    主要航海家

    主要成就

    1405年

    ①____

    自中国到达东非沿岸

    1487年

    ②____

    到达非洲东海岸。

    1492年

    ③____

    多次横渡大西洋,到达巴哈马群岛。

    1497年

    ④____

    绕过好望角到达印度

    1519年

    麦哲伦

    其船队完成人类历史第一次环球航行

  • 26、毛泽东思想的特点

    (1)毛泽东思想繁荣精髓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__________为基本原则,是马列主义__________________相结合的典范。

    (3)是中国共产党___________的结晶。

  • 27、1961年,为寻求稳定和平的发展道路,不结盟运动兴起。这一运动推动国际政治力量向___________方向发展。

  • 28、精神文化方面

    ①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入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________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

    ②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________陆续传到中国。

    ③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________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

  • 29、内容

    (1)政治上:放弃“________________”的错误方针,将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___________上来。

    (2)思想上:肯定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确定了“____________,开动脑筋,____________,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

  • 30、民族分化政策“________”。

    (1)目的:保障蒙古贵族的统治利益

    (2)内容:

    等级

    名称

    民族

    第一等

    蒙古人

    蒙古族

    第二等

    色目人

    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儿人、回回人等

    第三等

    汉人

    原金统治区的汉族和契丹、女真等族

    第四等

    南人

    原南宋统治区的居民

    (3)结果:民族矛盾更加尖锐,但民族间的交往和________也得到进一步发展;加速的元朝的灭亡。

  • 3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 32、冷战与两极格局:两极格局

    (1)形成:到20世纪________年代中期,美苏全面冷战对峙,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2)特点:

    ①两极格局是________________的。________及其盟国的总体实力始终强于________及其盟国

    ②有些国家处于两大阵营之外,如________________

  • 33、________________日,北京大学等十几所学校的三千多名学生齐集天安门前,举行游行示威,高喊“________________”等口号。学生的爱国行动遭到北洋军阀政府的镇压,使得从________开始的学生爱国运动向________发展

  • 34、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取得重要成果

    (1)为了克服困难,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________”的方针。

    (2)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重要调整。调整很快取得重要成果。

    (3)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________”的伟大目标,极大地激发了亿万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积极性。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标志和意义是什么?

  • 36、北宋财政危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 37、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全面总结了党的百年奋斗和历史经验。

    (1)指出中国共产党探索的中国革命道路及其历史意义。

    (2)请分别列举新民主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3)请根据下列语句归纳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

    “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毛泽东

    “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高科技”——邓小平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习近平

  • 38、经济全球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基本趋势之一,世界市场是经济全球化的重要前提。有观点指出,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形成之日起,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就开始启动了。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问题:

    (1)二战后,新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请指出该体系的三大经济支柱。

    (2)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等全球性的问题日益突出,反全球化运动出现。如何理性看待反全球化运动,请谈谈你的认识。

  • 39、怎样理解新兴民族国家的文化复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高考真题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