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南新郑和密县两地的墓葬考古发现:大多数随葬石磨盘、石磨棒类工具的单人墓中,不见石铲、石镰、石斧类工具,反之亦然;在随葬这两类石器的一例合葬墓中,从陈放位置来看,两类工具也是“分属两个个体”。这说明当时( )
A.出现了劳动分工
B.产生了贫富分化
C.确立了私有制度
D.形成了阶级对立
2、晚清政府于1901年后在军事、政治、经济和教育方面进行的改革,加快了精英阶层的政治觉醒的过程。这些改革不仅有利于孙中山等激进分子的活动,而且加速了清王朝的覆灭。这些改革( )
A.直接促使了武昌起义爆发
B.阻挡了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
C.提升了清政府的治国能力
D.为辛亥革命的爆发创造条件
3、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非洲诸文化是非洲与外界相互影响的结果,这种相互影响就其程度而言,远远大于南北美洲或澳大利亚与外界所可能有的相互影响。这说明()
A.非洲文明是多种文明交融的结果
B.南北美洲和澳大利亚文明落后
C.非洲文明对世界影响范围更广
D.非洲积极吸收借鉴世界先进文明
4、《元史·地理志》记载:“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由此可知,元朝( )
A.加重了民众税收负担
B.实行边疆与内地一体化政策
C.在地方推行行省制度
D.进一步激化了民族之间矛盾
5、下列史实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②《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
③提出“三个离不开”原则 ④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A.①②③④
B.②①③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②④
6、6世纪的皇帝查士丁尼在位时编纂的《罗马民法大全》,为传承罗马法作出了贡献,对欧洲的法学思想和法制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以下关于这部法律说法正确的是( )
①是拜占庭文化的标志性成就 ②是古罗马法律的最高成就
③是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渊源 ④成为一系列公民法的基础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7、1858年后,外国公使进驻北京。1861年,清政府批准设立总理衙门,随后将系统介绍国际法的译作《万国公法》分发到沿海各重要口岸。1876年,首任中国驻外公使郭嵩焘出使英国。这说明
A.清政府积极主动维护国家主权
B.清政府逐渐接受近代外交意识
C.中国外交半殖民地化日益严重
D.英国对清政府的外交影响最大
8、陆九渊认为“吾心”和“宇宙”是一种相互对等的关系。不同于二程和朱熹的“格物致知”,陆九渊主张“致知格物”,他将个人的“致知”行为置于“格物”之前。这表明陆九渊的“格物”理论( )
A.摆脱了儒学思想束缚
B.维护了纲常伦理道德
C.彰显了人的自我意识
D.批判了君主专制统治
9、明朝前期,中央为强化边疆治理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在东北,对女真各部落首领封授官号,并在黑龙江流域设置机构对其进行管理。这个机构是( )
A.乌里雅苏台
B.乌思藏都司
C.奴儿干都司
D.澎湖巡检司
10、在中世纪西欧,封建领主作为大贵族,一般拥有多处庄园,设有负责管理所有庄园的大总管,其直接参与和指导会计事务。大总管之下,还设有若干助手,如专门负责管理仓库的仓管等,还有专门的账房。这反映出当时( )
A.商品经济取代了自然经济
B.领主与农奴关系较融洽
C.封建性等级制度逐渐完备
D.基层经济运行较为有序
11、为打破第四次“围剿”,中央苏区政府发行公债,龙岩县群众踊跃购买,共认购了13000多元,远超过原定8000元的销售计划。该县农民还积极用现金缴纳农业税,一些可以不缴农业税的贫苦农民也主动要求缴税。促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社会经济的繁荣
B.革命力量的壮大
C.政治认同的增强
D.斗争形势的变化
12、工业革命时期的英国和爱尔兰,需要早起上班的人会雇用“敲窗人”来叫醒自己,“敲窗人”会按约定的时间,拿着长竹竿、软锤等工具敲打客户的窗户。这说明( )
A.城市的居住环境有所改善
B.商业经营方式发生变化
C.工厂制有严格的规章制度
D.工人工作态度逐渐提升
13、下表所示为明朝时我国各省引种玉米的情况。这可用于说明( )
省份 | 引种年代 |
广西 | 嘉靖十年(1531年) |
河南 | 嘉靖二十二年(1543年) |
江苏 | 嘉靖三十八年(1559年) |
云南 | 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 |
福建 | 16世纪中叶前后 |
浙江 | 万历元年(1573年) |
A.中国耕地面积的扩充
B.明朝省际长途贩运活跃
C.全球化已影响到中国
D.玉米经过海路传入中国
14、1956—1976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既取得伟大成就,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又曾发生过像“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那样的“左”倾错误。这一时期的阶段特征可以概括为( )
A.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
B.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新中国工业化建设起步
D.社会主义建设在创新中引领潮流
15、下图为2005 年至2021 年东盟各国和中、日、韩、英、美五国在数字服务领域的出口规模增长倍数,以及数字服务出口额在本国服务出口总额中的占比情况。该图说明( )
A.区域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
B.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严重
C.世界对中国的依存度上升
D.国际政治旧秩序依然存在
16、2000年,在四川省巴中市巴州区三江镇中兴村村委会选举中,王大妈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去选举村委会主任。王大妈意愿得以实现的“依据”是( )
A.《民事诉讼法》的颁布
B.《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C.《行政复议法》的颁布
D.《选举法》的颁布
17、下表为西汉《九章算术》中例题的节选。由此可知,《九章算术》具有( )
今有田广十五步,从十六步。问为田几何? |
今有田一亩,收粟六升太半升。今有田一顷二十六亩一百五十九步,问收粟几何? |
今有(人)共买物,(每)人出八(钱),盈(余)三钱;人出七(钱),不足四(钱),问人数、物价各几何? |
A.创新性
B.系统性
C.实用性
D.理论性
18、考古发现,良渚古城的北面和西面,共有11条堤坝。根据初步研究,这个水利系统应为良渚古城建设之初,统一规划设计的城外有机组成部分,可能具有防洪、运输、用水、灌溉等诸方面综合功能。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
A.水利系统促进早期农业产生
B.长江流域经济发展水平领先北方
C.展现出较强的社会组织能力
D.已经具备成熟的奴隶制国家形态
19、比较法是历史学习的主要方法之一。如果要对“北宋与辽议和”与“北宋与西夏议和”进行比较,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是
①都是北宋送给对方钱物 ②都是北宋向对方称臣
③都有利于边境的贸易与开发 ④双方都获得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0、《马可·波罗行纪》中介绍了我国13世纪用冰保存鲜肉及制造冰酪冷食的技术;明朝政府在运河两岸修建水库,给为宫廷运送鲜菜鲜果的船只加冰,保持其鲜嫩;清光绪年间,北京已专设冰窖,用于藏蒜荨,保证对皇宫的供应。这反映出古代中国
A.食物保鲜技术历史悠久
B.政府重视科学技术发展
C.官府需求刺激运河修建
D.长途贩运贸易十分繁荣
21、北魏初期,地主豪强把宗族、佃客组织起来,修筑坞堡,代政府征收赋役。太和十年(公元486年),孝文帝接受建议,“革旧从新,为里党之法”,设立邻长、里长、党长负责清理户口、田亩,征发赋役。这一制度的实施( )
A.解决了土地兼并问题
B.瓦解了地主庄园经济
C.强化了基层社会治理
D.促进了北方民族交融
22、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超过千万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移民大多集中在科技、金融等领域,他们拥有较高的教育和文化资本,在社会中往往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同时获得接收国的市场优势和输出国的技术优势,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国际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状况说明( )
A.国际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B.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劳务输出国
C.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
D.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移民浪潮的出现
2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失业率为23.6%,灾害性弱势群体大约4000万,各种潜在救济对象人数占当时总人口的16%以上。党和政府既采取发放急赈、以工代赈、安置就业等经济措施,又让弱势群体学习文化、参加政治活动。这表明当时的社会救济( )
A.服务国家工业化建设主流
B.物质帮扶与精神帮扶结合
C.对传统救济思想有所创新
D.建立健全了社会保障体系
24、1982年,党的十二大的政治报告中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特征。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上,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中删除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核心”的相关定义,而是着重解释了“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具体要求。这一变化( )
A.展现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智慧
B.指明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方向
C.契合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国策
D.折射出社会主流价值观念的改变
25、古印度文化的特点:
①深受____制度的影响;
②以____为中心;
③以诗代史;
④具有多样性、包容性、辐射性。
26、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 )
A. 新中国试图摆脱两极格局影响
B. “求同存异”的思想得到实践
C. 新中国外交政策的灵活性特征
D. 中国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27、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1)日军占领南京后,从南北两端沿津浦铁路夹击_______。
(2)1938年1至5月,国民政府调集60万大军,在第五战区司令长官_______的指挥下展开_______会战。
(3)中国军队在_______地区围歼日军一万余人,取得_______大捷,这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_______战场取得的_______胜利。
28、用合适的制度创设内容填空
中央官制:秦( ),汉武帝( ),隋唐(三省六部制),明朝( ),清雍正( )
地方制度:秦(郡县制),汉初( )
选官制度:魏晋( ),隋至清(科举制度)
29、【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872年,近代第一家华资航运企业轮船招商局在上海创立,除仿效西方技术外,也有大胆革新。其发起人李鸿章认为“(中国)轮船之有商局,犹外国之有公司也”。虽意在“招商”,但最初募资时很困难,无人过问。李鸿章于是从官款中批拨二十万串制钱,又邀巨商唐廷枢入股并任总办,渐渐附股者日多。之后又公开向社会挂牌发行股票,自由买卖,民众“遂各怀立地致富之心……趋之若鹜”。招商局由政府斌予了独占华轮航运市场的特权,商人可“附股搭办”,但不得“另行设局”。其资金来自官帑、商股和借款、”公家只取官利”,年息一分(10%),并“物色为股商深信之官,使之领袖,假以事权”,年终扣除各种开销后,其余为红利并向股东分发。亏损时,官利则从借款中抽扣,但政府以免税、官物统归揽运等措施使其“休息周转”。在唐廷枢主持局务期间,因谨慎操办,又因积极参与竞争,招商局效益颇丰,“长江生意华商已占十分之六,南北洋亦居其半”,借款几近还清。唐于是拟仃《章程》,提出商股商办,开童事会,但李鸿章迟迟未批准,1884年上海金融风潮中,唐因积欠局款被迫离职,政府委派官员盛宣怀为督办,招商局从此转为官督官办。
——摘编自罗苏文《轮船招商局官督商办体制的形成原因和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轮船招商局创设初期的主要特征。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轮船招商局的官督商办体制的影响.
30、古代美洲文明:玛雅文明
(1)兴起于尤卡坦半岛,发展以种植玉米为主的农业,建立众多城市国家。
(2)城内有____;制造精美陶器;发明了独特的表意____;用复杂的____纪年;采用20进位制;可能也知道0的概念。
(3)15世纪中期,玛雅文明衰落。
31、体系内涵
(1)必要性:对保障人类健康、提高_________具有重要意义。
(2)体系构成:包括基本医疗卫生体系、医疗服务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与_________等内容。
32、文化平民化
(1)平民教育思潮形成的背景
①民国初年,通俗教育和社会教育初步发展。
②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2)表现:白话小说、散文大量涌现。
33、“文景之治”
(1)汉初与民休息:汉初统治集团吸取秦朝速亡的教训,尊奉________思想,采取“________”政策,减轻赋税、徭役和刑罚,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
(2)文帝、景帝在位期间,经济得到了明显恢复,社会稳定,史称“________”。
34、宋朝设立__________削弱丞相的行政权。
35、公社采取的措施有哪些?你认为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36、英国在大洋洲的主要殖民活动的特点?
37、高速公路是如何产生与发展的?
3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朝的选官制度有察举和征辟两种。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
——蔡上司《中国科举史话》
材料二:唐取士制度大体沿袭隋朝。士的来源主要是从学校来的生徒和从州县来的乡贡都受吏部考试,……其中进士科尤为重要。进士科主要考诗赋……思想较为自由,文士多愿应进士科,表现自己的才能,因此唐朝进士科特盛,名人多从进士科出。
——范文澜《中国通史》
材料三:顾炎武说:“八股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
请回答:
(1)列举中国古代不同时期实行的选官制度。
(2)从察举制度的名目来看其选官的主要标准是什么?从考选的方式和程序来看,这种制度存在哪些不足之处?造成了什么后果?
(3)根据材料,科举制度创立于哪一朝代?科举制度下也有许多科目,为什么“唐朝进士科特盛”?
(4)简要评论材料三的观点。
39、中国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探索救国之路,经历了曲折的历程,在向西方学习方面显现出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试举出近代先进的中国人分别在“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等领域学习西方的重大事件及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