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有没有坚定的意志,是一个人在事业上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
B. 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 山是青冷的灰,天是寂寂的蓝,宇宙间仿佛只有这水的存在。
D. 通过参加沈从文作品研读会,使我对富含浓郁地方气息的文学作品兴趣更大了。
2、下列各句,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 走过这家温暖的书店,安慰着这个城市行色匆匆的人们疲惫的精神和灵魂。
B. 因为搭上了网络购物的顺风车,快递行业迸发出极大的生长活力让人瞠目结舌。
C. 大雁之所以能够穿越风雨,行稳致远,关键在于其结伴成行,相互借力。
D. 深海勘探开发技术装备的研制,将不断推进我国大洋海底可燃冰的开采工程效率。
3、下列对有关名著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是鲁迅作品中最富生活情趣的散文集,表现了鲁迅从幼年到青年时期的生活道路和心理历程。
B. 《海底两万里》记叙了核心人物尼摩船长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潜水艇在大海中自由航行。
C. 《骆驼祥子》这部小说大量使用北京口语,读来亲切自然,朗朗上口。老舍在作品中写活了一个始终与命运抗争而不屈服的普通人力车夫。
D.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文学中最富有想象力的作品之一,鲁迅曾称之为“神魔小说”,林庚称之为“童心之作”。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B.在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大家都以亲切的目光注视和倾听着这位老干部的发言。
C.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D.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解决、分析、观察问题的能力。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通过这件事,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B. 只有对老师所提的问题理解到位,就能回答得清楚明了。
C. 祖国的安定团结更加激发了海外侨胞的爱国热情。
D. 能否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是考试取得好成绩的条件之一。
6、下面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第三极地》之所以火爆的原因,在于这部纪录片美到极致的风景和独特的风俗人情。
B.我们欣赏散文,既要细心领会作者对于自然和人生的感悟,又要认真品评作者表达这种感悟所用的形式。
C.他一回到老家就感受到热烈的气氛和乡亲们一张张快乐的笑脸。
D.有无扎实的阅读基础,是青少年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
7、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使人们重拾汉字之美。
B.为了优化育人环境,学校加快了环境改造的速度和规模。
C.能否熟练规范地书写汉字,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汉字书写的基本要求。
D.4月1日,济南轨道交通1号线开启商业运营,标志着泉城正式迈入地铁时代。
8、(1)本文选自《____________》,作者是_____代的 _______家、______家________ (填人名),他的字是____________。文题中的“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_____________ 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2)用原文回答:
①本文的主旨句是: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②本文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
③表现纵情畅怀、谈笑风生情状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指出“龙”、“仙”比喻什么?
(4)《陋室铭》是古代散文中的名篇,作者通过这篇铭文,表达了自己______的愿望和__________生活情趣。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弹琴复长啸。(王维《竹里馆》)
(2)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3)《逢入京使》中运用夸张手法传达出惜别深情句子是_____,______。
(4)《木兰诗》描写边塞夜景,烘托木兰勇敢坚强性格的句子是_____,____。
10、在国外唱《我的祖国》
叶公觉
①我的儿子本是一位新生代的骄子,他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对我来说这些歌曲旋律夸张别扭,一点也不好听,有的甚至像说话一样,毫无音乐性,但儿子喜欢,我一向对他喜爱的歌不以为然。
②自从儿子出国以后,我发现他的爱好有了改变。从他发来的电子邮件中知道,他开始喜爱中国的山水画,常从网上下载反映祖国风貌的画片,而且也喜欢起一些老歌来,其中一首就是《我的祖国》。儿子在电子邮件中高兴地告诉我,他如今是每天口不离这首歌,越唱越觉得祖国家乡的可爱。
③我从小学时代起,就唱“一条大河波浪宽”,但当初注重的是歌声的优美、旋律的舒展,对于歌词所描写的祖国的形象反而没有注意,大概因为一直生活在很小的生活范围内,对祖国的含意缺乏深切的理解吧?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
④我和《我的祖国》的词作者乔羽先生有过一面之缘,那年他来我所居城市采风,我陪同他,与他同行的还有石祥、凯传。后来他还给我写过信,用毛笔写的,很潇洒的笔迹,我至今珍藏着。他待人很热情真诚。是他给电影《上甘岭》写的插曲《我的祖国》,“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美景,仿佛就是描写的我的家乡江南风光。“朋友来了有好酒,若是那豺狼来了,迎接它的有猎枪”,写出了中国人民既好客又嫉恶如仇的民族性格。这首歌传唱几十年不衰,总是有它的道理的。如今在远离家乡的地方,我的一向不爱好老歌的儿子,也热爱起这首老歌来,可见它的魅力非凡。
⑤后来我也有机会去国外小住,在别人的国家里,语言又不能相通,每天除了看看华语电视外,只能读中文书聊解寂寞。有时也哼唱起《我的祖国》这首歌来。
⑥有一次华人聚会,会后有精彩的文艺演出,其中第一个节目就是一位中国留学生唱的《我的祖国》,那身穿鲜艳丝绸中国服装的女留学生一开口就像郭兰英当年唱的那样声情并茂:“一条大河波浪宽……”台下的人们似乎迫不及待地附和着唱起来:“风吹稻花香两岸,我家就在岸上住,听惯了艄公的号子,看惯了船上的白帆……”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这是美丽的祖国,是我生长的地方,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明媚的阳光……”
⑦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在合唱声中,有鬓发斑白的老学者,有青春年华的留学生,有事业兴旺的企业家,有随夫留洋的伴读夫人,有侨居海外多年的侨界领袖,有中国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大家似乎忘了各自的身份,都以一个祖国的儿女的同样身份真心实意地唱着这首歌,因为我们有同一个祖国,我们是唱着《我的祖国》成长起来的,歌声中,我想起了童年,想起了故乡,想起了美好祖国的山山水水,我发自内心地深情独白:祖国,我爱你!
(选自《重庆晚报》)
【1】文章第①段先写儿子热衷于港台歌星们演唱的歌曲,这样写有何作用?
【2】“而今我的儿子在异国他乡歌唱《我的祖国》应该有更深一层的感受。”“更深一层的感受”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上下文,说说“我的声音颤抖着也跟唱起来”一句中“颤抖”一词有何妙处。
【4】“歌声从台上的独唱渐渐变成了全场的合唱”,这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5】结合文章,请你分析《我的祖国》传唱几十年不衰的原因。
11、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收废油的老拆洗工
①老拆洗工经常骑着一辆陈旧的三轮车,鸣着一个高音喇叭在小区里转悠:“拆洗油烟机、煤气灶……”
②他的车后载着一些洗涤工具,还有一只加盖的保温大铁壶,我一直好奇这只大铁壶里究竟装着什么。有一次我在回家的路上,碰巧看见他在一幢居民楼下替人洗好了煤气灶后问:“你家里有没有多余的废油?卖给我!”
③他在收购废油?我心里一阵惊诧!原本,老人60多岁了还出来劳动赚钱,我对他还有点敬意的,可不曾想他竟挂羊头卖狗肉,做着收废油的勾当!
④如今“地沟油”简直成了一个社会敏感词,我几乎可以断定老人收购废油意味着什么,或许,他与某些酒楼饭店建立着某种“业务”,甚至他的子女本身就是一些饭店或者早餐的经营户。
⑤虽然老拆洗工还是一如既往地骑着三轮车,鸣着高音喇叭来小区里转悠,但是我对他那份敬意却荡然无存,甚至还对他有些鄙视,我每次在外面吃早饭或者就餐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他收购废油的事情,还总是暗自祈祷这家饭店与他之间没有那种“业务往来”。
⑥渐渐地,我就很少在外面就餐了。一个周末,我在外面玩了一阵后回家吃饭,走进厨房,只见家里的油烟机和煤气灶都焕然一新,母亲告诉我说,上午已经叫那个老拆洗工把油烟机和煤气灶都拆洗过了,母亲还高兴地告诉我说:“家里不是还有些废油吗?他全部给收购走了,就连油烟机排烟口的积油盒里的油也一起倒了进去,打了三元钱的折扣!”
⑦我连忙对母亲说:“哎呀,不能把废油卖给他啊,他收购废油肯定是拿去卖给那些无良的餐馆里,如果不是这样,谁还会收购废油?”
⑧母亲脸一沉,怪我心眼太重,还说那老拆洗工可没有我想得这么缺德。“人家收购废油是用来当洗涤剂的!”母亲说。
⑨“用废油当洗涤剂?”我说老妈:“你连这种荒诞的鬼话也信?”
⑩“为什么不信?我亲眼见到的!”母亲说,“我和他聊了很多天,他每天出门前就把那些收购的废油加热,然后装进那只保温大铁壶里,在对付油烟机排气扇或者煤气灶上黏附的油污时,他就先把那些温热的废油往上抹,再用抹布擦拭,就容易擦掉了,至于剩余的油渍呢,只需要用一点点洗洁精加点温水很容易就擦干净了!”
⑪母亲接着说:“因为他收购废油的价格比专业的洗涤剂便宜好多,所以他的成本就比别人少,而且他用废油洗起来的灶具都特别干净,老客户特别多呢!最要紧的是,废油一般都是直接倒掉的,他虽然回收的数量不大,但能帮人节约一点是一点,也算是在尽自己的力量帮助人呢!”
⑫听了母亲这番话,我这才猛然醒悟,对啊,用温油去除顽固油污,这不就是物理上所说的“相似相容原理”么?同为有机物的油,自然非常容易相互溶解,也自然可以当洗涤剂了!
⑬想到这里,我不禁觉得有些惭愧,自己虽然是一个大学生,但却还及不上一名年老的拆洗工懂得使用科学知识,还用一种冰冷的揣测去想当然地否定别人的智慧和诚心!
⑭在写到这里的时候,屋外又响起了老拆洗工的喇叭声,透过窗户,我看见他依旧骑着那辆陈旧的三轮车,身形虽然有些佝偻,但我却觉得他是那么高大,那么值得尊敬……
【1】通读全文,请写出“我”对拆洗工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2】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④段加点的“业务”一词的含义。
【3】老拆洗工购买废油是用来当洗涤剂,而不是用来制作地沟油,前文对此有一伏笔,请找出来。
【4】结合文章具体内容论述老拆洗工的性格特点,不少于三点。
【5】从结构上和内容上分析选文最后一段在文中的作用。
12、请以“这就是幸福的味道”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选材真实合理,行文结构清晰。
(2)集中叙事,注意细节描写,合理的详略安排。
(3)注意主题升华,中心突出。
(4)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透露个人身份的信息。文章不低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