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哺育(bǔ) 呜咽(yè) 污秽(huì) 鲜为人知(xiǎn)
B.憎恶(zēnɡ) 取缔(dì) 门槛(kǎn) 锲而不舍(qiè)
C.譬如(pì) 拍摄(shè) 修葺(rónɡ) 悲天悯人(mǐn)
D.迸溅(bènɡ) 矜持(jīn) 厄运(è) 千钧重负(jūn)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这批游客目不窥园,绝不任意采摘农民的劳动果实。
B. 对于“中国式过马路”这种不文明行为,大家都深恶痛绝。
C. 为发展我国科技事业,不少科学家做到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D. 作为一名军人,就要保家卫国,即使在战场上马革裹尸也在所不惜。
3、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我们在学习上遇到困难时,一定要向老师请教,做到不耻下问。
B. 做学问最关键的是要有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如果见异思迁,终将一事无成。
C. 那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的背后,往往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D. 纳粹的恐怖记忆让如今的德国人对战争深恶痛绝,也对错综复杂的国际事务心存反感。
4、语法分析正确的一项( )
阅读也是一种循环往复的过程。这种循环往复,就是人们常说的精读。有定评的经典性作品,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丰富的内容,高尚的品格,是人类迄今为止所能达到的峰巅。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
A. “品格”是名词, “获得”是动词,“很”是副词。
B. “经过时间的筛选,一定有着深邃的思想”一句中“邃”的读音是“shuì”。
C. “一个人能否获得多大的能量,取得多高的成就,很大程度取决于这种循环往复的阅读。”一句有语病,修改方法是将“获得多大的能量”与“取得多高的成就”调换位置。
D. “阅读是锲而不舍的长期追求,更是一种生命的“马拉松”。”一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法。
5、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交警董相勇捐肝救妻,谱写了夫妻二人在困境中相濡以沫。
B.只有走好人生的每一步,我们才能真正拥有一个灿烂的明天。
C.一本好书可以给你带来许多教益,甚至可以影响你的一生。
D.通过汉字书写大赛,中华民族重拾汉字之美,也就越发珍惜纸质时代的美好。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因为超采地下水,月牙泉水域面积缩小了两倍。
B. 这项工作能够顺利完成的原因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
C. 中学生书写水平下降的问题,广泛引起了社会的关注。
D. “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成功将“天宫”二号送上太空,“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是中国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空间实验室。
7、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伟大的悲剧》是奥地利著名作家茨威格写的一篇传记,文章通过写斯科特一行人晚到南极、绝望而归、悲壮覆灭的经过,颂扬了人类勇于探索、不怕牺牲的精神。
B.《紫藤萝瀑布》和《一颗小桃树》的作者分别是当代作家贾平凹和宗璞,两篇散文都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寄寓自己的情思,抒发对社会人生的感悟。
C.《河中石兽》出自清代文学家纪昀的笔记小说集《阅微草堂笔记》,这部小说集主要讲述各种狐鬼怪谈、奇闻逸事。
D.古代乐府民歌《木兰诗》风格刚健质朴,诗中多用口语化的问答刻画人物心理,以铺陈排比描述行为情态,以风趣比喻收束全诗。
8、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河求之,不亦颠乎?”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乙】
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察今》)
【1】解释下面句子中的加点词。
(1)山门圮于河____________
(2)不亦颠乎______________
(3)堙于沙上______________
(4)是吾剑之所从坠__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3】你从两个故事里分别悟出了怎样的道理?
9、(1)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刘景文》)
(2)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好一朵木槿花
宗 璞
(1)木槿以前给我的印象是平庸。“文革”中许多花木惨遭摧残,它却得全性命,陪伴着显赫一时的文冠果,免得那钦定植物太孤单。据说原因是木槿的花可食用,大概总比草根树皮好些吧。学生浴室边的路上,两行木槿挺立着,花开有紫、红、白等色,我从未仔细看过。
(2)前年秋至,我家刚从与母亲死别的悲痛缓过气来不久,又面临了小弟的生之困惑。我们不知道下一分钟会发生什么事,陷入极端的惶恐中。我在坐立不安时,只好到草园踱步。那时园中荒草没膝,除了我们的基本队伍亲爱的玉簪花之外,只有两树忍冬,结了小红果子,玛瑙扣子似的,一簇簇挂着。我没有指望还能看见别的什么颜色。
(3)忽然在绿草间,闪出一点紫色,亮亮的轻轻的在眼前转了几转。我忙拨开草丛走过去,见一朵紫色的花缀在不高的绿枝上。
(4)这是木槿。木槿开花了,而且是紫色的。
(5)木槿花的三种颜色,以紫色最好。那红色极不正,好像颜料没有调好;白色的花,有老伙伴玉簪已经够了。最愿见到的是紫色的,好和早春的二月兰、初夏的藤萝相呼应,让紫色的幻想充满在小园中,让风吹走悲伤,让梦留着。
(6)惊喜之余,我小心地除去它周围的杂草,做出一个浅坑,浇上水。水很快渗下去了。一阵风过,草面漾出绿色的波浪,薄如蝉翼的娇嫩的紫色在一片绿波中歪着头,带点调皮,却丝毫不知道自己显得很奇特。
(7)去年,月圆过四五次后;几经洗劫的小园又一次遭受磨难。园旁小兴土木,盖一座大有用途的小楼。泥土、砖块、钢筋、木条全堆在园里 ,像是零乱地长出一座座小山,把植物全压在底下。我已习惯了这类景象,知道毁去了以后,总会有新的开始,尽管等的时间会很长。
(8)没想到秋来时,一次走在这崎岖的山路上,忽见土山一侧,透过砖块钢筋伸出几条绿枝,绿枝上,一朵紫色的花正在颤颤地开放!
(9)我的心也震颤起 来,一种悲壮的感觉攫住了我。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0)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
(11)我跨过障碍,走近去看这朵从重压下挣扎出来的花。仍是娇嫩的薄如蝉翼的花瓣,略有皱折,似乎在花蒂处有一根带子束住,却又舒展自得,它不觉得环境的艰难,更不觉得自己的奇特。
(12)忽然觉得这是一朵童话的花,拿着它,任何愿望都会实现,因为持有的,是面对一切困难的勇气。
(13)紫色的流光抛散开来,笼罩了凌乱的土地。那朵花冉冉升起,倚着明亮的紫霞,微笑地看着我。
(14)今年果然又有一个开始,小园经过整治后,不再以草为主;所以有了对美人蕉的新认识。那株木槿高了许多,枝繁叶茂,但是重阳已届,仍不见花。
(15)我常在它身旁徘徊,期待着震撼了我的那朵花再来。
【1】阅读全文,请找出本文的行文线索。
【2】试从修辞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3】“土埋大半截了,还开花!"这一句作者为何要单独成段?
【4】文章先说印象中的木槿是平庸的,后说木槿花是“震撼了我的那朵花”,运用了何种写作手法,有何妙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述。
11、阅读《百合花开》一文,回答各题。
百合花开
宓月
①小时候,跟父亲去山谷,一朵白色的花吸引了我。
②在草丛里,它独自开着。它几乎和我一样高,花朵像喇叭一样大,却一点也不张扬,白色的花瓣微卷着,露出嫩黄的蕊。擎起它的根茎好像不胜重力地自然弯曲,让它看上去那么高贵,却又那么地孤寂。
③我被这朵花迷住了,久久不肯挪步。
④父亲说,这是野百合。因为我喜欢,父亲决定把它带回家。我本以为,他只是掐了花就走。没想到,父亲小心翼翼地拨开草丛,先清除了周围的一大片杂草,很快,一株亭亭玉立的野百合出现在我面前。它像童话中迷路的小仙子,突兀地出现在这片山谷里。它纯洁的白,让周围的一切黯然失色了。可它又是那么无助而脆弱。我担心它那瘦长的根茎,风一吹就会被折断。父亲用随身携带的一把小锄头从四周开始挖土,他掏得很深。我全神贯注地守在一旁,扶着花朵。很快,一个乒乓球大小的球茎,完整地悬空出来。
⑤父亲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托着球茎,把花朵搁在肩膀上。我欢天喜地地跟在父亲身后。那朵百合花在父亲的肩头一颤一颤的,正冲我笑嘞。
⑥父亲把它种在屋旁的菜地里,用一根小木棒将它固定好。经过一番腾挪,野百合似乎也累了,有些萎靡不振。我疑惑地问父亲,它还能活么?父亲笑笑,说你明早来看它。第二天一起床,我就跑到菜地里。只过了一夜,野百合似乎适应了新环境,精神抖擞地立起来。硕大的花瓣上,还有几颗露珠在晨光中闪烁。我的整个暑假,因为它,多了许多憧憬和幻想。每天,我像探望老朋友,看它在风中摇曳,看蜜蜂在它的花蕊里沾满嫩黄嫩黄的花粉……
⑦九月天气逐渐转凉,野百合也在一阵阵的凉风中逐渐枯萎、凋零。看着凋落的花瓣,生命的短暂、美的易逝,让我第一次感到了忧伤。父亲说,我们可以把球茎分瓣,来年会变成几棵,父亲将百合花的球茎挖出来,分成七八瓣,在菜地的一角重新栽下去。
⑧八岁那个冬天,我每天都要去看看,但是,野百合的嫩芽迟迟没有冒出来,我便等得失去了耐心。美丽的雪花,春节的喜庆,使我几乎忘了野百合的事。春天来了,太阳的温暖改变了这个世界。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我即刻兴奋地跑去告诉父亲,我的百合花长出来了!
⑨父亲让我知道了一朵花是怎么长成的,也教会了我认识这个世界、热爱这个世界。是他给予我的欢乐太多,让我二十年都不愿走出他给我的幸福时光。可他又是多么的残酷,二十年前就丢下我独自远去。让我经常在这一刻谈笑风生,下一刻便愁云密布。
⑩世间美好的事物总是太过匆促、短暂。仿佛流星在心中留下的刹那光芒,要我们用尽一生去寻找、捡拾。我常常会突然忘却自己身在何处,满心满眼都是父亲的影子,伸出手却总也触摸不到他。那倏然间的惊悚,似一个无底的深渊,无论我怎么努力,世界的一角已无可挽回地沦陷……直到今天,每当看到百合花,我都会伤感和怅惘,我知道它们中永远不可能有陪伴我成长的那朵野百合。就像我把爱无限地放大,最爱我的父亲也不会再回来。可我仍固执地相信,还有许多野百合在某个荒野一年年寂寞地盛开。它是我孤寂中的念想,迷茫时的希望,是当我的人生沉入谷底时,亮着的最后一束光……
(选自《雪花》,有删改)
【1】依据提示填空,完善本文线索。
百合花 | 初见百合花 | 移植成功 | (2) | 再度生长 | 又见百合 |
“我”的情感变化 | (1) | 憧憬和幻想 | 忧伤 | (3) | (4) |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中第⑧自然段画线的句子。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屋旁的菜地里齐刷刷地站着一溜茁壮的青苗,七八棵的样子,像一支小队伍。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第①自然段开门见山,点出了题目,同时也引起了读者想看看这朵“白色的花”的阅读兴趣。
B.第④自然段加点的词“突兀”,形象生动地描绘出野百合出人意料地出现在山谷间,突出了它亭亭玉立的身姿,表达了作者看到它的惊喜意外之情。
C.文中,父亲把野百合花带回家的目的就是让我高兴,让我学会认识植物,丰富我的科学文化知识。
D.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总结了全文,亲情、哲理融合在一起,意蕴丰富,引起我们对人生的、社会的深深思索,从而升华了主题。
E.本文综合运用了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语言通俗易懂,内容浅显直白。
【4】请结合全文,说说在“我”成长路上,百合花给了“我”什么启示?
12、请以“沉醉在 中”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提示与要求】
(1)请你从“花海”“书香”“音乐”“幸福”四个词语中选择一个,把题目补充完整。(2)可以大胆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进行写作。(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等,否则会被扣分。(4)抄袭是一种不良行为,相信你不会照搬别人的文章,否则会影响你的成绩。(5)考虑到内容的充实,文章不要少于5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