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德里苏丹政权建立后,政府和军队中高级官员皆由突厥人、阿富汗人和波斯人的穆斯林贵族担任,印度教的封建主只能担任低级官吏。德里苏丹政权向印度人民征收苛捐杂税,对非穆斯林盘剥尤甚。由此可知,德里苏丹国( )
A.是一个政教合一的多民族国家
B.所有居民信仰伊斯兰教
C.民族、宗教、阶级矛盾相互交织
D.中央集权体制受到威胁
2、下图列出的是某同学记录的历史笔记。将笔记内容进行归纳,可以得出的有效信息是( )
公元12世纪中期 劳役制庄园兴盛 掌握行业全部技能的行会 出现区别于奴役状态的城市自由民 |
A.西欧封建主义特征
B.奴隶经济快速发展
C.人民群众逐渐觉醒
D.封建王权得以加强
3、如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
A.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C.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
D.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
4、解放战争中,毛泽东在不知名的小村庄,靠几部电台指挥全国数百万大军;蒋介石在最后的大决战中,忽而乘飞机到沈阳,忽而在葫芦岛登上军舰,到处召开军事会议,但卫立煌、傅作义等将领还是各行其是。这反映了( )
A.地利条件在战争中无关紧要
B.军队纪律决定了战争的成败
C.将领素质是战争取胜的关键
D.军事指挥体系影响战争进程
5、百年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药店是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办,从1874年至今它的变化发展见证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沿革。下图中的药酒标签为“公私合营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制剂厂”,判断相关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6、如下图为某同学学习明清时期经济所做的读书笔记。若为其补充一条内容,应是( )
①一些地方的人以经商闻名,形成实力雄厚的商帮 ②白银成为普遍使用的货币 ③甘著、玉米等高产作物引入中国 ④_________ |
A.铁质农具开始使用,牛耕普遍推广
B.国家推行了均输平准干预民间贸易
C.在西南地区开始使用纸币进行交易
D.手工工场使用雇佣劳动力进行生产
7、“19世纪后半期……科学盈利的真正神秘性在工业中的成长孕育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程度,以至于企业都开始资助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这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发展的主要推动力是
A.工业企业全力资助基础研究
B.电力技术的应用
C.科学技术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D.各国政府的重视
8、8世纪中期至9世纪,在哈里发哈伦·拉希德和马蒙执政时,扩建巴格达城,广建清真寺、驿馆、市场及市政交通设施等。此时,巴格达市场的交易物品中,最有可能出现的是( )
A.中国的瓷器、丝绸
B.欧洲的玉米、甘薯
C.德川幕府的武士刀
D.高丽王朝的诗歌集
9、1914到1915年间,北京政府为选拔兵级行政长官组织了四次考试,先后录取6297人。大多数被录取人员处于30—50岁之间,有相对丰富的近代文化知识。但因大批被分配到各省的录取人员没有获得任职机会,考试被迫停办。这反映出( )
A.任人唯亲的政治弊政被打破
B.重学历轻实践的偏见尚存
C.文官制度脱离了中国的国情
D.强化中央集权的努力受挫
10、“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英国文学家狄更斯曾这样描述工业革命发生后的世界。下列关于工业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促使初等教育不断发展,人们的文化素质不断提高
②最早在英国发生
③工人往往实行倒班制
④促进工厂的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11、列宁和俄共(布)在苏维埃俄国的政治舞台上,拉开了改变原先的革命方法而创造性地采取改良渐进的全新方式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历史大幕。这在社会主义建设史上开辟了改革开放的历史篇章。据此分析,列宁采取的改革措施是( )
A.开展国家工业化建设
B.实施国家资本主义
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
D.调整国民经济结构
12、在中国古代社会地方执法是由地方官员进行的,地方官员往往就是制度的代表.在这种情况下,当地案件能否得到合理的判断就依赖于地方官员的断案能力及道德水平.这说明中国古代社会
A.人治为主,法律为辅
B.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C.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D.法律为主,人治为辅
13、如图为创作于1951年的漫画《亚洲民族团结》,该漫画意在体现( )
A.新中国维护世界和平的外交立场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得到普遍认同
C.亚非国家实行团结反帝反殖反霸
D.中国周边国际环境得到根本改善
14、理藩院负责管理蒙古、西藏、青海、回部(清朝对新疆天山南路的通称)各藩部。理藩院所管理的“藩”与明朝朝贡体系中的外藩是不同的。外藩并不属于中国,但是清朝的“藩”属于自己政权体系的一部分。这种思维和过去各个王朝用羁縻、封赏、和亲的间接方式控制草原势力的做法,有着根本的区别。清朝对蒙古、西藏、青海、回部的管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 盟旗制度 | 金瓶掣签 | 改土归流 | 奴儿干都司 |
B | 乌里雅苏台将军 | 驻藏大臣 | 西宁办事大臣 | 伊犁将军 |
C | 单于都护府 | 会盟 | 行都指挥使司 | 护乌桓校尉 |
D | “九边”军镇 | 宣政院 | 北庭都元帅府 | 渤海郡王 |
A.A
B.B
C.C
D.D
15、伯里克利执政时代是雅典民主政治的“黄金时代”。关于这一时期雅典公民大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代表都以抽签方式选举产生
B.成为事实上的国家最高权力机构
C.低等级公民参加大会可以领取津贴
D.“五百人会议”的每个成员都有机会担当其轮值主席
16、“蓝领”“白领”“灰领”“敞领”这些称谓代表当代西方工人阶级的不同分层。这种多元化、复杂化的分层倾向( )
A.加剧了西方社会的阶级对立与社会动荡
B.是二战后现代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
C.本质上反映了西方服装产业多样化趋势
D.是二战后“福利国家”建立的产物
17、辽、金统治者都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建造孔子庙,勤加祭祀。西夏统治者甚至“尊孔子为文宣帝,令州郡悉立庙祀”,尊孔子隆重,为汉族所不及。这反映了当时( )
A.理学思想的传播
B.民族关系的缓和
C.文化交融的发展
D.统一趋势的出现
18、英国传统的文官制度以“恩赐官职制”为主,1855年和1870年英国政府两次颁布法令进行改革,规定由独立于党派之外的文官委员会来主持考选事宜,公开竞争、择优录取,文官不受选举与执政党更迭影响,不得参与政治活动和盈利性经济活动。这一改革( )
A.有利于英国政治运行的稳定
B.推动了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C.导致英国党派斗争愈发激烈
D.削弱并杜绝了政府的腐败
19、下面是东汉末至十六国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①民族交融逐步加深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人口的变迁源于门阀士族的壮大④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0、《史记·楚世家》载:“楚之先祖出自帝颛项高阳。……(楚庄王)八年,伐陆浑戎,遂至洛,观兵于周郊。……庄王曰:‘子无阻九鼎;楚国折钩之喙,足以为九鼎。’”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信息有
①楚国国君是先代贵族的后代②楚国拥有自己的军队
③楚王有随从周天子作战的义务④周王室已经衰弱
A.①②
B.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21、英国的志愿者组织和非盈利组织不直接接受政府部门的行政控制,具有广泛的行为空间,在能够促进社区发展的前提下,可以以任何合理合法的方式介入社区发展,为社区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智力保证或者教育培训方面的优质人力资源。英国的这一社区治理模式( )
A.有利于降低社区运营成本
B.体现了权力钳制下的高度自治
C.说明社会保障覆盖的全面性
D.说明社区已取代了政府的功能
22、法国历史学家佩雷菲特在《停滞的帝国》一书中称:“尽管方式简单并带有空想的性质,他是把西方思想与中国民族主义结合起来的第一个人。”佩雷菲特评价的历史人物是( )
A.林则徐
B.洪秀全
C.康有为
D.孙中山
23、秦汉以来“客”是佃客、浮客、依附民的代名词,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客皆注家籍”,将“客”的户籍附在主家的户籍上,由县令主持,并呈报州郡核准。这一举措( )
A.加速门阀政治的形成
B.反映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有利于抑制地方豪强
D.说明社会阶级矛盾不断激化
24、魏晋时期,小麦在南方地区广泛种植。东晋义熙十四年(418),三吴水灾,谷贵民饥,淮河流域则“邑富地穰,麦既已登,黍粟行就”。大明七年(463),南朝孝武帝诏云:“近炎精亢序,苗稼多伤,今二麦未晚,甘泽频降,可下东境郡,勤课垦殖。”由此可知,小麦的广泛种植( )
A.扭转了南方落后局面
B.提高了备荒防灾能力
C.改善了民众饮食结构
D.促进了农业的商品化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通常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序号 | 体现 | 陈述 |
(1) | 推行社会主义工业化 | 提前完成“一五”计划,建立一批基础工业项目,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
(2) |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 | (2) |
(3) | 初步构成社会主义政治制度 | (3) |
(4) | 颁布宪法 | (4)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
参考表中的(1),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完成(2)和(3)的表述。
26、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主张“________”,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的局面。
27、2009年,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2010年,中国成为______________第三大成员,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28、中共十四大确立的改革目标是建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抗战胜利后,为了争取和平,避免内战,毛泽东赴_________与国民党谈判,国共双方签署___________。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悍然进攻__________解放区,全面内战爆发。全面进攻受挫后,国民党军队重点进攻___________、陕北两个解放区。1947年,刘邓大军强渡黄河,拉开了战略___________的序幕。经过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战役,国民党军队的主力被歼灭,随着南京的解放,国民党统治宣告结束。
30、进化论的证实
1863年赫胥黎发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一步从解剖学的角度论证了人猿同祖的学说,__________逐渐被科学界普遍接受。
31、电视的功能
(1)传播资讯,为人们获得信息提供了快捷方式。
(2)电视还成为________________的重要手段。
(3)电视的另一重要功能是________。
(4)把世界各地的优秀艺术品(包括美术和音乐作品)展示给世人。
32、主题
什么是社会主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问题;建设什么样的党、______________的问题。
33、民族思想: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在上书改革碰壁之后,终于认识到不推翻________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
34、兴起
(1)标志和思想阵地: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____________》,标志着新文化运动兴起。后改名为《__________》,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思想阵地。
(2)活动基地:____________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活动基地。蔡元培任校长,他锐意改革,以“____________”为办学宗旨,同时聘请了陈独秀、李大钊等具有新思想的学者到此任教。
(3)指导思想:西方的________、________思想和达尔文的进化论。
35、简述中国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三大成果?
36、一般认为,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和文明成果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在1840年鸦片战争后,这种潮流不断加强,期间涌现了许多代表性人物,例如下表的几位人物:
梁启超、魏源、李大钊、林则徐、左宗棠、陈独秀、李鸿章、康有为、等人。
(1)从对“西学东渐”的认识和实践的角度,概括他们各属于哪一派别,并按派别将其分为四类(每一类两人)。
(2)概述四派人物向西方学习的态度和主张。
37、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既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也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请回答:
(1)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秦朝和西汉时期有何不同遭遇?
(2)儒家思想为什么能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3)在宋明时期又有何新的发展?作出贡献的历史人物分别是谁?
38、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纯属侥幸,因为商鞅根本不讲变法策略,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新法。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经过商鞅变法,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杀敌立功,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表现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轻视道德修养等方面,商鞅对此加以改造,提出实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1)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2)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依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策略性”的表现。
39、请分别列举二战中三个战场的三次转折性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