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汉中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中国古代的测时与报时是分离的,遵循铜刻漏计时、击鼓定更、铜钟报时的基本程序。朝廷长期垄断时间测报的知识技能,并制定严苛的法律禁止民间私获天文仪器、星图和谶书,私习天文算学和测时技术。据此可知,计时测报系统(     

    A.是官府社会治理的必备手段

    B.在中西方社会均有实践

    C.是城乡居民生产生活的指南

    D.具有很复杂的运作机制

  • 2、1959年,毛泽东在会见喀麦隆独立运动领导组织代表时,明确表示“非洲当前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不是反对资本主义”。这表明此时的中国(     

    A.不再坚持“求同存异”的外交方针

    B.尊重非洲人民自主选择前进道路

    C.联合非洲国家打破帝国主义封锁

    D.拒绝履行同苏联结盟的相关义务

  • 3、1965年法国总统戴高乐指出:“美国享受着美元所创造的超级特权和不流眼泪的赤字,它用一文不值的废纸去掠夺其他民族的资源和工厂。”1967年戴高乐责令法国央行将法国所持的美元全部兑换成黄金。由此可知(     

    A.国际关税贸易体系弊端暴露

    B.法国致力于实现经济自主

    C.欧洲一体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布雷顿森林体系即将解体

  • 4、2006年9月,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报告显示:2005年中国共对外提供了57.7万吨粮食援助,占当年全球粮食援助总量的6.9%,仅次于美国和欧盟。据此可知(     

    A.人类粮食安全问题需要世界各国共同努力

    B.21世纪,中国杂交水稻育种技术有了新的突破

    C.是人工智能在农业生产中应用带来的结果

    D.中国成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力量

  • 5、《秦律·杂抄戍律》载:“遣戍,同居毋并行(家中男丁不同时服役),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赀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诫书》载:“有生父而弗食三日,吏且何以论子?廷尉等曰:当弃市。”这表明秦汉时期(       

    A.儒家伦理道德已渗透至法律中

    B.政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C.政府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维护纲常伦理是王朝立国之基

  • 6、贞观年间,东突厥被唐所灭。随后,唐太宗在东突厥故地设置定襄、云中两都督府,下设六州,任用突厥贵族为都督;唐太宗还将大量突厥降户迁入长安,对部分突厥酋帅首领授予将军、中郎将等官职。这反映出唐初(     

    A.民族政策较为开明与灵活

    B.内地与边疆治理一体化发展

    C.推行因俗而治的民族政策

    D.和平交往是各族人民的意愿

  • 7、下表是汉代有关农业生产的文献记述。据此可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记述

    出处

    “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汉书·杨恽传》

    “因释耕于垄上,而妻子耘于前”

    《后汉书·逸民列传》

    “立春东耕,为土象人,男女各二人”

    [东汉]王充《论衡》

    A.汉代铁犁牛耕技术已推广

    B.精耕细作农业得到发展

    C.家庭农业生产模式已形成

    D.男耕女织生产形式确立

  • 8、某学者概述了宋代村市(以墟市为中心)的状况,如下表所示。材料所示状况反映了宋代(     

    序号

    概述

    举办墟市被称为市合、市集、趁墟,江西、福建等地区可见许多这种名字的市集;有每天举办的市,也有隔日举办的市,一般在早上短时间内结束交易。

    举办墟市的聚落小到几户的小村子,大至数百户的镇;墟市里除农民外还聚居着商人、富民和屠宰业者;墟市内有商店及旅馆、仓库;墟市分布密度最小五华里左右。

    墟市的维持和管理,由当地土豪、商人这些建设规划者和租税承办人与参与保安和征税的官府双方在利害关系一致的基础上共同担负。

    A.雇佣关系的产生

    B.抑商政策的废止

    C.社会阶层的融合

    D.商业贸易的繁荣

  • 9、以下是各主要参战国在讨论战后某协议的主要主张和诉求,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普鲁士哈登堡:要求法国至少付12亿法郎赔款。

    奥地利梅特涅:未提出确切赔款数额,但赞成在普鲁士人和其他联盟国之间取平均数。

    英国卡斯尔雷:法国必须付出代价,但战争不能变为一场不分青红皂白和毁灭性的掠夺。

    俄国沙皇:不支持普鲁士报复法国,急于取得法国支持以削弱土耳其。

    A.普鲁士最终取得战争胜利,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B.建立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体系

    C.开创用国际会议和谈判的形式结束战争的先例

    D.大国间战争激发了亚非拉民族民主意识的觉醒

  • 10、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     

    A.充分满足了士族子弟的需求

    B.缩小统治阶级人才选拔范围

    C.仍然以门第家世为选官的标准

    D.打破了门阀士族对仕途的垄断

  • 11、《美国故事:制宪之路》中写到:“一个更强大的中央政府似乎符合所有人的利益。但是'中央政府'带着一个与生俱来的原罪,就是独裁倾向。正是出于对独裁的畏惧,美国人迟迟不肯给这匹叫'自由'的野马套上笼头。”最终美国给“自由”野马套上的笼头是确立了(     

    A.三权分立原则

    B.联邦主义原则

    C.各州自治原则

    D.共和主义原则

  • 12、演讲是时代的见证。表的演讲内容反映出当时的主流思潮是

    演讲者

    时间、地点

    主要内容

    卡尔?马克思

    1848年、比利时

    “自由贸易制度加速了社会革命。先生们,也只有在这种革命意义上我才赞成自由贸易。”(《关于自由贸易的演说》)

    费雷德利克?道格拉斯

    1854年、美国

    “我,或者我所代表的奴隶们,同你们的国庆节有什么相干!”(《论奴隶制度》)

    苏瑞?安东尼

    1860年、美国

    “难道女人不是人吗?”(《一个女性的选举权》)

    A.理性主义

    B.浪漫主义

    C.自由主义

    D.社会主义

  • 13、据统计,在新航路开辟后的二三百年里,尽管受到各种新病毒的影响,人口大量死亡,但是全世界的人口总数并未减少。1600年前后,世界人口约为5.4亿;到1750年前后,约为7.2亿。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A.新航路开辟促进人口的迁徙

    B.物种交换推动生产力的进步

    C.价格革命提高民众生活水平

    D.殖民扩张传播先进生产技术

  • 14、19世纪30年代,法国巴黎流行充满政治幻灭感的杂耍剧。这些剧作以既讥讽又肯定的方式滑稽通俗地迎合了“以赢来了人民的法律为荣的人民,已经把从君主到共和的选择用尽”的公众心态。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A.宗教改革导致人们精神空虚

    B.政治动荡冲击公民法律观念

    C.制度变革缺乏可靠思想武器

    D.民主共和亟需积累社会力量

  • 15、1789年,法国《人权宣言》宣布,人生而自由,在权利方面一律平等。1791年宪法规定,在国内至少已缴纳相当三个工作日价值的直接税的积极公民,才能参加议会。这一调整体现了(     

    A.大陆法系以成文法为主要法律渊源

    B.资本主义制度在法国的最终确立

    C.专制势力异常强大阻碍了革命进程

    D.政治实践与启蒙思想之间的偏离

  • 16、中国共产党某次代表大会的会场布置:主席台最上方的石拱上有红色美术字“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台前还摆放着多盆从山里采集来的野生花草。会场两边的墙上,各安装着3个代表胜利的“V”字形旗座,每个旗座插有4面党旗,24面党旗象征中国共产党24年的奋斗历程。这次大会的历史性贡献有(       

    A.明确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

    B.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C.制定了动员全民族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的全面抗战路线

    D.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 17、1870~1913年间,德国的钢产量从17万吨猛增至1832万吨,铁产量从139万吨增至1931万吨,到1913年德国的钢铁产量比英法两国总和还要多。从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的比重来看,1870年德国为13%,居英国和美国之后,1910年则达到16%,仅次于美国。这一时期德国工业的迅速发展(     

    A.体现出世界经济发展的差异性日趋扩大

    B.缘于科学与技术的紧密结合

    C.表明生产技术的市场化形成了行业垄断

    D.为国家统一奠定了物质基础

  • 18、1883年,上海自来水公司的杨树浦水厂正式建成并供水;到清末,上海的租界和华界先后建成了各自的供水系统。其他城市如广州、武汉、北京也相继建立了自来水公司,向居民供水。一首词这样赞咏北京的自来水:“城北方塘一鉴开,千龙万蛇地下排。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城市基础设施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在近代中国(     

    A.上海城市化水平领先全国

    B.租界是城市化发展的根源

    C.城市的生态环境逐渐恶化

    D.城市发展顺应工业化潮流

  • 19、魏晋时期,封爵是获得政治权势的重要途径, “公侯之子孙”能轻易获得上品。从下表出仕的统计数据中可以看出该时期(     

    朝代

    父祖或本人有爵者 (出仕)

    父祖或本人无爵者(出仕)

    西晋

    81 人

    183人

    东晋

    130人

    108人

    A.中正品评、评议权力削弱

    B.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C.地方豪强出仕途径被拓宽

    D.官员选拔封闭性加强

  • 20、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

    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

    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

    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 21、新的交通工具汽车和飞机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其技术条件是

    A.蒸汽机的改良

    B.电力的使用

    C.内燃机的创制

    D.信息技术的进步

  • 22、257年.司马昭在向蜀汉发动军事进攻之前,把绘制地图的任务交给了裴秀。后来他经过留心观察和总结中国古代地图绘制的经验,绘制出了《禹贡地域图》并提出了制如图理论“制如图体”。据此可知(     

    A.魏晋时期科技成果领先

    B.科技发展促进民族融合

    C.国家需求推动科技发展

    D.制如图学最终服务于战争

  • 23、下表是学者对长征历史意义的思考,该学者旨在强调红军长征(     

    (一)

    红军长征实现了党中央指导思想的根本转变

    (二)

    红军长征是威武雄壮的革命战争史诗,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总结和运用

    (三)

    红军长征成功地进行了反对“左”“右”倾的斗争,创立了正确处理党内矛盾的新经验

    A.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的道路

    B.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加速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D.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

  • 24、据记载,清朝时颍州府“城郭集镇皆当要冲,人民夹河而居者极其繁盛”;义门镇“邻涡河,商船揍集,为水陆通衢”;八里垛镇“商贾帆樯相望,为淮颍襟要”。这一记载说明,当时该地区集镇发展(     

    A.以地方经济为支撑

    B.借助优越地理位置

    C.得到政府政策倾斜

    D.促进了外贸的繁荣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代表人物及作品

    (1)拜伦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他创作了大量具有________思想和反叛精神的诗篇,其作品中所塑造的一些人物被称为“____________”。其代表作是《恰尔德·哈罗德游记》和《唐璜》。其中《唐璜》被誉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百科全书。

    (2)雪莱

    ①英国浪漫主义诗人。

    ②将人类的未来寄托于普遍的爱,诗中充满幻想和憧憬,体现出一种真正的____________精神,其最具代表性的佳作是《________》。

     

  • 26、现实主义美术

    (1)兴起:19世纪中期。

    (2)特点:注重表现⑨__________

    (3)代表:法国米勒的作品主要反映农民的生活和情感,代表作有《播种者》⑩_________等;俄国列宾的画突出地表达了民族忧患意识,代表作是⑪_______________

  • 27、____是近代中国第一所由中央政府建立的综合大学。

  • 28、进化论的创立

    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划时代的巨著《____________》,建立起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严密的生物进化理论,其主要观点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 29、黄宗羲:

    (1)生平:黄宗羲(1610.9.24-1695.8.12),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

    (2)地位: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与陕西李颙、直隶容城孙奇逢并称"海内三大鸿儒";

    (3)著作:《明儒学案》《宋元学案》《明夷待访录》《孟子师说》《葬制或问》《破邪论》《思旧录》《易学象数论》《明文海》《行朝录》《今水经》《大统历推法》《四明山志》等;

    (4)思想:抨击___________制,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限制___________,以天下之法代替一家之法;___________本;

  • 30、________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 31、早期维新派是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支持者和反思者,他们中的佼佼者提出改良政治、实行_____政体的思想主张,对当时知识分子把思想注意力从工商科技转移到______方面起到了启蒙作用。

  • 32、印象派音乐

    (1)特点:主张用声音的________和音色,取代传统音乐中的调式与和声体系。

    (2)代表人物及作品:德彪西的《______________》。

     

  • 33、内容

    代表中国____________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__________的前进方向,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

  • 34、邓小平理论的深化

    (1)邓小平南方谈话

    ①背景: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了一个是否搞____________的关键时期。

    ②内容:深刻地阐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再次强调以____________为中心,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③评价: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深化了改革开放,使“______________”的论断深入人心。

    (2)中共“十四大”:正式确立了建立________________体制的目标。

    (3)中共“十五大”: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选官制度是保证封建制度的重要举措,历代统治者对此极为关注。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汉初的任官和军功、任子、赀选等紧密相关。任子制是享二千石(郡太守等)以上官员,任满三年,可以保举其子弟中的一人做官的制度。赀选制是凭资产资格做官的制度。汉高祖十一年二月诏是察举制的先声,以后逐渐成形、发展,察举的科目渐多,至汉武帝时经董仲舒建议,察举开始制度化,察举的科目以孝廉、秀才为主。由州、郡长官推荐孝廉、秀才的人选,而州郡的察举又是基于县、乡、里的推荐,即人们所说的“乡举里选”。东汉以后,察举的对象还要经过考试,并有年龄限制。这种自下而上,以举荐为主、考试为辅的选官制度,与世卿世禄、任子与赀选相比,是历史的进步。

    材料二今立中立,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绝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者削下,兴者扶上,一人之身,旬日异状。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愚臣以为罢中正,除九品,弃魏氏之弊法,立一代之美制。

    ——(唐)房玄龄等《晋书》卷四五《刘毅传》

    材料三自世卿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

    ——孙中山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汉代选官用官的主要方式是什么?依据有哪些?主要特点是什么?

    (2)概括材料二中的主要观点。

    (3)根据材料三,概括孙中山先生对科举制的看法。

    (4)根据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人才选拔问题的看法。

     

  • 36、13世纪初,英王约翰奉行内外政策失败,遭到贵族、骑士和市民的反对,他们迫使国王签订《权利法案》。   

  • 37、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社会发生重大变革,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局面。这时期的学术思想大放异彩,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请从经济、政治、阶级关系和思想文化等方面分析“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时代背景。

    (2)儒、墨、道、法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请指出儒、墨、道三家学派的创始人和法家的集大成者。

    (3)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重要作用?为什么?

    (4)战国时期最著名的道家学派继承人是谁?其学说最突出的是什么?

    (5)儒家学说在西汉时成为封建政府的统治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6)宋明时期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请说出程朱理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7)明清之际出现活跃的儒家思想,其根本原因是什么?列举明末清初三位思想家及其核心思想。

     

  • 38、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中国古代在天文历法、医学、农学、数学方面至少一项重大成就及人物。

    (2)写出近代以来世界史上的三次科技革命中标志性的发明。

  • 39、阅读下列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然则苟有新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道,未有留意焉者也。……若以今日之民德、民智、民力,吾知虽有贤君相,而亦无以善其后也。

    ——摘自梁启超《论新民为今日中国第一急务》

    材料二许多人以为中国不适用民主政府,因为人民知识程度太低。我不信有这话,人民是民国主人,他只要能指定出一个目标来,象(像)做汽车的一般。至于如何做去,自有有技能的各种专门人才在。所以,人民知识程度虽低,只要说得出“要到那里”一句话来,就无害于民主政治。

    ——摘自《孙中山文集.关于民主政治》

    (1)根据材料分别概括梁启超、孙中山关于国民素质与实现民主政治关系的主张。

    (2)梁启超与孙中山的上述观点本质上对立吗?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理由。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