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延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8世纪,巴格达的市场上有从中国运来的瓷、丝绸;从印度和马来群岛运来的香料、矿物;从中亚细亚运来的红宝石、青金石;从斯堪的纳维亚和俄罗斯运来的蜂蜜、黄蜡;从非洲东部运来的象牙、金粉和黑奴。据此可推知,阿拉伯帝国(       

    A.社会风气开放包容

    B.疆域辽阔地跨亚非欧

    C.垄断了亚欧间贸易

    D.沟通东西方作用突出

  • 2、百年老字号——杭州胡庆余堂药店是由晚清红顶商人胡雪岩所创办,从1874年至今它的变化发展见证了一百多年历史的沿革。下图中的药酒标签为“公私合营杭州胡庆余堂中药制剂厂”,判断相关事件是

    A.辛亥革命

    B.三大改造

    C.“大跃进”运动

    D.改革开放

  • 3、有学者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过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最高,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和□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了迅速增长的趋势。□处高频的关键词应是

    A.“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

    B.“互利共赢”和“不结盟”

    C.“独立自主”和“另起炉灶”

    D.“求同存异”和“全方位外交”

  • 4、下图为法国宪政之路进程示意图。据此可知,法国式宪政道路的基本特征是

    A.宪法行二百年而基本体制不变

    B.无成文宪法却有稳定的宪政制度

    C.启蒙思想影响下宪政坚决彻底

    D.在各种政治力量角逐中曲折前进

  • 5、1891年,英国作家哈代出版长篇小说《德伯家的苔丝》。在作品中,作者将人赋予了机器属性,如泪水是“熔化了的铅液”,摇篮里的婴儿仿佛是“织布机的梭子一样,从这边抛向那边”。这从侧面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A.现代文学成就突出

    B.劳资矛盾十分突出

    C.环境污染问题严重

    D.工业革命发展迅速

  • 6、古代希腊,雅典和斯巴达一个实行民主政治,一个是寡头政治的代表,但其政治又有明显的相同,这表现在两者都(     

    A.元首掌控城邦的权力

    B.公民大会是实际最高权力机构

    C.完全否定世袭的权利

    D.本城邦公民参与了城邦的管理

  • 7、某科学家的墓志铭这样写道:“他以超乎常人的智力,用他所发明的数学方式,第一个证明了行星的运动和形状,彗星的轨道和海洋的潮汐……让人类欢呼曾经存在过这样伟大的人类之光。”该科学家是(   

    A.伽利略

    B.开普勒

    C.牛顿

    D.爱因斯坦

  • 8、1915年,依据《文官任职令》规定:“得呈请荐任文职的简任长官。每人保荐名额以二人为限。保荐人须将被保荐人的履历和证明文件等呈请大总统令交文官甄用委员会甄用。保荐官若有徇情滥保或与事实不符的,发觉后须受处分。”这一政令表明(       

    A.民国文官保荐体制趋于完善

    B.选官制度法制保障的深化

    C.政府重视对保荐制度的监管

    D.官吏任用过程的公平公正

  • 9、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曾上书光绪帝:“今则万国交通,一切趋于尚同,而吾以一国衣服独异……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辫发与机器不相容也。”“中国宽衣博带,长裙雅步而施万国竞争之世……诚非所宜。”此段材料中康有为要表达的思想是

    A.进行政治变革,建立君主立宪政体

    B.进行经济变革,大力发展机器生产,以提高生产力

    C.进行社会风俗的变革,以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相融合

    D.要求政府下令进行“断发易服”,采用汉人装束

  • 10、《联合国宪章》和其他国际法中做出了一些原则性规定,如主权平等、维护和平、保护人权、禁止歧视、国际合作、结果公平、承担责任等。这表明国际法重在(     

    A.规范国际秩序

    B.强制约束暴力

    C.体现国家意志

    D.调整双边关系

  • 11、战国时期,各诸侯国自行铸造货币,货币的形制各有特点,主要形成了四大货币体系,即布币体系、刀币体系、圜钱体系和楚币体系。对此解释合理的是,战国时期(       

    A.重商主义十分盛行

    B.货币流通受到阻碍

    C.国家分裂局面加剧

    D.区域经济获得发展

  • 12、下表所示是1909年清朝各类专门学校数量及招生人数统计情况。这反映了当时中国(     

    项目

    文科

    理科

    法科

    医科

    艺术

    工业

    农业

    学校/所

    18

    3

    47

    8

    7

    7

    5

    招生/人

    2206

    211

    12282

    336

    485

    1336

    530

    A.封建身份等级的崩溃

    B.向职业性社会的转型

    C.新式学校教育的普及

    D.法制现代化成效显著

  • 13、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内乱毁梦”是指

    A.北伐失败

    B.清军镇压

    C.列强进攻

    D.天京事变

  • 14、“宋沿唐制,亦贵进士科。然唐时犹兼采誉望,不专辞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文字而已。”由此可见,与唐代科举相比,宋代(     

    A.考试程序更加严谨

    B.取士科目有所减少

    C.进士及第尤为尊贵

    D.录取人数大大增加

  • 15、老子《道德经·道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下列文化现象,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6、20世纪30年代,国际贸易体系进入了长达十几年的混乱时期,形成了以英、美、法三大国为中心的三个货币集团。三大集团以各自国家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和国际清偿力的主要来源,展开了争夺国际货币金融主导权的斗争,一直持续到二战结束。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美元丧失了世界霸权地位

    B.经济危机使金本位制崩溃

    C.美国政府停止了兑换黄金

    D.布雷顿森林体系走向瓦解

  • 17、有文章提到“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由人民政协全体会议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此文提到的这一现象存在于(     

    A.1956~1978年

    B.1953~1956年

    C.1949~1956年

    D.1949~1954年

  • 18、“洪武十五年(1382年),始置文书半印勘合。”其制:“以簿册空纸之半,而编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右之半在册,左半纸册付天下布政使、都指挥使司及提刑按察司。所司以册合其号,印文相同,则行之,谓之半印勘合,以防欺弊。”“凡诸司印信,铸印局专管铸造,如有别削,则换给之。凡在外文移到京,悉送该局,辨其真伪。”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在军队和边远地区有行移勘合、军事勘合、调军勘合、出关勘合、宗藩勘合、通贡勘合、外国勘合等等。明代文书行移勘合制度(     

    A.防止吏治腐败

    B.防伪制度严密

    C.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D.提高政府公信力

  • 19、如图反映的是17~19世纪某国际体系,下列关于它的叙述正确的有(     

    ①它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   ②创立并确认了集体一致的原则

    ③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④无法真正解决国际争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0、云南行省地处边疆,少数民族众多,元朝在云南设有与其他行省无异的路、府、州、县常规设置,又有专门针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的宣慰司、宣抚司、招抚使和招讨使等设置。据此可知,元朝

    A.边疆率先实行行省制度

    B.完善了国家行政中枢体制

    C.地方行政设置注重实效

    D.沿袭了前代治理云南经验

  • 21、1531年,荷兰的安特卫普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商品交易所。此后,阿姆斯特丹出现了粮食交易所,伦敦办起了综合交易所,威尼斯、热那亚等地不同类型的交易所像雨后春笋般地出现。这说明,新航路开辟后(     

    A.欧洲贸易中心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B.西欧的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

    C.新型股份制贸易公司的纷纷建立

    D.世界贸易形成了多中心的新格局

  • 22、《秦律·杂抄戍律》载:“遣戍,同居毋并行(家中男丁不同时服役),县啬夫、尉及士吏行戍,不以律,赀二甲。”汉简《二年律令·奏诫书》载:“有生父而弗食三日,吏且何以论子?廷尉等曰:当弃市。”这表明秦汉时期(       

    A.儒家伦理道德已渗透至法律中

    B.政府关注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C.政府注重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D.维护纲常伦理是王朝立国之基

  • 23、光绪二十三年(1898年),贵州学政严修奏请开经济特科被清廷批准,在已仕官员中荐选,“初场试专门题,次场试时务题,三场仍试四书文”,兼顾中学与西学。此事表明(     

    A.科举制被彻底废除

    B.官员选拔注重实际能力

    C.学堂选官成为主流

    D.奖励实业成为社会共识

  • 24、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如图所示人物主持的水利工程闻名于世,历苍黄风雨,惠泽中华民族两千余载,堪称世界水利工程的典范。这一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都江堰

    C.郑国渠

    D.白渠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浪漫主义美术

    时间:________________,背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代表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特点①深入发掘人类的感情世界,注重感情表现,轻__________;追求自然、野性的和多姿多彩的境界,表现陌生的、新奇的世界和异国情调;不满现实,追求幻想。

    ②在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上,敢于突破古典艺术形式,注重画面整体的完整统一,却不拘泥于局部和细节的过分描绘和刻画,探索新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重色彩轻素描,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画面丰富多彩。

  • 26、董仲舒为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________”和“________”的主张。

  • 27、王夫之:

    (1)生平: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

    (2)地位: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

    (3)著作:《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

    (4)思想:世界是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是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发展变化有___________的;___________是相对的、___________是绝对的;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

  • 28、意义

    (1)为资产阶级____________作辩护,从神学角度论证世俗生活和个人奋斗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为以后的______________提供了意识形态方面的依据。

     

  • 29、背景

    (1)新中国成立后,人民生活方式、社会交往方式发生很大变化。

    (2)1956年初,①__________基本完成,经济建设已开始。

    (3)为了让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

  • 30、

    时期

    地位

    发展历程

    先秦到秦汉

    奠基发展

    (1)《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

    (2)蔡伦改进造纸术;出现了《________》《伤寒杂病论》和《氾胜之书》等论著

    魏晋到宋元

    繁荣外传

    (1)魏晋南北朝:贾思勰的《________》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西晋裴秀绘制《____________

    (2)唐代:发明雕版印刷术;唐末,____开始应用于军事;孙思邈的《千金方》,唐高宗时编修的《_______;僧一行测算地球子午线长度

    (3)宋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基本成熟;沈括著《_________

    (4)元代:郭守敬设计和监制天文观测仪器、编定《_____》;王祯的《农书》

    明清

    总结落伍

    出现总结性科技著作:《本草纲目》《农政全书》《________》《徐霞客游记》

  • 31、小农经济的特征是_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______性。

     

  • 32、印象画派

    (1)背景:19世纪后半期,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而兴起。

    (2)特点:以“不关心主题思想”为宗旨,反抗保守陈腐的主题思想;强调捕捉⑫______之下世界万物的“瞬间印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强烈主张⑬______的抒发;作品大多线条粗犷、形式夸张,色彩明快,富于装饰韵味。

    (3)代表:法国莫奈的⑭_________;荷兰凡高的⑮_________;法国⑯______擅长画静物,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 33、道家:

    1)老子:

    (1)生平:姓李,名耳,字伯阳;

    (2)地位:中国春秋时代思想家、哲学家;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他的学说后被庄周发展。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3)著作:著有《道德经》一书,是道家学派的经典著作;

    (4)思想:政治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然是___________的;社会方面主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

    (1)生平:约前369-前286年,庄氏,名周,字子休(一作子沐),战国时期宋国人;

    (2)地位:与道家始祖老子并称为“老庄”,他们的哲学思想体系,被思想学术界尊为“老庄哲学”;

    (3)著作:表作《庄子》被尊崇者演绎出多种版本,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庄子主张“天人合一”和“清静无为”;

    (4)思想:发展了___________,政治社会方面“___________”;哲学方面“___________”;

  • 34、电视的地位

    电视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精神生活,扩大视野,提高素养,使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悄然改变,并对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它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自古以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发生了很多重大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除儒家外,诸子百家中还有哪些主要思想流派?

    (2)儒学思想在形成后曾遭到严厉压制。那么,儒学思想在哪一朝代成为正统思想?

    (3)明末清初,儒学思想受到严峻挑战。这一时期挑战儒学思想的主要思想家有哪些?(至少举出两位)。

    (4)近代以来,维新思想家和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是如何对待儒学思想的?请分别举一例说明。

  • 3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历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

    ——王安石《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材料二苟不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则不教也,苟可以为天下国家之用者,则无不在于学。

    ——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1)据材料一,概括说明当时北宋在人才选用上存在哪些弊端。

    (2)材料二体现了王安石怎样的教育思想?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王安石是如何改革科举考试的?

  • 37、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这是史学界公认的观点。但也有人依据恩格斯所说的“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为出发点,认为甲午战争大大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你对上述观点有何看法?试论证之。

  • 38、请列举克伦威尔护国公独裁统治的措施

  • 39、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宝贵经验之一就是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

    (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国情实际相结合创立的三大理论是什么?

    (2)概况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