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骆驼祥子》主要故事情节梳理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祥子十八岁带着乡下人的健壮与诚实来到北平,成了当时一流的人力车夫。他立志要买一辆属于自己的车。
B.经过三年努力,祥子终于凑足了100块钱。他马上用其中的96块钱买上了自己的新车。
C.不到半年,在军阀混战时期,因为想多挣两块钱,冒险拉客出城,不巧遇到了乱兵,乱兵就抢走了祥子的车并让他做苦力。后来祥子逃出来并顺手牵走了部队丢下的三匹骆驼,把它们换了三十五块钱回到了北平。由于在梦话中透露了自己的经历,从此人们开始叫他“骆驼祥子”。
D.祥子回到了人和车厂,老板刘四爷家十七八岁的闺女,美丽的虎妞十分喜欢祥子。祥子租了他家的一辆车,又开始为自己第二次买车而没命的赚钱。后来在杨宅拉车,整天累得发昏,受不了折磨后又回到了人和车厂。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B. 春节晚会上,这对姐妹花的舞蹈表演婀娜多姿,尽态极妍,博得了观众的阵阵喝彩。
C. 针对那样的做法,我们曾经对他作过多次劝告,但是他依然我行我素,真是让人刮目相待。
D. 当娓娓动听的乐曲从音乐教室传出时,我的脚步戛然而止。
3、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往来无白丁 往来:表示交往的人。 (《陋室铭》刘禹锡 )
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亵:亲近而不庄重。 (《爱莲说》周敦颐 )
C.会当凌绝顶 凌:征服。 (《望岳》杜甫 )
D.山门圮于河 圮:倒塌。 (《河中石兽》纪昀 )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和文化知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是北魏地理学家,他著的《水经注》是一部有文学价值的地理巨著。
B.苏轼,字子由,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北宋著名文学家。
C.杜牧在《赤壁》中借一件古物咏史讽今,抒发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D.曹植,字子建,是三国时魏国人,与其父曹操、其兄曹丕合称“三曹”。
5、下列加点字注意无误的一项是( )
A.选聘(pìn) 妇孺(rú) 殷红(yīn) 鲜为人知(xiǎn)
B.慷慨(kài) 困窘(jiǒnɡ) 呻吟(yín) 气冲斗牛(dǒu)
C.怪诞(dàn) 污秽(huì) 惧惮(dàn) 九曲连环(qū)
D.哺育(bǔ) 军帖(tiè) 踌躇(chú) 一泻万丈(xiè)
6、下列句中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有了不起的科学家。钟南山院士虽然已经84岁高龄,而且义无反顾地奔赴一线,指挥防疫作战。
B.我们有了不起的医护人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无数医护人员顶风“逆行”,用自己的生命与死神抢夺。
C.我们有了不起的建筑工人。他们用中国速度与时间赛跑,短时间内建成了“火神山医院”和“雷神山医院”。
D.我们有了不起的人民群众。无数的志愿者坚守岗位,为困难群众发放米、面、油和生活物资,让广大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保障。
7、下面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骨gū碌 污秽suì 燕yān然勒功 锲qiè而不舍
B.校jiào补 殷yān红 气冲斗dǒu牛 深恶wù痛绝
C.澎湃bài 震悚sǒng 至死不懈xiè 酣hān然入梦
D.亘gèng古 滞zhì笨 哺bǔ育之恩 慷慨kǎi淋漓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太宗怀鹞
太宗得鹞,绝俊异,私自臂①之。望见郑公②,乃藏于怀。公知之,遂前白事,因语古帝王逸豫③,微④以讽谏。语久,帝惜鹞且死,而素敬征,欲尽其言。征语不时尽,鹞死怀中。
(注释)①臂:用作动词,架在臂上玩赏。②郑公:此指魏征,他曾被封为郑国公。③逸豫:安逸享乐。④微:含蓄地,此为委婉之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因语古帝王逸豫 (_______) (2)而素敬征 (_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帝惜鹞且死。
【3】历史上唐太宗与魏征有良好的君臣关系,从文中看,唐太宗对魏征有着既____又____的复杂心理。
9、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李商隐《贾生》)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雅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爱莲说》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现代文阅读
那年的欢喜
郑彦英
①应该是1966年,我上高小,暑假的时候,咸阳北塬上的马庄逢集,母亲给了我两毛钱,叫我带三个弟弟到集上逛逛,顺便买一斤盐。
②一到集上,小弟弟兴奋地指着吃食摊子嚷嚷:“油糕,麻糖,还有馄饨。哥,妈不是给你钱了么!”我一声喝住了:“还要买盐呢!一斤盐两毛钱,能吃半年。一碗馄饨两毛钱,一吧嗒嘴就没了!”小弟弟没敢再吭声,二弟和三弟见我瞪眼,也都噤了声。
③集市东头是百货店,那里卖盐,但是要到那里,必须穿过叫卖各种吃食的街道。我就在街道上走得很快,唯恐哪个弟弟被哪个美食勾住了。当然最担心的还是我的小弟弟,就抓着他的手走,没想到他走到一个炒凉粉摊跟前,猛然挣脱我的手,坐在凉粉摊前的条凳上。
④二弟和三弟都看着我,其实我也被炒凉粉那特别的香味馋得直咽口水,但我还是去拉小弟弟:“走,买盐去。”小弟弟不走,死犟着坐在凉粉摊子前,我把他提起来,他又坐下去,如一摊泥。
⑤凉粉摊师傅很懂公关,知道我主事,就不看我,有意大声叫卖:“吃一口能解一年馋,才五分钱一盘!”说着就开始炒,油在鏊子里发出吱啦吱啦的声音,拱得我肚子里的馋虫乱爬。
⑥我不再吭气,心里盘算着,吃一盘凉粉,就要少称二两半的盐!于是我吼:“走,不走不要你了!”但是小弟弟铁了心,我吓不倒他,他硬着头死坐着,不看我。
⑦我实在没法了,捏着口袋里的两毛钱,转过身,背对着三个弟弟和凉粉摊子。但是,炒凉粉师傅的每一个动作,我都听得清清楚楚,特别是炒到最后,铲锅底那一层黄灿灿的凉粉锅巴的时候,师傅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一下一下地,引诱着一街的人。
⑧凉粉铲到盘子里了,筷子重重地放到矮桌上,随后,放凉粉盘子的咯噔声响在小弟弟的面前。我还是不转身,我知道三个弟弟这时候肯定都看着我,等我发话。
⑨二弟拽拽我的衣服,小声地:“哥!”三弟见我不吭声,走到我面前,怯怯地看着我。我低下头,深深地吸了一口气。
⑩这时候小弟弟说话了:“哥,闻着把人香死咧,我只吃一口,剩下的你三个吃。”小弟弟这一句话感动了我几十年。当我转过身来的时候,看见小弟弟眼巴巴地看着我,我软软地说了一句:“吃吧。”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我知道那是和着口水咽下去的。
(11)小弟弟站起来,把筷子递给我,真诚地说:“哥,好吃得不得了,里头还有豆瓣酱呢!”我说:“我不爱吃凉粉,你三个吃。”说着把筷子递给二弟。
(12)二弟和三弟推让着,一人吃了一口,又让我吃,我自然还是推。小弟弟夹起一筷子炒凉粉送到我嘴前面,那棕红的酱色,那飘忽的白色蒸气,顿时攻破了我的所有防线。
(13)我吃了,我有意咽得很快,却不张嘴,让那美味在嘴里回旋,心里满是酸楚。
(14)我把筷子递给小弟弟,他又推,我便把凉粉在盘子里分成三堆,让他们一人吃一堆,然后把筷子咯噔往矮桌上一放,说:“你们吃,我去付钱。”
(15)我怎么也没有想到,三个弟弟吃了两堆,剩下一堆,让我吃,我问是谁没吃,二弟说是小弟弟没吃,留给我。
(16)我没有再说话,我夹起两块,喂到小弟弟嘴里。泪水在眼眶打转。
(17)回到家里,母亲正在做饭,她见我们弟兄四个满面红光,什么也没问。我一边把盐放进罐子,一边做贼般偷偷瞄她。她身形消瘦……
(18)从这天开始的几个月里,我总觉得饭菜的味道淡了,少放了盐。我悄悄地问几个弟弟,他们也说感觉出来了,不敢问。
(19)多年以后,我问母亲那天掂出盐的重量没,母亲笑着说:“咋能掂不出来?!”我又问:“你知道我们把钱花在啥地方了?”母亲笑笑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便宜的事么!”
(选自2015年《今晩报》)
【1】阅读全文,请根据文章第③段至第⑯的内容,完成下列表格。
小弟弟的行为 | 我的做法和心理 |
① | 对他大吼,威胁 |
② | 点头答应,心软 |
夹起炒凉粉喂我吃 | ③ |
留给我一堆炒凉粉 | ④ |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⑩划线句子。
他立即笑了,拿起筷子,却只夹了小小一点,放到嘴里,没敢嚼,似乎在等着凉粉化在嘴里,等到咽的时候,声音却很大。
【3】下列对这篇小说的说法有误的两项是( )
A. 第①段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是1966年,照应了题目中的“那年”,也使人联想到那个物质极度缺乏的年代,从而有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故事的真实性。
B. 文章第②段划线句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弟弟在面对美食时的兴奋欢快,为下文小弟弟倔强地要求吃炒凉粉做铺垫。
C. 凉粉摊师傅知道“我”不肯买凉粉,就大声地叫卖,铲锅底锅巴时有意铲得浅、铲得慢,他想用这些办法来引诱我们,他的这些行为说明他是一个很奸诈的生意人。
D. “我”一瞪眼,二弟和三弟就不敢说话,后来给他们凉粉吃,他们也只是一人吃了一口,说明他们两个都是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要看别人的眼色行事。
E. 文中的母亲发现我们用买盐的钱买了吃的,并没有揭穿,更没有责备我们。由此可以看出她是一个心思细腻、宽容善良、关爱孩子的人。
【4】文章结尾处,母亲说:“五分钱买了我们一家人的欢喜,还有比这更便宜的事吗!”除了有兄弟四人品尝美食的欢喜,还有哪些欢喜呢?读完本文,请你结合生活实际谈谈,我们该如何让生活中充满欢喜呢?
【5】阅读《那年的欢喜》一文,结合上下文,发挥合理想象,请在文章第⑰段省略号处补充对母亲的外貌和动作描写。
(1)符合上下文情境;(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3)字数150--200。
11、阅读《台阶》选段,完成小题。
“我们家的台阶低!”
父亲又像是对我,又像是自言自语地感叹。这句话他不知说了多少遍。
在我们家乡,住家门口总有台阶,高低不尽相同,从二三级到十几级的都有。家乡地势低,屋基做高些,不大容易进水。另外还有一说,台阶高,屋主人的地位就相应高。乡邻们在一起常常戏称:“你们家的台阶高!”言外之意,就是你们家有地位啊。
父亲老实厚道低眉顺眼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父亲也从没觉得自己有地位。但他日夜盼着,准备着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屋。
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他今天捡回一块砖,明天可能又捡进一片瓦,再就是往一个黑瓦罐里塞角票。虽然这些都很微不足道,但他做得很认真。
于是,一年中他七个月种田,四个月去山里砍柴,半个月在大溪滩上捡屋基卵石,剩下半个月用来过年、编草鞋。
大热天父亲挑一担谷子回来,身上淌着一片大汗,顾不得揩一把,就往门口的台阶上一坐。他开始“磨刀”。“磨刀”就是过烟瘾。烟吃饱了,“ 刀”快,活做得去。
台阶旁栽着一棵桃树,桃树为台阶遮出一片绿阴。父亲坐在绿阴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这时,一片片旱烟雾在父亲头上飘来飘去。
父亲磨好了“刀”。去烟灰时,把烟枪的铜盏对着青石板嘎嘎地敲一敲,然后就匆忙地下田去。
冬天,晚稻收仓了,春花也种下地,父亲穿着草鞋去山里砍柴。他砍柴一为家烧,二为卖钱,一元一担。父亲一天砍一担半,得一元五角。那时我不知道山有多远,只知道鸡叫三遍时父亲出发,黄昏贴近家门口时归来,把柴靠在墙根上,很疲倦地坐在台阶上,把已经磨穿了底的草鞋脱下来,垒在门墙边。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
父亲就是这样准备了大半辈子。塞角票的瓦罐满了几次,门口空地上鹅卵石堆得小山般高。他终于觉得可以造屋了,便选定一个日子,破土动工。
【1】为什么“父亲总觉得我们家的台阶低”?
【2】“父亲的准备是十分漫长的”,“漫长”有多长?他都做了哪些准备?
【3】“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父亲那专注的目光”中流露出他怎样的心理?联系上下文仔细揣摩,把父亲当时的想法写下来。
【4】“一个冬天下来,破草鞋堆得超过了台阶”,这个句子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5】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12、 生活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让你尊敬,有的让你佩服,有的让你感动,有的让你叹息……
请以《这样的人让我 》为题,叙写真实的生活故事。
要求:(1)在横线上将题目补充完整,并把题目誊抄到答题卡指定位置。
(2)不得抄袭,不得套作,不少于600字,书写规范工整。
(3)行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