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百色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三年级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0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填空题 (共5题,共 25分)
  • 1、根据语境,用“凄”字组成不同的词语填入下列句中的括号内。(不可重复)

    ( )的夜晚,鲁滨逊听着风声拍打着海岸他感到一片( )。他抬头看了看( )的月光,想到自己( )的处境,不禁( )泪下。

  • 2、比一比,再组词。

    ( )       ( )       ( )       ( )

    ( )       ( )       ( )       ( )

  • 3、把词语补充完整。

    技高一( )       暴露无( )       全神( )

    ( )自受       大步( )       斩钉( )

  • 4、形近词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_____的鲁滨逊,____的尼尔斯,_________的汤姆·索亚,还有______的八儿,作家笔下的这些人物让我们印象深刻。 

    (2) 《长歌行》一诗中说明时间一去不复返,劝导人们要珍惜时间,不要到老了再后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人总是要死的,但死的意义有不同,中国古时候有个文学家叫做_____的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诗阅读 (共3题,共 15分)
  • 6、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

    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东南西北风。

    1.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并说说诗句

    的意思。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南西北风。

    磨:     尔:

    意思:

    2.你从咬定”“破岩中体会到了

    什么?

     

    3.“   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绝不动摇的品格。

    4.这是一首   诗,全诗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诗人

  • 7、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练习。

    春日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___

    【1】在横线上将诗句补充完整。

    【2】这首诗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诗人朱熹。

    【3】“等闲”一词的意思与本诗中的“等闲”不相同的一项是(  )

    A.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B.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阅读理解。

    《宿建德江》

    【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zhǔ,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1】古诗是中华民族艺术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往往“诗中有画、诗中有情”。

    请用自己的话描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中那如画的情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对诗句理解不正确的是(          

    A.此诗先写羁旅夜泊,再叙日暮添愁;然后写到宇宙广袤mào宁静,明月伴人更亲。

    B.“江清月近人”中的这一句点明了题目。

    C.诗中虽只有一个愁字,却把诗人内心的忧愁写得淋漓尽致,然野旷江清,秋色历历在目。

三、现代文阅读 (共6题,共 30分)
  • 9、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我喜欢冬天

    我喜欢冬天

    冬天薄霜铺地

    冬天冰雪烂漫

    似姑娘般美丽纯洁

    我喜欢冬天

    冬天飘雪如絮

    冬天银妆素裹

    似仙女般洁白飘逸

    我喜欢冬天

    更因为

    冬代表洁白

    冬代表无瑕

    使心灵感受纯洁的洗礼

    我喜欢冬天

    更因为

    冬是最后的季节

    冬是告别昨天

    使我们迎接新的开始

    (1)补充词语。

    ________烂漫 银妆________ ________

    洁白________ ________ 飘雪________ ________

    (2)查字典填空。

    字查________部,再查________画,用音序查字法查________。在银妆素裹中是________意思。

    字查音序________无瑕________

    (3)组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

    (4)解释词语。

    银妆素裹:________

    飘逸:________

    烂漫:________

    (5)我喜欢冬天是因为________

    (6)作者把冬天比作________

    (7)你喜欢诗中的哪一句?说说理由。

     

  • 10、快乐阅读。

    ①有一天,快到家时,路边的小杨树忽然沙啦啦地喧闹起来,就像在嘻嘻地笑。还用问,这是起了风。一会儿,几朵厚墩墩的云彩飘游过来,把太阳也给遮盖住了。天一下变了脸色。路上行人都加快了走路的速度,我却放慢了脚步,心想,雨点儿打在头上,才是世界上最美的事呢!果然,随着几声闷雷,头顶上真的落上了几个雨点儿。我又伸手试了试周围,手心里也落上了两点。我兴奋地仰起头,甩打着书包就大步跑进了楼门。

    ……

    ②吃过晚饭,雨还在不停地下着,嗒嗒嗒地打着玻璃窗,好像是敲着鼓点逗引我出去。我跑到窗前,不住地朝街上张望着。望着望着又担心起来:要是今天的都下完了,那明天还有雨可下吗?最好还是留到明天吧。

    【1】用“﹏﹏”画出描写“我”的心理活动的语句。

    【2】从选文中可以看出“我”的心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___________

    【3】第①处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

    【4】第②处运用了_______修辞手法,作用是_______

  • 11、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

    ①这样你们的语文水平就会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

    ②语文学习既包括读写听说能力的培养,又包括精神的充实、情感的完善、与人格的提升,其最终目的是要全面提高学习者的语文素养。

    ③你们不必受此局限,而应尽可能将教科书与社会生活中的语文学习整合起来,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语文、学习语文、享受语文。

    ④而教科书只是给你们搭建了一个平台。

    【1】将上面句子排成一段意思连贯的话,按顺序写序号为:_______________

    【2】第②句中有一处标点不当,应把________删掉。

    【3】第③句中有一处语序不当,应把________放到____________前面。

    【4】这段话在第________句里表明了主要观点。

  • 12、阅读资料,完成题目。

    京剧脸谱是京剧人物的面部化装,已经形成了一门独特的绘画艺术。京剧人物分“生”“旦”“净”“丑”四大类。“生”是男性正面角色,又分老生、小生、武生等。“旦”是女性正面角色,有“青衣”“老旦”“花旦”“刀马旦”等区别。“净”是性格鲜明的男性角色,“花脸”就是“净”一类的人物。“丑”是幽默滑稽或反面角色,有“文丑”“式丑”“小丑”“老丑”等区分。

    1话主要讲了:________________

    2资料分辨京剧人物类别,选择填空。

    A.生   B.旦   C.净   D.丑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 13、课外阅读。

    鲁迅先生记

    鲁迅先生家里的花瓶,好像画上所见的西洋女子用以取水的瓶子,灰蓝色,有点从瓷釉自然堆起的纹痕,瓶口的两边,还有两个小瓶耳,瓶里种的是几棵万年青。

    第一次看到这花的时候,我就问过:这叫什么名字?屋中既不生火炉,也不冻死?

    第一次,走进鲁迅先生的家里去,那是快接近黄昏的时节,而且是个冬天,所以那楼下室稍微有一点暗,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

    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

    这花不怕冻?以后,我又问过,记不得是在什么时候了。

    许先生说:不怕的,最耐久!而且她还拿着瓶口给我摇着。

    我看到了花瓶的底边是一些圆石子。以后,因为熟识了的缘故,我就自己动手看过一两次,又加上这花瓶是常常摆在客厅的黑色长桌上;又加上自己是来自寒带的地方,对于这在四季里都不凋零的植物,总带有一点惊奇。

    而现在这万年青依旧活着,每次到许先生家去,看到那花,有时仍站在那黑色的长桌上,有时站在鲁迅先生照像的前面。

    花瓶是换了,用一个玻璃瓶装着,看得到淡黄色的须根,站在瓶底。

    有时候许先生一面和我们谈论着,一面检查着房中所有的花草。看一看叶子是不是黄了,该剪掉的剪掉,该洒水的洒水,因为不停地动作是她的习惯。有时候就检查着万年青,有时候就谈着鲁迅先生,就在他的照像前面谈着,但那感觉,却像谈着古人那么悠远了。

     至于那花瓶呢?站在墓地的青草上面去了,而且瓶底已经丢失,虽然丢失了也就让它空空地站在墓边。我所看到的是从春天一直站到秋天;它一直站到邻旁墓头的石榴树开了花而后结成了石榴。

     从开炮以后,只有许先生绕道去过一次,别人就没有去过。当然那墓草是长得很高了,而且荒了,还说什么花瓶,恐怕鲁迅先生的瓷半身像也要被荒了的草埋没到他的胸口。

     我们在这边,只能写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而谁去努力剪齐墓上的荒草?我们是越去越远了,但无论多么远,那荒草总是要记在心上的。

    1  画出选文的过渡段。

    2写出下面句子的描写方法,并说说其作用。

    (1)同时鲁迅先生的纸烟,当它离开嘴边而停在桌角的地方,那烟纹的卷痕一直升腾到他有一些白丝的发梢那么高,而且再升腾就看不见了。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花,叫万年青,永久这样!他在花瓶旁边的烟灰盒中,抖掉了纸烟上的灰烬,那红的烟火,就越发红了,好像一朵小花似的,和他的袖口相距离着。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文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方法,通过侧面描写万年青突出了鲁迅先生的品质。通读全文,归纳出万年青的特点,从而写出鲁迅的美好品质。

    万年青:________ 鲁迅:_________

    万年青:________ 鲁迅:_________

    万年青:________ 鲁迅:_________

    4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文章题目是《鲁迅先生记》,显然目的在于刻画人物,作者却用心写了万年青。文章是怎样处理这种矛盾的?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章从不同方面写了对鲁迅先生的怀念,这不同的方面可以概括为三点,写一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4、阅读与理解

    一碗馄饨

    那天,她又跟母亲吵架了,一气之下,她转身向外跑去。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小吃摊,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小吃摊的主人是一个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里,老婆婆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饭?”“可是……可是我没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没关系,我请你吃。”老婆婆很热情地招呼她,“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我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去泪水继续说,“我们又不认识,而您就对我这么好。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怎么对我的?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么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了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去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这时,她的眼泪又掉了下来。有时候,我们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1】根据解释在文中找出相应的词语填空。

    (1)形容非常疲乏,不能忍受。________

    (2)尽管看到了,却没有引起注意或当作没看见,指不重视或不注意。_________

    【2】根据短文内容把你的理解写下来。

    (1)女孩第一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2)女孩第二次流泪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3】听了老婆婆的话,女孩“愣住了”。此时女孩会怎么想呢?请写出女孩的心理活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疲惫不堪”“露出喜色”是对母亲___的描写,表露出母亲________

    【5】阅读短文最后一句话,思考:为什么“我们”常会对亲人一辈子的恩情视而不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读了这篇短文,我懂得了今后应该___________________

四、句型转换 (共6题,共 30分)
  • 15、是否重视课外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关键。(用修改符号在原句修改)

  • 16、根据要求完成句子练习。

    (1)蔺相如对秦王说:请您为赵王击缶。”(改为转述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秦王拿十五座城来换。  我把璧交给他。(用关联词语合为一句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7、改为陈述句。

    1.我站立之处成了看雨的好地方,谁能说这不是天地给我的恩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不得不收起遗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8、把下面的句子改写成陈述句。

    世界上还有几个剧种在演出时是没有舞台的呢?

    ___________________

  • 19、按要求写句子。

    1.整个森林的绿色在消退,枯黄在蔓延。(改为比喻句)

    2.昨天妈妈买了荔枝、苹果、南瓜等好多水果。(修改病句)

     

  • 20、改写句子。

    例: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说,不,他是来弹一首曲子给那位姑娘听的。

    贝多芬问盲姑娘:“你爱听吗?我再给您弹一首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书面表达 (共1题,共 5分)
  • 21、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的前两句运用以动衬静的写法。把半夜的景色描绘得令人神往。请你选一处景物。也用以动衬静的写法写出它的特点。

    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05
题数 21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填空题
二、古诗阅读
三、现代文阅读
四、句型转换
五、书面表达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