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济南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9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秦王嬴政每征服一国,就把诸侯后代、原国内的贵族和豪门大户迁往他处,或迁往秦统治中心,或迁往边远地区。嬴政统一全国后,又“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由此可见,嬴政的大规模移民政策(     

    A.旨在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B.有利于贵族等级制的重构

    C.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基础

    D.为推行郡县制创造了条件

  • 2、下图为近代漫画家马星驰于民国二年创作的作品《一意進行》,其寓意在于(     

    A.讽刺袁世凯复辟称帝

    B.揭示议会政治艰难曲折

    C.讽喻段祺瑞破坏民主

    D.抨击张勋拥立废帝复辟

  • 3、20世纪90年代中国启动的小浪底水利枢纽工程利用了世界银行贷款10亿美元,世界银行先后检查小浪底 26次,对工程各方面提出评估、咨询意见,对中国这一重大工程要求采取国际招标,结果一些主要工程的施工责任方分别为意大利、德国和法国的跨国公司。这些情况反映了(       

    A.全球化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合作

    B.国家主权在全球化浪潮中受到侵犯

    C.反全球化符合发展中国家利益

    D.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道路充满挑战

  • 4、它创新之处在于“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其最大合理性“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这种古代选官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科举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5、同盟会建立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在革命中常单独行动。如宋教仁在上海建立同盟会中部总会,陈其美和旧官僚旧立宪派建立共和统一会,孙武等则另组民社。孙中山因此提出“效法俄人,以党治国。”其目的在于(     

    A.强化政党内部的凝聚力

    B.效法苏俄模式组织政府

    C.为国共的合作奠定基础

    D.维护主权在民的合法性

  • 6、中国古代手摇纺车的锭子数目一般是2至3枚,最多为5枚,每天最多纺纱3斤。宋元之际,产生了将水力运用于纺织机械的大纺车,这种纺车锭子数目多达几十枚,一昼夜可纺一百多斤。这一变化表明(     

    A.工具进步促进了纺纱效率的提高

    B.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受到破坏

    C.商业贸易是技术进步的重要途径

    D.纺织业进入资本主义萌芽阶段

  • 7、基督教会在自己开办的学校中,除了教授语法、修辞、逻辑“三艺”之外,还教授包括几何学、数学、天文学和音乐。算术用来诠释《圣经》中的数字,几何学用来解释上帝创造的世界,天文教育人们估算复活节等等。据此可推知,基督教(     

    A.控制了西欧社会的精神生活

    B.促进了近代教育文化的产生

    C.客观上推动了自然科学发展

    D.与世俗王权互相利用和竞争

  • 8、据史料记载,明朝初期修建的长城极为简陋。1568年起,大规模精心修筑长城的是一代名将戚继光。戚继光在其职业生涯上最辉煌的成就是(     

    A.巩固北方边防

    B.七下西洋的壮举

    C.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台湾

    D.重创在沿海为患多年的倭寇

  • 9、在古代,旅游多是限于少数人的奢侈活动。到了近代,旅游主体队伍日益驳杂和扩大,他们不再满足于在本国、本民族的疆土上游历观光,竟相憧憬并实践着跨海到异域畅游。促成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殖民扩张的进行

    B.思想解放的推动

    C.国家政策的转变

    D.交通成本的降低

  • 10、从2003年开始,我国将9月20日确定为“公民道德宣传日”。2007年9月,在全国首次评选表彰道德模范,李素丽等53人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这说明,我国(     

    A.道德建设成为社会共识

    B.切实贯彻爱国主义教育方针

    C.公民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D.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 11、下面是东汉末至十六国时期人口迁移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①民族交融逐步加深②经济重心南移完成③人口的变迁源于门阀士族的壮大④南方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2、太平天国称“天朝”,领袖称“天王”,改南京为“天京”定作都城,颁布的纲领文件称“天朝田亩制度”。这说明太平天国(       

    A.利用天命对抗清朝

    B.根据宗教制定纲领

    C.借助神权加强统治

    D.渴望得到列强承认

  • 13、在中世纪的英国,肉是奢侈之物。进入15世纪,英国乡村屠户的生意逐渐兴旺起来,村庄永久性啤酒馆相当普遍。这表明(       

    A.食物物种交流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

    B.食物储备技术进步确保人民身体健康

    C.农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饮食结构变化

    D.君主立宪制政体有利于保障食品安全

  • 14、下表呈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变迁的7个阶段: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时间

    阶段特征

    1949—1958年

    “一边倒”

    1959—1968年

    “反帝必反修”

    1969—1978年

    “反对苏联社会帝国主义”

    1979—1988年

    “独立自主和平外交”

    1989—1998年

    “韬光养晦 有所作为”

    1999—2008年

    “坚持和平发展道路”

    2009—2019年

    “积极进取互联互通”

    A.新中国的外交长期受到意识形态严重影响

    B.国内外形势影响外交政策的制定与调整

    C.建国初期的外交急于得到西方国家的承认

    D.独立自主始终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目标

  • 15、隋初,针对地方官吏在征派时的作弊行为,宰相高颎主张由政府将民户统一划定不同的户等,规定各自应负担的赋役数目,并使之低于豪强地主对依附农民的剥削量。该主张有利于(       

    A.土地兼并的缓解

    B.消除地方割据基础

    C.自耕农队伍壮大

    D.催生新的社会阶层

  • 16、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打破老框框,勇于改革不合时宜的组织制度、人事制度”“关键要健全干部的选举、招考、任免、考核、弹劾、轮换制度”。在这一思想指导下(     

    A.现代中国公务员制度从此开始推行

    B.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C.中国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迅速展开

    D.我国干部录用工作进入规范化轨道

  • 17、有学者认为,文艺复兴中的人文主义者通过文学、艺术及其他形式对天主教会的腐败现象揭露得淋漓尽致,为马丁·路德提供了攻击天主教的炮弹。路德的宗教改革思想是用神学的理论与话语表达了人文主义自由、平等的思想。可见,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是

    A.都坚持国家权力高于神权

    B.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C.都从根本上否定上帝的权威

    D.传播人文主义手段相同

  • 18、下图信息反映出(     

    A.信息产业成为经济主导

    B.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

    C.科技发展改变生活方式

    D.纸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 19、1944年召开的布雷斯顿森林会议决定成立的两个国际金融组织是

    A.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税贸易与总协定

    B.世界银行,北美自由贸易区

    C.亚太经合组织,世界银行

    D.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

  • 20、有学者认为:“随着罗马不断向外扩张,社会贫富分化加剧。罗马共和制度的权力运转框架难以承载不断扩大的贵族和平民的矛盾,权力制衡机制被破坏,权力博弈的政治艺术让位给了毫不妥协的暴力厮杀。在竞争中获胜的军事领袖,集权于一身,缔造了罗马帝国的权力新格局。“该学者意在强调罗马帝国(     

    A.强权政治的出现顺应现实需要

    B.版图的扩大导致共和制度崩溃

    C.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D.建立在征服异国他邦基础之上

  • 21、专业户是指我国农村专门从事某种农副业的家庭或个人。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村在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基础上出现的专业户,带头勤劳致富,是农村发展中的新生事物,应当积极支持。这里说的“新”是指它(     

    A.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B.引领着土地所有制调整的方向

    C.反映了农村经济市场化的趋势

    D.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开启

  • 22、下表为我国历代王朝疫病爆发情况。据此分析,古代疫病频率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       

    朝代

    统治时间

    有疫情的年份

    爆发频率(次/年)

    东汉

    195

    20

    0.103

    三国至南北朝

    368

    40

    0.109

    明朝

    275

    118

    0.429

    清朝

    267

    134

    0.502

    A.自然物候异常

    B.政府防疫能力有限

    C.朝代更迭动荡

    D.人口的增加与流动

  • 23、唐代诗人元稹《织女词》诗句:“东家头白双女儿,为解挑纹嫁不得。”诗歌反映的是(  )

    A.封建礼教对妇女的迫害

    B.封建工艺世袭的残酷性

    C.唐朝纺织业发展

    D.唐朝纺织工艺落后

  • 24、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走向胜利的征途中,在如图所示各地留下了光辉的足迹。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A.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探索与尝试

    B.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C.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

    D.确立毛泽东在党中央的领导地位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5、孙中山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行者。早在1894年,就在檀香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革命团体——________。1905年,在孙中山的积极倡议下又建立了________。后来他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大主义,简称________。这是当时社会历史条件下最完整、最系统的革命纲领。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到了________手中,孙中山继续探求新的革命道路。

    三、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26、隋唐到两宋:城市__________________逐步瓦解,商业进一步繁荣。元、明、清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的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形成全国范围的商业贸易网络,地域性的商人群体——______兴盛。

  • 27、罗马教皇保罗三世1534-1549年在位采取措施禁止出售赎罪券禁止任何主教占有一份以上的薪俸出版禁止天主教徒阅读的书籍目录。这表明( )

    A.保罗三世基本支持路德教派的改革

    B.天主教会采取适当措施缓解天主教危机

    C.天主教走上了与新教相融合的道路

    D.禁止出售赎罪券是新教与旧教的共同目标

     

  • 28、明清时期,一些地方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 “________”,其中,人数最多、实力最强的是“________”和晋商。

  • 29、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0、载人航天

    (1)决策:1992年,作出实施⑤_________的战略决策。

    (2)成就:⑥______年10月15日宇航员杨利伟升入太空。

    (3)意义:中国成为世界上⑦______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 31、《论语·八佾》:“孔子谓季氏鲁卿八佾’是奏乐舞蹈的行列。按周礼规定只有天子才能用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材料表明孔子强调

    A.仁爱思想

    B.忠恕之道

    C.等级秩序

    D.以德治民

     

  • 32、康熙亲政后,为扩大皇权,在宫内设________.雍正帝为办理西北军务,在宫内设立________.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

  • 33、牛顿创建了_________________和力学三定律,建立了____________,改变了自古代中世纪以来人民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 34、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三、简答题 (共5题,共 25分)
  • 35、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 36、分析宗教改革运动对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促进作用。

  • 37、中国古代传统思想中,著名的儒、墨、法、道四大学派在历史上影响深远。根据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儒、墨、道的创始人和法家集大成者。

    (2)在秦统一中国的过程中,哪一家学说起了决定性作用?为什么?

    (3)儒家学说什么时候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为什么?

  • 38、下列图片反映了公元前6世纪初雅典公民的一场辩论:

    请回答:

    (1)请写出这场辩论可能的参与者。

    (2)指出他们的基本要求。

    (3)他们辩论的核心是什么?

  • 39、在人类思想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同特色的思想文化相互碰撞、相互交融,共同发展,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有学者认为,中华传统文化在春秋战国时期表现为以民本思潮和专制主义为两翼的百家争鸣的私学文化;秦汉以后定型为以儒学为正宗,兼纳百家、融汇释道的帝国文化

    ——《中华文化史》

    材料二:总之,共和国体即在欧美诸邦,亦成于不得已,必因无地求君,乃行此制,而行之亦乱弱其常……至于中国,地大民众,尤所不宜,现在一线生机,存于复辟,然其事又极危险,使此而败,后来只有内讧瓜分,为必至之结果。

    ——严复

    材料三:吾以为开明专制者,决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之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梁启超

    材料四:自西洋文明输入吾国,最初促吾人之觉悟者为学术,相形见拙,举国所知矣;其次为政治,年来政象所证明,已有不克守缺抱残之势。继今以往,国人所怀疑莫决者,当为伦理问题。此而不能觉悟,则前之所谓觉悟者,非彻底之觉悟,盖犹在惝恍迷离之境。吾敢断言曰:伦理的觉悟,为吾人最后觉悟之最后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春秋战国时期私学文化民本思潮专制主义的表现各举一例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严复与梁启超观点的相同点。

    (3)材料四中,陈独秀认为西洋文明输入吾国后,国人的觉悟经历了哪三个阶段?其实践和结果如何?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95
题数 3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简答题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