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柏拉图认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实际上“是一种没有节制的自由散漫的无政府状态的管理形式,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亚里士多德认为,所谓的雅典民主,不过是穷人的权利不断上升并压迫富人的历史。这说明古希腊的民主实践( )
A.维护了平民阶层的利益
B.存在着严重的舞弊现象
C.有利于公民权利的落实
D.背离了民主政治的初衷
2、我国1982年宪法规定,企业事业和国家机关退休人员的生活受到国家和社会的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能力的情况下,有从国家和社会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2004年,宪法规定“国家建立健全同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制度”。这说明我国( )
A.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B.仅保障弱势群体的生活
C.公民社会福利水平降低
D.社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
3、1879年,徐建寅在德国考察火药厂后总结道: “各厂之器具,皆不及中国津、宁、济、沪备局之精备,而所成之药反良者,何也?则因试验胀力、速率、重率各法,尽心竭力,有弊即改,随时消息于无形,无他秘法也。”由此可知,徐建寅主张洋务企业( )
A.改革管理体制
B.引进德国装备
C.重视技术革新
D.主动面向市场
4、某一时期文官高等考试资格和考试方式规定:每三年举行一次,年满25周岁的中国男子,本国国立大学或高等专门学校修习三年以上并有毕业论文者均可参加,考试的内容全部采用近代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知识。该规定
A.奠定我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B.出台于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C.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D.完全效仿西方的文官制度
5、“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居人之税,夏秋两征之,俗有不便者正之。其租庸杂徭悉省,而丁额不废,申报出入如旧式”。该赋税制度是( )
A.初税亩
B.租调制
C.两税法
D.租庸调
6、1425年,明仁宗诏令:“科举之士须南北兼收,南人虽善文词,而北人厚重。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非公天下之道。自今科场取士,南取六分,北取四分。”“近累科所选北人,仅得什一”的主要原因是
A.崇文抑武政策过时
B.科举制度走向没落
C.北方儒学全面复兴
D.南北经济差距较大
7、甲骨文中有关农业的记载,耕垦方面,有“王大令众人曰:脅田(集体耕作)。其受年?十一月”;种植方面,有“贞:惟小臣令众(奴隶),黍(种黍),一月”;畜牧方面,有“获刍(割草),七月”等。材料表明当时( )
A.粮食种植积累了丰富经验
B.精耕细作的生产模式开始出现
C.农业生产中对农时的重视
D.井田制是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
8、公元496年,孝文帝下令改变鲜卑贵族的姓氏。他先把皇族的姓氏拓跋氏改为元氏,所以孝文帝拓跋宏又称为元宏,又把其他的100多个鲜卑姓氏改为汉姓。他还参照汉族门阀制度的做法,来确定鲜卑贵族的门第高下,并按照门第高低来选拔人才,任命官吏。这些举措( )
A.促进了南方地区的开发
B.确立了皇室的独尊地位
C.消弭了民族之间的冲突
D.促进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9、新中国成立后,长期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麻疹、百日咳、白喉、脊髓灰质炎,肺结核等重大传染病因疫苗接种而得到了有效控制。这反映了我国( )
A.各层级医疗机构的纷纷建立
B.基层社区医疗网络的不断发展
C.改革开放推进医疗技术发展
D.现代医疗卫生体系建设的进展
10、自2016年开业以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投资项目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在印度古吉拉特邦,1060个村庄的道路被修结,方便了800万人出行;在埃及,一片沙漠被改造为该国第一个“太阳能村”。由此可知,亚投行的成立( )
A.强化了国际金本位制度
B.促进发展中国家的进步
C.冲击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D.推动了西欧经济的发展
11、北魏中后期的魏孝文帝改革时对自十六国以来北方民族融合的一次全面肯定和总结……推动孝文帝改革的因素有
①民族矛盾尖锐 ②阶级矛盾尖锐 ③农民起义不断 ④孝文帝倾慕汉族文化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2、19世纪中后期,形成了以英镑为中心的国际金本位货币制度。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英国经济受到重大打击,导致金本位制崩溃。20世纪30年代,英镑颓势已不可挽回。二战爆发后,英镑贬值,无力与美元抗衡。英镑国际地位的兴衰说明( )
A.国家实力影响其金融地位
B.布雷顿森林体系产生的深远影响
C.英镑的国际货币身份丧失
D.资本主义世界金融失去统一标准
13、唐朝前期规定,丁男每年向国家纳租粟二石,调绢二丈和绵三两,或布二丈五尺和麻三斤,每年服徭役20天,如不服役,则每天交纳绢三尺或布三尺七寸五分,称作庸。这一制度的实施反映出( )
A.农民的人身依附关系进一步松弛
B.土地私有制遭到进一步打压
C.唐朝社会经济高度发达
D.农民的生产时间被大幅占用
14、1914年,北洋政府公布《文官任职令》,实行新的文官制度,取消了散官、勋官等虚官,实行官、职合一,官名仅表示为官者的职务而不再表示其身份和特权,官等、俸禄与其职务不再脱节,而是相互对应。这一改革( )
A.顺应了民主、平等的时代潮流
B.保证了中央行政体制的连续性
C.消除了官本位思想的社会基础
D.践行了孙中山的文官考试思想
15、洋务运动中“使洋商垄断收入锐减,中国少外流白银当在数千万两之巨,中国之航权,唯贵局是赖”。引文中的“贵局”应该是指( )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汉阳铁厂
D.发昌机器厂
16、“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这反映了孙中山
A.承认地方享有高度自主权
B.满足了农民的土地要求
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
D.对社会财富再分配思想
17、南宋大多数时期,枢密院处于宰相的控制之下,“至开禧(宋宁宗年号,1205—1207年),遂为永制”。据统计,在南宋王朝的150多年的时间内,三省长官和枢密使连续不兼职的时间仅十五六年。这一调整( )
A.解决了严重的冗官冗费问题
B.反映出专制皇权统治的衰落
C.有利于提高决策与行政效率
D.是重文轻武政策破产的标志
18、文书传递又称为“行”或“行书”。睡虎地秦简《行书律》中记载:“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觱(毕),毋敢留。留者以律论之。”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
A.文书是国家控制官吏的工具
B.文书在行政管理上产生巨大作用
C.文书制度相关法律发展完善
D.文书传递的时效性得到较大保障
19、1701年,英国议会在《王位继承法》中规定:“法官品行端正即可继续任职;只有在议会两院的请求下(国王)才可罢免法官。”这表明
A.王权进一步受到限制
B.议会同时拥有司法权
C.英王再无权任免法官
D.英国君主立宪制形成
20、1934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是没有选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1940年,在政权的人员分配方面,毛泽东指出“给中间派以三分之一的位置”。这一变化旨在
A.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
B.创建人民革命政权
C.扩大民主政治的基础
D.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21、1619年,英国国王授予温·布德殖民地烟草采购专利权。同年宣布,国王将烟草的采购和运输权集中到有能力管理烟草的专利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购进烟草,若有违者,一经发现,将没收之。此举旨在( )
A.积累资本发展产业革命
B.重商富国争夺霸权
C.控制私有经济强化王权
D.规范商业竞争秩序
22、下表所示为中国农产品出口值及所占比例,从表中可知( )
中国农产品出口值及所占比例
年份 | 各种商品出口总值(千元) | 其中农产品 | |
值 | 所占比例% | ||
1873 | 148449 | 2866 | 2.6 |
1893 | 181713 | 28423 | 15.6 |
1903 | 333961 | 89496 | 26.8 |
A.中国经济处于入超状态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提高
C.晚清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D.鸦片战争改变了对外经济结构
23、戊戌变法期间,康有为例举了多项清朝未遵守经义或违背经义的事件,并提出“吾中国法古经之治足矣,本非取于泰西”。康有为意在( )
A.践行“中体西用”
B.宣传儒学主张
C.减轻变法的阻力
D.促进思想启蒙
24、1764年7月,意大利人法理学家贝卡利亚提出: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这体现了西方法律( )
A.破坏了司法权独立原则
B.坚持权力的制约平衡
C.注重对个人权利的保护
D.重视律师制度的发展
25、1965年,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在中国首次实现,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蛋白质的全合成,开辟了___________________的时代。1973年袁隆平选育出杂交水稻新品种_________________。
26、发展和成熟——抗日战争时期(1937年—1945年)
(1)1940年1月,《_____________》的发表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和成熟。
(2)1945年中共“_______”正式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7、康德的主要主张
(1)人非工具,应当以人为本。
(2)提出____________的原则:人应该尊重他人的感受。
28、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9、春秋时期
(1)齐国________________改革:发展农工商业,整顿和发展军备;改革赋税制度,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政策。
(2)鲁国的改革:鲁国实行“__________________”“履亩而税”。
30、中国古代史上,法家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理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心学的集大成者是________
31、墨家:墨子:
(1)生平: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2)地位: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3)著作:其弟子根据墨子生平事迹的史料,收集其语录,完成了《墨子》一书传世;
(4)思想:提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乐”、“节葬”、“节用”等观点;
32、14世纪意大利出现了________运动,其本质是以人文主义冲击宗教神权的束缚。16世纪欧洲出现________运动,进一步传播人文主义。
33、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去世,帝国分裂为____、____和____三个主要国家,这些区域被统称为“希腊化世界”。
34、康德的代表作:《______________》。
35、17世纪德国的哲学家莱布尼茨热心中国文化,曾向来华传教士提出过30个有关中国的问题。如果当时由你来回答以下3问,你将如何回答?
(1)中国的数学有哪些重要成就?
(2)中国有哪些著名的建筑工程?
(3)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列举几种值得欧洲人借鉴的舒适的生活方式。
36、问答题:根据设问,回答问题。
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是20世纪以来中国站在时代前列的三位伟大人物,他们分别创立了各自的思想理论,推动了中国社会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1924年孙中山提出的新三民主义与旧三民主义相比,有了质的飞跃,最主要体现在哪里?新旧三民主义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起了什么历史作用?
(2)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哪两大创新理论成果?
(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邓小平理论逐渐形成。中共十二大和十三分别对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阶段作了怎样的阐述?这些理论对新时期中国的建设有怎样的指导意义?
(4)综合以上问题,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
37、中国历史上的明清时期,是文化上的总结创新时期,这一阶段的思想文化特点是承古和萌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请问:
(1)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是指?别指出他们的一个思想主张
(2)明清时期思想家共同点
(3)为什么明清之际在思想领域会出现这种现象?
38、请从下面表格列举的改革措施中选择三项,
(1)说明它属于哪项改革,简单解释该项改革措施的内容。
(2)说明三项改革分别代表的历史发展趋势。
序号 | 改革措施 |
1 | 军功爵制 |
2 | 因信称义 |
3 | 解负令 |
4 | 废除包税制 |
5 | 易服装,讲汉话 |
6 | 先定论 |
7 | 设京师大学堂 |
8 | 青苗法 |
9 | 土地赎买 |
10 | 殖产兴业 |
39、简述启蒙运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