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儋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选出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感觉自己在喃喃自语,就像梦境中的语言一样语无伦次

    B.回到故乡,在外漂泊多年的他终于忍俊不禁,流下了辛酸的泪水。

    C.小镇,一场冬雨不期而至,噼噼啪啪倾倒在酒吧前黑黝黝的街道上。

    D.在孩子玩手机的问题上,父母应该以身作则,和孩子共同成长。

  •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红(yīn)        (xūn)        然勒功(yān)     皆知(rǔ)

    B.然(hè)          补(jiào)   痛绝(wù)       然入梦(hān)

    C.咀(jué)     (diān)       连环(qǔ)          气冲牛(dǒu)

    D.语(lán)     (yàn)     为人知(xiǎn)   而不舍(qiè)

  • 3、下列关于文学作品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黄河颂》从自然特征、地理特征、黄河在历史上对中华民族的贡献等方面赞美了黄河的英雄气概。

    B. 《卖油翁》选自《归田录》,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C. 以善良体察善良,《老王》中作者杨绛以自己一颗善良的心去体会老王这样一个普普通通,不被人重视,却有一颗金子般的心的人。

    D. “我”和“海燕高傲的飞翔。”两句中的“在”的词性分别是“动词”和“介词”。

  • 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经典书籍是承载知识和记忆的宝库,探索这座宝库里的珍藏,需要耐心、沉静和时间。

    B.疫情防控是对病毒的战斗,也是对生活方式的检验、健康习惯的重塑、文明素养的培育。

    C.疫情影响了我们的生活,但也让我们暂别了匆忙、浮躁,为我们创造了亲近经典。

    D.面对功过得失,究竟应该表现出什么样的姿态,考验我们每一个人的格局与担当。

  • 5、下列语句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沿河求之,不亦diān)乎? (纪昀《河中石兽》)

    B.脱我战时袍,zhù)我旧时裳。(《木兰诗》)

    C.)之久而不去。 (欧阳修《卖油翁》)

    D.斯是陋室,惟吾德xīn)。 (刘禹锡《陋室铭》)

  • 6、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 救(zhěng   退色   然入梦(hàn   家喻户晓

    B. wù)宁   吞噬   心有灵xī)   目不睽园

    C. 琐(wéi   修茸   悲天人(mǐn   妇孺皆知

    D. 弱(léi   污秽   忍俊不jīn   毛骨悚然

  • 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邓稼先》是一篇人物传记,作者是物理学家杨振宁。

    B. 闻一多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诗人、学者。

    C. 《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文章,作者通过叙写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刻画出了一个真实的、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形象。

    D. 《孙权劝学》选自《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迁主持编写的一部国别体通史。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乙)范仲淹二岁而孤,母贫无依。再适长山朱氏。既长,知其世家,感泣辞母,去之南都入学舍。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往往颤粥不充,日昃始食,遂大通六经之旨,慨然有志于天下。

    (选自《宋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孤:幼年丧父谓之孤。 ②再适长山朱氏:改嫁到长山姓朱的人家。 ③世家:身世。 ④南都:地名。 ⑤辄:就。⑥沃:浇,这里是洗的意思。⑦颤(zhān)粥不充:颤,稠粥。充,充足。⑧日昃():太阳偏西。⑨六经: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部经书。⑩慨然:形容慷慨激昂。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鲁肃过寻阳

    (2)即刮目相待

    (3)感泣

    (4)大通六经之旨

    2将选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昼夜苦学,五年未尝解衣就寝。

    3孙权为什么要劝吕蒙学习?(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4(甲)(乙)两文都讲到了读书的作用。(甲)文通过鲁肃与吕蒙对话和“_____________”的举动,侧面表现了吕蒙读书后才略的惊人长进;(乙)文中表现范仲淹经过勤奋苦读后取得了学习成效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请在下列横线上填写出古诗文名句。

    ____________________,关山度若飞。(《木兰诗》)

    ②独坐幽篁里,____________________。(王维《竹里馆》)

    ③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韩愈《晚春》)

    ④谁家玉笛暗飞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⑤故园东望路漫漫,______________________。(岑参《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闲敲棋子落灯花。(赵师秀《约客》)

    (2)默写岑参的《逢入京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黎明的眼睛

    ①三月清晨,把窗子推开,第一片阳光便飞到人们的全身,对着阳光带进来的新鲜空气,任谁都要深吸一口,说:春天来了!

    ②就这样,春天拖着宽大的裙带,露出羞涩的笑容,从窗口走近了我们。

    ③但是,可不要忘记,不是从有房子那天起,我们就有窗子的呢!

    ④我们的兄弟,爱斯基摩人用冰块建筑了房子,像个白玉的钟罩一般,是没有什么窗子的,过去的鄂伦春兄弟们住的“神仙柱”,因为没有屋顶,在屋里,到晚上可以看到头上的月亮和星光,也就无须开窗子了。

    ⑤最早的人类山顶洞人走下山来,不知住过多少代,才懂得造个窝儿的时候,他们也只会模仿岩洞,把地挖个半截坑,上面再搭上顶篷。至于窗子,就谈不上了。

    ⑥房墙上开窗子是后来的事。随着窗子的开凿和扩大,人类文明的曙光也随着扩大。

    ⑦窗子,自从它出现的那天起,它就成为阳光的眼睛,空气的港口,成了自然和社会的纽带。

    ⑧随着时间流进,层楼的加多,窗子也越来越多了。看到高层的建筑,就会惊叹窗子是房屋最鲜明的象征。没有窗子的房子,几乎也就没法把它唤做房子了。

    ⑨有谁未曾享受过开窗的喜悦呢?打开窗子,突然见到青山闯了进来,打开窗子,看到柳色的清新,小燕的飞来。

    ⑩窗子开了,用不着打招呼,新的空气就会猛扑进来。

    ⑪当然,随之而来的,也有风沙飞入屋中,还有,眼睛看不到微尘,还有很难发觉的细菌,有的是出面拜访,有的是偷偷地混了进来。

    ⑫从古到今多少诗人赞美过窗子,多少歌手唱过窗子,多少情人的眼睛凝望过窗子。

    ⑬窗子的变化,是值得人们考察一番的。小小的窗子,几乎可以说,是文明的大眼睛。在今后的日子里,窗子的聚化会更加多种多样了。

    ⑭窗子的玻璃会随着时钟,自动调和射进室内的光线,窗子会随着明暗变换颜色,窗框装有循环水,它可以为居室的主人带走很多他发觉不到的天敌,又可以送进来他需要而不易得到的芳香和养分。

    ⑮有的窗子不需开合,便能做到通风透光,它还可以把你不愿听到的声音关在外边,但是悦耳的琴声,它是不会阻拦的。

    ⑯打开窗子吧!现在开窗子就不光是为了迎进阳光、空气,或者远眺青山的青、新柳的绿、燕子飞来的掠影,而是迎接一个新的世纪。

    (作者:端木蕻良。有删改)

    1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2本文描述的是“窗子”,但标题却是“黎明的眼睛”,请问“窗子”和“眼睛”有什么内在联系?

    3这篇散文表明了作者对生活怎样的态度?

  •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寄厚味于淡泊

    高秀芹

    ①如今已快到杖朝之年的袁行霈先生,却越来越有活力。从当年那位英俊温和的北大学生,到“文革”时期那位信念坚定的“白专典型”,再到之后凤凰涅槃的北大著名教授、著名古典文学专家、北京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国学研究》年刊主编、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他对学术的敬畏一直有增无减。如今看着袁先生依然在学术前线冲锋陷阵,不禁为之赞叹,近年来他还主持了博鳌亚洲论坛——传统智慧与力量:对话亚洲文化分论坛。最近,历时将近7年、由袁先生主编、近千名专家学者及多位编审共同合作完成的《中国文化地域通览》出版发行,填补了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上的空白。此消息一出,不禁让我再次对袁先生的敬佩更加一层,还让我回忆起曾经与袁先生之间许多有趣又温暖的事情。

    ②我结识袁先生,则因为我曾经扮演过的我一生中仅有一次的一个角色——保镖。那是1998年,我刚到出版社不久,袁先生到出版社来取稿费,具体数目记不清了,估计万元左右,这在当时已是不小的数目了。袁先生要拿着出版社的支票,到海淀南大街中国工商银行取钱,然后再把钱存到校内的银行。从北京大学东门到南门外的路虽然不太远,但是中间要穿过乱七八糟的小马路。当时北大周围还没改造,环境有些繁乱,一介书生揣着这么多钱,当时的文史编辑部主任乔征胜老师有点不放心,叫我护送袁先生去银行。

    ③那是我第一次跟袁先生这么近地走在一起,他身材挺拔,步履轻盈,说话轻柔,音色优美,我们一路边走边说,不知不觉就到了银行,我光荣而不艰巨地出色完成了“保镖”的任务。没想到,很多天过后,我意外地收到了袁行霈先生的邀请,只为了答谢,这让我十分感动,也因为那次“家宴”,我得以有更多机会走近这位学界泰斗。

    ④许多年过去了,如今,袁先生的声望越来越大,但对于先生来说,除了书越来越多,其他并没有改变,他还住在原来的房子里,还喜欢坐在原来的沙发上,还会一如既往地大声笑,还一如既往地俊朗着。我们从来看不到袁先生的忙乱,尽管他有那么多的事情。他永远那么从容自如,因为他的生活里有诗有画有他的陶渊明研究,这一切带给他精神的满足,让他远离物欲。我惊异于袁先生的唯美和优雅,也尊重袁先生的洁净和超然,所以凡俗之事我一概不敢惊扰先生,只有自己出版了好书或者做了有价值的事情,才敢去先生那里汇报。先生看到我带去的书总是很宽厚地褒扬,有时善意的注视和温暖的鼓励比鞭策和批评还有力量,我在袁先生那里获得的就是这种温润涵养却有立场的力量。

    ⑤对于向学之人,先生总是鼓励的(甲)对于学问之道,先生有自己的见解。早在1978年,他就曾在《光明日报》发表《“纵通”与“横通”》一文,提出独到的学术研究方法和学术境界。后来他说(乙)学问的气象,如释迦之说法,霁月之在天,庄严恢宏,清远雅正。不强服人而人自服,毋庸标榜而下自成蹊(丙)先生认为具有大家气象的学者有一些共同的特点(丁)他们的学术格局和视野开阔,能够左右逢源,游刃有余,处处显示出总揽全局的能力;他们的学问都具有开山之功,开拓新领域,建立新学科,发凡起例,垂范后学;他们都是学问和道德并重,用正直、诚实、刚强成其宽容、独立之气象。

    ⑥先生谈诗论道,能书善咏,他追求的是一种诗意的人生,听着西方古典音乐,临摹观望二王颜柳之书法,极高妙而近乎忘我,他把书法和音乐之享受,有形和无形合二为一,打通古今艺术形式,获得全方位的艺术享受。此时的先生是幸福的,青山历历,峰峦自见,风行水上,自然成文,老友陶渊明潜而入,缀句成诗。美的,诗意的,幸福的人生;谦谨,高洁,优雅的人,正所谓:觑神佛如蝼蚁,寄厚味于淡泊。这就是我眼中的袁行霈先生。

    (注释)①杖朝之年:年龄的代称,指男子80岁,意思是年过八十就可以允许撑着拐杖入朝。出自《礼记·工制》:“五十杖于家,六十杖于乡,七十杖于国,八十杖于朝。”

    1依次填入文章第⑤段甲、乙、丙、丁四处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____

     

    A

    :“

    。”

    B

    ,“

    ”。

    C

    ,“

    ”。

    D

    :“

    。”

     

     

    A.A B.B C.C D.D

    2从全文看,第①段划线句有什么作用?

    3结合文章第④段,谈一谈作者眼中的袁行霈有哪些内在品质。

    4请根据文中袁行霈先生的观点,简要概括“大家气象的学者”具有哪些特点。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从下面两个文题中,任选其一,按要求写作。

    题目一:青春是一段重要的人生旅程。进入青春期,梦想,友谊,亲情,个性,时时与我们相伴;孤独,挫折,叛逆,常常与我们同行。一路走来,每个人都有着别样的青春风景。请以:《别样的风景》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有人说,生活中并不缺美,缺少的是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有人说,幸福无处不在,缺少的是一颗善感的心;有人说,生活中处处有爱,缺少的是一颗善于体会的心。请以:“___就在身边”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如选择题目二,先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如果写诗歌,不少于20行)③、字迹工整,书写清楚,卷面整洁。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校名,地名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