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舟山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加点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个家伙深知罪恶深重,内心十分恐慌,却从容不迫地擦着鼻子。

    B. 晚会结束前,他献上一曲《烛光里的妈妈》,唱得栩栩如生。

    C. 同学们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提倡。

    D. 王老师没有偏见,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够一视同仁。

  • 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

    A. 《最后一课》的体裁是小说,作者都德。

    B. 《最后一课》以普法战争为背景,通过小弗郎士在“最后一课”中的见闻和感受表现了韩麦尔等法国人民在国土沦丧时的悲愤心情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C. 《最后一课》的主人公是小弗郎士和韩麦尔先生。

    D. 《最后一课》运用了景物描写表现主题。

  • 3、下列加点词解释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A. 涂掌事   但涉猎

    B. 愿为鞍马   东买骏马

    C. 木兰当织   当理红妆

    D. 昨夜见军帖   对镜花黄

  •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心交警为车祸受伤者撑伞,感动山城。

    A.“天气寒冷,带个热水袋一暖手吧。”妈妈对正要出门的我说。

    B.百花村社区举行包粽子比赛,为“情系端午”活动场。

    C.重庆90后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D.今年五月,汽车市场回明显,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B.共享单车管理难题能否得到解决,关键在于有关部门制定有效的管理措施。

    C.阅读不仅能够增长人的知识,而且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D.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此前预测今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约70万辆左右。

  • 6、下列各项关于名著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骆驼祥子》不仅塑造了“祥子”这样一个“小人物”,还描写了残忍霸道的车主刘四、一步步走向毁灭的小福子、离死亡只差一步的老马和小马祖孙俩,展示了一幅具有老北京世态图。

    B.小说《红岩》中,解放军日益逼近重庆,地下党准备组织狱中暴动。在白公馆装疯多年的共产党员江姐与狱中党组织取得了联系。

    C.《骆驼祥子》中,祥子悲惨命运的根本原因是黑暗腐败的社会,同时狭隘奉行个人主义的性格也是一个因素。

    D.《创业史》是柳青的代表作品,讲述了以梁生宝为代表的新一代农民坚持互帮互助,为建设农村合作社事业而奋斗的故事。其主题思想至今仍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 7、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yín) tiè) qū)连环   为人知(xiān)

    B. jì) 油(kăi)   热(chì)   锋芒毕lù)

    C. 着(xié) fēn)   大(qiáng)   目不园(kuì)

    D. 育(bŭ)   古(gèn) zuò) 气中牛(dŏu)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傅永字修期,清河人也。幼随叔父洪仲自青州入魏,复南奔。有气干,拳勇过人,能手执马鞍,倒立驰骋。年二十余,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请洪仲,洪仲深让而不为报。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有才干。帝每叹曰:“上马能击贼,下马作露布,唯傅修期耳。”

    (《北史·傅永列传》)

    【注释】①让:责备。②露布:公开的文告。

    1下列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A. 而别 蒙以军中多务

    B. 求精 自以为大有所

    C. 复南奔 根问底

    D. 有才干 品学

    2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B. 洪仲深让之而不为报

    C. 策之不以其道   D. 愿陛下亲之信之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有友人与之书而不能答。

    4吕蒙、傅永这两个人物有哪些共同特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默写古诗句。

    (1)商女不知亡国恨,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不问苍生问鬼神。

    (3)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中借下山告诫人们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对困难有充分认识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约客》中用梅雨、蛙声烘托出单调、寂寞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穿校服的父亲》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听说,校门口有个卖凉皮的老头,穿着我校的老校服,让人感觉特别滑稽,特别逗,同学们称他为“凉皮校服哥”。

    ②作为全年级的尖子生,我的自尊心格外强,从不在同学面前显露我贫寒的家境,母亲早逝,父亲为了让我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就咬咬牙掏了高价择校费,我这才进到这所重点中学读书。父亲又心疼我学校离家太远,就让我住校,一周只回一次家。

    ③有一天下午放学后,几个同学请我一起到校外吃饭。我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随着去了。校门口,吃饭的同学很多,肉夹馍、凉皮、包子、稀饭一应俱全,每个摊点前都围满了人。这时,不知谁提议去吃凉皮,在一路打打闹闹的笑声里,我们走向“凉皮校服哥”。

    ④我随着人流往前走,远远看去,那个摊点前围了不少人,透过些微的空隙,发现那个忙碌的身影如此熟悉。我心里“咯噔”一下,不由得停下脚步,那满头白发、低头忙碌的可不正是自己的父亲?他穿着一件我淘汰下来的红蓝相间的老校服,是那样刺眼。此刻,他正不停地忙着,偶尔抬起头笑着跟同学说些什么。

    ⑤“师哥,今天生意不错啊。”我听见一个大嗓门男生在跟父亲开玩笑,而父亲居然还好脾气地笑!

    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转身逃跑般离开了

    ⑦到了寝室我的心仍扑扑腾腾地跳,对父亲的埋怨排山倒海般撞击着我的胸口。

    ⑧周末回家,父亲看见我回来很高兴,而我却冲他发火:“谁让你去学校门口的?你不怕人家笑话我啊?”他没有计较我的无理,说:“那儿生意好,我故意躲得远一些,离学校还远着呢。再说你住校,一直在食堂吃饭,遇不见。”“你怎么知道我遇不见?你还穿校服,那适合你穿吗?你知道人家叫你什么?”我竟然委屈得流出了眼泪。父亲的表情很复杂,张张嘴想说什么,却最终什么也没说,叹口气,递给我一条毛巾,就到厨房做饭去了。

    ⑨也许就是从那时起父亲就不在校门口摆摊了。我隐隐约约听同学说,那个卖凉皮的不在那儿了,找了好几回都没有。我听了,略略放了心,心想父亲在别处做生意也是一样的。再回到家时,我和父亲都没有提过这件事。

    ⑩转眼到了六月,市里组织了一场中学生物理竞赛,全校共有十几名学生参加。那天上午,我和老师、同学一起乘车赶往赛场,因为前方堵车,车子在一个十字路口减速前行,我就在那儿猝不及防地看见了父亲。

    那天,天气预报说是近五十年来最高温,四十一摄氏度。白花花的阳光烘烤下来,柏油路铺了一层碎银,晃得人睁不开眼睛,树木的叶子都打着卷,连知了也没了叫声。父亲就在一棵大树下,摆了几张小方桌卖凉皮。天太热,行人逃也似的匆匆而过,没人向摊点张望一眼。父亲没有泄气,不时扯起围裙擦一下满头的大汗,大着嗓门吆喝,声音听起来有些嘶哑,就像要被太阳烤化的柏油路,让人揪心。

    车子很快就走过去了,把父亲远远地甩在了身后。汽车空调“咝咝”地吹着冷气,竟然吹出了我的泪,我愧疚极了。是不是自从被我从校门口撵走后,父亲就一直在这儿摆摊?在这个长长的炎热的夏季,再苦再累再难,他从不在我面前提一个字。我把成长的疼痛留给父亲,可父亲给我的依旧是浓浓的爱。

    那天考试后,我回到家,见到父亲的第一句话就是:“爸,天太热,别出去摆摊了,等凉快了还去老地方吧,同学们老念叨你。”父亲有些吃惊的望着我,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

    【1】本文以“我”对父亲感情变化为线索,请概括⑤-段中的相关情节并从中找出能表现“我”对父亲感情变化的词语,将其填入下面的表格。

    情节

    感情

    埋怨

    “我”周末回家冲父亲发火

    揪心

    “我”在车上吹着空调,想着父亲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子。

    “我的耳朵嗡嗡作响,脸发烫,步子也变得轻飘飘的,转身逃跑般离开了。”

    【3】文章结尾写道“我只觉着嗓子发紧,头一低进了房间,眼泪夺眶而出”,联系上下文,想一想此时“我”的心里会想什么?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4】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文章分析。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王

    杨绛

    ①我常坐老王的三轮。他蹬,我坐,一路上我们说着闲话。

    ②据老王自己讲:北京解放后,蹬三轮的都组织起来;那时候他“脑袋慢”,“没绕过来”,“晚了一步”,就“进不去了”。他感叹自己“人老了,没用了”。老王常有失群落伍的惶恐,因为他是单干户。他靠着活命的只是一辆破旧的三轮车。有个哥哥死了,有两个侄儿“没出息”,此外就没什么亲人。

    ③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候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有一次,他撞在电杆上,撞得半面肿胀,又青又紫。那时候我们在干校,我女儿说他是夜盲症,给他吃了大瓶的鱼肝油,晚上就看得见了。他也许是从小营养不良而瞎了一眼,也许是得了恶病,反正同是不幸,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

    ④有一天傍晚,我们夫妇散步,经过一个荒僻的小胡同,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老王正蹬着他那辆三轮进大院去。后来我坐着老王的车和他闲聊的时候,问起那里是不是他的家。他说,住那儿多年了。

    ⑤有一年夏天,老王给我们楼下人家送冰,愿意给我们家带送,车费减半。我们当然不要他减半收费。每天清晨,老王抱着冰上三楼,代我们放入冰箱。他送的冰比他前任送的大一倍,冰价相等。胡同口蹬三轮的我们大多熟识,老王是其中最老实的。他从没看透我们是好欺负的主顾,他大概压根儿没想到这点。

    ⑥“文化大革命”开始,默存不知怎么的一条腿走不得路了。我代他请了假,烦老王送他上医院。我自己不敢乘三轮,挤公共汽车到医院门口等待。老王帮我把默存扶下车,却坚决不肯拿钱。他说:“我送钱先生看病,不要钱。”我一定要给钱,他哑着嗓子悄悄问我:“你还有钱吗?”我笑说有钱,他拿了钱却还不大放心。

    ⑦我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取缔了。老王只好把他那辆三轮改成运货的平板三轮。他并没有力气运送什么货物。幸亏有一位老先生愿把自己降格为“货”,让老王运送。老王欣然在三轮平板的周围装上半寸高的边缘,好像有了这半寸边缘,乘客就围住了不会掉落。我问老王凭这位主顾,是否能维持生活。他说可以凑合。可是过些时老王病了,不知什么病,花钱吃了不知什么药,总不见好。开始几个月他还能扶病到我家来,以后只好托他同院的老李来代他传话了。

    ⑧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⑨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⑩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自己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像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明天。”

    ㉑我没再多问。

    ㉒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捉摸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简要概括文章①-④段的主要内容,并分析它们在文中的作用。

    2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⑧段中画线的句子。

    3你认为文中的“老王”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4作者在结尾说“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作者为什么会感到“愧怍”?请你简要分析。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作文。

    激情燃烧的火红,收获成功的金黄,茁壮成长中的那一抹新绿,追逐梦想时的那一片蔚蓝……青春的画卷上,总有一种色彩属于你。

    请以“有一种色彩属于我”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不少于600字。不出现真实姓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