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
  • 汉语词
  • 汉语典q
当前位置 :

抚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7题,共 3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中国女排在世锦赛的表现,得到了广大球迷的信赖和很多技术专家的肯定。

    B.在看了吴敬梓描写范进中举的丑态后,令人捧腹。

    C.我们奉劝这位美国政客纠正错误,停止散播“政治病毒”,多做有利于中美合作而不是破坏合作的事。

    D.磁湖的渔歌,西塞山的鹭影,东方山的钟声,都让我听得如痴如醉。

  • 2、下列选项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唐代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

    B.“雄伟壮丽、报纸杂志、听说读写、学得认真”这些短语与“改革开放”的结构类型相同,它们都是并列短语。

    C.《黄河颂》的作者光未然在国家存亡的关头,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歌。“啊!黄河!”反复出现,营造了一种回环往复的韵律美。

    D.《海底两万里》主要讲述诺第留斯号潜艇的故事。本书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通过描写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着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作者凡尔纳被公认是“科学时代的预言家”、“现代科学幻想小说之父”。

  •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取缔 点缀 金刚钻 半途而费

    B.部署 竣工 纪录片 屏息疑神

    C.点缀 严谨 催化剂 哀声叹气

    D.深宵 竹竿 家具城 理直气壮

  • 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 今晚我要好好地睡一觉,养精蓄锐,好对付明天的考试。

    B. 李凯郑重其事地对我说:“我要去竞选班长。”

    C. 我认识奥本海默时他已四十多岁了,已经是妇孺皆知的人物了。

    D. 这个毒枭被缉毒警当场击毙,终于落得个马革裹尸的下场。

  • 5、下列字形书写及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名shǔ       luè            鸿        不见人qù        锋芒必

    B.选pìn       xún                    然勒功yān       断草枯péng

    C.泥yǖ        然chāung       tuò       鞠躬尽cuì       户晓yǜ

    D.红yān                    划chóu     迷离shuò     然不同jié

  • 6、下面句子没有使用通假字的一项是(   )

    A. 不亦颠乎

    B. 曳铁钯

    C. 尔辈不能究物理

    D. 卿今当涂掌事。

  • 7、下列词语在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   )

    A. 诘问(jí ) 粗拙(zhuō )   取缔( dì )   絮说(xù )

    B. 伛着(yǔ ) 滞笨(zhì ) 胯骨(kuà )   晌午(xiǎng)

    C. 门槛(kǎn) 尴尬(gān)   攥着(zuàn ) 自矜(jīn)

    D. 烦躁(zào) 震悚(sǒng )   针灸(zhì) 憎恶(zēng)

二、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甲乙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乙)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君子见其本,则思善建不拔者。竹性直,直以立身;君子见其性,则思中立不倚者。竹心空,空以体道;君子见其心,则思应用虚受者。竹节贞,贞以立志;君子见其节,则思砥砺名行、夷险一致者。夫如是,故君子人多树之为庭实焉。

    (节选自白居易《养竹记》)

    (注释)①本:根。②体:体悟。③虚受:虚心接受。④实:充实,充满。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1)不蔓不  

    (2)陶后有闻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3(甲)文从莲的生长环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品性等方面赞美莲的君子之风,(乙)文由竹的本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节贞等特点联想到君子之德。

    4甲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志向与情感?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9、根据提示填空。

    (1)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忧郁的日子里须要镇静:_________________。(普希金《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2)文房四宝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种文具。唐代著名的四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欧阳询、禇遂良和柳公权。

    (3)山际见来烟,____________。(吴均《山中杂诗》)

    (4)王维的《竹里馆》中“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了夜静人寂、明月相伴的优美高雅的意境。

四、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 10分)
  •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叫起立偏要趴下

    ①人的成长过程中,最令人感到恐怖的,莫过于“叛逆期”这个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对世界上既有的东西,无一不报之以怀疑的态度,为反对而反对,叫起立偏要趴下,恨不得对长辈们所说的糖是甜的、盐是咸的之类的常识都给出不同的结论,这是成长的必由之路,就像蝴蝶的成长必须经过破蛹的挣扎一般,这个过程,对挣扎者本人也并非是愉快的。

    ②像所有人一样,我也有一个挣扎的叛逆期,不同的是,我的叛逆期比别人要长,也更猛烈一些。

    ③我记得那是我10岁的某个早晨,母亲像往常一样轻轻拉开房门,撩开蚊帐,在我耳边亲吻了一下,然后小声说:“该起床了!我给你蒸了鸡蛋羹。”

    ④那天,我没像往常一样忍着,而是借着起床气,一阵闹腾,并最终把那碗鸡蛋羹成功打翻在地。我知道,在她看来,这就是一桩把好心当成驴肝肺的反叛。当然我也觉得自己把碗打翻做得有点过分,但是我如果仍像往常一样,当面含笑接碗,转身就倒进泔水桶,对我也是一种煎熬——那时的鸡蛋并不易得,而“阳奉阴违”,在我的小男子汉词典里与“怯懦”同义,这两样,都不是我乐意看到的。

    ⑤这件事令母亲伤心了很久,但至少鸡蛋羹算是永远退出了我的生活。

    ⑥我的第二次剧烈反叛,发生在3年后与父母的三峡之旅途中,我们在从歌乐山下山途中,为走哪条路能更快地到达公交车站发生了分歧。父亲认为应该原路返回,而我认为应该从旁边一条铁路隧道穿出去,父亲没听我的,而且给我所认定的最优路线送上了“你懂个屁”几个字,再没有比这更让人生气的了,我一怒之下头也不回地冲向铁路隧道,冲父亲甩出了一句“你不走我走,错了也不用你管!”

    ⑦我脑中设想了两个结局。一个是父母在我的胁迫之下,也追上来和我一起走隧道;另一个结果是我飞快地从随道里穿出,抢先到达公交站,得意地以优胜者的姿态傲视他们汗流浃背的身影。

    ⑧但遗憾的是,这两个结局都没有出现,我冲进隧道不一会儿,就发现自己的选择是一个错误——前面黑茫茫的,一眼望不到尽头,但为了甩给父亲的那句话,我憋了一口气往前狂奔,身后的洞口由大到小,直至变成了一个小小的亮点,然后终归于无,而面前始终只有望不到底的黑,没有尽头的黑让我万分恐惧,我恐惧突然疾驰而来的火车,恐惧黑暗中蹲着坏人,更恐惧比坏人恐怖一千倍的别的意想不到的什么东西。不知不觉中,我已经跑了很远,但最终选择往回走,相比于前方未知的黑暗,后方已知的距离终究要令人好受些,虽然路的尽头很可能是父母对我“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的讥讽与得意的表情。

    ⑨但父母并没有等我,面对山城朦胧的夜色,我摸着口袋里仅有的两元钱,像个傻瓜一样地大声哭了。

    ⑩但之后的日子,我的叛逆由家庭延伸到学校,直至社会,我带着全班同学唱国际歌,让我们不喜欢的老师无法讲课:我们办了一份名为“刺头”的小报,发刊词就叫“反对”——事实上,那些我们觉得不对的东西,有一些确实是值得改进的,而更多的,是因为我们不懂而产生了误解,当然,这都是在多年以后,当我们成为当初我们所反对的人时,才渐渐明白的。

    ⑪叛逆是成长的一部分,我从那些否定、质疑甚至无理冲撞中,获得了不少成长的经验当然也吃了不少苦头。而让我真正认识反叛真相的,是我高中毕业考大学填报志愿时,我义无反顾地填了与父母期待的中文专业截然不同的石油专业,并最终走上了现在的人生之路。并不是我有什么特异功能,知道后者的发展前景强于前者,我仅仅是处于逆反心理而已——没按父母的要求,便是胜利。

    ⑫但这一次,我的逆反却落入了圈套。事实上,父母的真实心愿,就是希望我考石油专业,但他们害怕我那“叫起立偏要趴下”的逆反心理,而选择了“想叫你起立,却偏叫你趴下”的策略。

    1读完全文,请你将作者因叛逆而与父母对着干的三件事情概括出来。

    2第⑧段画线内容是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3请分析标题“叫起立偏要趴下”的妙处。

    4结合原文和链接材料,谈谈你对“叛逆”的看法。

    [链接材料]

    湖南卫视的《变形计》是一档针对叛逆少年进行改造的节目,播出十余年有不少成功案例。赵迪就是其中一个,“谁的话都不听,而且我行我素”这是老师对赵迪的评价。镜头里他不守纪律,顶撞家长、老师,让老师、家长伤心。但是,当山里的母亲为他打洗脚水时,晚餐中的肉是向邻居家借的时,他心里开始产生变化。不善言辞的山里妈妈,以竭尽所能的百般疼爱,刺痛了这个城市少年对母爱的麻木。回城市后,他开始孝顺父母,用心读书。

  • 11、阅读下列文段及链接,回答问题。

    我不能走

    ①青海、新疆、神秘的古罗布泊、马革裹尸的战场。不知道稼先有没有想起们在昆明时一起背诵的《吊古战场文》:

    浩浩乎!平沙无垠,夐不见人。河水萦带,群山纠纷。黯兮惨悴,风悲日曛。蓬断草枯,凛若霜晨。鸟飞不下,兽铤亡群。亭长告余曰:此古战场也!常覆三军。往往鬼哭,天阴则闻!

    ②稼先在蓬断草枯的沙漠中埋葬同事,埋葬下属的时候是什么心情?

    ③“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可是理论是否够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

    ④戈壁滩上常常风沙呼啸,气温往往在零下三十多度。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临时的问题必层出不穷。稼先虽有福将之称,意外总是不能免的。1982年,他做了核武器研究院院长以后,一次井下突然有一个信号测不到了,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

    ⑤假如有一天哪位导演要摄制《邓稼先传》,我要向他建议采用五四时代的一首歌作为背景音乐,那是我儿时从父亲口中学到的:

    中国男儿 中国男儿

    要将只手撑天空。

    长江大河 亚洲之东 峨峨昆仑

    古今多少奇丈夫

    碎首黄尘 燕然勒功 至今热血犹殷红

    ⑥我父亲诞生于1896年,那是中华民族任人宰割的时代,他一生都喜欢这首歌。

    链接材料:

    许鹿希回忆邓稼先

    ①钱学森召见邓稼先说:中国要放一个爆竹,要你来做这个大爆竹。

    ②当晚,邓回去后与夫人通宵不眠。他只说,要去干一件工作:从今以后我的生命就交给了这个工作。家中的事和两个孩子我是不能管了。

    ③有一天许德珩问严济慈:是谁为中国造出的原子弹?严哈哈大笑,说:你去问你的女婿吧。邓按下了原子弹起爆的按钮,一切就绪了。这时一辆吉普开到他办公室门口,来人交给他一张上海机票、一封母亲病危的电报。其实母亲旱就病危。但这时候,领导才告诉他,并安排他立即登车登机,去上海医院看老母。听此,我想起岳母刺字

    ④邓夫人许鹿希说:请告诉中国人民可以放心了,没有人再会来轰炸我们了,我们可以和平地生活、学习、建设。中国已达到了核极限,是世界几大核工业国之一。

    ⑤邓稼先他们,是一代人完成了别国五代科学家的任务,一口气从原子弹干到中子弹,到氢弹,到电脑模拟的核极限的。中国的国力,尤其经过文革,如果再分代的话,根本就没有时间达到现在这样的国防水平了。

    ⑥在一次原子弹爆炸失败后,几个单位在推卸责任。为了找到真正的原因,必须有人到那颗原子弹被摔碎的地方去,找回一些重要的部件。邓稼先说:谁也别去,我进去吧。你们去了也找不到,白受污染。我做的,我知道。他一个人走进了那片地区,那片意味着死亡的地区。他很快找到了核弹头,用手把它捧着,走了出来,最后证明是降落伞的问题。

    ⑦就是这一次,导致他后来死于射线之下。

    ⑧许鹿希说:有住年轻的导演,要拍邓稼先,要一幢别墅,两队警卫。我说,邓稼先不是那样的。她说:我此生就住这里了。这才是邓稼先生前住的房子。这两个沙发是杨振宁来看邓稼先的时候坐的。他们两人就这样一人一个,坐在这谈话。

    ⑨当年为了欢迎杨振宁来,夫妇俩上街挑了一个床单,就是现在铺在床上的那个,是单色的十大建筑。邓稼先喜欢这一个,就决定买了。

    ⑩这张桌子就是邓稼先回来工作的桌子。那封信就是在这儿写的。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不知稼先在关键性的方案上签字的时候,手有没有颤抖?”这是一个反问句,表达了肯定的意思。

    B.“大家十分焦虑,人们劝他回去,他只说了一句话:‘我不能走。’”短短的一句话,却表达了邓稼先对工作认真负责,以及为事业把生死置之度外、敢于为国防事业献身的精神。

    C.“核武器试验时大大小小突发的问题必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在这里的含义是问题出现得太多,大家无法解决的意思。

    D.“可是理论是否准确永远是一个问题。”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理论的怀疑态度。

    【2】请赏析选文中《吊古战场文》,分析其作用是什么?

    【3】结合选文和材料链接,说说邓稼先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五、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请从下面两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题一:

    在《土地的誓言》里,作者以饱满的热情描绘了他那美丽而丰饶的家乡。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同学们,你的家乡是什么样的?你对它怀有怎样的情感?

    请以《乡情》为题目,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用上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

    题二:

    生活是七色板,其中蘊含着追梦的艰辛,成功的喜悦,挫折的苦痛,孤独的寂寞……此时,你需要看看周围甜蜜的微笑听听身边温馨的话语。

    请以“生活需要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若选题二,请补充题目。②立意自定,文体自选(除诗歌外),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600字以内。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等与考生信息相关的表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文言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现代文阅读
五、作文
范文来(fanwenlai.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Copyright©2009-2021 范文来 fanwenlai.com 版权所有 滇ICP备2023002272号-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