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图为南宋朱熹创建的朱子社仓。社仓的设立说明
A.民间参与社会救济
B.政府重视保障民生
C.宗族救助开始兴起
D.地方加强粮食保管
2、商朝“内服”官是行使“殷邦”国家权力的“百僚庶尹”,“殷邦”之外的“四方”则由“外服诸侯”统治,商朝后期,商王已在“殷邦”之外“设官分职”,此时的“外服”官有“族长兼领”与“国家直辖,,两种形式。这一变化反映了( )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
B.商朝国家机构发展完善
C.商王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加强
D.商王朝的疆域面积扩大
3、1850年至1870年间,中国矿工向加州政府交税累计达1亿美元,相当于美国1848年从墨西哥手中“购买”得克萨斯、新墨西哥和加利福尼亚总价值的6.6倍,甚至比美国从1803年购买路易斯安那以来历次扩张所取得的全部土地的购价还要多出1.3倍。这反映出近代华工( )
A.为美国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B.开始成为西方殖民国家的主要劳动力
C.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开辟了新财源
D.是近代中国主动融入世界的重要表现
4、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在经济恢复时期和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提出增加生产、厉行节约的方针,批评在非生产性的支出上讲排场、讲阔气、讲华丽。这表明党中央( )
A.重视加强国民经济比例控制
B.强调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C.规划了我国的经济建设速度
D.以精神文明建设为中心
5、18世纪,英国逐渐形成内阁制度。内阁的首脑是首相,由议会中多数党的领袖担任,掌握国家行政大权;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但首相也有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由此可知,英国的内阁制度体现了( )
A.分权制衡
B.法律至上
C.人民主权
D.自由平等
6、下面是发现于豫北的一通石碑碑刻。对石碑内容解读正确的是( )
卫鲜府汲县 山西泽州建兴乡大杨都,为迂民事系汲县西域南社双兰屯住里长郭全、下人户一百一十户。 甲首朱五、口大、陈秀、郭大、王九、赵一、候张口、吕九、吕八、吕十一、口祥……(下月,刻着7排甲,每排11户) 维大明洪武二十四年中秋月日碑记 石匠王恭 |
A.里甲是明政府最基层的行政机构
B.明朝政府向河南移民始于15世纪
C.里甲的110户村民出自一个家族
D.郭全率里甲110户从山西移民河南
7、1835年,法国思想家托克维尔评价曼彻斯特时说:“从这污秽的阴沟里泛出了人类最伟大的工业溪流,肥沃了整个世界;从这肮脏的下水道中流出了纯正的金子。人性在这里获得了最为充分的发展,也达到了最为野蛮的状态;文明在这里创造了奇迹,而文明人在这里几乎变成了野蛮人。”这段话( )
①肯定了工业革命的进步 ②指出了英国社会的前景
③分析了文明退化的原因 ④反映了城市污染的情形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8、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的进口关税降无可降。晚清后期,关税制度特别是关税税率、船钞等变化不大。而《辛丑条约》签订之后,为提高清政府对巨额外债的偿付能力,西方列强主动提出将关税税率提高到“值百抽五”的水平。晚清关税税率变迁反映了( )
A.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程
B.关税自主权的逐渐丧失
C.清政府财政税收的稳定发展
D.列强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9、1787年2月到1789年8月底,法国上层舆论界出现了众多小册子,提出第三等级的平等要求是在制造国家的分裂,并声称“维持三级会议是唯一合乎宪法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法国( )
A.君主专制的强化
B.民族国家的初步形成
C.社会矛盾的加剧
D.社会结构发生了巨变
10、综合如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
年份 | 1755 | 1797 | 1835 |
指数 | 42.74 | 42.48 | 78.69 |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 约1770 | 约1790—1793 | 约1830—1835 |
数额(百万英镑) | 140 | 175 | 360 |
A.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11、下图为1950年《晋察冀日报》出版的漫画《人驴》,描述了一个没有土地的长工是怎样变成“人驴”的:他活了五十八,就给地主拉了四十年的磨,走路总是团团转,头颈向地背高驼,地主们叫他是“人驴”。该漫画旨在( )
A.说明全国农民仍受地主剥削
B.营造一种崇尚劳动的社会氛围
C.强调农村土地改革势在必行
D.动员农民走农业合作化的道路
12、唐朝前期,财政完全由中央统收统支,各地的赋税收入要全部上缴中央,运送到京城或指定的国库,中央对地方的支出又要转运到各地。两税法实行后,属于地方的开支就地留在州县,只有上供的部分才被送往京城。这一转变( )
A.导致藩镇势力日益坐大
B.降低了政府对实物税的依赖
C.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有利于减轻民众的赋役负担
13、《非战公约》规定缔约各国在它们的相互关系中废弃以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而美国同时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这体现了《非战公约》( )
A.实际功能存在缺陷
B.具体执行有灵活性
C.无法阻止一战爆发
D.被美国控制和利用
14、清代奏折制成为固定制度前,军机大臣当面聆听皇帝指示,草拟文书,形成谕旨,由军机处密封,函面上书“办理军机处封寄某处某官开拆”或“传谕某处某官开拆”。廷寄到达后,由受命者本人拆阅,不许其他人代拆。据此可知,清代( )
A.军机大臣的位高权重
B.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增强
C.军机处的保密性极强
D.皇帝直接管理地方事务
15、1853年,中文月刊《遐迩贯珍》在香港创办,该月刊辟有“布告篇”专栏,专载船期、商情和广告。稍后出版的外人所办的诸多报刊,对登载广告的业务更加重视。这一现象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东南沿海的商品市场扩大
B.大众传媒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C.经济主体的市场意识增强
D.民族企业的营销手段不断革新
16、1975年,四川成都汉墓出土的酒像石上有一幅“养老图”,画中老者手持皇帝专门赐给高龄老人的鸠杖(如图)。1981年,甘肃省武威汉墓出土《王杖诏令册》竹简26枚,记载了汉宣帝时期的尊老法典。这些考古发现印证了汉代( )
A.尊老养老的优抚制度
B.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
C.家给人足的小康生活
D.整齐划一的法治氛围
17、明朝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丝织、榨油和制瓷业等行业中开设了工场,使用庙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类情况在清朝继续有所发展。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人身依附关系彻底瓦解
B.新的经济因素不断成长
C.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动
D.家庭手工业日益市场化
18、18世纪后期,西班牙、葡萄牙仍处于封建统治之下,荷兰实体经济难以支撑金融资本的“虚火”,德意志、意大利四分五裂,法国国内阶级矛盾激化,政局动荡。材料有助于说明,当时的欧洲大陆( )
A.急于打破英国的贸易垄断
B.建立维也纳体系的必然性
C.开展工业革命的不利条件
D.挑起瓜分世界狂潮的根源
19、对于雅典公民来说,在政厅参加终身公餐是一份荣誉,让雅典人为之追逐。但这一荣誉只奖励给对城邦政治做出功绩的人,而不同阶段功绩的定义和授予由城邦决定,政厅公餐从而变为一种调节机制,城邦以此回馈做出功绩的人对城邦所做的贡献。古代雅典这一举措旨在( )
A.强化公民的城邦意识
B.调节阶级内部间的纠纷
C.扩充民主政治参与度
D.彰显新的道德观已确立
20、亚伯拉罕·林肯和亚历山大二世·尼古拉耶维奇,一个是美国民选总统,一个是俄国世袭沙皇,在历史上两人都获得了“解放者”的美誉。两位“解放者”都( )
A.推动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
B.领导独立战争取得胜利
C.维护了民族国家主权统一
D.促进两次工业革命完成
21、中世纪英王在加冕誓词中要承诺遵守和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但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王时,却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这一变化反映了英国( )
A.国家权力结构的调整变化
B.总统共和制度的最终形成
C.加冕仪式赋予王权合法性
D.有限王权的传统开始确立
22、鲁家塬子遗址属仰韶文化遗存。遗物有尖底瓶、钵、盆、罐、陶纺轮、刀、石斧、石环及彩陶片、红陶残片。纹饰有鱼纹、几何纹、宽带纹、曲线纹、绳纹、附加堆纹。这可以用于说明当时( )
A.出现了早期文明曙光
B.新石器时代生产力发达
C.已出现了早期手工业
D.有强大的社会组织能力
23、赛博朋克源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新浪潮科幻小说运动,特点是关注高科技和低生活的结合,金融寡头、财阀和跨国公司掌握高度发达的科学技术,底层人民毫无存在价值,肮脏的贫民窟和充满科技感的高楼大厦形成鲜明对比。由此可知,赛博朋克( )
A.体现信息时代的思维特征
B.反映了人们对科技文明的反思
C.对未来充满了神秘的憧憬
D.剖析现代工业文明弊端的根源
24、2015年,欧盟批准了315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计划,史称“容克计划”。“容克计划”通过设立总额210亿欧元的欧洲战略投资基金作为种子基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教育、交通、研究创新、可再生能源等长期投资项目及中小企业融资等。这一投资计划( )
A.提升了欧盟的经济竞争力
B.解决了欧盟各国就业困难的局面
C.体现了欧盟国际地位提高
D.缓解了全球私营企业的发展困境
25、现代主义
(1)特点:轻松活泼,通俗易懂,广为流传。
(2)发展
a.一战后:美国①_________受到空前欢迎。
b.二战后:以②_______________为代表。
c.50年代初:③_________________对美国青少年影响巨大。
d.60年代:美国出现《时代在改变》等作品;英国出现④___________乐队。
26、________年,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讲话,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27、____________________,为国际社会解决国家间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成功范例。
28、阶段特征
18~19世纪之交,是欧洲古典主义音乐向____________音乐过渡的时期。
29、洋务派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把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付诸于实践。
30、评价
(1)具有鲜明的反帝、__________的革命性,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政治纲领、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____________的政治基础。
(2)联俄、联共、______________三大政策是新三民主义的核心,是依据和体现这一思想理论体系确定的重要政策原则。
(3)实现了国共合作,有力地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
31、表现
(1)下层公民没有享有充分的___________________的权利。
(2)贵族仍比平民享有更多的政治权利,________________残余仍得以存续。
(3)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矛盾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32、百家争鸣:
(1)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奴隶社会转向___________);___________崛起,___________重用;___________,私学兴起,形成了诸子百家(九流十家);
(2)时间:___________(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3)表现:诸子百家提出自己的主张,相互___________、形成百家争鸣;
(4)影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运动;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___________;逐步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
33、1905年,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电影《________》首映成功,中国电影事业开始起步。
34、民族思想:许多志士仁人提出各种变法救国的主张,但都以失败而告终。孙中山在上书改革碰壁之后,终于认识到不推翻________的反动统治,根本不可能抵御侵略、挽救危机。
35、重农抑商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是我国古代重要的积极政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据此回答下列两题:
(1)请你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简要评价重农抑商这一政策
(2)闭关政策虽然在当时起到了一定的自卫作用,但其不利影响是主要的,请写出它的不利影响是什么?
36、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空前活跃。各种思想流派纷纷提出治国济世的主张,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1)当时主要有哪些思想流派(至少举出2个)?
(2)写出你最欣赏的一个流派的思想主张。谈谈你欣赏它的理由。
37、人文精神是一种普遍的人类自我关怀,是对人类遗留下来的各种精神文化现象的高度珍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公元前5世纪开始,有一批人对于政治、伦理和辩论术之间的关系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当时人称他们为“雄辩家”或“智者”。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
法语“文艺复兴”一词的意思是“再生”,它指的是发生在14世纪到16世纪之间的一轮艺术和知识的创新,反映了西欧高度发展的城市社会的持续发展。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智者”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主张。
(2)指出材料二中“再生”一词的实质,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艺复兴时期人文精神内涵。
(3)结合史实扼要评述人文主义思想的进步性。
38、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丰富多姿。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今天中国教育的重要使命。历史学习是我们认识和弘扬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重要途径。
请回答:
(1)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异常活跃,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请列举儒家、道家、法家代表人物各一位。
(2)宋代文化繁盛,请举列举出科技、文学艺术成就各一例。
(3)明清时期小说兴盛,我国四大古典名著出现,它们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珍品,请列举两部古典名著。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是中国古代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对中国国家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可是,到了近代,儒学却连连遭到批判,其地位和影响不断削弱、衰微,最终失去主流、统治地位,被边缘化。这是中国儒学发展、演变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儒学的衰微其实是中国近代社会变革、社会转型和文化革新、文化转型的必然结果。这一过程与中国近代化的展开、古代社会的解体基本同步,其历史必然性不言而喻。不同性质的社会变革一旦在中国展开,文化革新就相应提上了日程,就势必要不断触动传统儒学,以致最终否定它的神圣地位。在变革过程中,中国古代社会结构逐步解体,儒学也势必随之同步衰微。
——张锡勤《儒学在中国近代的命运》
材料二韩国是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到了现代,他们一方面提倡世界化(实际是向美国看齐的现代化),另一方面又保护和弘扬以儒家文化为主体的中国传统文化。后者做得甚至比中国还好。从小到集体的人与人之间,大到国家的爱国主义精神支柱,每一步都渗透着儒家文化的传统素质。以儒家精神为基础的韩国人精神及其思维模式,还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关系,“群体内的和谐”与“群体外的竞争”密切结合,使得韩国国内稳定不乱,又能在国际经济发展中大显身手,促使其综合国力名列前茅。
——《中国儒家传统文化对韩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材料三魏源在《海国图志•序》中指出:“不善师外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四1898年,张之洞发表的《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五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等人号召人们“冲决过去历史之网罗,破坏陈腐学说的囹圄”,提出“德先生”和“赛先生”的口号。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六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们向俄国学习。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儒学衰落的原因。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儒学对中、韩两国的影响的相似之处,并分析儒家文化在近代中国、现代韩国命运不同的根本原因。
(2)比较材料三、四,指出在认识近代中国所面临形势的问题上两者的不同;材料五较之材料三、四,其内容有何进步?材料六与材料五有何联系?有什么重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