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19年,英国国王授予温·布德殖民地烟草采购专利权。同年宣布,国王将烟草的采购和运输权集中到有能力管理烟草的专利者手中,其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购进烟草,若有违者,一经发现,将没收之。此举旨在( )
A.积累资本发展产业革命
B.重商富国争夺霸权
C.控制私有经济强化王权
D.规范商业竞争秩序
2、老子《道德经·道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强调依据自然之性,顺其自然而然的天人合一、和谐共生理念。下列文化现象,体现了这一理念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欧洲中世纪一般的收获量最低是播种量的一倍半到二倍,通常是三至四倍,最好的年成也不过是六倍。关于我国,从云梦秦简的材料看,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再据《氾胜之书》《齐民要术》记载,则已达几十倍至上百倍。(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材料中出现的情况最主要得益于
A.曲辕犁的使用
B.精耕细作模式
C.水利灌溉工具
D.政府重农抑商
4、17世纪末,“醋蘸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的主食,养活了大量爱尔兰人。 据统计,1754—1845年,爱尔兰的人口从320万增加到820万,马铃薯的作用很大。据此可知( )
A.马铃薯起源于爱尔兰
B.物种交流促进人口增长
C.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D.工业革命引发交通变革
5、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府州,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由大都护府直接管辖,上统于中央政府。唐代“羁縻政策”( )
A.利于边疆稳定和发展
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
C.冲击了中央集权制度
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
6、明代以业著籍,户分民、军、匠、灶四类,每类户籍均需世代承担特定徭役。其中军户和匠户,常不时离开家乡,前往外地当差。在明前期相当长的时间里,出现了大规模的民众跨地域流动,同时,在原籍、卫所、服役工场等地之间,形成了一个涵盖整个明政权的跨地域网络。此现象( )
①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加强了各地区之间的联系
③促进了跨地域文化互通 ④形成了对地方的严密控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7、宋代第一次把城镇坊郭户从乡村主客户中分离出来,另行编制户籍。坊郭户成了户籍制度中与“乡村户”相对应的、府州县治以及镇区等城居人口的专用名称。这实际上反映出宋代( )
A.户籍管理制度松弛
B.门第观念渐趋淡化
C.社会成员身份平等
D.商品经济快速发展
8、1918年,德国学者斯宾格勒完成了《西方的没落》一书,他认为西方文化并不比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东方文化有任何优越地位。此书一问世便吸引了西方各界读者,斯宾格勒也由“一位默默无闻的中学教师立刻跻身于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思想家之列”。这表明( )
A.西方文明存在严重缺陷
B.战争引发西方的文明反思
C.东方文明价值得到尊重
D.欧洲放弃“西方中心论”
9、下图为某一历史时期形势图,据图可知,图中所示的制度
A.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
B.强化了贵族阶层的权力
C.确立了君主的世袭特权
D.开启了万里长城的修建
10、有人为一位名人写了以下评语:“从不幸的地狱到音乐的天堂,也许你的生命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乐章,于黑暗处展现生命的顽强,在手指间弹奏心灵的乐章……”。这位名人是( )
A.贝多芬
B.托尔斯泰
C.李清照
D.毕加索
11、李鸿章曾说:“无论中国制度文章,事事非海外人所能望见,即彼机器- -事,亦以算术为主,而西术之借根方,本于中术之天元。”早期维新派代表王韬也说:“中国,天下之宗邦也....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而流传及外。”近代中国盛行的“西学中源"说( )
A.论证了中华文明长期领先世界.
B.成为了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
C.客观上有利于西学的在华传播
D.奠定了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
12、有学者认为雍正朝在“改土归流”中军事手段残酷,政策粗暴。而魏源的看法是:“一时之疮痍,百世之甜熙”“功在西南,至今百年享其利”。材料中魏源认为“改土归流”措施( )
A.维护了朝贡体制和朝贡贸易
B.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国家一统
C.将西南地区纳入了清朝版图
D.解决了西南地区的民族矛盾
13、1906年,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的演说中提出了文官考试思想∶“一是考选权……必须设独立机关,专掌考选权。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一为纠察权,专管监督弹劾的事。”这一思想( )
A.保障了文官选拔的开放和平等
B.推动了民国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C.有助于行政的连续性与稳定性
D.奠定了近代中国文官制度的基础
14、据《明史·职官志》记载:“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外吏朝觐,诸蕃人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恩,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这一机构的设置( )
A.强化了天朝上国观念
B.便于民族和中外事务处理
C.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D.致力于维护朝贡贸易体制
15、1580年成立的威尼斯银行通常被认为是最早使用“银行”名称经营业务的银行。16世纪末银行逐渐在欧洲其他国家兴起,1609年成立的阿姆斯特丹银行,1619年成立的汉堡银行和1621年成立的纽伦堡银行都是当时著名的银行。这反映出当时( )
A.商业革命对欧洲的影响
B.欧洲各国积极争夺国际市场
C.欧洲高利贷资本的活跃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16、孙中山逝世后,国民党广泛发动和组织群众,举行了一系列的悼念活动,社会各界的反应相当强烈,上至达官显贵,下至普通百姓都踊跃参加,人数之多,涉及社会阶层范围之广,都是民国以来绝无仅有的。国民党的做法意在( )
A.宣扬三民主义思想
B.建构统治的合法性
C.推动国民革命进程
D.激发民众参与政治
17、唐朝酒肆广布,除卖酒菜肴外,酒肆乐舞往往是必备的业务,著名的“胡姬酒肆”就以独有的美酒、乐舞等异域风情吸引着时人。这体现唐朝( )
A.酒文化传承源远流长
B.商业经营理念的进步
C.粮食产量的丰足充盈
D.乐舞较高的商业价值
18、科学家普赖斯于1962年发表了著名的“小科学、大科学”演讲,他认为:过去的小科学是分散的、个体的、随机组合的研究,现在的大科学研究规模则越来越大,从企业规模发展到国家规模甚至国际规模。如美国的“阿波罗计划”、苏联和中国的火箭、卫星研制计划。这说明( )
A.科技与生产力之间的转化速度加快
B.二战推动了人类科技多领域繁荣发展
C.科技成为了国际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D.第三次科技革命有整体化社会化特征
19、历史学者黄仁宇认为:“李贽攻击虚伪的伦理道德,拒绝以传统的历史观作为自己的历史观,但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他仍然是儒家的信徒。李贽是一位特色鲜明的中国学者,而不是一位类似条件下的欧洲式人物。”这表明李贽的思想
A.具有早期启蒙的性质
B.推动了中国社会转型
C.超越了儒家思想范畴
D.未突破传统文化樊篱
20、秦朝乡及其以下的官吏虽不由皇帝或官府任命,但却规定,要由地方推举当地有产业、有德行的人担任。从这一规定可以看出秦朝( )
A.沿袭先秦的行政管理
B.轻视地方的行政管理
C.各级官吏均出自富有之家
D.地主绅士是其基层治理的基础
21、物理学家普朗克年轻的时候,他的老师焦里告诉他,物理学家今后的工作只不过是提高测定的精度而已。当时,这种说法很流行。后来普朗克取得的科学成就证明了这种说法的
A.局限性
B.欺骗性
C.前瞻性
D.准确性
22、“这一启蒙运动除了自由而外并不需要任何别的东西,而且还确乎是一切可以称之为自由的东西之中最无害的东西,那就是在一切事情上都有公开运用自己理性的自由。”作出这一论述的思想家应该是
A.康德
B.伏尔泰
C.孟德斯鸠
D.卢梭
23、1931年7月,国民政府举行考试院成立后的首届高等文官考试,典试委员长由考试院长戴季陶兼任。考试分三次进行,一是甄录试,二是正试,三是口试。第一试合格,才能参加第二试,第二试合格再参加第三试。分次淘汰到第三试时,人数由原来数千人剩下几百人。这一做法( )
A.实质是明清科举制度的翻版
B.禁绝了任人唯亲的社会现象
C.建立了中国特色的干部制度
D.吸收了中西选官制度的精华
24、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曾有如下描述:“一个人抽出金属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切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打磨顶部做出头……用这种方法,做一枚别针被分为18个单独的操作程序。”这主要反映了 ( )
A.万能蒸汽机极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B.工人独立完成生产的能力大幅下降
C.手工工场中生产的复杂化和低效率
D.工厂制度下对劳动过程的合理组织
25、主张兴办洋务的清朝官员被称为________。筹办洋务的最高行政机构是________。19世纪60年代,洋务运动以________为主,重点是________。70年代以后,又提出________的主张,着手兴办________。1862年设立的________是洋务运动中创办的第一所新式学堂。洋务运动是中国________的开端。
26、历史的时空
假设你乘上“时空穿梭机”,就可以体验不同的历史时刻,见证各种历史变迁。请根据下列信息,在空格填写史实。
你来到了15世纪末的意大利,作为画家有幸看见了达·芬奇正在创作取材于圣经故事的代表作(1 )。
你来到了1701年的英国,作为议员表决通过了(2 ),规定今后英国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也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
你来到了1782的英国,作为工匠亲眼见证了(3 )发明的“万能蒸汽机”运作。
你来到了1856的俄国,作为士兵参与了与英、法、土耳其等国之间的战争——(4)(战争名称),结果俄军大败。
你来到了1865年的上海,有幸招入李鸿章创办的(5 )工作。
你来到了1900的巴黎,目睹了展览会的戏剧性场面,慨叹新近被驯服的力量——(6)。
27、性质:新文化运动是____________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
28、西周__________________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秦朝中央官制和_______________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29、四大名著:《三国演义》、《______》、《西游记》、《红楼梦》。
30、在实行改革开放的同时,邓小平提出教育应________的思想,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方针,把发展科技和教育事业放在现代化建设的首位,大量增加教育投人,实行“________”发展战略。
31、宗教改革: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影响:政治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社会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电视
(1)产生:①__________________中期,电视出现。
(2)发展
a.②________年,英国伦敦首次播送电视节目。
b.30年代播出世界上第一部电视剧,首次开办电视广播。
c.30年代末,英国拥有电视用户已达两万户。
d.40年代初,美国开始试播③____________节目。
(3)成熟:二战后,进入普及运用阶段;播放方式多样化;节目内容丰富;传播覆盖范围广泛;电视艺术成为“第八艺术”。
33、新古典主义美术
(1)背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社会剧烈动荡;资产阶级追求古代希腊罗马的①________精神。
(2)特点:强调②_____,以古代历史和③__________为题材;在表现形式上,它突出理性,注重画面的④_________。
(3)代表:法国大卫的⑤________《拿破仑加冕》等;法国安格尔的《泉》等。
34、民生思想:受到中国____________的重要启迪。对“天下为公”十分赞赏,把“大同”视作自己的“理想国”。
35、一百多年以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不懈地追求。中国人在追梦的探索中,逐渐形成了一些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孙中山先生提出的革命理论是什么?该革命理论的提出和发展对中国民主革命分别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2)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时期提出了什么革命理论?新中国成立后为了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进行探索,他又进行了哪些理论创作?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奠基之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什么?它系统回答了什么问题?
36、儒家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是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传承和发扬儒家文化,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魏晋南北朝以后,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了新的挑战。两宋时期儒学分别有何新发展?并列举其核心观点。
(2)明末清初,出现了对传统儒学的批判继承,早期启蒙思想悄然滋长。这一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有何特点?
37、“美国费城州议会大厦东会议厅”,思考:在此地诞生了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它是什么?它有什么缺陷?是怎么解决的?
38、习近平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近瑰代以来,中国人民一直致力于追求中华民族复兴之梦。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有一些中国人已经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为了弥补“自己的不足”,近代中国人做了哪些不断深入的努力?
(2)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分析以上这些努力不断深入的原因是什么?
(3)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是什么?取得胜利的最根本原因是什么?
(4)概述新中国建立以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如何一步步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39、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为救国救民,探寻了哪些先进的思想?请你完成下列表格 。
时间 | 代表人物 | 代表阶级 | 主张 | 实践活动 |
19世纪五六十年代 | 洪仁玕 | 农民阶级 | A | 未实践 |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 B | 地主阶级 | 师夷长技以制夷 | 未实践 |
19世纪60—90年代 | C | D | 开展洋务运动 | |
19世纪80—90年代 | 王韬、郑观应 (E派) |
资产阶级 | 君主立宪,振兴工商业,兴办学校学习西方自然科技 | 未实践 |
19世纪末 | (维新派) | 学西学,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 F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张謇、荣氏兄弟 (实业派) | G | 民族工业曲折发展 | |
19世纪末—20世纪初 | (革命派) | H | 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 | |
20世纪初 | (激进派) | L | M | |
五四运动以后 | N | 无产阶级 | 宣传马克思主义 | 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中国 |